1998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徐冠华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中央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科技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热点。今天,我仅就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中国的科技界蕴藏着极大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和潜力。自从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围绕科技和经济结合这个核心问题,通过转变机制、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调动了科技人员投身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以我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陆续成立仅仅5—6年时间,尽管发展不平衡,但总体进步很快。到1997年底,国家高新区年工业总产值已达3200亿元,年利税320亿元,年出口创汇55亿美元;上述指标6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1%、74%和92%。
  据统计,我国每年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专利产品7万多项。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科技成果仅仅是我国科技成果的极少部分,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可以概括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涉及国家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国家应集中财力、物力和相应的智力、信息等要素,高强度投入,迅速占领阵地,从而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走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企业不论大小,只要有好的体制、机制、持续创新能力、开拓市场的本领和经营管理水平,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很快发展起来。联想、方正、地奥、华为、远大等一大批年轻的高新技术企业,仅以十几万、几十万元资产起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产值数十亿、上百亿的“小巨人”。我们应当吸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制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各个政府部门,需要中央采取措施,推动各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推进志愿服务事业
  巴音朝鲁(代表共青团、青联组)
  志愿服务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展的人道主义援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性的服务活动。在我国,有组织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是从1993年12月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始的。现在,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以青年为主体、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年来,广大青年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和部分离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定时、定内容的经常性结对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到1997年底,全国已有这样的结对服务130万对,参加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达700万人。各地青年志愿者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多项大型活动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特别是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上,组委会工作机构中的志愿者是专职工作人员的两倍多,这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惯例组织志愿者为大型活动提供服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社会上对志愿服务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时有发生;志愿服务还没有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目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基本上还是共青团的组织行为,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事业;开展服务活动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和物质依托;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要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把志愿服务作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看待,同时更要把它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多层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从预算内财政支出中为支持志愿服务拨出一定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等方面的帮助。政府还要大力倡导志愿者精神,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要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保障,要通过立法,倡导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确定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作为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定位和社会待遇,保证志愿服务能够在法律的指导和保护下开展。
  四、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志愿服务。(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梅向明(代表民进中央)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很大的进展,社会保障的险种在增多,覆盖率在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升高,对于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都存在着一些弊端,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把养老、医疗、失业三大基本保险统一起来,实行统一预算管理、统一专户储存、统一资金调度,并与商业保险互相配合。我们就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征缴,拓展渠道。按照“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率,逐步将城镇所有劳动者都纳进社会保障的范围,保证基本生活需求。我们建议开征社会保障税,使社会保障基金能够依法征收,依法管理,依法使用,既增强征收力度,又体现公平税负。
  二、强化管理,实行“四分开”。一是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二是执行与监督分开,三是投资营运与收付分开,四是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开。
  三、发放社会化,管理现代化。参保职工养老金的领取,医疗费的支付等都与原就职单位剥离,真正减轻企业、单位的社会负担。实现管理现代化,除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外,我们还建议,统一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并创造条件,逐步将个人住房公积金纳入,实行“三合一”的个人账户卡;养老金可委托银行发放或实行社区服务管理;失业保险金要保证真正用于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个人再就业培训。
  四、投资运营,保值增值。社会保障积累的基金具有数额巨大、来源稳定并可长期使用等特点,是一笔质量很高的资金,是国家建设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安全、有效的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比较可行的出路。
  今年和今后三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任务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而这项改革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加强文化事业建设
  傅庚辰等四位委员
  去年,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下决心理顺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以法治文。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体制状况及其所决定的工作方式造成的职能交叉、上下错位、政出多门,不仅不利于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也对文化立法形成障碍。我们建议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下决心重新组建统一领导、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加强立法,实现以法治文。
  二、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建议在中央和省级政府,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那些困难最大,需求最迫切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尽快消灭部分农村中文化建设的空白点。
  三、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各级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党和政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但是,目前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仍普遍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职能,对于那些应该或适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文化事业,尽快放开,使其真正进入市场。与此同时,除了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那些“反映国家和民族学术、艺术水平的精神产品,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院校、表演团体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团体”加大扶持力度外,集中力量加强国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特别是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使其真正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又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根据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去建设文化。
  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重视海洋管理开发和保护
  李振声等六位委员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我国海洋国土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去年,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我们现就此问题谈一点意见:
  一、当前我国海洋工作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海洋国土意识淡薄。我国管辖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在其中37万平方公里的内水和领海内享有完全主权,在其它2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域内拥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科研、环保、人工设施建设三方面的管辖权。由于历史原因及宣传不够,海洋国土概念尚未成为我国上上下下的自觉意识。2.国家海洋管理体制不顺,海上执法队伍分散。3.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够。4.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
  二、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对我国海洋的综合管理。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统一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议把海上各执法力量统一起来,在原有基础上划拨或新置一部分船只或舰艇,组建一支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统一的“中国海上警卫队”。对海上违法行为,由海上警卫队统一执法,岸上由有关机构依法处理。3.加强海洋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海洋。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海域使用管理和资源开发法》,形成与以上两法及《领海和毗连区法》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与国际法接轨,以规范全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4.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建议国务院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海洋工作会议,确定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制定可操作的政策措施。5.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牢固树立“蓝色国土”观念。要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尽快补充海洋国土、海洋地理和海洋资源的内容。要通过一切宣传手段和媒介普及海洋知识,宣传国内外海洋开发及保护形势。6.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加大实施休渔制度的力度,以确保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国家科委与沿海地区各级政府,积极扶持科研院校加紧进行渔业病害防治的基础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以确保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改革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
  王厚德等八位委员
  建立新型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体制转轨不断加速,以及我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能否尽快建立、健全新型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已成为关系我国各方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亿万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目前,新型、健全的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仍受到保险基金供求失衡、管理体制不顺、覆盖范围不宽、统筹层次较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严重困扰,已成为制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瓶颈,并且影响社会稳定,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八届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去年就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我们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建议,将《纲要》所提出的关于养老和失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明确为本世纪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
  二、进一步拓宽保险基金来源渠道,解决好社会保险“过渡期”基金不足的问题。
  三、尽快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过去,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分别由劳动、人事、民政三个部门负责,存在不少问题。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这是符合实际、正确的决定。我们建议,力争在新世纪到来之前,社会保险费用全面实行省级层次的统筹管理。(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李奇生(代表工会界委员)
  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大局的稳定。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都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推动下岗职工再就业,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还是企业改革,都要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结合起来。各级财政要把实施再就业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计划。要通过结构调整,使就业容量大的部门得到大力发展。在推进改革中,要加强劳动力宏观管理,规范下岗程序,把握下岗总量,关心下岗职工生活,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完善再就业工作机构,更加有效地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央和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投入。要鼓励各地和社会各界积极创办职业介绍机构,多渠道、多形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开发人力资源,提供资金、政策和信息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和转业、转岗培训,使技能教育和就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职工的择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
  第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加快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
  第四,加大监督力度,与侵害职工劳动权利的行为作坚决斗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已有各项再就业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政府劳动监察部门要与工会等一起,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及时纠正违反《劳动法》,侵害职工劳动权利的行为。
  第五,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齐心协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促进卫生改革与发展
  郭应禄等七位委员
  1996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当前的关键是要结合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把《决定》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卫生改革与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第一,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第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难度很大。第三,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困难重重。第四,发展中医药任务很重。第五,药品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我们提出几点具体建议:第一,抓关键,重点突破。我们建议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关键性的问题上,下大力气,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是: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卫生经济政策;医疗机构改革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则全局不活,甚至还会导致实际工作走偏方向。第二,抓宏观,协调各方。落实《决定》涉及多个部门,而且卫生工作社会性很强,许多政策的制定不是卫生主管部门独家可以完成的。建议卫生部注意加强宏观协调,一方面与有关部委共同攻坚,力争一些涉及全局性的政策尽快出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卫生系统内部的协调,防止政出多门。第三,抓试点,分类指导。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改革难有统一的模式,不能要求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应允许各地在《决定》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一些新鲜经验,并应及时总结,分类指导。卫生改革要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扎扎实实研究符合卫生工作实际的做法。第四,加快卫生法制建设的步伐。卫生立法任务很重,有些法规,例如《医师法》、《医院法》、《中医药发展条例》等,已酝酿十余年,建议尽快提交立法部门审议通过,出台实施。还有一些涉及面大、难度大的工作,需要靠法制推行,同时要改革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第五,加强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卫生系统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大力表彰、宣传卫生系统的先进模范事迹。改善就医环境,简化医疗流程,严格医院物价管理,保证医疗质量,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建立多元化高教办学体制
  江景波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是党的十五大向我们提出的要求,这是一个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的正确指导方针,对指引世纪之交的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改革。高教要稳步发展,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的“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坚持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前提下,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办学体制,逐步形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为此,建议:
  一、重点支持少数高校和重点学科尽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国情决定了现阶段国家不可能对所有高校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因此应集中有限财力,重点支持少数高校和一些高校中的一级重点学科,促进这些学校和学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尽快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办学效益。近些年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共建、联合、调整、合并”的方针,已经迈出了较大步伐。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并注意总结经验,注重实际效果。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为地区培养各类急需人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办学将成为推动我国高教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审慎地发展民办高校,探索高校发展和改革新途径。在我国,民办教育虽然近年来取得不少进展,但民办高校数量仅十几所,与1000余所全日制普通高校相比为数甚少。因此,很有必要提倡和发展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形式。
  现阶段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已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在我国逐步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和教育投资体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稳步发展。(附图片)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教育香港青少年热爱祖国
  伍淑清
  历史性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后,香港已经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变为现实。
  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香港人精神上遗留的异质文化色彩,仍在许多方面隔膜着港人与祖国的感情。特别是香港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甚少。香港青少年代表着香港的未来,培养和教育香港新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是我们在建设香港、繁荣香港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遍读中国和世界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民族血缘上的延续,只能保持这个民族的体质特征,而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价值观的继承和发扬,才是这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标志。
  培养和教育香港青少年热爱祖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香港和内地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出力。为了做好对香港新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请内地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特别是青年组织、教育机构关心香港青少年祖国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并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支持。
  二、建议内地教育部门有组织地安排内地的中学、小学积极主动与香港的中小学进行多种形式的对口联谊,让学生们相互通信,相互访问交流,争取做到每个香港青少年都有一个以上的内地同学做朋友。
  三、建议内地和香港的文化出版机构,为香港青少年多提供些优秀的精神食粮。香港回归后,香港的文化工作者自觉地编印了许多比较好的出版物,但给青少年读的报刊图书,特别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还是太少,希望内地的出版工作者能有意识地做点支持工作。
  四、建议内地在香港回归后不要再把香港归入“国际”或“海外”,香港人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已是纯粹的中国人。
  五、建议中央政府尽可能多地安排香港青少年在国际舞台上担当角色,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徐烨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