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特稿

  云南漫湾发电厂是一家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基本经验就是相信职工、关心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金花”缘何最灿烂
  杨学飞 刘庆舜 黄建安
  波涛滚滚的澜沧江上,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大企业。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澜沧江上“小太阳”和全国水电建设“五朵金花”之一的云南漫湾发电厂。自1993年6月30日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漫湾电厂创造了耀眼的成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截至今年10月31日,累计发电量242.37亿千瓦时,实现总产值33.8亿多元,缴纳税费2亿多元,199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2.4万元,成为云南省大型国有企业的佼佼者。是什么“能量”使这朵“金花”展现出灿烂的容貌?云南电力局的领导和漫湾发电厂的同志总结得好:以人为本,相信职工、关心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
  艰苦创业铸厂魂
  漫湾,当年野兽出没,杂草丛生,老鼠、蚊子横行无忌。1986年,滇西电业局的6名职工肩负使命,第一次闯进了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山沟。漫湾发电厂的生产准备由此拉开序幕。
  漫湾职工把艰苦创业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老职工立下了“不干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死不瞑目”的誓言,年轻人吐出了“不管好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誓不罢休”的壮语。今天,在创全国一流企业的征途上,漫湾职工再次表达了“不把电厂建成国产机组创一流的典范誓不罢休”的决心。
  “艰苦奋斗、团结奉献、严细求实、争创一流”,已成为漫湾职工的群体意识和价值目标。机械分场有位副主任,退了休的父亲在家乡沧源县生了重病,辗转到下关住进了医院。此时,正值漫湾电厂大修的日子,这位副主任脱不开身,到第八天,他在发电机旁接到了父亲病逝的消息。当他赶到医院时,父亲的遗体已停在太平间,两眼却还未合上,似乎在期待着见儿子最后一面。他在父亲的遗体前泪流满面。机械分场一位青工,父亲病重几次来电催他归家,可大修的繁忙使他丢不下自己的工作。当大修结束他回到家时,父亲强撑着病体拿起木棍痛打“不孝”之子,他含着泪水跪在父亲的膝下,久久不起。
  漫湾发电厂的领导们以身作则。厂长张向明等长年以厂为家,每年在现场工作超过340天;中层干部按需轮休,每年在现场也超过300天。今年冬天遇到大理市地震,尽管厂领导的家小都在大理的生活基地,但他们仍坚持在电厂,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企业受到损害。
  严格管理创一流
  漫湾电厂是云南三个特大型企业之一,它的设备绝大多数由国内生产和安装。
  澜沧江上将要开发千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大朝山、小湾、糯扎渡、景洪等水电站,装机都超过百万千瓦,小湾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0万千瓦。漫湾电厂的管理不仅关系到自身如何发展,还对澜沧江流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云南电力系统的领导以漫湾电厂作试点,作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实行新厂新编制。“漫湾电厂机构设置要同国际惯例接轨,不应与省局机关对口”,“漫湾电厂定员不能超过400人”。这是云南省电力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下达的指令。如果按当时的部颁标准,125万千瓦装机的水电站,人员编制至少要770人。目前,漫湾电厂全员职工400余人,而从事运行管理的主业人员仅有125人。倘若不是漫湾电厂培养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实行“一岗多能”,“一岗多责”,用这125名员工要填满百万级大水电站所有岗位,简直不可思议。
  ——实行生产厂区与生活基地分离的管理模式。漫湾电厂在临沧地区,漫湾电厂生活基地设在大理州,两地相距200多公里。为支持电厂建设好生活基地,妥善安置好员工的家属就业,子女就读、就业,云南电力局领导多次出面到省级厅局和大理州协调征地、办好多种经营企业等重大事项。这一措施,为今天的漫湾人“基地安居,电厂乐业”,实现“拴心留人”工程,开展面向市场多元化经营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标准化管理。全厂从标准化、规范化起步,制定了能涵盖生产经营等26个方面的123个制度和287个工种的岗位工作标准。以严格考核为原则,把工作成绩与上岗、晋级相结合,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经营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人才管理等都是有章可循,有序循环。经过5年多的努力,漫湾电厂使劳动者、机器、环境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和完美的组合。
  科技兴厂图发展
  漫湾电厂在全国同规模的水电站中,设备国产化率最高,除500千伏组合电气设备和电抗器进口外,其他设备百分之百的国产化,制造厂家多、质量参差不齐,设备型号、材质、组合等方面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之当时工期紧、任务重,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原因,使设备存在着不少缺陷。投产初期,就发生了4号机、2号机烧瓦事故,分别停电28天和42天,全厂职工为电量的损失和引发的影响而寝食不安。
  为全面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电厂紧缩其他开支,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实施的力度,在追踪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同时,自力更生进行技术改造。1号机运行中,出现了表孔弧门不能正常启闭的重大设备问题,职工们通过攻关,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使之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国内同类型电厂提供了成功经验。
  今年以来,全厂已完成了两台机组的大修、三台机组的小修,完成技改项目805项,创建一流企业所需完成的设备检修的技改项目已大部分完成。
  科技实施和应用,带动了电厂运行管理方式的更新和变化。如今,无线寻呼报警系统24小时开通,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寻呼台将故障信息马上自动传递到责任人,及时到位处理。
  MIS管理信息系统收集、传输、管理和使用各种信息,达到控制企业行为活动,为决策提供各种信息。
  电视集中监视系统,对重要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区域的关键部位进行监视,随时掌握监控点的情况,减少了巡视次数和值班人员,厂房值班人员由17人减少为现在的4人。
  还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构成的提高,使创建一流企业中最难解决的减人增效问题出现了新的前景。
  提高素质抓根本
  漫湾电厂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为主,企业成了知识经营的开拓者,成了知识经济运营和管理的承担者。厂里把职工看成一个有知识、有感情、有上进心的群体,在给予全方位的关心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满足职工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职工们的业余活动,自觉地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个人爱好与企业的发展连成了一体,在8小时以外出现了“英语热”、“读书热”和“电脑热”。目前,全厂80多台计算机,有300多人会一般性操作,10多人能编程序;70%的人在自学英语,300多人能借助词典翻译外文资料,10人能直接会话翻译。近几年,凡是有外国人员来厂工作和参观访问,翻译均由职工担任。
  厂里采用多层次、交叉和补位培训的方式,培养了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65人;岗位技能培训2200人次。这些人才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职工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几年来,职工累计消除设备缺陷8683项,提出合理化建议433条,被厂方采纳实施了207条,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漫湾发电厂的出色成绩,国家电力公司授予该厂“双文明单位”称号。电厂所在地方的临沧地区发出了“远学张家港,近学漫湾电厂”的号召。
  压题照片为漫湾发电厂全景。  杨学飞摄(附图片)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热门话题

  “温暖”不陌生
  建达
  “温暖”这个词,如今人们已不陌生了。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管国事多么繁忙,也要抽出时间下基层去看望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或节假日坚守岗位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给他们带去祝福和温暖。
  全国总工会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七年开展了扎扎实实的“送温暖”活动。他们派出干部,带着资金和物资,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和贫困的职工渡过难关,而且带去了精神上的关怀、鼓励和信心,使一些企业或职工从此振作起来,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和奋斗。
  确实,节假日期间,给一些企业和职工送去一部分资金和物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增添人间的祥和与温馨。然而,任何物质上的援助都是暂时的、有限的。“送温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
  为贫困企业和贫困职工送温暖,生动地体现出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这些企业和职工。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工人阶级,包括其他劳动阶级都是国家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各级领导均是人民的公仆。主人有困难,公仆焉有不关心、不帮助之理?今年长江洪水,江泽民总书记亲临一线,组织抗洪、鼓舞士气。在不久前中共中央举行的“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讲座”上,江泽民同志又一再强调:“大家一定要把中央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以及一部分遇到困难的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的政策和要求,坚决落实好,切不可疏忽大意。”这一切,都说明了党和人民心连着心,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系在党和政府的心头。
  为贫困企业和贫困职工送温暖,倡导了文明新风,弘扬了社会正气。中华民族历来有接困济贫、助人为乐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好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和改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输血”式的送钱送物,而是开辟了“造血”式的鼓励、扶持、共同发展的援助之路。大企业帮助小企业,富企业帮助穷企业。效益好的企业主动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技术力量强的企业积极帮助技术力量薄的企业传艺带徒……在这种人与人的真诚互助中,一些企业很快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走进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的职工自然也摆脱了贫困的影子。
  “送温暖”,除了她本身所具有的温暖以外,她的“热辐射”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从党和政府,从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形形色色的送温暖活动中,看到了人间真情,看到了人道主义,看到了文明和进步。这种影响和所产生的“热”量,是任何金钱都难以计算的。
  社会需要祥和,人间需要温暖。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值得推广的四个“立足”
  朱志强
  云南漫湾发电厂在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创造出了引人注目的业绩,为搞好国有企业闯出了一条路子。他们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我认为主要应该提倡和推广他们的四个“立足”。
  第一,他们把企业的兴衰立足在创业精神上。漫湾电厂树立创业为根的观念,很短时间就跨入了先进行列。艰苦奋斗、自加压力和追求卓越,成为职工创业的群体意识,推动企业走向兴旺。
  第二,他们把企业的效益立足在企业管理上。漫湾电厂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漫湾管理模式”。这套模式,既有管理目标,又有管理战略,还有管理核心。企业在这一层一层的管理制度中运作,一切井然有序,效益显著增长,在全国水电“五朵金花”中名列前茅。
  第三,他们把企业发展的出路立足在科技实施上。漫湾电厂在全国同规模的水电站中,设备国产化率最高,要争创一流,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他们紧缩其他开支,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充分使用科学技术的“乘法理论”,将生产力成倍数地放大,企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第四,他们把企业发展的根本立足在人才素质上。漫湾电厂把人才当作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使体能劳动者转为智能劳动者。他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外延应该扩大,不唯文凭、不唯职称,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是人才。他们明白,人才和素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能促进有形资产的积累扩大。这种把培养人才和提高职工素质当作一件根本大事来抓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关心、爱护和信任,也是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所在。
  (作者为云南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职工之友

  家
  杨强
  有人说,北京筑博实业总公司是下岗职工的家。这话不假。下岗职工在这里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再就业之路,而且免费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每年收入稳定在2万元左右,有的职工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住房。
  1989年,身为北京市建委干部的陈永发,毅然下“海”创办了北京东南建筑事务所。1991年到1994年,陈永发依靠几年来积累的经验,把全部资金和精力投入其中,成立了北京筑博实业总公司。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培养让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参了军、上了大学,然后坐在了机关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可以说党的教育是真正溶化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血液里。我时刻提醒自己:我是党员,要为党分忧、为国分忧。”几年来“筑博”想国家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吸纳了大批的下岗职工,目前全公司100多人中,下岗职工就占了70%。
  对于下岗职工的问题,陈永发见解独到:下岗职工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有待开发的资源。职工张福荣,1997年4月下岗后也消沉过一阵子。在苹果园街道领导的帮助下,张福荣应聘来到了“筑博”所属博源纯净水厂。她的工作就是把每桶20多公斤的水灌满了并搬到旁边码好,机器不停人就不停,每天要搬运100多个来回。有时,还要帮助送水车装车,跟车给用户送水。这些活对于一个40岁的妇女来说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她不但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而且干得得心应手,今年被北京石景山区评为下岗再就业十大明星之一。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共产党员陈永发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据北京市西城区有关领导介绍,在今年的特大洪灾中,“筑博”是西城区最早出资支援抗洪救灾的企业之一,这一举动带动了西城区企业捐款捐物的热潮。在此之前的几年中,他们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投资30万元在河南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宋庆龄基金儿童事业赠送了价值20万元的字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筑博”又决定拿出100万元建立西城区再就业基金。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哥仨挑大梁
  本报记者 施芳
  提起刁氏三兄弟,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男女老少无人不知。也难怪,兄弟三人,出了两位董事长,一位副厂长,愣是把两个不景气的工厂搞得红红火火。
  莫旗世代以农牧业为生,数得上的企业不多,刁氏三兄弟所在的莫旗豆都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巴特罕酒业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人中,老大刁佳振,巴特罕酒业集团董事长;老二刁佳春,油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老三刁佳新,巴特罕啤酒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别看兄弟几个今天这么“风光”,当年创业时可没少吃苦。1986年,刁佳春被任命为油脂集团公司前身——农机修造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这是一家连续11年亏损的企业,可要收拾这么一副烂摊子,也真是难为了他。莫旗盛产大豆,经过多次考察,他果断决定企业转产,改建莫旗植物油厂。几年过去了,一个年加工大豆10万吨、拥有几千万资产的新兴企业终于建立起来了。
  刁佳振走过的是另一条坎坷之路。17年前,刁佳振带领一群人,贷款30万元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小厂,逐步发展为有着2亿元资产的集团公司。他的“东征北进”战略得到了全面实施。在多年的征程中,刁佳新始终与大哥同甘苦共患难,而他自己也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呼伦贝尔盟啤酒行业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兄弟三人很忙,平时难得见上一面,逢年过节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谈论最多的还是企业的发展。大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看谁的企业搞得更好。当然兄弟间也不时为对方献计献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哪家企业搞好了,对莫旗老百姓都是个交待。”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河北邯郸第二棉纺织有限公司工会组织员工深入学习、领会工会十三大精神。图为工会十三大代表、精并粗车间工会副主席程丽花(左一)在和女工一起交流学习体会。郭学军摄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

  天道酬勤
  晓高
  在冀东平原,有一个从小手工作坊发展成现代化大型家具企业的唐山汇丰实业有限公司,企业的带头人是年轻有为的管宝顺。
  1986年高中毕业的管宝顺不甘命运的安排,凭着一手木匠手艺和几百元钱,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管记”木器厂。
  初试锋芒的成功增添了他的信心。经过市场调研,他把牢固耐久、自然朴实的实木家具作为主攻方向,产品迅速打开了销路,不仅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还进入了星级宾馆和国家机关。
  管宝顺崇尚奋斗,更重视提高职工素质。近几年,他不惜重金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职工技术培训,使职工的技术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他还非常关心职工的生活,总是从改善职工食堂之类具体的细微处入手,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天道酬勤。经过十几年的拼搏,1995年管宝顺创办了唐山汇丰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跻身于“河北省百强私营企业”,并连续3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奋斗者之路

  在三江平原的中心城市佳木斯,一位名叫王斌的小伙子勇敢地冲向市场经济大潮,终于——
  双手托起金太阳
  崔盛 金城
  在三江平原的中心城市佳木斯,一位不满20岁的小伙子以他过人的精明和胆识,勇敢地冲向市场经济大潮,终于用双手托起了金光闪闪的太阳。他,就是黑龙江太阳集团的董事长王斌。
  1981年8月,17岁的王斌高中毕业走向社会后面临的第一大课题是如何自我生存。他学过木工,干过瓦工、电焊工,不管多么脏、苦、累,只要能挣钱他都去干。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作,他积攒了800元钱。正是这800元钱,使王斌走上了创业之路,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起初,王斌以市东风区佳南办事处下属的佳南工业公司所属的一个工程队的名义开始从事建筑施工。当时的办公室是租来的一间小平房,冬天天冷没钱买煤,就在铁路边上拣煤或上山弄些干柴来烧。手下只有一名会计和当过清洁工的助手。能承揽的活儿也无非是盖个小平房、扒炕、修下水道一类别人不愿干或不能干的活儿。当时全市30多座公共厕所大都是由他的工程队盖起来的。
  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他开始承揽住宅楼工程。随着沿江11号、16号等住宅楼的拔地而起,资本积累迅速增长,到1987年的时候固定资产已逾百万元。
  1992年他正式注册了长城建筑开发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
  为了扩大视野,考察国际市场,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模式,1992年王斌带着10万美元去了美国。回来以后,从1994年开始陆续投资7734万元,在大连老虎滩1号黄金地段,建起了按三星级宾馆设计的大连海梦大酒店。与此同时,大连华北长城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大连长城经贸公司等实体也纷纷开张。由这些实体组成的太阳集团已成为横跨东三省,下设16个分公司,固定资产达2.6亿元,安置下岗职工4000多人的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私营企业。
  王斌在为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为国家上缴税金上千万元,多次被有关部门授予“模范纳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最为感人的还是王斌在今年抗洪救灾中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他在为灾区捐献价值2万元衣物的基础上,又为赈灾义演现场送去现金6万元,用于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博得义演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表现出一位企业家的高风亮节。
  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王斌1998年黑龙江省抗洪抢险模范称号,并为他颁发了奖章。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今日劳模

  路正年:心血铺就富民路
  杜振兴
  路正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邯郸市“十佳公仆”,主要是因为他为武安的交通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1年11月,路正年正式出任武安市交通局局长兼党总支书记。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全系统700多万元财政欠账、全市50%的公路失修……邯郸至长治的邯长线是武安出境的大动脉,已超期使用16年,每天过往车辆超过1.5万辆,超过设计能力20倍。6个乡镇不通车,山村更不必说了。
  武安地处太行山区,富产煤、铁、水泥,运出量每年超过千万吨。同时,武安又是晋煤外运的“主动脉”,日过境车达1万辆(次),堵车是常事,也曾创下堵车两天两夜的惊人纪录。
  路正年上任后,扑下身子进厂矿、钻山区、查路况、入工房,深入到群众中间进行调查研究。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写出了《关于武安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等论文,提出了“交通兴市”的方略。
  一年后,凝聚着路正年调查研究心血的武安公路“三五”工程方案出台了,即,在“八五”后3年实现“三个五”:新建、改建5条干线路;打通5条出境路;平原区5片实现村村通油路。工程总投资约3亿元,相当于武安公路建设前20年投资的总和。
  “三五”工程紧紧围绕《武安经济振兴大纲》,因而赢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长亲自主持会议,把“三五”工程确定为武安市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路正年任局长6年多,提出了“交通兴市”的战略,勾画出了交通扶贫的蓝图,修筑了6条山区公路;他敢想敢干,提出了超常规、高起点、快节奏地建设高等级、高标准公路的构想;他敢担风险,在河北省率先用自筹资金、自行建设、收费还贷的办法修建公路。他开动脑筋,筹资7亿元,新建、改建干线公路6条,总长200多公里,建县级公路440公里,全市通车总里程达996公里,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实现了他上任伊始制定的“三五”目标。全市502个行政村,已有460个通上了柏油路,占总数的90%;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为55公里,提前一年达到了小康县(市)公路建设标准。武安市交通局先后获得“邯郸市文明单位”和“河北省地方道路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是金子就要闪光。路正年的情真诚地写在武安大地上。他把他的情爱和心血全都铸进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铸进68万武安人民的心中!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