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近日,四川万名团员青年参加“关爱我们家园———四川青年绿色行动”。他们分别在乐山、德阳等地植树造林并建起共青林、青年林、青年绿色示范区等。右图为峨边彝族自治县学生在种植小树苗。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洗染业呼唤绿色革命
  郎耀明
  随着都市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国洗染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虽然洗衣店每年都在增加,但其中良莠不齐,大多数洗衣店在设备和技术上都很落后。
  从国际洗染业的发展趋势看,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1995年后禁止使用氯、氟、烃类产品,发展中国家最迟应于2006年停止使用上述三类产品。因此,发达国家的干洗设备已基本实现了绿色无公害化。他们使用无污染的石油系列设备来替代四氯乙烯的设备。可以说,发达国家完成了洗染行业的一次绿色革命。
  从国内洗染业状况看,基本是使用国际上逐步淘汰的四氯乙烯、四氯乙烯加氟等干洗设备,有的甚至仍在使用半封闭的干洗设备。四氯乙烯是有毒化工产品,由于设备本身不可能将所洗衣物上的四氯乙烯全部清除干净,衣物上或多或少会有四氯乙烯的残留物,因此会对消费者身体产生一定危害。另外,设备的操作人员因长时间接触四氯乙烯或设备发生泄漏,对身体伤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已怀孕女工,特别容易流产。同时,四氯乙烯排出的污水也因含有有毒物质,造成了水的污染。有些设备在四氯乙烯基础上加入氟类,而氟类对臭氧层起破坏作用。
  为什么说新一代的石油干洗技术是干洗行业的一次绿色革命?从洗涤技术上讲,石油干洗设备和溶剂,具有良好的清洗能力,特别对各种高档面料、皮革、裘皮、羊绒、丝绒、绸缎有独特清洗效果,对质料、颜色无任何损害,因此石油干洗的广泛性比其他干洗溶剂洗涤范围要宽得多,对大气、环境、水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近日,北京普兰德新世纪干洗有限公司推出的石油系列干洗设备及溶剂,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绿色环保技术鉴定,这在国内洗染行业是首家。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激光治疗酒渣鼻
  姜国调 王家璧
  酒渣鼻是以鼻部的红斑、增生为特点的皮肤病。临床上把酒渣鼻分为三期: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期是酒渣鼻的早期变化;在病情没有控制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则进入丘疹脓疱期,在原有的红斑基础之上出现米粒大的红色、隆起的丘疹或脓疱;最后进入鼻肥大期,又称鼻赘期。
  以往药物的治疗虽然能够使鼻部的红斑减轻,但是对于毛细血管扩张则无能为力。目前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激光诊疗中心引进的美国泵浦脉冲染料激光机,可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除了酒渣鼻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外,还可治疗高原气候下生活及长期户外工作引起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它的作用原理是使红细胞凝固,形成血栓,阻断血流,达到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的目的,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由于这种激光仅被血管吸收,不被其他组织和细胞所吸收,所以皮肤不会留下疤痕,且可以多次重复治疗。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成林骨科技术有创新
  刘华
  骨科专家冯成林研制的中成药“骨康液”近日获准进入美国市场销售。
  冯成林在运用“骨康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逐渐形成一种较系统的便于推广的“成林骨科技术”,即根据患者骨折后显示受伤程度,服用不同剂量的“骨康液”后,再采用适当的复位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定时做不同的肢体运动,打破了骨折治疗“只能静养,不宜活动”的陈规。其技术充分调动人体内部机能的作用,促进骨质生成,所以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减少骨伤后遗症的出现。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特设“成林骨科技术推广培训部”,并将其列入该中心“九五”重点推广项目。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重症肌无力可治疗
  周必忠
  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病人和医生的重症肌无力,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治之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社会精神病院主治医师马文环,采用独创的梅花针浅刺加自制中药疏通经络散外敷及烤电的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收到显著疗效。
  梅花针综合疗法是马文环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疗法发挥综合优势,近远期疗效俱佳,很有创造性。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TG生物技术产品引起关注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首届血液生物技术学术会上,TG系列产品引起专家的关注。
  美国TG公司新研制出的高科技产品生物档案系统,能够处理、储存和管理3626PCB单位血浆或其他生物样本,例如角膜、精液、红心活瓣、病毒样本等,它填补了目前国内的一项空白即脐带血干细胞的保存问题,可使医院、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大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另一TG产品———伤口无痕粘合剂制造系统可使伤口不留疤痕。TG系列产品在世界血浆处理和其他生物细胞热能处理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核准销售,现由上海颐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独家代理TG在中国的业务。(龚雯)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揭开面纱看羚牛
  温波
  羚牛因其双角呈扭曲状,因而又常被称为“扭角羚”。这种珍贵的有蹄类动物主要栖息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凉山、高黎贡山及喜马拉雅山脉之中。
  羚牛的外表形态介于牛羊之间。其身体大小与野牛和牦牛相近,但体形酷似羊类———吻鼻隆起,尾巴短小,颌下长着胡须,因此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既有将其当作羊的,也有将其称为牛的。
  1850年,动物学家豪德森在印度北部阿萨姆的丘陵地带获得羚牛标本,并首次为之定名。我国河南安阳殷墟全新世地层中发掘的羚牛化石表明,华北平原是羚牛的发源地之一。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羚牛逐渐向西南山地迁移扩散而留存至今。
  羚牛像山羊一样具有广泛的食性。它们还常到被称为“牛井”的地方舐食天然盐碱,并饮用这里的水。当地人们十分熟悉羚牛的这种习性,所以称之为“食盐兽”。据羚牛专家吴家炎介绍,羚牛的这种习性主要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这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防止疾病。
  羚牛的幸运之处在于它们的栖息地不少也是国宝大熊猫和金丝猴的家园,因此羚牛的生存得益于对大熊猫和金丝猴所进行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又专门建立了四川喇叭河和陕西柞水两个羚牛保护区,由此可见对羚牛的保护已日益得到重视。(附图片)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喜看青龙变“绿龙”
  屈维英 李新彦
  地处燕山深处的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像一条蜿蜒起伏的绿色巨龙,横卧在冀东平原的东北角,以大片浓荫、道道清流,屏护和哺育着秦皇岛这颗美丽的“渤海明珠”。
  晚秋季节,记者从秦皇岛市动身,驱车北上一个多小时,翻过长城,便进入重峦叠嶂、落英缤纷的青龙山区。透过车窗,只见阳山坡上油松绿得发亮,阴山坡上刺槐依然青翠。白杨林一片金黄,白桦林一片火红,肥壮的牛羊在山坡上吃草,洁白的鸭、鹅在清澈的河流上浮动。远山如黛,碧空如洗……
  掠过汽车窗外的一幅幅彩色画卷,我们感受着这里发生的“绿色革命”,聆听着绿色的变奏。
  号称“幽燕第一山”的祖山,1942年曾被日本侵略者放火焚烧,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化为灰烬。五六十年代,这里开始兴建林场,特别是90年代初实行封山育林以来,祖山新植油松、云杉等4.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不足50%上升到83.7%。由于祖山群峰重披绿装,境内出现了70多种野兽和315种珍禽异鸟。其中,有金钱豹、金雕、孔雀雉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这里被秦皇岛市辟为森林观光旅游区,引来了络绎不绝的中外游人。
  海拔1846米的都山,是青龙群山之冠,也是八百里燕山的第二高峰。近40年来,由于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这里的木材蓄积量已由14万立方米增加到34万立方米。时令虽值秋末,但远远望去,仍然郁郁葱葱。据林业人员观察,山上松柏森森,野兽出没,苍鹰盘旋,一派原始风光。
  曾为电影《青松岭》拍摄外景的八道河乡青松岭,在经历了“文革”期间的乱砍滥伐后,如今已是油松满山坡,刺槐遍沟渠,森林面积达8000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松岭。
  纵贯青龙全境的青龙河,以及沙河、都源河、新干河和起河等5道河流两岸,近10多年间营造了15万亩以杨树为主的护岸林,形成了一道道高高的绿色屏障,牢固地护卫着堤岸的安全。
  据统计,至今青龙全县有油松50万亩,刺槐60万亩,白杨15万亩,果树40万亩。1983年以来的15年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5%增加到44%,木材生长量远远超过了木材消耗量。
  “山上多植树,等于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是青龙县一位老县委书记常说的一席话,也是50万青龙人用汗水和心血谱写的动人乐章。
  “绿龙”的发展、壮大,给青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是解决了全县10万农户的“烧柴难”。过去这里普遍缺柴烧,不少农户“不愁锅中米,但愁灶中柴”。如今60万亩刺槐作薪炭林,家家有柴烧,结束了“上山砍柴,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恶性循环。第二是减轻了洪涝灾害。1959年一场暴雨过后,逼得青龙县城搬了家;1974年的滔滔洪水,冲走良田数万亩。可近10多年来,虽然也降大暴雨,但雨大不成灾,田园、家园均无恙。第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到1997年,林果收入已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翡翠山庄”的土门子乡炮手堡子村等一批造林先进村,林果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60%多。
  青龙何以变“绿龙”?据青龙县林业局局长陈文金分析,主要原因是依法治林落到了实处,显示了威力。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县一面大力植树造林,一面坚持依法治林,认真实施林区封山育林、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轮封轮牧等一系列林业发展战略,并设立了森林警察和基层专职护林员,建立健全了林政执法体系,以“砍一罚十”的坚决态度,严惩盗伐树木、毁林开荒等不法行为,取得了杀一儆百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全县有9名乡、村干部因在林业上违法违纪而受到刑事拘留或行政拘留,有100多进山乱砍滥伐的不法之徒被绳之以法。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赤潮逼近中国海
  张荣大
  赤潮,这一当今世界性的海洋灾害,正严重干扰着30多个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急速成为一个赤潮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损失以人民币10亿元计。我国大陆沿海1972年至1994年记录有256次赤潮灾害发生,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日前,齐雨藻、邹景忠等众多海洋专家疾呼:赤潮,正大步逼近中国海域,如不加紧防治,我国海洋鱼虾贝类资源和养殖业将面临巨大灾难,人民健康也将遭受严重威胁。
  赤潮亦称“红潮”,主要是由某些直径仅为千分之几十毫米的微小浮游植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粘性,并有腥臭,俗称臭水。发生赤潮的海水颜色并非都是红色的,它随形成赤潮的浮游植物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海洋中现有浮游植物4024种,其中260余种赤潮生物中已知有毒的78种。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难以估量。赤潮发生时,由于少数赤潮藻的暴发性异常增殖,会造成海水PH值升高,粘稠度增大,改变浮游生物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当赤潮藻过度密集而死亡腐解时,又造成海域大面积缺氧,甚至无氧,导致海洋环境严重恶化。赤潮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贝体中,人们误食后会引起肢体麻痹,甚至中毒致死。
  赤潮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研究赤潮的海洋专家初步揭示出了个中原因。
  发生赤潮与地球的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变暖,这种雨水少、气温高、光照足的气候条件,加速了生物的新陈代谢,使过量繁殖的浮游生物在沿岸一些海域泛滥成灾,从而形成赤潮。
  造成赤潮频频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污水大量排放入海,使河口和封闭性海湾海水交换差,受污染严重,尤其大量氮和磷入海造成海域“营养过剩”,为赤潮生物暴发性繁殖创造了富营养化环境。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每年约有18亿吨的污水排入珠江口。全国受纳污染物最大的海域除渤海湾外,长江口、浙江海域以及胶州湾、莱州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受纳量也已进入全国前列。
  发生赤潮还与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有关。近年来,由于全国的海水网箱养殖高档鱼贝品种发展较快,投饵中的残余饵料和鱼类排泄物沉积,使一些海域富营养化,一旦有适宜于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水温、盐度和气候条件,便导致赤潮发生。
  目前,由于赤潮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全世界对赤潮的研究还处在攻坚阶段,所以,对赤潮的发生还难以像天气那样及时预报出来,同时对赤潮的控制、治理也缺乏比较理想的方法。海洋专家们指出,科学的治理方法仍然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黄河文明不会消失
  鄂竟平
  近年来,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惊呼“黄河古老文明消失了”。今年年初,163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联名向社会发出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呼吁。6月,中科院又专门组织院士考察团,到黄河实地考察。黄河断流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从1972年起至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山东利津水文站共有20年发生断流,且呈愈演愈烈之势。70年代平均每年断流14天,断流河段长度平均为242公里。到90年代,平均每年断流已达102天,断流河段长度增加到427公里。去年断流达226天,断流发展到开封附近,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今年自1月1日开始断流,截至11月20日,已断流14次,达137天。
  长时间频繁断流,给黄河下游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破坏了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水质日趋恶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断流给人们心理上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水少沙多,由于频繁断流,下游缺乏足够的水量输沙入海,大量泥沙淤积在主河槽内,排洪能力急剧减少。断流带来的另一个十分危险的负面影响,就是干部、群众由于盼水心切,逐渐丧失了对洪水的警惕,产生了松懈麻痹思想。
  黄河水量丰枯有它自身的规律,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目前黄河正处于枯水时段,很可能在久旱之后出现大涝。历史上1922—1932年曾连续出现11年的枯水期,到了1933年就出现了陕县站2.2万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黄河平静中孕育着不平静。今年长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定要以百倍的警惕,严阵以待,迎战可能到来的大洪水,绝对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
  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黄河水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年径流量仅580亿立方米,人均水量、耕地亩均水量仅占全国的25%和17%,属于资源性缺水。进入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枯水期,降雨偏少,沿河用水量却大增。由于水价远低于供水成本,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在断流的同时,有些地方用水浪费却十分严重。中游干流水库调蓄能力严重不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再加上未能在全河建立起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机制,各地争上耗水工程,在用水高峰时,用水无序,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只靠单一办法不行。总的原则是:开源节流,科学管理。近期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对流域各省区、各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分级管理,严格监督”的用水管理责任制。同时,全面推行节水措施,重点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合理确定水价,开征水资源费。中期是在黄河中游干流继续修建碛口、古贤等大型水库,形成调节水沙、综合利用的工程体系。远期是修建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源不足问题。整个工程都要搞好水资源保护。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对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我们充满信心。伟大的黄河文明永远不会消失,黄河的未来将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桫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被世人称为“活化石”。最近,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发现了大片的桫椤,最高的植株近七米,全国罕见。乔杨 林田摄影报道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急救医学新进展:灭火器式思维
  朱蕾
  灭火器式思维在美国已成功运用于心动骤停病人的紧急救助。病人的第一目击者在拨通电话、急救医生到来之前,就能利用公共场所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有效抢救,因为它就像灭火器一样操作简单。突发性的心动骤停病人如果在10分钟之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生存的希望就会微乎其微。而传统的除颤器由于操作复杂,对操作者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笨重,一般安装在医院的急诊室和心内科。据有关专家介绍,包括急诊和心内科医生在内,有近80%的医生由于操作的专业复杂不能熟练使用传统的除颤器。再加上公共场所通常远离医院或诊所,地形的限制使急救人员和设备很难及时赶到出事地点。这些因素使得传统除颤器几乎不可能在10分钟之内在公共场所对病人进行有效的紧急救助。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出现使除颤器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因为它像灭火器一样具备简单、有效、快速、便携等特点。例如目前美国广泛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从外观上看就像一本硬皮小说。它具备独立供电系统,仅凭一块自身配备的电池就能够用于100次除颤;整个设备只有两个按钮,操作非常简单;集自动诊断和自动除颤于一身———自动分析功能建立在3000个病人样本基础上,除颤决策的准确性超过99%的临床医生的判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