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培训外来务工青年受到社会广泛支持
  “千校百万”活动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李有存
  目前,我国由农村流入城市的务工人口约有800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71.8%,有6000多万。各地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劳力资源。如何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养、教育,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几年来,团中央和各地团组织把外来务工青年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对象。团中央与有关部委进行了大量调查,然后于1997年4月作出关于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工作的决定。5月26日,团中央、公安部联合司法部、劳动部、建设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统一部署实施城市社区“千校百万”(即开办千所学校、培训百万务工青年)活动,拉开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的序幕。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强调,抓好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工作,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体现。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周强说,要通过培训,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为城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千校百万”活动进行了半年多时间,已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已有500多所多种形式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学校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福州、无锡、烟台、大连等大中城市相继建立,培训了45万多人次。
  福建福州团市委依托各级职业学校和文化活动室,建立了5个外来务工青年中心团校,50个分校,100多个培训点,组建了600多人的“榕城大学生文明市民讲师团”。经过培训,提高了外来务工青年的技术水平、劳动效率,使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马尾区团委因势利导地成立了“外来务工青年之家”,轮流举办各种联欢活动,文化知识、法律知识讲座,受到外来务工青年的欢迎,参加人数达7万多人次。北京市已建立培训学校102所,培训外来务工青年3万余人。杭州市已建立培训学校、培训点33个,培训外来务工青年1万多人次。
  “千校百万”活动的开展,标志着全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单纯地整治发展到教育、服务与管理同步进行的阶段,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稳定社会秩序、培养城乡建设人才起了很好的作用。
  山东烟台团市委和市劳动局对近7万外来务工青年进行了培训,其中有3800人入党、6000多人入团,1700多人受到各种表彰,800多人走上了企业中层领导岗位。
  江苏无锡市在抓好10万外来务工青年集中培训的同时,广泛组织开展“建设第二故乡十佳青年”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外来务工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为了巩固培训成果,他们采取了一些好的办法,比如获得“千校百万”培训结业证的,可以优先签订务工合同或优先上岗。
  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福州等大城市经过培训的外地务工青年,都开展了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为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在北京城乡建设总公司,外来务工青年纷纷承诺,“不给城市抹黑,不给家乡丢脸”。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外来务工青年中的优秀党员向全市务工青年发出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为上海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倡议。全国保安系统的10万外来务工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在城市的交通干道设立宣传站,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全国各地建筑部门的务工青年,在500个大型工地及周边地带养护绿地、清理卫生死角;集贸市场的外来务工青年清理了上千个集贸市场的卫生环境。
  在国务院召开的春节期间做好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吴邦国副总理指出,团中央、公安部、劳动部等8个部门共同搞了个“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培训,这个做法很好,要长期坚持下去,多为民工做好事,做实事。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在全国流动人口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将“千校百万”培训活动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内容。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周强表示,开展社区“千校百万”活动,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和全社会的支持。但由于开展时间还不长,经验不足、宣传不够,各地发展还不平衡,他们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取得更大成果。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请您留意

  家庭火灾自护自救
  现在家庭火灾的发生越来越集中在高层建筑中,因此在自护自救中,疏散与逃生是第一位的。避难是火灾现场躲避灾难的行为,其主要方式有两种:一、利用避难场所避难。在综合性、多功能的高大型建筑物里,一般在经常使用的电梯、楼梯、厕所附近以及袋形走廊末端设置避难场所。火灾时,可将短时间无法疏散到地面的人员、行动不便利的人员暂疏散到避难场所。二、创造避难场所避难。对于没有避难间或避难层的建筑物,或通路已被烟火封锁时,要积极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搏斗。如房间中烟雾不大,就要关闭好所有的门窗,然后用湿毛巾等将所有的孔洞堵死,并向地面洒水降温,洒湿房间中的可燃物,并设法和外界救援人员取得联系。这样就可以创造一个临时避难场所得到及时救助。创造避难场所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轻信避难场所。避难场所是在无路可逃时采取的暂时性避难措施,不可能绝对安全。(2)避难场所要选择在有水源而又利于外界联系的房间。(3)不要轻易打开避难场所的门窗。如避难场所内充满了浓烟,避难者无法忍受,以至于有人晕倒,可打开背火一侧的门窗。(4)如果烟火突破了避难场所,那么就只能冲出避难间,扒住阳台或窗台翻出窗外,以求绝处逢生。
  对高层建筑,消防队员常用的救生器材主要有云梯消防车、登高平台消防车、挂钩梯、二节梯、三节梯、安全绳、缓降器、救生垫、救生网、救生袋、救生软梯、救生滑杆等。对于被困在窗口、阳台、屋顶上的人,尤其是悬吊在建筑物外面的人员,消防人员救助他们的方法是:采用高音喇叭喊话,并在地面上画出大字标语,告诉可能跳楼的冒险者,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铤而走险。喊话的同时,地面要做好救生准备,拉开救生网或铺好救生垫。室外消防队员迅速操纵云梯车、登高平台车以及其他救生器材,克服困难积极营救受灾人员。冲进建筑物内的消防人员向受灾人员靠近并准备实施救援。
  北京减灾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英雄背后有英雄
  编辑手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读着这两篇故事,我们仿佛随主人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奇袭白虎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部作品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我国一个时代的杰作。作为原作者,王程远和麻扶摇真可算是英雄背后的英雄、无限风光下的默默溪流。在我国20世纪的历程里,既有千千万万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有千千万万像王程远和麻扶摇这样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普通人。硝烟散去,岁月变迁,让我们回眸,一起来寻找,寻找那璀璨星光周围的无名英雄。从他们身上,从他们的经历当中,我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
  一部《奇袭白虎团》,使侦察英雄杨育才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然而,人们对第一个报道“奇袭白虎团”经过的志愿军战地“土记者”王程远却知之甚少。
  王程远1930年出生在山东牟平县宁海镇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考入华北军政大学,朝鲜战争爆发后,军校提前结业,他被分配到志愿军六十八军二○三师任通讯干事。部队入朝作战后,战士看不上书报,听不到新闻,各师奉命出版八开油印小报,王程远能写会画,被师首长委任为小报的社长,还配了一名刻印员兼收发员。1953年7月13日,我志愿军奉命对盘踞在“三八”线以北的李、美军发起反击。王程远所在的二○三师负责攻歼号称“白虎团”的李承晚伪军首都师第一团。面对装备精良、设防坚固、警觉性极高的敌军,担任主攻任务的六○七团决定由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组成一支化装奇袭小分队,在总攻发起前捣毁敌人的指挥中枢。
  7月13日晚,杨育才率领10名智勇双全的侦察员和两名当翻译的延边朝鲜族战士,乔装改扮,像一把钢刀直捣敌人的心脏。14日凌晨2时,前线传来捷报,“白虎团”团部被奇袭小分队彻底捣毁,团长被击毙,“白虎团”、装甲团5000余敌被我大部队歼灭。王程远立刻将这些重大喜讯编成“号外”,还写了一篇《侦察排长杨育才,化装奇袭创奇迹》的报道。编写完“号外”,王程远意犹未尽,向师政委提出前往实地采访的要求。
  在侦察员老张的陪同下,王程远和师摄影记者谢礼廓从前沿坑道出发,越过500多米宽的金城川,到达烽火山。他们从正在清理战场的工兵连长那里了解到,杨育才带领小分队通过这里时,一名侦察员踏上了地雷,幸好是反坦克雷,才没有出现伤亡。
  烽火山的东侧是乔然山,两山中间是蜿蜒曲折的沟谷,一条公路沿沟谷穿越两军阵地南北延伸而去。侦察员老张带着王程远二人来到勇进桥。就在这座钢筋水泥桥北面不远处,杨育才带领小分队与李伪军巡逻队相遇,他们以大无畏的气概压倒了敌人,又以化装迷惑了敌人,顺利地通过了这座桥。
  过了勇进桥,公路又在山岭中盘行,向南是一条外宽里窄的沟谷,这便是二青洞。在这里,杨育才小分队与敌人增援部队相遇,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阻止了敌人到达“白虎团”部。
  当王程远一行来到“白虎团”部,已是中午时分了。从金城川到二青洞有7.5公里,他们一路上走了3个多小时,躲过了十几次敌机的扫射。“白虎团”团部设在山谷间一开阔地带,坐北朝南,设在中间的会议室内专辟一间为拜旗室,黄缎面绣一白色斑毛大虎头的“白虎团”团旗已被我侦察员当做胜利品带走了。紧挨会议室的指挥室,放有几张宽大舒适的桌椅,每张桌上都有两部电话。杨育才率人攻打这里时,伪团长正在打电话,还没搞清怎么回事,就被杨育才他们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击中,伪团长和美国顾问受伤后,爬出室外,死在草丛里。
  通过对奇袭白虎团战前组织准备情况的了解及战后对参战英雄们的大量采访,使王程远掌握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停战后不久,王程远写成近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奇袭》,收入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英雄传》第三集。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据此改编的影片《奇袭》上映。70年代,山东省京剧团又改编演出了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
  王程远现在已是68岁的老人。我在烟台市牟平区见到他时,曾问他当年战地采访有没有感到害怕,王老笑了笑说:“说心里话,在采访中,我真有点怕,但一想到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友,我采访的劲头就都上来了。”这句话很朴实,也很感人。
  山东莱阳市 李金格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那年那月那首歌
  人们一定都记得那首慷慨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曲的词作者麻扶摇今年已七十一岁,现住河北保定市某干休所。前不久,我们敲开了老人的家门,同时也打开了这位当年志愿军连指导员的记忆之门。
  一九五○年,麻扶摇所在的部队正在佳木斯开荒搞生产,六月二十五日,朝鲜战争爆发,他们的部队接到命令:停止生产,整装待发。在部队向边境开拔前的动员会上,战士们群情激昂,决心书、请战书雪片般地落在了连指导员麻扶摇的桌上,又一级一级地上交到营部、团部。当时,部队必须要留两个人看守驻地,可是谁也不愿意留下,都希望上前线,被留的同志甚至闹情绪,整天围着领导软磨硬泡。麻扶摇说:“我被官兵争相上前线的情景所感染,很快草拟了一份誓词,写完以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没有表达出官兵们的心情。为了写好这份誓词,我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啊!”第三天晚上,麻扶摇矇矇眬眬睡下,突然来了灵感,于是迅速爬起来,结合誓词的内容在小本子上写下了一组出征诗。出征诗与后来的战歌歌词不完全相同。那时候的麻扶摇并没有想到什么创作,只是出于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第二天上午,出征诗作为誓词开场白写上了黑板,很快赢得了战士们的喜爱,连队的一位文化教员还为它谱了简单的曲子,在连队中教唱。为了鼓舞士气,誓词和出征诗在营部和团部的大会上都宣读了,还刊登在团部的《群力报》和师部的《骨干报》上,歌曲也迅速传唱开了。
  麻扶摇所在部队入朝以后,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一篇战地通讯中引用了麻扶摇的歌词,被作曲家周巍峙看到,为它重新谱了曲。歌曲经过反复修改后,开始在全军推行。最初的歌名叫作《打败美帝野心狼》,一九五一年“五一”节便成为全国必唱歌曲,后来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九五四年,这首歌在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当时署名为“志愿军战士”,直到发放奖品时才最终找到了麻扶摇。麻老对我们说:“署“志愿军战士”也是恰当的、实际的,它应该算是广大志愿军战士集体的创作。”
  河北省 孟瑞君 王雪刚 邓同亮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人到中年想什么?
  曹扬国
  有人说“人到中年万事休”,有人说“人到中年万事忙”,别看这两句话仅一字之差,却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人到中年,不再逞强好斗,争名逐利,而是清心寡欲,心气平和;既不清高,也不卑琐,既不骄傲自大,也不自暴自弃;开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受得起委屈……
  人到中年到底想什么?一种声音在回答:想学习,想思考,想探索。中年是人生的加油站,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不断地积累学识,不断地更新知识,永远保持生命中的新鲜血液,才不致头脑空虚,才能底子厚、功夫深、是非清、方向明,才不致被时代所抛弃。
  人到中年到底想什么?又一种声音在回答:想党性,想良心,想责任。既然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有符合党性原则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应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尽到自己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立足岗位,勤勉奉献,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人到中年到底想什么?再一种声音在回答:想家庭,想父母,想子女,想亲朋。生我者父母,爱我者妻儿,近我者亲朋,我们食着人间烟火,就得顾及柴米油盐。但是,一个人如何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亲情和人民的关系?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如何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顾此失彼,应该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凡事都要出以公心,不为亲情损害人民,不让小家损害大家。
  人到中年到底想什么?还有一种声音在回答:想金钱,想舒适,想安逸。这也是人之常情。中年人上要赡老,下要扶幼,要想得到家具家电,要想穿得潇洒亮丽,哪一样能离开钱?钱这东西,虽然用处很大,可我们还得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有我们得来的每个铜板上都凝聚着自己的汗水,才会拿得安心,花得无愧。如果不讲道德、不顾良心、违反政策、践踏法律去巧取豪夺,即便成了百万富翁,也将被人们所不齿。
  人到中年到底想什么?还是多想想人间正道吧!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世态百相

  一面镜子映出新气象
  去年岁末,率先在全国推行文明用语、禁用语的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市分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不松劲,继续狠抓行风建设。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该分行经十纬二路储蓄所给每位员工的工作台上新添了一面微笑服务监督镜,时刻提醒员工在服务中要始终保持自然亲切的微笑。这面镜子的背后还印有证券公司、各专业银行、国债服务部的电话号码,储户如果不知道国债、企业债券在哪儿兑换,或挂失后却忘了在哪家银行存的款,还可以从这面镜子背面找到答案。
  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市中区支行 张强
(附图片)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装小水表之类
  陈祖龙
  我们住的江南老式石库门房子,从三层阁到后厢房,共有10户人家。过去公用一只大水表,水费按人头平摊。每逢收水费日,总有几家住户抱怨:谁的家里有婴儿,每天洗尿布用水多,我们早出晚归仅烧一顿晚饭,用水少,却一样按人头付水费,吃亏了。忿忿之余,乒乒乓乓凿墙壁接水管,装上了独用小水表。其余住户先后仿效。几年后,终于家家装起了小水表。然而,大水表用水数与各户小水表用水数的总数差额仍须按人头平摊。情况几乎与过去相同。谁家也没“省”水费。更不必提各户装小水表的材料费、人工费了。
  城镇居民中常有此种“精打细算”之事发生。我有一次去本城一位朋友家,小小的5户公用的厨房里,入夜5盏白炽灯、荧光灯齐放光明,宛如“灯展”,耗电总数在百瓦以上。倘若公用一盏25瓦白炽灯,照明也足够了,分摊到各户头上,不过耗电5瓦而已。还有一位本城朋友住公房第六层,单元里的住户为“省”电,宁可家家增添麻烦自备手电筒照明,也要拆除楼梯过道灯泡——其实这电费摊到各户头上,每月充其量五六角钱罢了。
  我并非一概反对独用小水表、小电表之类,只是以为,邻里间为人处世尽可豁达大度些。凡事以邻为壑,锱铢必较,未免于人于己都不方便,而且到头来未必能“省”下多少钱。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外来务工青年园地

  不再遥远的大学梦
  我是一名打工者,在许多握有大学文凭的青年人面前总感到低一等。没有圆的大学梦,成了我心中难治的病。
  1995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了新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选考了四门课程。成绩一公布,四门功课竟全部及格。捏着四张单科合格证,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门尽管向每个人敞开,但从这里走出去却不容易。靠个人自学,对于只有初中基础的我来说,真是困难重重。后来我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又报考了两门课,结果有一门仅得45分。失败,终于让我尝到了。
  为了实现我的大学梦,我决心一搏。工作之余,我一头扎进书堆里,没日没夜地“啃”了起来,许多书被我翻得伤痕累累,圈点得面目全非,笔记写了厚厚几大本。出门办事,探亲回家,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课本带到哪里。夏夜里,我忍着酷暑炎热、蚊虫叮咬,冷水泡着双脚读书到深夜;冬日里,我顶风冒雪,骑车往返50多公里到前门听课,每天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宿舍时,已是夜里10时多。
  热情的追求终于迎来真诚的回报。一千个这样的日日夜夜过后,到1997年底,我考完了全部13门课程,其中8门功课在70分以上。我盼望已久的大专文凭到手了。
  三年自学考试,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我不仅学习了历史、文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学理论功底和采、编、写、摄能力。我被中建一局五公司宣传部聘用,破格评了职称,1995年还光荣地入了党。近年来,在我的努力下,共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后来我又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工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目前,我正攻读本科的课程,开始攀登新的高峰。
  中建一局集团五公司 祁飞虎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踏上打工路 跨入“大学”门
  江苏赣榆县有个农民叫杨泗胜,曾在上海一家石材加工厂打工。他看到一块块石料经过加工,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石龙、石马、石青蛙……这些工艺品销往国外,就赚了大钱!他想:家乡虽穷,优质的石头还是有的,如果能开发出来,贫穷落后的家乡不就大变样啦!他边打工,边认真学习石雕工艺,同时还设法了解外贸商情。回到家乡,他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塔林石材厂”。他们雕出的产品,工艺精湛,造型别致,备受外商的欢迎,现有20多种石雕工艺品销往国外。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石材加工。
  各地打工的青年,完全可以像杨泗胜那样,胸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在打工挣钱的同时,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所做工作的有利条件,上好“打工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或学精一门工艺技术,或学会经营管理的本领,多交一些好友,多搜集一些信息,就能为自己的家乡带回有用的技艺、知识、信息、资金等等。
  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有志的打工青年完全有可能在“打工大学”中毕业,成为家乡建设的领头雁。
  江苏高邮市 郭茂春


第12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广告不等于合同
  李涛
  1993年8月10日,淮阴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首次独家举办房产让利销售活动。商品房设施有预留煤气管道、电话孔、空调洞、塑钢门、防盗门、铝合金窗、共用天线、屋顶花园等。”淮阴市某工厂看到广告后,即与该公司签订一份价值12万元的2套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于1994年3月交付使用。但合同中并未写明屋顶花园等项设施内容。1994年10月,房地产公司交付房屋,逾期7个月时间。工厂接收房屋后,发觉没有屋顶花园等设施。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工厂遂诉至法院,要求房地产公司按广告内容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针对不特定人的,条款不具体,是邀请要约,而非要约,对双方无法律约束力。而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且已实际履行。被告未按期交付房屋是违约行为,应负赔偿责任;原告提出屋顶花园等设施,合同中无此内容,故不予支持。遂依法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延期交付房屋同期银行利息5621.90元。案件受理费750元,原告负担200元,被告负担550元。
  审理此案的关键是认定广告与合同的效力问题。被告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针对不特定人的,对房屋价款、质量、交付期限、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没有明确。广告仅仅是被告售房意向的意思表示,其实质在于希望别人主动提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非是真正的要约行为,对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这在法理上称之为邀请要约。而原、被告签订的购房合同,是原告提出订立合同的要约,被告接受要约(承诺)后成立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法律约束力。发生纠纷应以合同的约定作为定案的依据。原告主张的屋顶花园等设施,因合同中无此内容,故法院不予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