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作家书简

  重访东北战地的渴望
  ——刘白羽致胡世宗的三封信
  (一)
  世宗同志:
  收到贺年卡,谢谢!
  我病了几个月了,由于摔了很重的一跤,而且摔到后脑这个要害部位,出去休养一月,终于不得不进入“301”(即解放军总医院———编者),据专家会诊诊断是脑神经引起全身神经紊乱,头疼,头晕,手腿麻痹,很久不能读书,不能写字了。专家认为这种病不是一时能好,而且在医院那种孤寂环境中反而不利,劝我出去走走,做轻散活动。但现在是冬天,也不能到外地去了,正住在家里,请了一位按摩大夫治疗,略有好转。
  我跟你商议,夏天到东北来,有没有可能?除了因为病,还因为我写的回忆录,就要写到东北解放战争,很想回来看看,会引发一些情思。请你研究一下,沈阳军区会不会给予帮助,使我多跑一些地方,既是考察,也是治疗。当然,我要请总政文化部出面打招呼。不过,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望来信。
  刘白羽
  1991.1.27
  (二)
  世宗同志:
  来信早收到,现在才复,因朱力同志春节期间很忙,前几日才从电话上找到他,报告了东北之行的事,据秘书说已同你们那边联系。
  我这次来,主要是治病。301专家建议我到外面轻松地走一走,心情愉快,神经有益。现在正做的按摩到6月可告一段落,那以后天热了,我就可以出行了。
  我的计划和我的情况:
  一、我想先到沈阳,和你会面。要拜访军区司令、政委、主任,也许还有四野的老战友。在这儿可以制定旅行计划。
  二、我初步想法,是到哈尔滨住些天,去大庆看看,然后去镜泊湖休息一段时间。三年战争走的都是乡间小道。现在想补偿一下当年未到的名胜之地。到长春小住,主要是想去访一下四平,然后到锦州,最后到大连休息一段时间。从大连回北京。按照这时间,还有什么地方应该去,请你想一想。总之,这次来东北,不能说是最后,也许机会很少了。当然,我爱大森林,爱长白山,甚至想乘船经松花江一游中苏边境,但对我这样病人来说,怕不一定有适宜的条件。我很欣赏美国的高速公路。如有条件,从大连可乘车回沈阳,中间可在鞍钢小住一二日,然后从沈阳返北京。
  三、时间我想放得宽裕一些,我想从7月初到9月中,这样可安排得松一点。
  四、现在病情有好转,但尚无根本转变,比如一用脑,注意力一集中,全身神经就有强烈反应,千万不要安排什么会议、讲话,我现在已做不到的。接触人也不可广泛,顶多重点地看望几个老朋友。我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一次旅行之后,能恢复到写点东西,就好了。
  …………
  以上只是我的愿望,当然还看可能条件,你先给我写封信说说你的想法,也好确定哪些事该在北京办的,就先办了。
  刘白羽
  1991.3.26
  (三)
  世宗同志:
  信我早已收到,你安排的活动日程太理想了,如能这样办就这样办,请报军区领导决定吧!
  不要惊动领导同志迎送,我深知在一线工作同志的困难、繁忙,我想你接我一下就行了,然后由我拜访领导同志,这样好些。
  …………
  你不要多陪我,我想请一位同志照顾一下就行了。如果可能在大连相处一段,同回沈阳就很好了。
  我的病有好转,但还是不能集中脑力。……因此我对东北之行抱有很大希望,希望秋天回来能恢复写作,哪怕一天写一点,也把这部书写出。果能如此,我对军区的关怀就万分感谢了。
  刘白羽
  1991.4.22
  1991年7月至9月,刘白羽同志以七十五岁高龄抱病重访他当年冒着硝烟战火采访过的东北战场。恰在这次重访之中———在镜泊湖,白羽同志意外地恢复了写作,此后以每天写几百字的春蚕吐丝般的韧劲,完成了《心灵的历程》三大卷九十万字的巨著(1994年由中青出版社出版)。这里摘要发表的三封信体现出这位老作家对扑向生活的热情与执著,也表现出他不讲排场及待人的谦逊与细心。
  ———胡世宗附记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心上挂着一把锁
  叶延滨
  有一句话厉害: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在的住宅防盗装备日新月异,让不是贼的人看了,都觉得里面一定有可偷之宝。这不是笑话。早些年用的是挂锁,一个居民院,挂上一把锁,表示这家人不在家了;进来一个外人,也早有人盘问:干什么的?那时候锁不重要,人与人都用眼互相盯着呢。后来是单元房,上暗锁,就觉得保险了。再后来,流动作案的小偷多了,防盗门和铁栅栏就火起来,而且越弄越严实。现在我们都在这铁门钢栅里过惯了,如果你是头一回见,定要纳闷:“是不是搞错了,这一家一户都关在笼里,不成了动物园了吗?”你甭笑,早几年我到广州,见到处处钢门铁窗,我就这么想的,哪知道今天我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还是贼厉害。几个蟊贼不学好,弄得警察辛苦不说,还让国民经济多出几个行业,制锁业、防盗门窗业、报警器业、保险业、保安业……是不是我们身边都是贼?当然不。但是几个蟊贼,今天上海做了手脚,当晚飞到北京,第二天又南下广州,这现代化的交通,让兔子不吃窝边草,全变成飞鼠满世界窜了。
  有人说:这世道变了,当年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多好!你见过道不拾遗没有,我却相信;但夜不闭户的日子,我经过,你信吗?二十多年前,我是插队知青,知青住羊圈改过来的窑洞。夏天热,晚上不关门;冬天冷得狗也要回窑,给狗留门也就从不上闩。开初有老乡还说:城里头的人晚上睡觉就都不关门?还是队长明白:那帮孩子怕谁偷?他们不偷人家就是好孩子了。你说这夜不闭户是好还是不好?你说这队长的话是在夸还是在骂?
  防贼比贼更累。“贼心不死”这四个字就叫人心怵。
  细想起来,有的人这种防贼心态有两种方式表现:一是防远方的贼,怕它偷走自己的财物,于是铁窗钢门铜锁,把自己的家变成笼子。这较普遍,也好理解,开始有了一点家产———这是中国老百姓和贼共同面对的新情况。二是防身边的贼,怕它偷走自己的前途名誉地位,于是心上一把锁,嘴上一把锁,天天怕贼来偷。这种人不多,但也不少,你见过我也见过。在一个单位,这是“单位病”,让一个单位小环境被污染。在我们周围这是传染病,让许多精力浪费在病态的争斗里。我们常听人这样说:同辈人的妒嫉。这说法不准确,但说到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的利益分配,长期以来都是按“单位”进行的:提拔干部,评定职称,调整工资,分配住房,评选先进,进修出国等,都是以单位为一个“竞赛区”进行比较选拔。长期如此,某些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的人,就必然把身边的人当作利益对手,甚至视作“想偷我东西的人”。于是,在某些单位就会出现一些“窝里斗”专家,每到评职称,分房子,调班子这样的时候,也许你会突然发现,某个与你共处多年的同事,一直在把你当贼一样防备!呜呼,如果人心与人心之间都挂着防贼的锁,那个单位还有生气吗?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让这个世界干净得没有一个贼,锁和铁门是人们对现实无奈的认同,希望铁门铁窗一天天少起来。怕贼惦记是人之常情,把身边的人都当贼防备,就是病态了。大环境在改变,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在调整,总在心上挂着一把锁,这样的人生注定可悲。
  也许有一天他自己打开心上这把锁,会发现,那里面除了发霉的空气,还有的就是他自己的一声长叹:唉……
  (作者单位:《诗刊》杂志)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彭修文指挥音乐艺术专集》VCD光盘问世为纪念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逝世一周年,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隆重推出珍藏版《彭修文指挥音乐艺术专集》VCD光盘,日前已面市。
  彭修文先生一生为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在青年时代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从一九五四年起,他任该团责任指挥,此后又任副团长、团长、艺术指导、首席指挥。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改编的民族乐曲四百余首,为民族乐器演奏法、作曲法及配器法提供了范本。这次出版的VCD光盘,展现了彭修文先生生前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风采,精选了他创作改编的代表作品,有五十年代的《步步高》、《瑶族舞曲》;六十年代的《月儿高》、《旱天雷》;七十年代的《丰收锣鼓》、《乱云飞》;八十年代的《兵马俑幻想曲》等。这些久演不衰的作品,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各个发展阶段的典范和标志。(文一)
  ▲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反腐倡廉作品《同志同志》江苏作家柏古的长篇小说《同志同志》,围绕当今社会被扭曲了的同志关系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刚直不阿的同志形象,通过改革开放在人们心灵间产生的震撼和各种心态的表现,生动描绘了广大基层干部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形象。书中一个个升华与堕落的灵魂,使这部小说产生出反腐倡廉警世之作的强大魄力和可读性。(郑忠)


第8版(副刊)
专栏:

  潮汕功夫茶(外一首)
  刘少敏
  远客来潮汕
  请尝功夫茶
  滚烫的情高冲
  浓厚的意低洒*
  斟满小茶盅
  乡谊诚无价
  一轮明月落壶中
  泡出一夜开心话
  品茶 如品潮汕
  山水有灵气
  日月孕精华
  淳朴乡风百姓家
  *高冲、低洒均为潮汕功夫茶讲究的方法。
  潮州弦诗
  妙韵指尖生乡音弦上流
  吹拉弹拨有板有眼
  迷人的“尺工六”*
  秋风雁落平沙
  春日狮戏彩球**
  欢快处龙翔凤翥
  哀怨处山悲水愁
  呵 多少乡情在此中
  莫怪岁岁年年听不够
  *“尺工六”为传统记谱符号。
  **潮州音乐中有《平沙落雁》、《狮子戏球》两个曲目。


第8版(副刊)
专栏:

  乡情(中国画)孙宝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