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从昨天驶向今天
  ——写在汉口火车站百年之际
  杜若原 魏振华
  武汉铁路分局汉口火车站走过了百年,11月18日是她的生日。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同直隶总督王文韶上奏,创议修建卢(沟桥)汉(口)铁路。1898年,比利时的一家公司开始修建汉口火车站,因站址地处旧城垣大智门外,故称大智门车站。
  车站最初仅有一个站房,管理人员均是外国人。1909年,清政府从比利时赎回京汉铁路管理权,车站逐渐辞退外籍管理人员,委以中国人司管理之职。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占领了车站。辛亥革命以后,车站仿照西欧国家建筑式样,改建站房。
  建国后,车站改名为汉口车站。1991年10月,老汉口车站退役,新汉口火车站正式开通使用。新站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整体规模居华中前列。车站日均接发列车136.5对,其中客运列车36对;日均办理旅客2万余人,办理行包2200余件。
  近几年,面临运输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车站领导班子带领全站950名干部职工,破除陈规,主动营销,变“坐商”为“行商”,先后推出了流动售票、异地售票、上门售票、上车售票、行包上门接取送达等营销举措。异地售票点、行包托运点增加到56个,辐射到全省各地、市、县。车站分别挑选了20名售票员、35名行李员担任专职营销员,实行工资、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激励职工走出站门开拓市场。
  1997年9月,汉口站在全路“爆”出一条新闻:他们拆除了售票厅厚厚的壁垒,将售票窗口改造成一目了然的“透明墙”,便于旅客监督和职工自律,这场“窗口革命”缩短了车站与旅客的距离,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今年,车站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打破了干部终身制,把车站干部统称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按德、能、勤、绩实行竞争上岗。同时在售票和行包车间开展了内部企业化经营改革,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
  管理机制活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流也随之上升了。近两年,汉口火车站发送旅客量、客运进款、行包运输收入逐年递增。1998年春运,汉口站创下了日发送旅客2.15万人的百年历史纪录。
  1998年10月1日,汉口站告别了“大马拉小车”的历史,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始发列车由4趟增加到12趟,有停点的过路列车增加到50列,使汉口火车站构成了南到广州,东至温州、连云港,西达重庆、汉中,北抵北京、哈尔滨的四通八达的运输格局。近年来,汉口站被授予“全国卫生火车站”称号;连续13年在客运大站评比中被评为“文明车站”;连续14年被湖北省、武汉市命名为“文明单位”。
  题图:新汉口火车站。  杜若原 陈刚摄(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无悔人生

  知难而进
  ——记湖南衡阳市公路局局长钟国政
  成新平 周立耘
  从107国道进入湖南衡阳市境内,但见公路平坦宽阔,路容整洁,绿树成荫。连续3年,衡阳市107国道在全国文明样板路建设中夺冠,公路绿化、养护质量也多次获上级好评。
  衡阳市的公路建设曾长期处于滞后状态。1991年以前,全市没有一条上等级的水泥公路,沥青公路仅400多公里。一次,衡阳市公路局局长钟国政路过衡阳汽车站,几位乘客正在发牢骚:“汽车跳,衡阳到,政府部门尽是些吃干饭的。”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群众的话如响鼓重锤敲击在钟国政的心上,他脸上火辣辣的,“路修不好,要我这个公路局长干什么?”
  要修路,钱从何来?钟国政团结局里一班人,艰苦奋斗。1992年,他请求衡阳市委、市政府批准,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但设立收费站全省当时还没有先例,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钟国政不为所动。他说:“只要是为共产党办事,不谋私利,怕什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关部门一路绿灯,全体干群通力合作,只用40天时间,就建起了全省首座公路收费站,钟国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兴路,人才为本。近几年,衡阳市公路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开发、使用和培养,目前全系统拥有技术人员400多人,形成了科技兴路的骨干力量。当省内大部分柏油路面施工尚处在一铲砂子一瓢油的时候,衡阳市已实现了从石头粉碎到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化作业一条龙。如今他们又把目标盯上了外国先进技术,从美国、德国引进了拌和机、摊铺机、平地机。
  衡阳的公路变宽变美了。衡阳人露出了笑脸,来往的司机和乘客露出了笑脸,钟国政心里甜滋滋的。
  钟国政17岁进入公路部门工作,30多年来,他走的是路,说的是路,干的是路……以苦为乐,以路为荣,常年奋斗在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第一线。
  在107国道改造的那些日子里,钟国政担任现场指挥,一把水壶,一顶草帽,哪里有问题,他便出现在哪里,他一连几个月守在工地上,脚底磨出了血泡,臀部生了一个毒疮,疼得他举步艰难。医生只得上门给他打青霉素,而他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仍拄着拐杖步履踉跄地去工地检查。
  超重的负荷,过度的劳累,给他带来一些病症:胃病、胆囊炎、肾炎……然而钟国政总是脚步匆匆,星期天、节假日似乎一直与他无缘,大多数生日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钟国政正是凭着顽强的事业心和“拼命三郎”精神,才使衡阳的公路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他曾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大功,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扑下身子为百姓
  中共福建宁德地委书记 荆福生
  荆福生,男,46岁,大学学历。曾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体委主任,现任中共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
  宁德地区俗称闽东,南连福州,北接温州,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宁德的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沿海连片贫困带。
  1995年,我到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当地300万人民经过1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摆脱了贫困,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带着这个问题,我先后到全区三市六县农村走访群众,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
  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增粮增收保供给,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主线,瞄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财增加这一目标,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宁德临海靠山,我们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增收“十个一”活动,即耕好一份责任田、管好一个茶果园、垦好一片竹林地、种好一亩高产茶、养好一群家禽畜、植好一簇食用菌、修好一田鱼池塘、办好一项庭院经济、学好一门实用技术、转好一个富余劳力。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使一家一户的生产与国际国内市场联系起来,创出了一批畅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
  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是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宁德奔小康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我们抓好“五通五改”,使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另一方面,抓好一批关系闽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新修乡村道路1700多公里,行政村通公路达92.7%。
  如今,宁德已有八成以上的农户基本实现小康,全区剩下的4个贫困县全部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全区干部作风也有了较大转变,风气正了,人心齐了,问题也减少了。
  当然,宁德还面临推进新一轮创业的考验,我深信,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扑下身子,摸实情,办实事,宁德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附图片)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疲软的不利背景下,北海一公司开辟的中越海上游的“新上海”游轮却一鸣惊人。他们的秘诀在于——
  发现新市场
  本报记者 鲍洪俊
  “小超市商品售罄”、“歌舞厅客人爆满”、“棋牌室笑语阵阵”……11月17日早晨7时,圆满完成中越海上旅游首航任务的“新上海”游轮,满载着250多名旅客徐徐停靠在广西北海港,经营“新上海”的北海寰岛国际旅游船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燕嗣东心中悬石落地。
  “新上海”游轮是在人们的怀疑声中起航的。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旅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正是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燕嗣东大胆推出从北海起程、报价2000元的“新上海”中越海上旅游项目。公司内外、业界同行泼冷水者不少:“新马泰都不一定有兴趣,谁愿意去越南?!”“外地游客机票加船票,不下四五千元,太贵了!”
  许多人不曾料到,“新上海”居然游客蜂拥,航班日程表已经排到1999年1月30日。
  “新上海”到底魅力何在?来自海南的林刚先生告诉记者:“乘豪华游轮,看万顷碧波,赏朝霞落日……北部湾的浪漫风情真让人陶醉不已。”
  “这是一份融汇境内境外海陆浪漫风情的旅游特色套餐。”北海某公司的王小姐对旅游见闻赞叹不已。她描绘说,傍晚离开北海,次日清晨走上甲板,已进入越南下龙市海域。纵目所及,一座座岛屿峰峦叠秀,千姿百态,恍若仙境,让人油然而生“海上桂林”之叹。这里1994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八大自然遗产之一。
  初战告捷,燕嗣东袒露心迹:在国内旅游企业竞相削价、不断推销境内外陆地旅游产品时,只有“发现新市场”,才能争取好效益。越南与我国毗邻接壤,欧式风情浓郁、民族特色鲜明、海陆交通便捷,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旅游市场。思索再三,他决定人弃我取,冷中求热,选择北海作为切入点,争取“冷冷结合”的乘数效应,果然一举成功。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上海地铁溢书香
  全长16.1公里、有16个车站的上海地铁一号线,不仅是市民出行的首选“工具”,而且以它丰富的文化特色赢得市民的赞誉。每月三期的《地铁采风报》,乘客可免费取阅;徐家汇车站的艺术长廊中,陈列着一些知名画家的作品;地铁内还开设了两家大型书店。图为陕西路站内的“季风书店”,经营上千种图书,可称“小而全”了。新华社记者柳中央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百姓满意,才是最大的满意。”福建三明市公安机关为更好地贴近群众,做好本职工作,推出“满意和不满意派出所”定期测评制度,既强化了民警的责任心,又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还改善了警民关系,可谓一举而多得—
  警风好不好
  百姓请评说
  本报记者 赵鹏
  做了16年的公安工作,当了快10年的派出所所长,可从来没有哪一天会像9月11日这天一样,让福建省三明市下洋派出所杨毅敏心绪如此沉重。这天下午,他亲手接过市局局长王鑫递过来的“不满意派出所”的黑牌,挂在自己办公室墙上。这是三明实施“满意和不满意派出所”定期测评制度后发生的一幕。
  全新的警务制度
  三明是全国著名的精神文明城市。这里山拥着水,水绕着城,笔直宽阔的滨江大道在郁郁葱葱行道树的掩映下,四通八达。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的公安机关特别是街道派出所不同程度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能否建立一种全新的警务制度,让我们的民警,让我们的派出所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今年年初上任的王鑫局长,经过认真思考并与市局各有关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反复斟酌推敲,于5月底在市区13个派出所出台了“满意和不满意派出所”定期测评制度。
  根据规定:测评每3个月一次,测评内容包括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执法守法和群众工作4部分22条标准。以往并不被基层派出所重视的内务和队伍建设,尤其是“知警率”、“满意率”和对民警的“熟悉率”等“三率”,是测评的重点。为了从根本上确立由“管人”向“服务”观念的转变,三明市公安局在这“三率”之外,还对刑讯逼供、隐瞒案件不报、丢失武器警械等7项重大过失,形容为“7条高压线”,凡触及一次测评就为不合格。测评按最高分与最低分来划分满意与否,凡连续3次被评为“不满意派出所”的,所长必须辞职,不合格的民警就地下岗。
  谁服务好群众满意谁
  一纸激起千层浪。沉甸甸的红黑牌让长年以来习惯了坐堂等案的派出所民警们,一下子全都坐不住了。夹起调查本,到责任区内挨家挨户熟悉居民情况,成了三明市区派出所民警们的首要大事。“知警率”、“熟悉率”不是一个空洞的数字,市区13个派出所的片警们开始各出“奇招”:有的登门送名片,自我推销;有的把自己照片制成海报,在责任区的居民楼内张贴;管地在市郊的民警晚上自费请来电影放映队,放映露天电影,以此和当地群众沟通。为了方便居民办理身份证、户口,13个派出所全部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白天和晚上轮班,星期六一律不休息。
  一转眼间,三明市区的老百姓们惊喜地发现以前总是难以见面,见面后也总是板着脸的民警们,全都变了模样:隔三岔五,片警们就要来登门聊上几句;白天才拿到派出所待办的户口、身份证,晚上便被齐齐整整办好并给送上门来;平日碰上个小偷小摸,吵架拌嘴,一个电话派出所民警两三分钟内便赶了过来;即使要进行处罚,片警们也不像以前一人便说了算,而是翻出各种条例,一一对照地向被处罚人逐条解释说明。
  在这次评比中,城关派出所勇夺桂冠。负责该片区的是民警郭立仁。小郭岁数不大,心思却特细。片区内有10多座居民楼,2500多人口,大部分是双职工。每天天刚擦黑,小郭便夹着一个厚厚的记事本张家进、李家出,从一层到顶层,开始他的“采访”。每幢楼八九层高,每楼三四个单元,每5天巡回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随便问起某楼某号,他都能倒背如流告诉你这家有几人,是谁谁谁,在哪里工作。像小郭一样“百问通”的民警在三明市已有四五十名。
  警风正了 案率少了
  “满意和不满意派出所”评选不仅使三明市的每一个民警责任心、服务意识日益加强,更使每一个人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在烧过第一把火之后,王鑫又大刀阔斧地将改革瞄向了臃肿庞大的市局机关:为了配合侦防制度改革,加大一线力量,他们先后从机关精减40名警力和10辆汽车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又千方百计挤出10多万元拨给派出所,以解决基本装备。一线的干警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工作岗位,而能力差、表现不好就得辞退下岗。
  “谁英雄,谁好汉,评比栏前比比看!国家花钱让我们当警察,就是给群众服务的。谁服务得好,群众满意谁,谁就是真正的英雄好汉!”王鑫局长这样解释他的改革。随着警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是市区,在市郊的5个农村派出所也打起背包,夹起行李,实行起驻村制,每周不少于30个小时;全市各县区的刑警队也参照市区派出所开始了“最佳与最差”的评选。
  自从评选以来,三明市区13个派出所先后收到感谢信200多封,锦旗30多面。在入户抽查综合考评时,群众对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满意率都在90%以上。三元区的一户居民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道:“现在公安民警天天走家串户,与我们靠近多了。我们的心里话也有地方说了。心里踏实,特有安全感!”正如这位居民所说,从6月以来,三明市区刑事与治安发案率大幅下降。不少居民片区先后成立了由群众自发组建的治安联防队,协助派出所民警协抓共管。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山西阳泉是座山城,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少。因此,市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委联合行动:自拆院墙,让出空地,改建花园,给群众一个赏心悦目的空间。此举深得民心——
  拆墙让地:市民休闲有去处
  办公透明:干群关系无遮挡
  本报记者 安洋
  冬日的清晨,记者漫步阳泉市南大西街,只见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纪检委的办公楼矗立在街头,往日的围院高墙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用绿树、花草、喷泉、亭栏缀成的街心公园,练气功的老年人,做健美操的中年人,“蹦迪”的年轻人,晨读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一块天地。
  退休工人冀鸿斌告诉记者:“过去,这可是一块神秘的地方,高墙耸立,没有点身份恐怕进不来,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没事楼外可以随便玩,有事可以进楼来。”
  煤乡阳泉是一座山城,人口密度大,公共场所少是多年的老问题。今年6月份,市委、市政府等五大班子痛下决心,将各自办公楼的围墙全部拆除,让出十多亩的空地改建街心公园,供群众使用。书记、市长做表率,所有部门全部实行公开透明办公。此举深得民心,群众不仅得到休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较好地解决了“门难进,官难见”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记者自称“上访群众”进入政府办公楼,在一楼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叩开了901室市长郭良孝的办公室。还未落座,一位拄着双拐的老人被人搀扶进来。老人叫赵宝存,是位残疾军人,他反映当时对他残疾等级的确定略有不准,他应享受一等残疾军人的待遇。市长倒茶递烟,问明情况,立即给民政局长打电话,要求按政策办理,并指示工作人员将老人护送到民政局。老人说,“就冲着这份热情,我这心里就舒坦多了。”
  市长助理郭忠实分管信访工作,好多人曾担心放开后会造成无序的局面。“敞开大门,畅所欲言,工作反而好做得多,真还没见过胡搅蛮缠的”,郭忠实欣慰地说。
  盂县农民张灵效刚从教委主任的办公室出来,他反映的情况已经得到处理,他的感觉是“不仅门好进了,事也好办了”。河南省商水县工艺厂的程祖兴是政府大楼的常客,为了在这里办企业,上至市长下至普通干部的办公室他都进过,“根本没有阻挡,凡是合理合法的事,都是一路绿灯”。
  在市委大楼的大厅里,记者碰见平定县李家庄的王铁锁,他刚去过7楼市委书记田霍卿的办公室,探讨减轻农民负担的事,“真没想到有这么方便”。田霍卿则认为:“如果群众连你的面都难见,何谈为人民服务!”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从“管人”到“服务”
  赵鹏
  警察是做什么的?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王鑫讲得好:“警察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服务,就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如果警察不是好好尽职尽责,为老百姓服务,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这个警察是当不好的。
  怎么才能让警察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以往单纯“管人”的观念。要从制度入手,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我们的警察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去接受群众的监督考验,让“管人”的人先过好“服务”这一关!从“管人”到“服务”,当然总是有些不太习惯,但这是改变公安队伍工作作风、改善警民关系的关键所在。
  尽管三明市公安局所实施的警务制度改革,可能还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但走出这一步就是非常可贵的。如果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都能像三明市公安局那样,处处以使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严要求自己,老百姓是一定会打心眼里高兴的!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北京房山区从前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发展受到影响。如今“区府东移”,前程似锦——
  房山为何搬区府
  魁合军 吴坤胜
  1998年11月18日,对北京市房山区75万人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房山区区府这一天从房山城东移至良乡。
  北京西南郊的房山,人文久远,山河秀丽。559处文物古迹,印证了房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这里劳作繁衍,用粗砺的石片叩开了人类文明的大门;三千多年前,西周燕人在房山境内的琉璃河畔垒筑起了地球上现存不多的最古老的都城;有“北京敦煌”之誉的云居寺,1万多块石刻经书诠释着佛典的精深……提起这几个蜚声中外的文物景点,就会让人怦然心动。而境内的十渡山水、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石花洞等风景名胜,也令人心驰神往。
  但是很久以来,房山的潜力远未释放出来。究其原因,区府原所在地的位置难以与房山的地位相称。房山城距北京市区虽不算远,但它不处在交通主干道上,其交通位置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盲肠”地带。
  1988年8月,对区域地理研究颇有建树的国防科技大学从善本教授来到房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房山要大发展,必须区府东移。房山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地研究,下决心实施“区府东移”战略,并把良乡作为区府东移的首选之地。
  快速便捷的交通是良乡的最大优势,京西南的“陆路咽喉”名副其实。如今,京周、京保、京良公路,京广铁路和京石高速公路都交会于良乡,加上城北的飞机场,使良乡形成了一个从陆地到天空的立体交通网络。从良乡驱车沿京石高速公路到市区仅用10分钟。良乡是北京市14个重点发展的卫星城之一,城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10年内要建成拥有20万人口的北京西南重要城区。这里又处于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范围内,地势平坦,环境无污染,电力充足,地热资源丰富。
  “时间已经证明,‘区府东移’已成为房山最大的经济拉动力。”房山区委书记单霁翔的话,道出了房山人的信心。良乡渐渐成了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新热点,资金以每天400万元的速度汇集到这里;今年已引进100多个项目,其中高科技项目占一半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