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年终专稿

  动荡中有亮点 调整中求发展
  ——'98世界经济形势述评
  本报记者 陈特安 顾玉清 吴绮敏
  1998年,世界经济动荡不定,调整不息。全球经济连续6年的增长大势低下了高昂的头;持续一年多的金融危机肆虐于亚洲,牵动着世界。全球经济的列车以缓慢的速度向前行驶,既给人留下对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忧虑,又给人留下对经济复苏的希望。
  实体经济增速趋缓
  时近岁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份调子悲观的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到2%,不及1997年4.1%的一半,而且大大低于今年春天预测的3.1%的全球增长率。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世界贸易增长急剧放慢,将从去年的10%跌至4%—5%。
  发达国家经济总体情况良好,但美欧与日本反差较大。美国以3.5%的增长率保持经济平衡发展之势,综合经济指标良好;欧盟除英国外大多数国家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国内需求的扩大已取代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经济环境趋于改善,欧盟经济增幅为2.9%;日本经济则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今年的增长率日本政府估计为负2.2%。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其中,亚洲经济出现大范围负增长,东亚多数国家消费和投资萎缩,资产广泛贬值,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资金倒流。陷入金融危机泥沼的东亚国家中,只有韩国和泰国在稳定宏观经济、改革金融体系和减轻企业债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亚洲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今年的增长率仅达1.8%。另外,拉美新兴市场资本流入大幅下滑,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2.8%。非洲和中东国家经济也遇到困难,增长率分别为3.7%和2.3%。
  转型经济国家差距拉大。捷、波、匈和波罗的海三国等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3.4%,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化,增长率为负6%。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说,尽管今年国际直接投资将达到4300亿—4400亿美元,超过去年的4000亿美元,但仍然不及去年19%的增长率。国际直接投资保持增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组成多为长期投资,因而不受短期投机资金的影响。在过去的12个月中,亚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增长8%,达到创纪录的870亿美元。该报告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今年吸收国际直接投资仍可达到400亿美元。自去年以来,跨国界的合并与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欧美国家尤甚,这些活动的交易额达到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虚拟经济剧烈震荡
  今年,金融危机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首要因素。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从地区性危机变成全球性动荡,在局部地区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危机的影响还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外围向资本主义的中心地带扩展。
  金融危机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在这一地区,外国投资者转移资金,国内市场需求下降,银行呆账增多,一些国家货币贬值后出口依然下降。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除中国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将出现3.5%的负增长。由于一些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亚洲地区今年平均通胀率已由1997年的4.3%激增到7.3%。金融危机在该地区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广泛而巨大的。在印尼,4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的失业率已分别上升到7%、9%、8%和13%。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甚至还影响到有关国家的政局稳定。
  8月,金融危机蔓延到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俄政府单方面宣布重组债务,俄罗斯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此后,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市场撤走。拉美国家股市大幅下挫,外资抽逃。巴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外汇储备由740亿美元减至450亿美元。拉美濒临爆发金融危机的边缘。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跌,非洲和中东国家经济受到连累。特别是中东国家,由于石油价格因亚洲能源需求大幅萎缩等原因而一跌再跌,经常项目账户恶化,政府压缩公共部门支出,导致经济收缩。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出现了多次剧烈震荡。美国道—琼斯指数曾在短期内从9300多点大幅下跌千点,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对冲基金”以一种合法的存在形式继续严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几番得手之后也几番受挫,进而危及美国乃至世界银行体系;日元汇率大落大起,世界外汇市场风波迭起……金融危机对美欧经济的影响也有所表现。比如,美国经济虽保持着低通胀、低失业基础上的温和增长,但增速已逐步放慢。今年,由于亚洲等地需求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可能创下2000多亿美元的历史新纪录。当前,国际金融的混乱局面使全球约40%的经济陷入困境,金融安全成为经济安全的核心,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经济关系调整加深
  1998年,美、欧、日和亚洲发展中地区几大经济板块的力量消长发生了明显变化。亚洲发展中地区经济地位的强劲上升之势因东亚金融危机而严重受挫,一些国家进入艰难的经济调整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贫困人口增加。但人们公认,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已成为亚洲经济重要的稳定因素。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本经济的扩张势头受挫,已是连续第二年出现负增长,陷入战后最严重的不景气。这既有经济结构性问题和政策性失误的原因,也有泡沫经济后遗症的因素。日本经济要走出低迷状态,尚需时日。当然,日本仍具有强大经济实力,虽然经济竞争力较前有所下降,但仍没有失去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
  当前,颇为引人注目的是欧盟的动向和欧美实力的较量。今年,欧盟11国顺利达到实行单一货币所需的标准,从而为欧元明年1月1日启动铺平了道路。眼下,欧元区经济约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20%,欧元问世将大大增强欧盟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抗风险能力。强势的欧元有望在国际贸易结算、债券发行和外汇储备等方面与美元抗衡。欧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出资额已超过美国。欧元问世后,欧盟势将凭其实力地位和联合优势,加强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此外,国际投资与金融交易的重心也有可能向欧洲大陆转移,欧美在资本市场的角逐将更加激烈。
  美国目前继续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其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取得较大成效,知识经济优势尤为突出,经济竞争力居全球之冠。但从经济和贸易总量和长远发展看,美国已受到欧盟潜在的巨大挑战。
  纵观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和调整,还可以看到,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本保持两倍甚至三倍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但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工业化国家趋近,说明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据统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之比,已从1983年的43∶1增至1994年的62∶1。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之中,国际金融领域的固有风险充分展示在新兴市场中。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同时,注意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经济需要全球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虚拟资本的发展动向和影响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虚拟资本曾为促进生产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金融自由化的加速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增多,大量资本脱离实体经济涌入金融市场投机炒作,虚拟资本急剧膨胀到一个难以驾驭的规模,经济泡沫成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渐增加。
  目前,国际金融交易仅有2%与生产、贸易等直接投资有关,其余部分均在自我循环,进行钱生钱的交易。据统计,全球股市市值约20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却达100多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3倍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本末倒置,已成为金融动荡的根源,甚至还会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和通货紧缩。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它与大范围通货紧缩的交织发展,就是虚拟经济非理性膨胀的恶果。有识之士均已感到,巨大规模的游资快速流动和证券业的交叉经营,增加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监管上的艰巨性,亟须寻找良策加以解决。
  “全球性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今年,国际社会对采取切实行动克服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呼声日益高涨,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热点。人们强烈意识到,在国际金融领域,不进行国际监管合作,不有效遏制过度投机,势必引发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建立全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国际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加强预防机制和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五点建议,美国总统克林顿主张召开“第二次布雷顿森林会议”。西方七国今年10月在伦敦发表的宣言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愿。
  目前酝酿的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方案,仍以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中心框架,本质上是对现有体制的改良。其要点首先是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对金融危机作出迅速而有效反应的能力,其次是加强对私人资本的监管,使其分摊解决危机的成本,并以此制约其借贷行为,以求防患于未然。
  应当指出的是,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合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发达国家正更多地享受全球化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因此,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帮助它们摆脱目前的困境,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正面临重大转折,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确立新规则、新体系,以规范跨国金融活动是大势所趋。然而,旧有体制的改革涉及各方利益,因此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看准亮点推动复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但并非漆黑一团,仍然有不少人看到了“隧道终点之光”。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第五十一届会议的公报指出,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仍然闪耀着五大亮点:其一,北美和西欧的工业国家在低通胀与巩固财政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持续和总体上坚实的经济增长;其二,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实质性进展已经开始对货币稳定发挥作用;其三,中国等继续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亚洲一些受危机困扰的国家已开始走向金融稳定并出现复苏迹象;其四,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近几年得以增强的经济基本要素,不仅帮助遏制了危机的扩散,还孕育着发展的机遇;其五,在危机影响下出现的保护主义压力得到了控制。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已或多或少进行了调整,在调整中求发展。由于商品市场萧条和需求减少,全球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靠增加出口带动本国经济复苏的战略已不再适用,因而不少国家纷纷以推动内需作为发展经济的新动力。一些危机受害国加快了放松财政紧缩政策的步伐,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宏观经济增长。许多国家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发生了逆转,纷纷降低银行利率,放松银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与调控正在加强。
  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处于调整之中。全球企业正处于兼并、重组和管理革命的重要时期,发达国家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潮流今年更为突出,欧美企业对亚洲企业的收购行为也达到高峰。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昭示世界,科技战略也面临调整。知识含量低的经济是很难自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在知识技术方面严重滞后。这种局面如不改观,发展中国家会被抛得更远,经济安全更无保障。亚洲不少国家已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它们在克服金融危机的同时,开始着眼“后金融危机”的竞争,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争取实现以高科技为内涵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它们强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对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加强科研与生产部门的联系。当前,以高新技术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成为东亚国家的主要取向,这对亚洲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战胜危机刻不容缓,阻止衰退迫在眉睫。1998年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形势警示整个国际社会,必须认真思考,加强合作与协调,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人们期待着新一轮健康、持久、快速的全球性经济增长的到来。
  压题图片:欧洲股市八九月间普遍剧烈动荡。图为德国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的一名交易员8月28日正在进行交易。新华社发(法新社照片)(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年终专稿

  谨慎乐观向前行
  ——世界经济热点问题展望
  本报记者 顾玉清 何刚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牵动人心。世界经济会不会从动荡中滑向全球性衰退?东亚经济何时能走出低谷出现复苏?建立怎样一个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体制?国际贸易和投资流向将有何变化?对于这些事关世界经济前途的热点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外的专家学者,同时综合有关国际机构的分析和预测,一并呈献给读者,但愿能给大家以启示。
  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东亚金融危机破坏力之大、冲击范围之广,远远出乎人们的预料。展望1999年,东亚经济恢复元气尚需时日,俄罗斯经济前景依然黯淡,日本经济将继续在“隧道”中徘徊,世界经济会不会再次走向衰退,成了目前国际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在今明两年将大大放慢,均不超过2%,仅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衡量发生衰退的标准略高一点。世行的年度报告警告说,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正大大增加,如果美国股市大幅下跌、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和资本停止流向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明年仍将面临衰退的“重大危险”。德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指出,由于东亚金融危机把世界上1/3以上的经济拖入衰退的边缘,对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来说,解除衰退的警报还为时过早。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则是,虽然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障碍,但还不至于发生衰退,只不过其增长速度在今明两年将大大放慢,从2000年起又会有所加快。
  从乐观的估计看,欧美经济将继续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可以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森认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但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加上美联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强,降息的空间还相当大,美国经济仍有增长潜力。欧盟委员会贸易金融执委德西尔吉称,欧盟希望通过欧元使全球经济恢复稳定和增长。经合组织认为:只要欧元区11个国家能协调一致,确保欧元汇率相对稳定,欧元国很可能会一跃成为“1999年全世界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李琮认为,由于世界协调机制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除非出现新的不可预测的突变,世界经济发生像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但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暂告结束,世界经济正进入调整期,今后很可能会呈低速增长的走势。
  东亚经济何时才能复苏
  金融危机虽然产生了巨大的“波及效应”,但人们还是相信,东亚经济不会从此一蹶不振,迟早会复苏。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东亚金融危机重灾国的金融市场行情将进一步好转,经常项目保持盈余,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储蓄率仍然较高,一些国家开始调整经济结构,过度膨胀的投资初步得到遏制,国际资本开始缓缓回流东亚。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度世界经济白皮书认为,迄今为止,长期支持东亚国家高速增长的各种因素并没有因为这次危机而发生巨大变化。比如,较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基础;教育水平高的基础上积累了人才资源;地区内经济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建立的相互依赖关系收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因此,东亚经济经过必要的调整之后,将逐步缓慢地走上复苏的轨道。
  当然,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后遗症毕竟不可低估,东亚经济复苏仍然任重道远。这场金融危机已转化为全面的经济危机,使东亚经济陷入困境,并引起一些东亚国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要消除危机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
  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将影响东亚经济复苏的时间和持续性。经合组织认为取决于三个因素:稳定外部金融环境,使利率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调整银行和企业;信心的重建。亚行分析认为,应特别关注明年东亚有关国家金融改革措施的成效和全球资本市场的状况。一些美国学者则强调,东亚经济要实现全面复苏,应当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即只有在美国经济保持强大、日本走出衰退及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是亚洲重要国家,对东亚经济复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黄育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如果中国政府能更有效地刺激消费,并大力扶持非国有经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势不会改变,明年可望增长7%—7.5%,这将有力地推动东亚经济早日摆脱衰退,走向全面复苏。
  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制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制中,货币体系仍然是以美元为主导,稳定国际汇兑则主要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作用。东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促使更多人反思当前国际金融体制存在的致命弱点。对国际金融体制进行必要改革,确保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繁荣,越来越紧迫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希望,通过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能推进比较公正和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国际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各种具体方案很多,究竟是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大的调整,还是只“修修补补”,以及要不要保留该组织,各方面的意见分歧很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改革方案,有关的争议将会继续,这也说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近期来看,完全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不现实的,目前还是应着眼于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
  当务之急,必须重新审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和运作方式。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认为,由于缺乏进行干预所需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后只能担任配角。著名金融炒家绍罗什则警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本无力维持国际金融体制的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承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能运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来处理东亚金融危机。一些权威人士提出,应逐步建立起多极协调、多层防范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才能避免类似东亚金融危机的灾难重演。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金融自由化应伴随严格的金融监督,比较理想的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应当是既使短期资本流量保持稳定,又不会对长期资本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美元的主导地位将越来越难以长期保持下去,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趋向两极或三极格局。日本正有意重新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但日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很难超过即将正式启动的欧元。
  今后,欧元和欧元区会成为影响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裘元伦认为:从中长期看,欧元可以成为坚挺货币,并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欧元与美元应当既竞争又共存,这两种货币的合作,将使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比目前稳定一些。当然,正如一些美国学者所强调的那样,欧元启动后即使能站住脚,但要想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仍需要相当长时间。朱民认为,由于11个欧元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表决权超过美国,欧元区在该组织所起的作用也将增强,这也有利于调整国际货币体系和建立一个多极国际金融体制。
  国际贸易和投资如何变化
  只要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不变,全球贸易额将继续增长,但受东亚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前景不容乐观。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说,全球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将减少,以美元计算的国际贸易价格近期内难有较大回升,东亚地区贸易量急剧萎缩的状况不会迅速改变。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的阻力仍然很大,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总的货物出口平均价格有可能继续处于90年代的最低水平。由于东亚进口需求不足及商品投机性抛售难以制止,明年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回升也将相当缓慢,美国能源部估计,未来几年世界石油价格仍会继续下跌,油价全面回升很可能要等到2007年。
  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更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重新抬头。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文明认为,欧元区的形成,有利于区内各成员国之间扩大贸易,但区外其它国家对欧元区的出口将更加艰难,贸易纷争可能会增多。在东亚,部分国家为了刺激出口,货币竞相贬值,这也会加剧该地区的贸易竞争;明年东亚地区的出口将有所增加,但进口萎缩的状况一时还难有较大改观,这将使东亚国家的贸易伙伴收支失衡。虽然欧美间贸易将保持活跃,但北美地区进口多于出口的贸易状况会继续存在。居高不下的贸易赤字,很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并成为引发贸易摩擦和贸易战的导火索。
  一些新的因素也将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施用海认为,环保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从近期来看,这可能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发达国家出口,但从长远看,世界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环保因素,发展中国家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争取早日拿出相应对策。
  全球直接投资总额会稳中有升,但国际资本流向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只要美国经济保持健康状态,国际资本不会大量流出美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银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欧元问题研讨会上,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考蒂斯、美林证券公司第一副总裁施密廷都强调指出,随着欧元启动,以及泛欧洲单一证券市场从构想变成现实,欧洲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加,并向美国发起挑战。
  明年起,世贸组织主持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将正式生效,世贸组织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坚持金融自由化进程,随着多数国家的经济恢复稳定增长,国际资本将重新涌向新兴市场。
  注:东亚5危机国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韩国(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世行驻中国代表处提供)绘图:吴殿会(附图片)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十二月二十一日,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九点五五美元,再创十二年来新低;终盘以每桶九点七六美元报收。图为美国纽约期货市场的一名石油期货交易员正在紧张交易。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