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直风景这边独好,这其中原因诸多,然而至关重要的是人艺的艺术家们有着坚定不移的艺术追求,他们始终认为
  戏比天大
  本报记者刘玉琴
  人艺的排练厅悬挂过四个斗大的字“戏比天大”。意即进了排练厅,演员就必须将愁思杂念、名利纷争、身外之事全部抛诸脑后,在这里,唯戏为大,你就是角色,就要进入剧情。这四个字简洁形象,令人明目警心。既是人艺对演员的要求,也是人艺演员为艺献身、将戏看得高于一切的生动写照。
  在人艺的排练厅,还装有一个导演铃。时间一到,小铃铛一响,排练场立刻鸦雀无声。演职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一切皆围绕剧情需要而进行。多年来,世事飞速迭变,人艺的导演铃却一直没变。一些老专家、老艺术家深有感慨地说,人艺的导演铃,实乃是一种敬业精神的象征。
  建院于1952年的北京人艺,作为国家级的艺术团体,走过了四十六年的历程。四十多年来,戏比天大这几个字,连同它的精神内涵,日浸月渗,已悄然刻入演职人员的心中。一代又一代艺术工作者,凭着对舞台的挚爱,对话剧艺术的痴迷,向观众奉献了一台又一台脍炙人口的好戏,营造出中国话剧史上的佳境———人艺从建院迄今上演的二百三十多部古今中外话剧,几乎是演一场火一场。近年来,就在世人皆叹话剧舞台萧条之际,北京人艺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伊始上演的《雷雨》,公演的前十天,票已售罄。没饱足眼福的观众一再要求加演,于是剧院又加演了五场,可谓盛况空前。
  对观众的如此青睐,剧院的领导说得很实在,观众喜爱人艺的戏,是因为人艺注重剧本建设和剧作家队伍培养,有一批别人无法比拟的好剧本;剧院多年来形成了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这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大批如群星璀璨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也令观众倾倒和折服。
  是的,人艺是幸运的。戏剧大师曹禺是其首任院长,他和郭沫若、老舍、田汉等人都为人艺提供过最好的剧本,现在人艺又培养了新一代作家群,《龙须沟》、《茶馆》、《蔡文姬》、《日出》、《北京人》、《绝对信号》、《狗儿爷涅槃》等一大批名著新作光华灿灿,交相辉映,在话剧舞台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这是人艺成功的基础。人艺的艺术风格更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标志。它以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表现着中国的社会和人生,即便是外国戏,也追求民族韵味,贴近群众生活,因而自然深得人心。人艺还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欧阳山尊、梅阡、夏淳以及林兆华等,都是一些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又能融入人艺风格的优秀导演,于是之、刁光覃、朱琳、郑榕、蓝天野、林连昆、吕齐、朱旭等,又是为人称颂的一流表演艺术家,程疯子、四凤、鲁侍萍、陈白露、虎妞、祥子、王利发、常四爷、王昭君、狗儿爷……这些形象至今还让观众难以忘怀。
  从剧本到风格、到耀目的群星,这都使人艺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话剧界的排头兵。然而这一切,都是人创造的。剧院的领导尤其强调说,人艺的轰动,人艺的成功,归根结底还在于人艺有一支志同道合、甘愿为艺献身的艺术家队伍。是他们的艺术理想、敬业与奉献精神,才使人艺在剧本的选择、风格的完善、演员的培养与自身的追求上具有高人一筹的底气和眼力。
  建院之初,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四位院领导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畅谈理想和艺术追求。他们谈了十来天,为北京人艺勾画了一个蓝图:永远要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通,与人民的命运血肉相连;在艺术上要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最终要立足于世界戏剧之林。这个蓝图表达了全院同志的愿望,大家立志“要摽在一起干一辈子”。几十年来,这个理想和追求一直是凝聚全院同志的轴心,是激励大家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动力。
  今年近九十高龄的艺术家叶子,五十年代为了演活《龙须沟》中的丁四嫂,不惜将自己的声音一次又一次“撕裂”。四十年倏忽而过,叶子至今仍然嘶哑着嗓音,再也没能转变过来,可叶子却说她无怨无悔,演员对艺术就要精益求精,决不含糊。曾在《茶馆》中因成功地扮演王利发而令观众陶醉的于是之,在艺术上“执著如怨鬼,纠缠如毒蛇”。他在《骆驼祥子》中扮演的车夫老马,仅有两次出场,合起来也就十来分钟戏,但于是之却让这位拉了一辈子车,吃了一辈子苦的苦人儿,在舞台上立了起来。老马作为劳动者的温厚、坚强、自尊、乐观、善良等性格特点,都通过艺术家准确而又深致的舞台动作,传递给了观众,一招一式都足以引人丰富的联想。有些观众甚至到现在还记得老马那凄楚的眼神。在这个形象的创造中,于是之不仅熟读梅阡改编的剧本,钻研老舍原著中与这个人物有关的全部材料,而且到市场上和茶馆里与老车夫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过去,倾听他们的辛酸苦辣,用心体验,用心揣摩,走在路上都是老马的步态,老马的眼神,剧院的人都说于是之“走火入魔”了。正是一代代艺术家的言传身教,形成了人艺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这么多年来,人艺的中青年艺术家耳濡目染,虽处清贫,依能保留着心灵中的艺术净土和执著的艺术追求,尤其是面对影视艺术的强烈冲击,耐得寂寞,守住舞台。一位青年演员说,我超出常人地下功夫,只是逐步在实现我心中的那一点追求,对话剧舞台的深深热爱。近来濮存昕、梁冠华等人虽然在影视界声名鹊起,其实他们的舞台形象才是最光彩夺目的。他们也一直视舞台为艺术之根。只要剧院有演出,他们可以推掉一部部名利双收的影视片约。今年1月,在《雷雨》中饰演周萍的濮存昕已买好飞往美国的机票,剧院临时决定加演,濮存昕二话没说,立即退掉机票,走进排练厅。曹禺说过,舞台,对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来说,就是他们献身的圣坛。
  正因为心中装着戏,唯戏为大,人艺才有了一台台好戏,才构筑起国家级艺术殿堂的绚丽与辉煌。后来,在“戏比天大”的后面,人艺的艺术家们还增加了四个字“天比戏大”。这个天,就是社会,是观众。这正是人艺多年来奉行实践的信念准则。这使得人艺的“戏”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戏比天大与天比戏大互为辩证统一,呈现出人艺独有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定位,艺术家们既有着戏比天大的信条,也有着天比戏大的灼见,心中装着戏也装着天。这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是别有一番深意。(附图片)
  《雷雨》剧照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影视窗

  光辉的形象 不朽的精神
  ——写在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播放之际
  廖毅文
  深沉、舒婉的音乐在邃远的苍穹响起,人民英雄纪念碑雪白的历史浮雕和汉白玉栏杆在晨曦的天幕下,愈显壮美肃穆,巨大的纪念碑由近及远,巍峨壮观,耸入云天……一代伟人周恩来以一种崇高人格的智慧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以恢宏的气势、沉雄的基调、凝重的风格徐徐拉开了她的大幕。
  这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摄制完成的十二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深情地诉说着一位历史伟人最具风采的生命历程和一个开国总理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光辉的一生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电视片让人们在重温周恩来一生的同时,回顾共和国内政外交的变幻风云,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共和国走过的曲折之路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难探索,用历史的眼光思考现实,面向未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又闪耀着理性思考的光芒。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反映周恩来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业绩、精神风貌和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是这部片子的又一特色。这里既有反映周恩来任开国总理二十六年间几个重要时期、重大事件及丰功伟业的宏观写意,又有反映周恩来人格个性、情操爱好的细节写真。在充分反映周恩来光辉业绩的基础上,还对他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心境和历史局限性也如实作了反映,使人物和历史在宏观与细节的交叙写真中显得真实可信、丰满完整。
  在总体结构上,此片采取编年和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布局谋篇,横向展开,以完整地展示历史背景,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命运以及生存状态,营造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向。全片节奏有张有弛,情节有虚有实,纵横交错,起伏跌宕,从而形成了独到的美学风格。
  纪录片《周恩来》的采访对象和文献资料也具有权威性。在长达两年多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摄制组赴美、英、日本、瑞士、俄罗斯和国内的南京、上海、南昌、武汉、云南、广东、浙江等几十个省市,采访了江泽民、李鹏、钱其琛、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宋平、杨尚昆、袁宝华、谷牧、钱正英、黄华、熊向晖、吕正操、李德生、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等老同志,还采访了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李琦、罗青长、童小鹏、顾明、周家鼎、吴阶平、张佐良、冀朝铸、林丽韫,以及一批外国政治家和国际友人基辛格、清水正夫、二阶堂进、韩素音等,作为当事人,他们怀着深切的缅怀之情,所讲的故事渗透着真纯深挚的感情,生动、真实,具有现场感,这一切使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形象更加丰满、传神。
  此外,纪录片《周恩来》在运用电视语言方面也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电视台发挥各自的优势,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真实地揭示历史的前提下,注意影视特殊表现技法的运用,采取时空交错、景物对比、岁月更迭、纪实写真等多种手法来展示时代氛围,表现思想内涵,使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纪录片《周恩来》的感染力。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旁观者说

  关心保留剧目
  童道明
  在我们的戏剧生产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浪费现象:花了好多人力物力排出一出戏之后,即便排出来的戏质量很高、好评如潮,甚至一口气获得了诸多奖项,也常常是演过几场、几十场后就像一阵风似的无影无踪了。这是很可惜的事。克服这类消极现象的一个办法,我以为是在有条件的剧院逐步推行保留剧目轮换演出制度。
  这里需要弄清一个道理:戏剧精品战略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应付上级布置下来的一时的戏剧生产任务,也不是仅仅为了夺取一年一度的戏剧文华奖,或五个一工程奖,而是为了让优秀剧目日后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以适应广大观众对于高水平剧目的恒久需求。
  我们知道,在欧美诸戏剧大国,著名的话剧院都拥有自己著名的保留剧目,著名的保留剧目就是著名的话剧院的引以自豪的艺术橱窗,就是体现它们艺术风格的示范展品,也是它们的艺术活力的象征。一百年来,契诃夫的《海鸥》就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一出常演不衰而且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
  相比之下,我们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对于保留剧目的建设比较重视。北京人艺也是目前我们唯一一家真正建立起了保留剧目演出体制的话剧院,由此也证明着这家剧院在中国剧坛的特殊地位。但遗憾也是有的,北京人艺的头号保留剧目———《茶馆》,已经从舞台上消失六年多了。我们引颈盼望着《茶馆》的早日复排。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青鸟》飞上中国舞台
  新春前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用音乐剧的形式将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不朽名作《青鸟》搬上了京城舞台,让中国的孩子们领略到了这部经典童话名剧为他们带来的欣喜和激动。
  《青鸟》是一出寓意深刻的梦幻剧,它旨在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幸福。樵夫家的一对小兄妹蒂蒂尔和米蒂尔,为了治好邻家女孩的疾病,他们去寻找一只象征幸福的青鸟,开始了一个奇特的梦境。梦里的故事从一个别致的角度告诉人们,幸福就藏在你使别人得到快乐的努力之中,幸福就存在于那个寻找它的过程之中———幸福其实就环绕在每个美好灵魂的周围,一刻也不曾离开。
  梅特林克的《青鸟》创作于1908年,九十年里,各国的艺术家们在不同的时空、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舞台形式演出这同一部作品。为让中国的孩子们拥有与世界各国的孩子们同样的艺术享受,中国儿艺一批全技能型的中、青年优秀演员和舞美工作者勇敢地接受了高难度挑战,开始了艰苦探索;日本四季剧团的专家组也一批又一批飞抵北京,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制作人李小刚为首的剧组,由史美明、钟浩担纲的导演组更是夜以继日,不懈劳作。终于,艺术家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于是,山变矮了,天变阔了,《青鸟》展翅飞上了中国的舞台。
  其实,《青鸟》排演筹备的过程,就如剧中的小兄妹一样,是一个寻找幸福、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国儿艺艺术家们的艰苦实践也正是《青鸟》精神的象征。
  (刘文)(附图片)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冰糖葫芦》将上荧屏
  1996年、1997年叫响京城的话剧《冰糖葫芦》,和唱遍大江南北的《冰糖葫芦》歌声余音未尽,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和金鹰国际广告企划有限公司再度携手,推出同名二十集系列电视剧《冰糖葫芦》。由龚应恬编剧的这部电视剧,将继续讲述老年人的故事,它透过当今社会普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爱情生活与子女的关系,以及面对现代社会变化所做出的不同反应等,以轻松诙谐的喜剧形式,展示出当今老年人生活的喜怒哀乐。该剧为’98世界老人年而拍摄,意在使社会各界更加关心老年人的生活。(阿段)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民族之星”心系农民
  北京民族之星艺术团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丰富民间艺术使之成为艺术精品为目的,已走过了五年的征程。艺术团汇聚了各方面的艺术人才,集声乐、舞蹈、杂技、相声、小品、戏曲、魔术为一体,已先后为社会各界演出七百多场,丰富多彩的节目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该团还参加、举办了多次大型文艺比赛、文艺晚会演出活动。1998年新春前后,他们又以整齐的阵容、精彩的演出为农民兄弟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文一)(附图片)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观众点评

  观众评说春节晚会
  中央电视台九八春节联欢晚会当晚播出之后,次日清晨,当首批离开剧组奔赴祖国各地的演员和编导人员抵达首都机场时,受到首都机场候机观众的热情欢迎。在首都机场候机室里,准备飞往上海、济南、哈尔滨、青岛等地的乘客,热情地向剧组演员和编导人员畅谈他们对春节晚会的印象与看法。
  一位哈尔滨的乘客说:“今年春节晚会节目紧凑,层层推进,我是在《大中国》之后,戏曲荟萃节目开始时才喘了一口气,去上了一趟厕所。”一位济南的乘客说:“整个晚会场面宏大,感觉有几千演员参加演出,无论从场景,演员的服装,都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印象。”上海的一位乘客说:“刚才我看到严顺开老师坐在这儿,我很想跟他说我喜欢他今年的这个小品,今年的小品,我感觉不是单纯地在逗乐,都有着鲜明的主题。我刚才与家里通电话时,爱人告诉我,昨晚当看到小品《一张邮票》的时候,我们全家都流下了眼泪。”
  外地的一些观众在春节期间打电话给剧组,对晚会给予很高的评价。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永章在电话里说:“初一上午在团拜活动中,所到之处大家都说对今年的晚会很满意。普遍认为娱乐性、艺术性、思想性、可视性结合得比较好,每一个时段都有一个或几个精彩之处,整个晚会欢快热烈的气氛贯穿始终,零点之后在高潮中即刻收场,出人意料,给观众留下了很多议论的空间。很多人认为今年的晚会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包括用什么演员来唱什么歌都给观众留下很多的联想。比如,台湾的张信哲、香港的刘德华、内地的毛宁同唱一首《大中国》,要比任何一个人的独唱都具有感染力和象征性。整台晚会情绪起伏比较大,欢乐、振奋、感动,给观众留下突出的印象。”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华人留学生张新在电话里说:“我们留学生是聚集在一起,在远离家乡的墨尔本集体观看晚会直播。当晚会进行到小品《一张邮票》的时候,全体留学生热泪盈眶。当台湾歌唱家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时候,大家流着眼泪跟着唱。当三地歌手演唱《大中国》的时候,全体留学生手挽着手一起唱着。这一段节目结束时,我们留学生一起高呼着中国人!中国心!中国心!中国人!……很多外国同学看了晚会以后说,中国,辉煌!”
  台湾台北市王爱美女士给家乡的亲人打电话说:“这台晚会太精彩了,我是第一次在台湾直接收看大陆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好多看了晚会的朋友都相互通了电话,大家赞叹不已。”王女士在电话里还向家乡的亲人索取一张“风筝邮票”,说“风筝邮票要升值了!”
  香港居民戚本伦在给家乡亲人的电话里说:“今年香港很多人都直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整台晚会有一种民族盛世的感觉,我感到祖国太大了!舞蹈《龙腾虎跃》给人一种磅礴之气。”
  (文边)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警民同欢万家春》
  撩人动情
  周荫昌
  今年有一台晚会,以其平易姿色激起不凡的回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它就是大年初二(1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公安部政治部、北京市公安局、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公安部’98春节文艺晚会《警民同欢万家春》。
  整台晚会主题鲜明、集中,展现丰实、生动。晚会调动了各种有效手段,除了有概括反映警民喜庆心情、着重渲染节日气氛的歌舞《警民迎春大拜年》、京剧《万里朝霞》等节目外,还以大量篇幅,演出了多侧面反映公安战线官兵生活的新作品,如:表现缉毒英雄的不凡经历和崇高境界的音乐剧《英雄归来》;反映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勇擒犯罪分子的小品《蹲守》等,这些节目从写作到表演,或歌或舞或说或打,功力扎实,颇有分量。为了更好地展示主题,晚会插入了四个外景节目,它们分别取景于近几年荣获全国荣誉称号的先进单位济南交警支队、漳州“110”、北京牛街派出所,以及由香港警察乐队与北京市公安局民警首次合作、在深圳皇岗口岸表演的管乐与四重唱节目。以上种种,把公安民警在1997年几大国事中做出的积极贡献,把公安改革、建设的成就,把民警、英模大智大勇的光荣事迹和鱼水情深的警民关系,即整个公安战线具有代表性的闪光风貌,洋洋洒洒、琳琅满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晚会的性质、形式、人员主次、角色位置也定得好、摆得正、找得准。从总体上看,在这台晚会策划中,有四个重要的抉择,即:以节日联欢为晚会的基本形式;以民警及其代表人物为晚会作品、表演和参与的主人公;以“绿叶配红花”规定专业明星与民警参演者的关系;以全国公安民警、武警官兵、保卫干部、治保积极分子及家属为晚会的主要欣赏对象。这四条清晰、明智的定位抉择和它们的正确贯彻,对这台晚会特色、格调的形成起到了基本的保证作用。从晚会上人们看到:所有的节目都与公安民警的现实生活,也就是与人民群众自己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联,因而,一种浓浓的真实感、亲切感油然而生。这场晚会中专业演员、主持人配合到位,不论有多大的名气,一律以常人常态的“绿叶”身份,烘托民警主角联袂演出,说“主角”熟悉的话,唱“主角”喜欢的歌,谦和热情,尽心尽力。演员们诚恳的态度,认真的表演,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而且对社会上某些不良艺风,也是一次有力的净化和匡正,这样的晚会怎不叫人交口称赞呢?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拉萨往事》再现西藏历史风云
  由五获“飞天奖”、三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导演杨韬执导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日前在西藏拍竣。
  该剧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过一个贵族家族的兴衰,展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西藏的社会风俗民情、历史风貌、社会变迁,再现了西藏上层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西藏的有识之士对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奋斗,艺术地反映了西藏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趋势。
  该剧全部在西藏实景拍摄。摄制组在数月时间里行程近两万里,翻山越岭,艰辛备尝,终于以不懈努力将西藏近代历史风云第一次搬上荧屏。其中西藏上层社会、噶厦政府、活佛贵族的生活习俗,以及藏传佛教哲蚌寺、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白居寺、德冲寺、圣湖的特殊风情和佛事活动等也是首次向观众艺术再现。浓郁的地域特色,独具魅力的风俗民情,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尤其是藏汉演职员的辛勤劳动与亲密合作,为电视剧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与拍摄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拉萨往事》由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监制,北京大路影视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主要演员有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点燃者达娃央宗,表演艺术家多布吉、扎西顿珠等。(泽让索朗)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湘剧《子血》进京演出
  2月17日至18日,湖南湘剧院为京城观众送来了新编历史故事剧《子血》。古老的剧种与现代的演出方式相结合,演绎了春秋时期楚庄王灭陈复陈的一段历史悲剧,剧中通过绝色美人夏姬、夏征舒母子与陈灵公、楚庄王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表现了夏姬崇高的母爱及人格力量,也表现出夏征舒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此剧在’97湖南省新剧目会演中,获得田汉大奖和十多个单项奖。
  有着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湘剧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高腔、弹腔、昆腔、低牌子四大声腔均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湖南省湘剧院的前身是湖南军区洞庭湘剧团,五十年代末改扩为院。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观看该院演出。周总理曾将该院提为全国十大剧院之一。
  (刘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