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过去五年建设成就辉煌
  宦爵才郎(青海):过去的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尤其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和香港顺利回归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成就,充分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驾驭全局的能力是高超的,是成熟坚强、深孚众望、奋发有为的领导核心。五年的业绩还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伟大的创举。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沿着已经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
  舒惠国(江西):过去五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大的变化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短缺时代已经结束;三是宏观调控取得成功,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开始步入“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轨道;四是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香港回归祖国,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综观全国,确实是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国力增强,人民高兴。
  王涛(黑龙江):过去五年,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第七位,外汇储备和经济基础雄厚。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结果。
  赵志浩(山东):五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建设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走上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这真是个奇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科教文卫事业也有了大的发展。香港的回归,国际地位的提高,令世界瞩目。我们要充分肯定这些成就,要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
  曲格平(山东):现在,在全球性的国际会议上如果没有中国代表出席和发言,这个会议就不成其为国际会议。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赖于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吴清辉(香港):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成绩中最为突出的是,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外交方面,与各国的关系日趋改善,能以我为主地开展与美、欧及周边各国的交往,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风格。最近,中国在支持安南对伊拉克问题的处理上,影响很好。
  范增胜(台湾):五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确实大大提高了。现在是政通人和,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去年,香港回归,大大地增强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信心。10月底,江泽民主席访美成功,也表明我国国际地位的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国企改造问题,是很关键的。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特别要解决好下岗职工问题。
  罗叔清(香港):国家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二是有较长时间的安定的国际环境;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加速国家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促进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祖国统一大业有希望,香港回归祖国的实践证明了统一是人心所向,国家有能力也有条件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香港应该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作用。
  吴树青(北京):本届政府妥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就,在新中国的编年史上是可以重笔描绘的。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新疆):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高增长、低通胀的转变,说明政府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
  刘荫超、张国初(解放军):去年香港顺利回归,十五大胜利召开,这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五年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说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经得起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
  阎海旺(甘肃):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中,在已确定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中求进,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性调整的指导方针,充分体现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突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报告精心规划了我国今年改革与发展、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奋斗目标明确且留有余地。这些都是在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与决策,反映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愿望。
  曹伯纯(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实事求是;布置今年任务,体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讲内政,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讲外交,充分说理,以理服人;分析形势,客观辩证;总结经验,精辟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报告,令人鼓舞,也催人奋进。这五年,我国确实是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国力增强,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报告中提到的五条经验很精辟,很深刻,听了感到亲切,是我们贯彻邓小平理论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今后在工作中要坚持的。
  王法仁(海南):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分析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最可贵的是没有回避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承认政府工作存在缺点和失误,表现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听了这个报告,不仅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坚定了信心。
  赵林中(浙江):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谈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能正视存在的缺点和失误,不回避问题的存在。这能使老百姓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对存在的问题是看到的。二是报告的五点体会和经验实实在在,有很强的指导性,充满了辩证法,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有一点建议,在鼓励企业兼并的同时,要完善兼并方面的法律,保护兼并企业的利益。
  李建国(陕西):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成就的总结实事求是,总结的体会和经验很深刻,对今后工作有长远的意义。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对我省来说尤为重要。集中精力把陕西经济搞上去是我们第一位的任务。当前,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李文全(山东):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
  黄宜弘(香港):政府工作报告最令我兴奋的是内地人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为立国之本,人民安居乐业是国家富强的根基。我们的根基越扎实越巩固,全面发展的能力就越强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些尚未得到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毫不讳言施政未臻善境的态度,在其他国家是少有的。只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才会这样实事求是正视问题。只有洞悉了问题的存在及其根源之后,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
  卢瑞华(广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八,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要保证百分之八的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涨幅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是合适的。
  云文广(内蒙古):就政府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国家应规范完善流通秩序,尤其是应抓紧制定批发环节的法规和政策,以利于防止和打击暴利、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二、国家应制定大型商场限制法,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门路,统筹安排下岗待业人员;四、国家应批准修建一一○国道京呼包段高速公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王平(湖北):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我们湖北省荆州市的实际,我们认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经济振兴的突破口。近年来,荆州市大胆探索运用新机制,把资本营运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高起点、快节奏、大规模地发展。去年,全市投入农业产业化的资金达70多亿元,新建、扩建、改造各类龙头企业1500多家,配套建设高规格商品基地386个、100多万亩,建各类农村市场127处,发展有一定实力的市场中介组织200个,带动农户30多万户,使我市农业产业化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钱月宝(江苏):近年来,江苏常熟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体现。建议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抓好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其次抓好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第三抓好基地生产和建设;第四抓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五抓好科技服务和指导;第六抓好相应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要在资金投入、税收、进出口经营、风险保障、土地流转、用地用电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把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吴志泉(湖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要继续有大的发展,必须走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是一场革命,一定要防止盲目性、形式主义和搞牵强附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格的管理。必须建立固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合理的区域生产布局;有上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有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有完整优质的服务体系;并要注重处理好产业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
  马宁(吉林):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加工增值。要发展农民产业协会,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使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利益共同体。要引导龙头企业尽量照顾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秸秆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源,不仅可以做饲料、肥料、燃料,而且在深加工上很有潜力,建议国家列入专项研究。农业科技滞后与生产周期长有关,农业科研应有超前性、预见性。
  于广洲(江苏):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确定产业、产品主攻方向,注重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城乡、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
  丁解民(江苏):我国经济发展能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农业功不可没。今后仍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工作的首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业能再有好的收成,切实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保持农村社会安定。
  陈生俊(湖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把稳定和加强农业放在首位,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非常赞成,也感到责任重大,一定要按照报告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扎扎实实地抓落实。
  王学仁(云南):五年的成就说明,农业是稳物价、保速度的关键,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云南是一个民族、边疆、山区为一体的农业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决定着云南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要继续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增加农产品总量,稳定和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社会秩序,力争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新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整体经济效益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加。
  毛达如(北京):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几方面问题要加以重视:一是要继续提高对农业重要地位的认识;二是要克服丰收后的盲目乐观情绪;三是要继续加强科技投入,真正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四是要面向21世纪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五是要加大农业高技术成果向商品化转化的力度,使企业积极加入到这个转化进程中来。
  李斌(河南):“米袋子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保障粮食供给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接近年产5000亿公斤目标,丰歉相补,基本可以满足国内消费需要。现在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米袋子工程”应该跨越解决“饿肚子问题”的阶段,不失时机地再上一个台阶,妥当地解决与市场机制的衔接问题,寻求形成长期稳定、开放有序的粮食经济体制。
  曹鸿鸣(江苏):我国农业这几年连续丰收,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个别地区甚至有所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把加强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的积极性,改革流通体制,依靠科技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王克英(湖南):我国现在的农业,实际上还是属于传统型农业,大都是粮猪型结构,有一个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再到经济大省的发展过程。这就必须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将低效益农业改造成高效益农业。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面向两个市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搞好农产品的系列开发和加工增值,把产、加、销、科、贸、工、农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定规模的农业集团或群众性行业协会,为致富一方农民、发展一方经济努力。
  崔士光(天津):五年来,国家对发展农业确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出现了大好形势,但还必须认识到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现有条件下,产量不可能无限增长,价格不可能进一步提高,而且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受自然条件限制,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农业生产发展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刘玉娥(湖南):农业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因此,必须严格依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要优先考虑加大对国家农业贡献较大省份的农业投入。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赵学凤、李先国(江苏):现有的水利设施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建的,已趋于老化。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要增加投入,另一方面,要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自身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刘昌杰(四川):农业要持续稳定增长,当务之急必须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应增加大型水库建设投入,四川的紫坪埔水库应尽快上马,既可以增加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又有利于保护长江上游的水土。二是要稳定农民负担,稳定劳务输出政策,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带资金、技术、信息回乡创业办厂,带动落后地区发展。
  柴松岳(浙江):稳定农业,非常重要的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清醒地看到,水利设施老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带有普遍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浙江这两年有切肤之痛。我们痛定思痛,下决心勒紧裤腰带,由财政拿钱,社会各界捐助,筹集资金,花三年时间,修起浙东高标准的海上长城,造福于民。
  佟志广等(河北):农业要上去,必须加强水利建设,“南水北调”是解决南涝北旱的重要工程,要舍得投入,加速实施。
  李炳良(河北):发展农业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一要转变观念,由单纯靠打井解决用水转到重视节约用水上来。二要把水看作商品,实行有偿使用,促进水资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三要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建立水利建设基金,重点用在节水上。四要鼓励农民增加水利投入,使农民成为节水的主力。五要增加信贷资金,重点投向节水。
  代先禄(四川):经验教训反复证明,农业能否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水利。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农业学大寨”时期修建的,亟须改造修复,希望国家增加投入,尽快改变农业水利设施落后的被动局面,对大型项目给予具体扶持。
  李克明等(四川):群众创造的户办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其生命力在于适合贫困山区特点和生产力水平,井池配套,发展池园经济,是一条致富路,国家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陈锡生(江苏):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江小珂(北京):我就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分析问题和作决策;二是通过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解决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等影响环保工作的问题;三是尽快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检查。特别是关于防治水、气、声、渣污染方面的法律实施细则,应尽快出台,以解决有法无规的问题。
  洪绂曾(北京):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子孙。讲绿化不能忽视种草。黄河断流、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都与植被破坏密切相关。草是生态平衡中的重要角色,种草是发展大农业的重要环节。这次机构改革成立国土资源部非常好。草地是重要的资源,建议加强宣传,提高对草在环保中重要功能的认识,认真贯彻草原法,制止破坏草原、盲目开发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蔡胜定(台湾):我在林业系统工作,林业有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尤其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乱砍滥伐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破坏很大。林业还有依法办事的问题,如森林保护、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这些都属于林业执法的范围。林业与农业不太一样,一棵树成材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一旦破坏了,恢复起来很难。对这些问题应高度重视。
  廖云龙(台湾):要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土地,然而最近几年水土保持的状况令人担忧,希望今后在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方面采取更大的举措。
  邓本太(青海):要把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建议国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江河源头,特别是黄河源头生态恶化的势头,保护黄河上游的生态平衡。
  张振华(解放军):长江水土流失严重,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建议国家加大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投入,并明确治理的重点地区和流域,有步骤地展开工作。
  王金堂(甘肃):不仅要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还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长江上游的白龙江流域,滥采乱伐树木,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旱象连年不断,如不采取果断措施,继续下去,长江会变成第二个黄河。建议森工企业停止采伐,妥善安排职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