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适度从紧该改成从宽吗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市场化程度加深,金融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居民的消费投资密切相关。最近,本报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大量的是一些企业管理者,询问他们所关注的金融焦点、热点。为此,本报特地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同志,在这些问题中择其要者,予以解答,以飨读者。
  ——编者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好转的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应当放松银根,甚至建议适度从紧应改为适度从宽。对此,应作全面、客观地分析。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适当,正确处理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几年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8%左右,消费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下;二是货币供给基本适度,使货币供给既要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促使经济增长持续发展;三是货币供给结构的基本合理,使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适应生产与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合理需要;四是要改革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与方法,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注意预调和微调;五是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并掌握好调控力度,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几年来,中央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增幅明显回落。1994年至1997年4年间,狭义货币M1增长速度分别是26.8%、16.7%、18.9%和16.54%;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4%、29.4%、25.3%和17.32%。4年中,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分别回落10.26和16.68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我国有效地抑制了1993、1994两年出现的高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7年的2.8%,零售物价指数从1994年的21.7%下降到1997年的0.8%。实践证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过热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是适应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宽松的。部分地区出现中、小企业资金困难,主要是重复建设、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占压大量生产资金造成的,放松银根解决不了这些问题。1998年银行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同时注意掌握宏观调控力度,适时微调。要合理确定货币供应量,支持经济发展;要在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后,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运用各种间接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要运用信贷政策,引导信贷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银行竞争加剧,企业怎么办
  截至1997年底,全国已有90家商业银行,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其他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74家。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平等有序的竞争对于促进银行业提高经营效率,扩展金融业务起到积极作用,但个别金融机构为争客户而盲目竞争、违规经营、乃至变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收费标准等现象,也给企业出了难题。企业开户或存款,同时有好几家银行来争,企业左右为难,担心处理不好会影响银企关系。
  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逐步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建立和完善服务于不同层次经济需要的商业银行体系,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功能,发展一批地方性商业银行,防止业务过度垄断和过度竞争。
  2.要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制止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商业银行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3.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和开展业务,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要改进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不能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以及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也不能以向单位存款的经办人和关系人支付利息以外的任何名目的费用和馈赠品来吸引客户。
  4.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约束机制。组织银行业自律性组织———银行业协会。通过协会,使银行业间建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携手共进的机制,规范银行的业务活动,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5.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企业选择银行尤其是主办银行时,除了考虑银行能否提供信贷资金外,更应注重其能否在业务咨询、管理经验、成本核算、结算等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也应注重银行是否有可信赖的服务质量、高效的服务效率、满意的服务态度以及良好的信誉等。企业切莫根据利率高低来选择存款银行,因为高于法定存款利率的那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6.企业要加强对金融法规和金融政策的了解,提高运用金融手段的本领,增强维护金融秩序的自觉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利率调整要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家关注的
  金融问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的情况,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几次利率调整,与1994年以来出台的其他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相配合,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以来,针对市场物价逐月回落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996年5月和8月及1997年10月先后三次降低了存、贷款利率,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国民经济增长情况。当投资需求过旺、消费增长过猛时,通过调高利率,可以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过旺需求,促使企业减少投资、鼓励居民增加储蓄、促进货币信用回笼,压低社会总需求。相反,则应适当降低利率水平。
  二是物价总水平。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物价上涨率。如实际利率水平多次出现负值,偏离了真实的资金供求状况,会挫伤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刺激投机和黑市产生,加剧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相反,如果实际利率过高,又会使资金退出生产领域,不利于经济发展。1996年两次降息都是在物价涨幅持续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推出的。
  三是企业利息负担。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1996年两次降息后,据对1206个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息负担的调查,1996年企业利息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全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7月份以后,下降尤为明显,年末这一比例稳定在3.5%,其中512户重点企业利息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3%,比千户企业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
  四是国家财政和银行的利益。利率调整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和银行上交财政税收的增加或减少而间接产生的。因此,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必须综合考虑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或保证财政收入的适当增加,或使财政支出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存、贷款利差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因而,利率水平的制定还要保持合适的存、贷款利差,使银行能正常经营。
  五是考虑利率的合理期限结构和本外币利率水平的协调。一般来讲,期限越长,利率越高;风险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则利率越低。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在研究国内利率问题时,还要参考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及与汇率的关系。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投资国债 利国利民
  李建兴
  2月20日,125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开始发行。这对于喜欢“金边债券”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近两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国债已成为亿万投资者除储蓄之外的主要投资渠道之一。1997年,我国共发行国债2400多亿元,其中光是老百姓认购的凭证式国债就达1600多亿元。
  凭证式国债在我国推出是1994年的事,成为我国国债的主要组成品种之一是近两年的事。凭证式国债是一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要发行对象的不上市国债。它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一则是因为安全可靠,二则是因为购买、保管、兑现方便。
  具体到今年的国债,从投资的角度看,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三年期75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年利率为7.11%,比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高0.9个百分点;五年期50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年利率为7.86%,比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高1.2个百分点,平均起来,今年凭证式国债的年利率比银行存款利率高约1个百分点。投资者也可以与近期的国债现券市场的收益做一番比较。从上海等地的国债现券市场看,现券收益率不超过7%。由此也可看出新国债的利率比较优厚。
  一位读者日前来电话询问今年国债的投资价值时,顺便问到,为什么我国的国债规模越来越大?
  其实,发行国债,有偿筹集经济建设资金,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至今,18年的实践证明,发行国债,对于支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支持国家重点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发行国债,将部分闲置资金和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可以有效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支持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和其他基础、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还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回笼,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稳定人民群众生活。
  同时,国债发行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利益优惠、灵活方便的投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国债,利国利民。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海外传真

  解决银行不良债权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请看——
  美国如何解决储贷协会危机
  黄金老
  80年代初期,美国放松金融管制,原本只办理小额住房存贷业务的储贷协会,逐渐发展成为接受支票存款、提供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消费贷款以及办理各种安全和不安全商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80年代中期,由于借短贷长的特征与市场利率不断上升的现实不相协调以及金融监管的失败,位居全美金融机构资产排名前列的储贷协会的大量投资无法回收,以致纷纷破产,进而导致为其存款提供保险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无法履行所承诺的赔偿保险金的义务,使社会上对金融界的信心发生动摇,这一过程被称为储贷协会危机,前后延续10年之久。1988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储贷协会危机提出了一揽子金融改革方案,其要点一是变更储贷协会监管体制;二是设立三大中介机构,即联邦储贷保险公司重组基金、债务重整融资公司、债务重整信托公司。
  这三大机构投入运行后,债务重整迅速取得成效,到1995年,美国的储贷协会危机基本得到解决。
  虽然解决储贷协会危机这一问题政策性很强,但政府对它并不采取包下来的做法,而是广泛地运用市场手段,诸如发债、拍卖、兼并等措施,而这一切都处在严密的法制约束之下,国会先立法,并且法案细致入微,然后再去解决危机,使得每一步都有章可循,这样政府所要做的便是充当法案实施的“守夜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行政的不适当干预可能对市场造成的扭曲效应。
  财政资金的支持对于社会公众和整个银行不良资产的重整工作有着最根本的信心保证,但是财政资金并非撒胡椒面,而是谨慎使用。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属联邦政府机构,因而财政对联邦储贷保险公司重组基金拨款;而对债务重整融资公司、债务重整信托公司的资金需求财政并不拨款,而是只有在其他途径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财政才予以借款,充当最后支持人的角色。这样既避免了财政资金的滥用,又使得相关利益主体及早放弃“等靠要”的想法。
  最值得有关国家借鉴的是,这三大中介机构都没有专职雇员,而是借用其他机构的人员,这样做的妙处在于:一是能够迅速获得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二是兼职人员由原单位付薪,既减轻了公司的薪金支出,又因其利益不在本公司,由此可减少与其他部门在权责划分上的利益摩擦,同时由于人员是兼职的,在公司职能完成之后也易于撤销,避免了本位利益的存在,而形成的尾大不掉的通病。
  采用这三套专门机构分层次处理不良资产,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做法。联邦储贷保险公司重组基金面对的是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遗留资产和负债,债务重整信托公司直接面对储贷协会,债务重整融资公司则为债务重整信托公司筹集资金,三套机构目标相同、职能互补、相互制约,使不良资产的清理工作有序高效展开。而且债务重整信托公司执行具体的资产负债清算职能,规模庞大,让其先行解散即可加快解救危机的速度,又能节省办公费用;债务重整融资公司执行融资职能,发行的又是长期债券,并且其规模较小,因而必须而且能够延续较长时间。如果债务重整信托公司和债务重整融资公司并在一家公司内部就会妨碍效率,增加成本。
  公司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以及咨询机构均采取委员会组织形式,由政府官员、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这种形式有助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便于搜集整理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拍卖出售重组后的不良资产。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在清理破产储贷协会时,尽量照顾小储户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利益,并不急于收回借款人的抵押住宅,从而一定程度上顾及了社会公平。同时,设法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接受公众参与与监督。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漫画 证券投资风险(三)

公司经营风险的内外因素
  近日各上市公司的年报已陆续开始披露,影响一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可以有众多的内外部、主客观因素。首先,它受到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其次,在相同的经济形势下,不同行业的景气程度也会不同。我们都记得,纺织、服装行业曾经鼎盛一时,但近几年,这些行业都普遍经历了不景气。另外,即使在同一行业中,又有经营规模、经营策略、产品特点的不同,其业绩也会有很大不同。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海外传真

  一卡在手 安游神州
  港胞内地急救有保障
  本报记者 梅洪如
  一次,一位香港同胞在广东东莞发生意外伤害,到医院治疗,医院要他先交出1万元押金。香港同胞掏出随身携带的“意外急救医疗保险卡”。医院一看,不用押金,立即将这位港胞收进医院治疗。原来,他买了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中保集团在港企业)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据了解,香港同胞及港商雇用的外籍人员只要购买了这项保险,在内地任何地方受到意外伤害,便可持保险卡到卫生部指定的县、区以上任何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每卡一次支付的医疗费用最高可达10万港元,一年内使用不限次数。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到内地旅游和投资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过去,遇到意外伤害事故,虽得到医院及时救治,但在经济问题上往往出现麻烦。1996年12月,香港民安保险公司经广东省卫生厅认可,推出“意外急救医疗保险”,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久又在福建得到推广。
  这一险种在香港受到广泛欢迎。为适应市场需要,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得到卫生部的认可,并委托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担任理赔代理人,将这项保险推向全国。日前三方领导人在北京签约,宣告此险种正式推出。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学金融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流通中的现金是购买力,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存款也是购买力,由存款人开出的支票(或信用卡)同样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些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都是货币供应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按照货币的流动性,一般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通称M0;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狭义货币供应量,通称M1;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为广义货币供应量,通称M2。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中,M0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M1是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货币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的流动性最弱,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在宏观调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贷款规模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