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在瑞典演讲强调
  巴以应谈判解决争端
  本报斯德哥尔摩12月6日电 记者章念生报道: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5日在瑞典议会发表演讲时说,巴勒斯坦无意参加任何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平是他们的战略选择。阿拉法特在讲话中强调,最终解决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之间的争端,只能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
  阿拉法特说,谈判应包括巴勒斯坦边界问题;耶路撒冷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城市,而不应设任何障碍或壁垒。阿拉法特在讲话中多次呼吁巴以双方摒弃暴力,从“战争和对抗的逻辑”向“和平的逻辑”转变。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特会上,阿拉法特谈及和平进程谈判时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就绪,欧盟也已准备就绪,重要的是内塔尼亚胡是否已经准备就绪”。
  阿拉法特于5日下午飞抵斯德哥尔摩,他是应瑞典帕尔梅国际中心之邀,前来参加一个有关中东和谈的纪念会议的。他在瑞典议会发表演讲时,在座的还有来自利库德集团的以色列副议长希特里特和工党代表贝林。希特里特听完演讲后说,他对阿拉法特强调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表示赞赏。
  阿拉法特原计划于6日前往挪威奥斯陆,因约旦河西岸地区局势紧张而取消。他已于6日上午乘专机回加沙。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利比亚之行未果
  据新华社突尼斯12月5日电(记者刘上阳)的黎波里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5日在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会晤中,未能说服卡扎菲同意尽快将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的两名利比亚人移送到荷兰受审。
  安南于5日上午由突尼斯飞抵利比亚,同利比亚官员在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了会谈。然后他又驱车两小时,前往沙漠中一个未经透露的地点会晤卡扎菲。
  安南在会晤后回到的黎波里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他同卡扎菲的会晤是“积极的”。他表示相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就有关审判两名利比亚嫌疑人的事宜作出安排。
  如果被英美指控的两名利比亚人的罪名成立,这两人是否应当服刑和在何处服刑,有关各方至今没有达成一致。这也是利比亚目前拒绝交出两名嫌疑人的主要原因。


第6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国际社会加强反走私斗争
  本报记者 严正谢 戎彬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谈到打击国际性犯罪活动的问题时曾强调指出,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中,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及其国际化倾向也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当中,走私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私严重破坏各国经济,并威胁到全球的安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日益猖獗的国际走私活动
  在《辞海》中,“走私”被解释为不遵守国家法令,非法运输物品进出国境,逃避检查,偷税漏税的行为。只要存在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出现市场差价,就会有走私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与不平衡,走私活动也越发猖獗,规模越来越大,物品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狡诈。
  现在全球商品走私金额每年高达2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国际原油总交易额,接近全球汽车总进出口额。
  走私物品无所不有,从手表、香烟、家电等日常消费品发展到化工原料、武器等大宗物品,其中尤为严重的是毒品走私、武器走私、文物走私和香烟走私。毒品走私每年交易额约为1000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走私金额的一半。武器走私趋向集团化、大型化,使得犯罪分子能轻而易举地买到各种武器。文物走私愈演愈烈,年利润额高达20亿—60亿美元。香烟走私在过去的10年间几乎增长了3倍,受害国每年损失税收达160亿美元。最近几年,甚至还出现了耸人听闻的珍稀动物走私和威胁人类和平的核走私。
  当今世界,走私最严重的大体有三个地区:一是独联体及其周边国家。苏联解体后,那里的社会治安和经济情况日益恶化,海关管理松弛,因此走私情况越来越严重。走私分子为了赚钱,什么东西都敢卖,甚至包括制造核武器的铀。二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地区海岸线长,自然环境复杂,为走私分子提供了客观条件,走私的物品大都是电器和汽车之类的大宗消费品。三是前南斯拉夫和伊拉克地区。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国际社会实行的武器禁运和全面制裁曾使这个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军火以及众多必需品走私商的乐园,据报道,那里每年武器交易额达数亿美元,南联盟黑山共和国大约1/3的政府预算来自对走私商征收的所谓“流通税”。受到联合国经济制裁的伊拉克每天有150辆汽车把原油运到国外,然后走私运进粮食。
  走私方式可谓花样翻新,无孔不入。集装箱内藏匿,陆、海、空边境输送,伪报数量、价格,外资企业倒卖等已成为走私分子惯用的伎俩,而且走私手法进一步向集团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今年委内瑞拉查获的一个香烟走私案,走私分子把高速快艇改装成走私船,船舱安上防弹玻璃,船上配有大功率的单边带通信机,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进行通信联系。东南亚一带的走私分子随身携带武器,包括AK—47冲锋枪,且成帮结队,公然与缉私人员武装对抗。
  难以估量的危害
  走私活动极大地破坏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灾难性破坏。
  走私物品的大量涌入,不仅偷税漏税,使有关国家损失大量财政收入,也对各国民族产业形成巨大冲击,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了正当经营企业的利益。在巴西,每年有150亿美元的外国商品经走私进入巴西市场,使国家损失40亿美元的税收。俄罗斯市场上走私商品无所不有,从微型电脑、家用电器、移动电话到香烟、服装、运动鞋等,给本国商品生产厂家造成巨大冲击。宝石生产是赞比亚的支柱产业,而每年的宝石走私让这个非洲国家损失6亿美元。发达国家也受到走私的冲击,每年有90%的走私毒品进入美国市场,而香烟走私让加拿大每年损失数十亿加元。世界最大的钻石厂商戴比尔斯,也受到走私的影响,被迫减发股利。
  在走私的物品当中,有很多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如香烟、镇痛药品等。这些走私物品不仅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引起社会的动荡,危害人民健康。香烟走私破坏了许多国家限制吸烟的努力,而那些本应用于医学目的的镇痛药经过走私到了“瘾君子”手中,变成损害健康的毒品。更可怕的是,在独联体地区发生过的核材料走私案件,使防止核扩散面临失控的危险,有些核材料甚至会落入国际恐怖组织之手。
  走私还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走私分子常常和国家官员们串通一气,组成“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互相勾结,进行逃税。1996年两名联合国高官就因涉嫌走私象牙被捕,1998年的罗马尼亚特大走私案,让包括运输部国务秘书在内的多名官员锒铛入狱。
  走向国际化的反走私斗争
  面对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及其严重危害,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
  联合国对全球走私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1955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犯罪问题大会,此后每隔5年便举行一次类似的会议,并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决议以加强打击包括走私在内的有组织跨国犯罪活动,推动各国在反走私领域的技术合作。1997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巴尔干国家首次首脑会议发表声明,强调将在打击走私等犯罪活动方面协调行动。今年的东盟外长会议也把打击跨国犯罪问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并签署了《东盟无毒品联合宣言》。
  各国政府也对走私加大了稽查力度,并取得实效。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罗马尼亚等国通过了打击走私的新法案,制定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提出对任何走私者不仅没收其走私商品及罚款,还将依法判刑。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组建了由公安和海关联合组成的缉私警察队伍,并加强了与其他执法、司法、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配合,建立了有效的缉私罚没款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绩。加拿大政府强化了走私可能性较大的领域的缉私工作,在各关卡之间及走私分子最有可能登陆的地方,秘密地设立流动关卡,并不定期地突击检查飞机、火车、轮船。1997年加拿大海关共查获走私犯1000余人,收缴各类走私物品总值高达十几亿加元。
  走私是来往于两国或多国间的非法交易,打击走私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值得高兴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在1997年下半年达成了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的协议。今年1月两国海岸警卫队共同破获了阿最大的海上走私香烟案,缴获了共30吨重的3000箱香烟。阿尔巴尼亚财政部长马拉伊称赞这次行动是阿与欧洲海关有效合作的典范。巴拉圭与阿根廷签署了两国安全力量进行合作的有关协议,以利于共同打击盗车走私等犯罪行为。俄罗斯则同中国等65个国家海关合作,主要对付麻醉品、武器和核材料等领域的走私犯罪。国际海关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也积极帮助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各国打击走私的活动,并成立了专门性打击走私的国际机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管走私活动如何猖獗,如何狡诈,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作出努力,通过长期的艰苦斗争,一定能遏制并逐步地铲除这个社会“毒瘤”。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大通过军控与裁军决议
  据新华社联合国12月4日电(记者顾震球)第五十三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4日通过49项关于国际军控与裁军问题的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并全面禁止核试验以及防止在外层空间进行军备竞赛。
  决议主要涉及核裁军问题、在南亚和中亚建立无核区、在中东地区防止核扩散、禁止倾倒放射性废料以及裁军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联大是在负责裁军与国际安全的第一委员会一般性辩论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决议的,其中包括4项核裁军问题的决议以及1项针对南亚核试验问题的决议。
  此间外交人士认为,由于本届联大是在今年5月南亚核试验之后召开的,因而核问题备受各国代表关注。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以和平协议实施受阻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12月2日凌晨,41岁的巴勒斯坦人艾布·伊夏在耶路撒冷东西区交界的阿犹混居的阿布杜尔区被刺杀,凶手是一名极端的犹太移民。
  事件发生以来,在被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东区、拉马拉、纳布卢斯和伯利恒等地,群情激愤的巴勒斯坦人连日举行抗议示威,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以色列定居点政策、要求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政治犯的斗争浪潮。
  12月5日,约旦河西岸的巴以流血冲突继续扩大,大批巴勒斯坦人在拉马拉、纳布卢斯、伯利恒等地举行声援在狱中绝食的350名巴勒斯坦政治犯的斗争。在当天西岸的冲突中,有14名巴勒斯坦人受伤,其中有两名巴勒斯坦警察。连日来,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受伤。鉴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局势在巴以开始执行撤军协议后又急剧恶化,此时正在北欧访问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临时决定中止访问瑞典,于6日返回加沙。
  2日凶杀案发的当天,在西岸拉马拉市附近的比拉镇,怒不可遏的巴勒斯坦示威群众用石块袭击了一名当地的犹太移民和一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此发表谈话认为,犹太移民和以色列士兵被袭击是“一起严重事件”。以色列小型内阁会议2日作出决定,在巴勒斯坦方面满足3项条件之前,以色列军队将暂停根据巴以在美国签署的怀伊种植园和平协议进一步从约旦河西岸撤军。这些条件包括:一、巴勒斯坦方面必须正式声明放弃于明年5月4日单方面宣布建国;二、巴勒斯坦当局不再要求释放“双手沾满鲜血”的巴勒斯坦罪犯和哈马斯成员;三、巴方立即停止“煽动暴力”的言行。巴方断然拒绝了以色列当局提出的“最后通牒”式的新条件。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指出,以色列为执行巴以撤军协议提出新的条件,旨在为逃避履行协议、拖延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撤军寻找借口。在巴以双方都要求美国干预之际,美国政府在谴责袭击以色列人的暴力事件的同时,也对以色列方面节外生枝的行为表示不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就此发表声明说,美国认为提出新的条件“是不合适的”,应该执行业已签署的协议。
  巴以关于释放巴政治犯问题的争执,也是导致巴以流血冲突日趋激化的原因之一。根据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规定,以色列应分批释放被以色列当局关押的3500名巴勒斯坦人中的750名政治犯。在11月下旬先行释放的250名巴勒斯坦人中,只有93人是战俘或政治犯,其余都是刑事犯。以色列安全部长卡赫拉尼甚至明确表示,以色列计划释放的750名巴勒斯坦人中,约有550人是刑事犯。巴勒斯坦方面指责以色列政府违约,搞偷梁换柱的把戏。以色列说,许多巴政治犯都是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骨干,以色列不能放虎归山。另外,以色列政府在开始实施撤军协议之后宣布,巴勒斯坦方面同意以色列占用10%的西岸土地,用来修建连接犹太人定居点的道路。巴权力机构立即揭露这是无中生有,是以色列玩弄的“单方面行动”的阴谋。最令巴勒斯坦人愤怒不解的是,在实施巴以和平协议的同时,他们仍然在继续丧失土地和家园。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议会)主席古莱阿最近号召巴勒斯坦人民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为抵制以色列当局的定居点政策而奋勇斗争。以色列政府则指责巴方发表煽动性的讲话,鼓励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巴以临时和平协议中途受阻和巴以流血冲突的再度激化,正好发生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访问的前夕。按照巴勒斯坦方面的预定计划,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拟于10日召开大会,修改巴勒斯坦全国宪章中的反以条款,正式接受以色列在中东的存在。
  据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12日访问加沙,并拟于14日对巴立法委员会发表重要演说。巴勒斯坦方面指出,在美国总统即将对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历史性访问之际,以色列人蓄意制造事端的目的是要给克林顿的来访制造障碍。
  (本报开罗12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否认阻挠武器核查
  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5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武器核查中心主任阿明5日在这里发表声明,否认伊拉克曾阻挠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执行核查任务。
  官方的伊拉克通讯社当天援引这一声明指出,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特委会)副主席多菲尔在致安理会的一封信中声称,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要求进入一个核查地点时遭伊方阻挠,这一指控是有意歪曲事实真相。
  阿明说,由13名武器核查人员组成的核查小组曾于11月25日在伊方人员的陪同下,要求前往一个常设在伊拉克的某外国组织的基地进行突击检查。但按照武器核查的有关规定,核查人员只有在得到该组织的同意后才能进入基地核查。在核查小组组长与该组织的代表协商了3个小时后,核查小组自己决定撤回巴格达。


第6版(国际)
专栏:

  左图:伊拉克长期受到国际制裁,工人工资很低。工薪阶层的月工资在市场上只能购买10多公斤大米。许多人被迫在工作之余从事第二职业,或开出租车,或摆小摊,以补贴家用。这是伊拉克通讯社工程师马尔蒂洛斯在工余时间为外国驻伊拉克机构维修保养技术设备。
  右图:伊拉克经受多年制裁之后,公立学校的教师工资待遇极低,小学教师每月一般只有3500第纳尔(约合2美元)。许多教师或调到工资较高的私立学校任教,或弃教从商,导致公立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是在一所贫民区小学任教的哈拉在教授数学课。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红色高棉部分官兵向柬政府投诚
  本报曼谷12月6日电 记者成元生报道:据此间报纸消息,柬埔寨红色高棉残余部队8名指挥官4日在柬泰边境地区的柏威夏省同柬王国武装部队代表经过4小时谈判后,宣布同意放下武器,停止作战,向柬政府投诚。
  红色高棉部队总参谋长肯农等8名军官发表声明说,他们已经脱离红色高棉塔莫克,今后他们将回归社会,遵循柬王国宪法和政府政策,并编入政府军,但不加入任何政党。
  柬政府军代表说,红色高棉残余部队是无条件投诚政府军的。这8名指挥官代表柬各地的红色高棉游击队,他们率领的约500名红色高棉游击队员将编入政府军。他们控制的民众约1万多人,一部分在柬国内,还有一部分在泰国境内的难民营。
  这位政府军代表说,红色高棉已经完结了,红色高棉领导人塔莫克、乔森潘、农谢仍在逃,他们藏身在柬泰边境地区。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英通过欧洲防务宣言
  强调欧盟应具备独立军事行动能力
  本报巴黎12月5日电 记者果永毅报道:“欧洲联盟应该依靠可靠的军事力量,具备独立的军事行动能力。”这是在第二十一届法英首脑会议上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这次会议是12月3日至4日在法国西北城市圣马罗举行的。
  此次首脑会议通过的《欧洲防务问题宣言》指出,“欧洲联盟理事会有责任在共同外交与防务的框架内就共同防务政策的逐步发展作出决定”。“联盟应该依靠可靠的军事力量,具有独立自主的行动能力,掌握使用手段,常备不懈,随时能够应付国际危机”。为此,“欧洲联盟必须能够使用相应的军事手段”。对于两国达成的这一共同宣言,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这是重要的一步”。
  在这次首脑会议前,法英已就欧盟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进行了多次讨论。双方在如何将西欧联盟的权力纳入欧盟问题上存有分歧。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误发导弹多人受伤
  本报汉城12月4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空军称,今天上午10时36分许,仁川地区空军高射炮部队在检查导弹装备的过程中,造成一枚导弹误发并立刻在空中引爆,事故原因和因引爆对居民造成的损害尚在调查中。
  据报道,这颗误发的奈克大力神导弹在升空3秒钟后由地面的遥控装置引爆,在离该部队西南方向3.5公里的松岛人工填海造地上空500米处爆炸。爆炸碎片落入仁川延寿区附近的高层居民楼群中,有数十人受伤,20余台车辆被损坏。部队驻地也因导弹后坐力喷发引起火灾,有1名兵士受伤。
  据悉,该导弹为地对地和地对空兼用导弹,长12.14米,属2级交叉式火箭推进方式发射。


第6版(国际)
专栏:

  几内亚比绍任命新总理
  几内亚比绍反政府军首领马内的政治顾问弗朗西斯科·法杜尔三日被任命为几内亚比绍政府总理。根据几内亚比绍总统维埃拉和反政府军首领马内将军十一月一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的和平协议,新任命的总理组成的新政府负责准备定于明年三月举行的大选,安排部署西非维和部队,以取代支援维埃拉总统的塞内加尔和几内亚两国的军队。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巴嫩新政府组成
  黎巴嫩新一届政府四日组成。现年六十九岁的萨利姆·胡斯被总统拉胡德任命为总理,接替了上届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职务。胡斯在同议会各派议员协商后,成立了一个由十六名议员和专家组成的内阁,胡斯总理亲自担任外交和侨民部部长的职务,本届内阁除保留了上届内阁的两名成员外,有十二名新任部长。胡斯于一九二九年出生在贝鲁特,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第6版(国际)
专栏:

  贾斯旺特·辛格出任印度外长
  今年五月印度核试验后一直以“总理特使”身份履行外交使命的印度计委副主席贾斯旺特·辛格五日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从而结束了总理瓦杰帕伊兼任外长的局面。同时,原总理政治顾问马哈健出任信息与广播部长、原“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长”贾格莫汗出任通信部长,三个部长职位全属印度人民党。这是瓦杰帕伊政府第一次扩大内阁。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前总理在瑞士被捕
  乌克兰前总理巴维尔·拉扎连科十二月一日在瑞士被捕。瑞士警方说,他涉嫌从事洗钱犯罪活动。此外,乌克兰已多次针对他寻求国际司法协助。乌克兰指责拉扎连科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任总理期间秘密将国库的两千万到四千万美元移到瑞士。瑞士方面证实,在他被捕之前,瑞士已冻结了他的若干账户。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总统访问日本
  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本月一日至四日率领政府高级官员和大批企业家访问日本。访问期间,梅内姆会见了日本明仁天皇并与首相小渊惠三举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日本进出口银行向阿根廷中央银行提供二点五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梅内姆是在阿日两国建交和缔结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一百周年之际抵日访问的。(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白俄罗斯总统任命新外长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四日任命总统助理拉蒂波夫为改组后的白俄罗斯政府外交部长。卢卡申科总统还将原对外经济联络部和独联体事务部并入了外交部。拉蒂波夫一九五一年生于俄罗斯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曾长期在安全机构工作。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精忠报国前哨班
  ——喀喇昆仑公路纪行之三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王南
  出了苏斯特,沿喀喇昆仑公路东行约80公里,即到地处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山口。这里是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过人高的界碑庄严竖立,祖国西大门即呈现眼前。记者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雄武英姿的中国边防军官兵,不只是感到亲切和兴奋,更能感受和体验到祖国的伟大和神圣。
  “红其拉甫”在塔吉克语里的意思是“红墙”,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血沟”。红墙或血沟似乎带有某种悲怆的意味,昭示着艰难、危险和死亡。“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这是对红其拉甫山口的真实写照。
  这里终年积雪,气候恶劣,海拔高达5100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在如此严酷、艰苦的地方,驻守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前哨班。营地内垒有一座不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官兵们的誓言———精忠报国。他们正是以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甚至流血牺牲来实践誓言,升华人生,在这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谱写出绚丽多彩的生命华章。
  由于氧气含量低,前哨班官兵的嘴唇大都略带紫色,但他们仍然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高度的责任心。在高原漫长的寒冬,他们经常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气温,顶着7至8级大风,执勤验关,放哨巡逻。他们还与口岸各有关部门一道,粉碎了中外不法分子的一起又一起图谋。
  凡到过此地的中外人士,莫不对中国边防官兵的威武军姿、敬业精神、良好素质和文明举止留下极其深刻、难忘的印象。1997年8月15日,红其拉甫山口突降暴雪,公路积雪1米多厚,3辆载有30名外籍乘客的出境车辆受困于此,进退不得,情况万分危急。前哨班官兵闻讯后立即出动,展开援救,将外籍乘客和中国司机安全转移至前哨班营地,其中10多位年老体弱者都是被官兵背行3公里才脱离险境的,为此有两位战士曾休克累倒在雪地上。官兵们还提供了食宿和医疗服务,使遇险人员感动得热泪盈眶。待到重新上路时,30名外籍乘客禁不住挥泪高呼:“中国边防官兵,好样的!”
  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前总理贝·布托,以及不少政府高官和外交官等,都曾到红其拉甫山口视察,十分钦佩中国前哨班官兵的超常表现,与他们亲切交谈和合影留念,并称赞他们“不仅为中国人争了光,也给巴基斯坦人许多有益启示”。
  (全文完)
  (本报伊斯兰堡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