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可贵的务实精神
  ——“邓小平理论风格”系列谈之五
  张峰
  俗话说:字如其面,文如其人。犹如以务实著称的邓小平同志本人一样,由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同样也洋溢着一种可贵的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精神的形成绝非他因,乃是他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使然。他自谦读的马列的书并不多,然而抓住了实质,而又紧紧扭住不放,付之实践。正是这种可贵的务实精神使得他勇于坚持真理,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的新条件下大放异彩;正是这种可贵的务实精神,使得他敢于以一个又一个振聋发聩的科学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正是这种可贵的务实精神,使得他善于决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可贵的务实精神,首先表现在他重视务实,始终如一地坚持“拿事实来说话”。比如,对于雇工这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曾有人忧心忡忡,认为这是鼓励剥削,搞资本主义,非要取消不可。而小平同志主张“放两年再看”。要通过实践检验其效果,看其对社会主义究竟有无好处。股票之类长期被认为是典型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避之唯恐不及。但他认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对与错,不能凭主观的好恶来判断,要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要用务实的精神来对待。我们的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要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一切都是可以试验的。不能因为有些东西资本主义社会用过而不敢采用,也不能因为有些东西过去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而不敢抛弃。
  可贵的务实精神,还表现在他善于务实。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除了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外,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可言。因此,党的领导作用就体现在服务上,全心全意地当好人民群众的工具。关于这一点,小平同志早有明论:“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自觉地当好人民群众的工具,就是务实精神的根本体现。
  可贵的务实精神,还表现在他酷爱务实,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严厉批评了讲空话、文山会海、长篇大论、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明确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坚持务实精神,克服形式主义,最有力的法宝莫过于“多办实事,多做少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崇尚实干,邓小平同志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视察特区时强调指出,特区的成就不是讲话讲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他要求我们:“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
  可贵的务实精神,还表现在精于务实。务实的重要表现就是坚持办实事。办实事的对立面是讲空话。空话不一定是假话,但于事无补,甚至有害,一旦泛滥起来,势必导致清谈误国。因此,为了争取时间,多办实事,不搞无谓争论就是必要的。邓小平同志讲:“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就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他一再告诫全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实际效果。我们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应该出实效。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南
  张胜旺 陈希亮
  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行动指南。这一行动指南包含的新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认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主要是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使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就为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和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认识基础。
  其次是新突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江泽民同志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等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采取多种实现形式,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确选择,有利于落实“抓大放小”的要求,有利于真正搞活国有经济,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观点的提出,突破了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单一化的旧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再次是新要求: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首先,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坚持这个方向,就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第二,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搞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发挥其作用的基础,搞好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技术保证,加强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组织保证。第三,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特别要重视做好人员分流和下岗职工的工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如果不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依靠各方面力量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影响企业深化改革,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第四,积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涉及到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以及广大职工的各种基本利益问题。因此,必须在各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地进行。


第10版(理论)
专栏:书讯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
  理论与当代现实》
  赵汇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依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该书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现实中资本同劳动的对立。通过对资本自身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在本质的揭示,该书提出要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作者认为,马克思是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而不是从消费关系的意义上论述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与资产阶级的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裂为两极的具体表现,是并存于同一经济过程中的两种结果。
  (谢文)


第10版(理论)
专栏:

  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
  马晓途 荣松如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中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又一次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同志这些论述,深刻地说明了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对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否定“两个凡是”,就不会恢复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制定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如果没有农村的改革,广大农民就不会走上实现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如果不大胆实行对外开放,搞特区建设,就不会有深圳、珠海等地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现代化都市的奇迹;如果没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不会有香港顺利回归,国耻一朝洗雪的壮举;如果没有“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我们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排除束缚和干扰,奋然开拓前行。可以说,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20年我们所走过的成功道路,就是一条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
  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在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和把握事物,从而不断检验、更新和扬弃自己的思想观点。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必然会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停滞与僵化。诚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可见,只有勇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不断适应事物的发展,更新观念,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就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各项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诸如:国民经济工业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农牧业经济基础差、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缓慢;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机制僵化、经营不善的情况;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快;对外开放步子迈得不大。这就要求我们从区情出发,选准突破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把思路和做法置于自治区实际的前提下,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才能走上生机勃勃的希望之路。
  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必须正确认识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初级阶段的实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照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坚持“三个有利于”,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必须清除与之相违背的思想认识和做法。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经常出现不能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很好坚持这一标准的情况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有些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很好解决,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条框框上。用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去理解和坚持“三个有利于”,思想上必然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和混乱,行动上必然会产生迟缓和偏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失去既得利益。所以要正确坚持和执行这一标准,必须消除“左”的思想认识、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思维方式。要克服怕犯错误,四平八稳的“怕”的思想;满足现状、夜郎自大的“满”的思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的思想;平均主义大锅饭养成的“懒”的思想;自给自足小生产条件下形成的“散”的思想。要反对贪恋既得利益、抱残守缺的思想和行为,积极转变观念,投身改革实践。
  “攻坚莫畏难”。在跨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只有坚定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倡和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攻坚,才能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 贯彻十五大

  把握和贯彻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朱佳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个基本纲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
  基本纲领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基本状况的准确把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根本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的性质有了清醒认识和正确判断: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有两个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弄清楚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性质,再来认识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比较容易了。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报告还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由此出发,党的十五大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建国以来近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作出明确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纲领还规定了与基本目标相适应的各项基本政策。显而易见,这个纲领既符合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又符合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状况,一定能够引导我们胜利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
  基本纲领是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认识的新的重大成果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基本国情的认识既有成果,也有失误。比如,毛泽东同志提出过: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认识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更未能坚持住。以后,虽然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却又错误地认为,这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从而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探索与认识过程的组成部分,都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根本上取得正确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正是基于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及一系列方针政策。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首次出现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都使用了这一提法。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对初级阶段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提初级阶段理论,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坚持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有突破。这主要是:
  进一步明确了搞清楚所处阶段的意义。报告把这一命题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进一步界定了初级阶段的特征。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和全民奋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这个阶段要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科教文化比较发达,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到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等内容。
  进一步概括了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党在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规定为六条,即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坚持全面改革,坚持对外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党的十五大根据近10年的实践,把这六条浓缩为三条,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改革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这种概括提炼了最本质的东西,表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也是这一理论日臻完备的标志。这个纲领不仅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展开,把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规定得更为具体,而且对初级阶段理论给予了许多新的解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大大丰富了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
  有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又有了党的基本纲领,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完结,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实践,继续探索,使认识不断深化。
  基本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是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过:“关于社会制度的主张,共产党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在现在,新民主主义,在将来,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也可以说是党现在的纲领或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党章总纲中所规定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两个纲领同样是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有机构成的两部分,是不能相互混淆、相互割裂、相互对立的。
  不能因为我们有最高纲领,就轻视党的最低纲领。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说: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新民主主义的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这里虽然说的是对新民主主义最低纲领应有的态度,但对我们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原则上是同样适用的。比如,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搞的是“一大二公三纯”,但那种公有程度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利于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实行的结果只会距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远。而采取基本纲领的做法,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可以使我们“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根基更加牢固。
  不能因为我们今天要实行基本纲领,就以为可以抛弃最高纲领。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还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今天,我们在为实现基本纲领奋斗的同时,同样不能忘记最高纲领,同样应当在心目中悬着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并自觉地把它们融合于平日的具体工作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得好:“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怎样做才叫不忘记远大目标呢?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讲到党员保持先进性时提出四条要求,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于各级领导来说,除了这些以外,还需要切实做到带领群众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纲领,并切实抓紧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基本纲领中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既是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又是从我国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实际出发的。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有机统一,正是由基本纲领内容上的全面性来体现和保证的。比如,它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讲了经济方面,还讲了政治和文化方面,不仅讲了发展和改革方面,还讲了稳定方面。基本纲领在讲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时,提出了四条基本政策和一条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这些政策和要求,每个都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几乎都包含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在贯彻时只讲一句,或者只讲一个方面,就是片面的,就会在工作中偏离目标。再比如,基本纲领中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讲的是“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对股份制也讲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指出“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如果片面理解,搞“一阵风”、“一刀切”,不仅达不到壮大公有制经济的目的,还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基本纲领是我们党用来治国的,但要把国家治理好,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党治好。因为我们党是执政党,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实现,要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奋斗。如果领导干部忽略或放松党的自身建设,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不从严治党,使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不断发展,腐败现象继续滋生蔓延,就会最终导致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样,不仅党的最高纲领无从谈起,党的基本纲领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们坚信,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只要加强思想、作风、组织建设,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就一定能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10版(理论)
专栏:书讯

  《中国历史的新跨越》
  王诚安著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该书研究的是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确定的一项重点科研课题。
  全书共分11章,紧密围绕“当代改革是中国历史的新跨越”这一主线,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改革的重大课题,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丰硕巨大的改革成就、新鲜宝贵的改革经验、众人关注的改革热点、充满希望的改革前景。本书资料翔实、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读性,对研究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实践,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参考价值。
  (萧体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