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瑞雪迎嘉宾
  本报记者胡锡进 许宏治 刘刚
  17日上午,莫斯科瑞雪漫天,满城白雪皑皑。下午天气放晴,位于西南郊的伏努科沃2号机场上空迎风飘扬着五星红旗和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国旗,地上铺着鲜红的地毯,军乐队和仪仗队庄严肃穆挺立其旁。在欢迎的人群中一幅汉语大字横标十分醒目:“热烈欢迎李鹏总理访问俄罗斯!”
  下午2时许,李鹏总理乘坐的专机平稳着陆。机舱门打开后,李鹏总理偕夫人朱琳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笑容满面地走下舷梯。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涅姆佐夫第一副总理迎上前去,热情地与李鹏总理握手,对李鹏总理为期两天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俄罗斯女青年和我驻俄使馆女青年向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敬献了鲜花。涅姆佐夫为李鹏总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军乐队高奏两国国歌,涅姆佐夫陪同李鹏总理检阅了仪仗队。
  欢迎仪式一结束,李鹏总理便由涅姆佐夫第一副总理陪同,前往克里姆林宫与叶利钦总统会见。紧接着,李鹏总理又前往被称为“白宫”的政府大厦,与切尔诺梅尔金举行会谈。这次李鹏总理访问莫斯科的时间不长,但两国总理的第三次定期会晤意义重大。1996年4月江泽民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宣布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为充实和巩固这种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去年,两国元首实现了互访,俄总理访问了中国。为加强中俄两国人民的民间交往,还正式成立了中俄和平、友好与发展21世纪委员会。去年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俄东段已勘定的边界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这是对中俄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稳定与繁荣,增进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及地区稳定的贡献,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典范。
  俄罗斯十分重视李鹏总理这次访问。早在8天前俄新社就发布了李鹏总理即将访俄的消息,并报道了与此有关的俄罗斯部门的准备工作情况。俄能源部负责人向俄新社透露说,在李鹏总理访俄期间,两国总理讨论的问题相当广泛,将涉及到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铺设4000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输送伊尔库茨克的天然气到中国的计划;进一步达成由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协定;伊尔库茨克州向中国供应电能的有关协定等。
  李鹏总理访问前夕,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季塔连科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李鹏总理访俄是把俄中关系推向积极、有效阶段的重要步骤。通过两国领导人频繁的互访,不断加强两国间的信任,这样两国经济合作才能稳步发展。他说,俄中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尤其是反对武力解决国际问题的立场完全一致。季塔连科认为,应积极开展两国间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往来。双方报纸、电视应多一些介绍相互国情的内容。他说,最近远东所建立了“中国文化信息中心”,这使那些去不了中国的人也可以在“中心”通过电影、音乐及各种资料全面地了解中国。
  李鹏总理访问俄罗斯受到许多人的关注。俄中友协主席齐赫文斯基不久前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期待着李鹏总理的来访。这是叶利钦总统访华后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他回忆说,“我永远忘不了1989年李鹏总理访俄时,曾与莫斯科的同学相聚的场面。如果这次能再次见面,我将非常高兴”。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莫斯科190中学举办的汉语晚会。俄中友协秘书长伊万诺夫在晚会上说,“我们老一代与中国人民友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在看到孩子们积极学习汉语并用汉语表演节目,我们由衷地高兴。两国人民的友谊将世代发展下去”。该校校长是中俄21世纪和平友谊发展委员会成员,她说,“俄中两国是伟大的邻邦,两国人民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开设汉语课是为了培养21世纪发展两国友谊的人才。”同学们用尚不十分熟练的汉语积极与到场的中国客人交谈的场景使记者深信,几年后,他们肯定都会成为中俄友好的使者。中俄友谊将世代相传。
  中俄领导人曾多次表示,两国发展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选择。李鹏总理的访问必将把两国关系推向新阶段。(本报莫斯科2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外论摘要

  不同利益妨碍结成反伊联盟
  编者按:当前,由核查伊拉克武器而引起的危机日益严重。这场危机占据着国际舆论的焦点位置,各种报道、评论很多。今天,本报摘发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及曾任布什总统特别顾问的哈斯先生的看法,供读者参考。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3日刊登一篇题为《美伊僵持背后的现实政治》的文章说,如果美国发现难以结成一个反对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的稳固的联盟,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有关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纷繁复杂的不同利益。这些利益,决定着它们对伊拉克的政策。
  科威特 科威特对萨达姆的仇恨是非常深的,而且,由于伊拉克拒绝释放1990年侵略战争中的科威特战俘,科威特绝不会在短期内原谅伊拉克。但是,仍有一些因素限制着科威特对伊拉克的强硬态度。一方面,科威特担心受到难民的冲击。另一方面,假如萨达姆倒台了,那么新的伊拉克政府实际上可能恢复对科威特的领土要求,这种要求在伊拉克国内是受拥护的。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人私下里愿意萨达姆下台,并已经悄悄地允许邻近的巴林帮助美国。但是,他们一心求稳定,倾向于认为伊朗是比伊拉克更大的危险,因此,他们担心萨达姆下台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还对美国的行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美国倾向于飞到这个地区,对萨达姆进行轻微的惩罚,然后一走了之。此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很愿意维持现状:伊拉克退出石油市场意味着沙特阿拉伯每天多产200万桶油。
  伊朗 伊朗避免说严厉的话,并在对伊拉克问题上与联合国保持一致,这就为自己树立一个支持这个地区稳定的新形象。它还与伊拉克修补了因1980—1988年的战争而损坏的关系,虽然它不大可能会与萨达姆特别亲热。伊朗对土耳其侵入伊拉克北部感到不安,因此可能不甘落后,增加对一个库尔德派别的支持。此外,美国在这个地区长期的驻军会令伊朗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难堪,因为他一直在为与美国改善关系铺路。
  土耳其 土耳其人希望向伊拉克出售商品,换取廉价的石油,并希望伊压制闹独立的库尔德人。如果美伊爆发冲突,那么安卡拉只会允许美国的加油机、侦察机和救援机从土耳其南部的因吉尔利克基地起飞。但是,土耳其正悄悄地在伊拉克占据一个前方阵地。进入伊拉克北部的土耳其军队,正以防止再有伊拉克库尔德人涌入土耳其为由,建立“前方难民中心”。这些预防措施的另一个目的,是阻止叛乱的土耳其库尔德人进行袭击,并限制伊朗在美国空袭伊拉克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中所起的作用。
  以色列 在中东,只有以色列宣布强烈支持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还说,以色列在受到伊拉克袭击的情况下有权进行还击。尽管说这种话,但是以色列仍然希望伊拉克强大,主要是希望伊拉克成为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国家伊朗所构成战略威胁的平衡力量;实际上,以色列已经在与巴格达做非正式交易。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人对他们所谓的以色列的不妥协态度和违反奥斯陆临时和平协议的行为感到气愤,并把伊拉克当作一个重要的盟友,因此,他们举行了支持巴格达的游行。但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阿拉法特不能像海湾战争时期那样公开地支持萨达姆。那种做法使他失去了来自海湾国家的巨额现款和支持,海湾国家还解雇了巴勒斯坦工人。
  叙利亚 在海湾战争中,叙利亚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对宿敌伊拉克的联盟的一员。如今,在恢复一年的政治和贸易联系之后,叙利亚站在伊拉克一边。它们恢复友好关系的原因之一是害怕被以色列、土耳其之间日益加强的军事关系包围。
  约旦 约旦采取了相对中立的立场。侯赛因国王和萨达姆彼此没有好感,但是,国王不会让美国或以色列利用约旦作为打击伊拉克的基地。这是因为阿以和平进程受挫,国王通过与以色列和西方联系来振兴约旦经济的努力失败。伊拉克是约旦最重要的市场,而且,约旦舆论支持萨达姆。
  埃及 埃及在海湾战争中是以美国为首的反伊拉克联盟成员,但是,它现在只是冷淡地支持美国的行动。埃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伊拉克也许需要研制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因为以色列有这类武器。埃及说,如果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让它签署禁止这类武器的国际条约,那么其他中东国家也就不需要这类武器了。
  欧洲和俄罗斯 欧洲国家对军事行动的态度不一致。一些外交官认为,这对以美国为首的行动来说通常不是好兆头。英国赶紧抓住机会重振它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但是,法国强烈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俄罗斯也是这样——这两个国家都试图与伊拉克做新的石油交易,并收回伊拉克所欠的旧债。巴黎和莫斯科还希望通过努力调停来证明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哈斯认为外交解决最好
  布鲁津斯研究所对外政策部主任理查德·哈斯在当年海湾战争期间是布什总统的特别顾问,2月12日他在海湾局势研讨会上说,外交是解决当前海湾危机的最好途径。当然没有强大军事力量作后盾,外交斡旋不会有成果。而任何军事行动都不会是没有风险和损失的。
  目前美国的难题是,如今的形势与1991年大不相同了,伊拉克的行动不如当年入侵科威特那样令人反感,当年的反伊联盟不存在了;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同伊拉克拉关系,反制裁呼声日高;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在阿拉伯盟友中起了离心作用。这为伊拉克提供了国际活动空间。但美国决不能接受伊拉克最近表现出的“灵活性”,否则伊拉克就成了胜利者。
  哈斯认为,军事行动有三种选择:军事恫吓,即强大兵力加有限目标,迫使萨达姆就范;惩罚性打击,即袭击一切可疑目标,大大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动用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政权,“彻底解决问题”。他本人倾向于采取第一种选择,而认为第三种选择不可取,因为伊拉克国内反对派不能成气候,无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出动地面部队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哈斯认为,克林顿上台后,在中东政策上有不少失误,最主要的是没能有效维护当年海湾战争期间建立的反伊同盟,“双重遏制”战略名存实亡。克林顿不得不作出“最困难的抉择”。


第6版(国际)
专栏:

  2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左)在机场主持仪式,欢迎李鹏总理来访。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克首相欢宴李鹏总理
  本报海牙2月16日电 记者胡锡进、魏崴、丁刚报道:荷兰首相科克和夫人16日晚举行宴会,欢迎正在荷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宴会自始至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科克在宴会祝酒辞中说,李鹏总理的来访是荷中两国良好关系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两国在许多领域的合作进行了会谈,也就亚洲和欧洲的发展问题交换了看法。我们认识到,一个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的世界需要良好的对话与合作。
  他说,荷中两国在历史、文化以及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但两国人民之间也有很多的共同点。他1995年访华期间,对当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次访问是非常富有成果的。
  科克表示,荷兰与中国在很多方面可以互补,荷中两国的贸易额正在增长,荷兰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荷兰正努力争取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许多荷兰公司正活跃于中国市场。自1995年以来,荷中两国在很多领域拓展和加强了联系,在科学与教育、社会与文化发展、贸易与投资等领域建立起了广泛的合作。所有这些接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合作建立在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下周,荷兰企业界代表团将访问中国。相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两国间的关系。
  科克认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亚洲和欧洲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日益增强的世界性、多边及双边、地区的合作,以及政府、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方面,这种挑战尤其明显。他强调:“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建立在成功与富有成效的合作基础之上。这是一种能够创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合作。”
  李鹏在宴会上说,今天上午,我同科克首相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取得了广泛的共识。我们一致认为,进一步发展中荷友谊和全面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亚欧两大洲的合作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进一步密切双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鹏说,两天来他还同荷兰经济、金融和其他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友好的接触,增进了相互了解。16日上午,双方还签署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框架协议,显示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鹏指出,荷兰人民是勤劳、智慧和勇于创新的人民。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荷兰人民以非凡的气魄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今天,荷兰人民又在航运、造船、化工、电子、水利、农牧业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尼德兰民族还哺育出不少杰出的艺术家、哲学家和法学家,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说,中荷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荷兰是较早承认中国的西欧国家。建交以来,尽管双边关系出现过一些困难,但我们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点。总体上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践证明,只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精神,两国关系就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李鹏最后说:“中国在前进,荷兰在发展。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中荷友好合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荷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荷兰政府各部大臣、工商企业界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出席了宴会。李鹏总理的主要陪同人员也参加了宴会。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荷议会领导人
  本报海牙2月16日电 记者胡锡进、魏崴、丁刚报道:正在荷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16日在这里会见了荷兰议会二院议长布克曼和一院副议长波斯特马。
  李鹏表示,他很高兴与荷兰议会两院领导人见面,并转达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和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他们的问候。李鹏还请一院副议长波斯特马转达他对正在患病的一院议长阿尔特斯的问候。李鹏表示,近年来,中荷两国关系有了改善和发展,两国政府和议会的交往也有增加,这些互访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重视同荷兰的关系。
  李鹏说,中国全国人大和荷兰议会间的友好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同荷兰议会有着良好的关系。我们欢迎荷兰议会两院领导人和议员访问中国,以便加强对中国的了解。
  他说,良好的经济关系可以促进政治关系的改善,同样,良好的政治关系也能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改善政治关系的前提是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因此,两国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领导人保持接触、进行互访是十分必要的。
  布克曼说,荷兰议会对李鹏总理的来访感到很荣幸,为荷中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感到高兴,希望两国的政治关系能为经济关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说,荷兰议员都对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很多人都想有机会去中国看看。
  李鹏总理还介绍了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以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职能。


第6版(国际)
专栏:

  迟浩田继续在澳访问
  本报堪培拉2月17日电 记者李学江报道: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一行今天抵达堪培拉,继续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迟浩田上将今天上午抵达澳首都空军基地时,受到澳国防军司令贝克上将的热烈欢迎,并在机场检阅了三军仪仗队。今天中午,迟浩田上将赴澳国防战略研究学院,就世界形势和中国国防政策作了演讲。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就武器核查危机再磋商
  伊表示将确保安南访问成功
  法认为可找到解决危机方案
  美B—52轰炸机飞往科威特
  新华社联合国2月16日电(记者谢美华、丁宝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6日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进行自11日以来的第三次磋商,以寻求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的办法。
  安南在同他们进行了约1小时的会晤后对记者说,这次磋商“富有建设性”,但5个常任理事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因此,他将在17日下午再次会晤5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并于18日向安理会汇报讨论的情况。
  有记者问安南是否已就出访巴格达作出了决定,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为了使出访取得成功,就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伊拉克保持接触。
  据接近安理会的人士透露,目前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俄罗斯和法国都积极支持安南尽快前往巴格达进行斡旋,英国也对安南的调解努力表示赞赏,但美国在安南出访伊拉克的问题上仍持不同意见。
  本报联合国2月16日电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今天在安南召集的磋商会后对记者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外交和政治努力和平解决危机,在战与和的重要关头,联合国秘书长出访伊拉克时机恰当。中国希望安南秘书长尽快成行。
  据新华社贝鲁特2月16日电(记者王波、符卫建)正在此间访问的伊拉克外长萨哈夫16日表示,伊将努力确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可能对巴格达的访问取得成功,从而以和平手段化解美伊武器核查危机。
  萨哈夫同黎巴嫩外长布维兹会谈后说,伊拉克对安南可能进行的访问非常重视,每天都在和安南保持联系,并为其访问创造“客观条件”。他说,伊拉克希望安南能够提出一项客观公正的方案,使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进入伊总统府检查。
  萨哈夫否认将在巴黎会见安南的说法,称其使命仅限于向希拉克总统递交伊总统萨达姆的亲笔信,并同法国领导人讨论政治解决危机的方法。据报道,萨哈夫将于17日访问法国,而安南将于次日到达巴黎。
  据新华社巴黎2月16日电(记者郭京花)法国总统希拉克16日说,为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找到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同时遵守联合国各项决议的解决方案是有可能的。
  他指出,这种解决方案“在技术上已经接近”,现在还需要继续做出努力。
  希拉克是在巴黎会见来访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高级专员鲁滨逊女士时说这番话的。
  据新华社马德里2月16日电(记者颜为民)美国空军的6架B—52型轰炸机15日晚在西班牙莫隆基地停留后于16日飞往科威特。
  根据西美防务协定,莫隆基地是美国在西班牙保留的两个军事基地之一。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进攻伊拉克的美国及其多国部队的飞机曾在这里大规模起降。西美防务协定规定,美国飞机可以飞越西班牙领空利用莫隆基地,但必须提前获得西班牙政府的许可。


第6版(国际)
专栏:

  或许是由于有记者在场的缘故,这个伊拉克小姑娘在训练间隙大胆地端起AK—47步枪练习瞄准。近来由于海湾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在伊拉克,像这种对平民进行的武器训练仍在继续。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