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元之父”谈欧元
  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 伍贻康教授
  欧元是有史以来首次大胆开创发行的区域性集团单一货币,具有划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当它即将诞生之际,欧洲人不会忘记早在30年前有位政治家制定过一个具体的建立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实施计划,他就是当时任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的维尔纳。当时欧共体刚建成关税同盟,正遇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大动荡,1969年12月欧共体部长理事会任命维尔纳领导一个高层金融小组,研究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问题。1970年10月维尔纳小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欧共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简称“维尔纳报告”,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在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建成欧共体经货联盟,发行统一货币,成立欧共体单一中央银行,实现成员国间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自由流通的“四大自由”。然而由于欧洲内外条件尚不成熟,此项宏伟计划不久夭折。今天,欧洲不少人回忆起维尔纳,称他为“欧元之父”。
  今年7月,我承担一个有关欧元的课题去欧洲考察一个月,特地拜访了维尔纳。那是7月17日上午,由我国驻卢森堡大使丁宝华安排,我们驱车到维尔纳府邸,这是一幢说不上豪华的高等别墅,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别墅内外有一些具有中国特征风貌的标志。原来,别墅为中国汉阳钢铁厂早年的一位老板所建造,后为维尔纳买下。从维尔纳与中国的这段关联和这位82岁高龄的政治家欣然答应会见我这个中国学者,足见他对中国的友好情谊。
  卢森堡是个只有40万人口的小国,维尔纳连任过几届首相,我们在卢森堡访问的3天里,深感到他的威望和影响非同一般。退休后,他还在诸多学术机构、民间团体和基金会担任董事长、监事长这样的名誉职务,频频参加各种政治、外交和学术活动。他给我的印象是慈祥、健谈、平易近人。
  当维尔纳了解到我在1972年撰写的《西欧共同市场》一书中向中国读者介绍过“维尔纳报告”时,显得特别高兴和激动,他说:“由于在70年代发生了货币危机,这个计划被搁置起来了,但它在大学、研究机构内部一直保持着生命力。”“我与一任接一任的欧共体领导人保持联系,计划最终能够在90年代实现,虽然比预计晚了10多年,但我亲眼见到这一计划付诸实施,感到非常高兴。”讲这话时,他像是变年轻了。
  在谈论欧元启动已不可逆转时,维尔纳深情地谈了他的货币统一思想的背景和认识。他认为货币联盟是从欧盟内部需要提出来的,当时就是想搞一个欧洲货币区。他说:“统一货币在欧洲有很多人反对,在德国曾经有大多数人反对,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是不能让渡的。……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欧洲各国市场已联成一体,客观上各国货币已无存在的需要。”他兴奋地说:“这一点后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现在反对的人已经是少数了。”
  我们的话题一再转变,老人思维仍敏捷,思路很清晰,用词很精确。当谈到欧元诞生后的国际影响时,他强调:“欧元发行将有助于国际货币领域内出现公平竞争的局面。”认为“美元曾长期统治国际货币领域,欧元的出现将有助于打破垄断。”他说,他比较喜欢竞争,反对垄断和控制,认为美元应该有一个公平竞争者,“欧元将有助于实现国际货币领域内的平衡”。谈到这里,维尔纳略加思索地郑重表示:“欧元不会取代美元地位”,他说欧元发行后如果大量资金流入欧洲也不是好事,这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他追忆80年代德国马克曾被认为是稳定坚挺的货币,大量资金流向德国,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减少资金流入。他字斟句酌地强调:“欧元作为美元之外的一种国际货币,有利于竞争,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选择,这是好事。”
  维尔纳善于把谈话内容提升到哲理高度,他站高望远地向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仅是欧洲内部的一件事,不仅有利于欧洲的和平稳定。我希望欧洲创造的模式,也能给世界一个榜样,起一种示范效应,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大国,能从欧洲的道路中获得一些有益经验的话,欧洲一体化就对世界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维尔纳曾于1982年访华,这位会见过邓小平的政治家对中国满怀友好深情。他说1982年的访华至今印象深刻,自那时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他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认为“中国货币和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是对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
  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我们向维尔纳告别时,这位老人坚持把我们送出家门口,他站在别墅台阶上,轿车启动了,他还向我们招手致意,我从他的仪表神态中感受到一位资深政治家的人格魅力。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何日人人能安居
  ——世界住房问题扫描
  本报记者 唐进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心声。
  “在2000年以前,为每个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并配备自来水和下水道,提供相应的公共交通,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制止城市的急剧膨胀……”这是联合国大会关于确定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的决议中所表达的良好愿望。那么,今日世界住房的现状究竟如何呢?
  世界住房现状仍堪忧
  应该承认,由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各国住房状况比过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都未实现住者有其居的目标。
  资料显示,全世界仍有10亿人住房得不到保障,其中5亿城市人口住房条件极差,1亿人无家可归。非洲、拉美和亚洲一些大城市有半数人口居住在贫民窟或窝棚里。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因居住条件差、人口过密造成的环境卫生恶化和饮水不洁而死亡,400万婴幼儿死于痢疾、霍乱等传染病。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虽然人均住房面积比较大,但由于贫富不均,仍有为数不少的穷人无家可归。据统计,欧洲和北美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露宿街头,其中美国约300万人,仅在纽约市范围内就有60万至80万人,欧盟国家250万人。
  人口不断膨胀和城市化速度过快是造成住房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目前世界人口总数为59亿,每年新增人口约8600万。全世界城市人口已由1950年的7.3亿增至26亿多,而且正以每星期100万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00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1/2,2025年将增至2/3。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速更为迅猛。据推测,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占全世界城市总人口的80%。城市住房的建设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此外,战争、地区冲突、民族和部落纠纷、自然灾害以及夫妻离异、家庭解体等也使无家可归者的人数增加。
  国际社会的努力
  住房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世界人居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自1974年以来,联合国先后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讨论世界人口和人类居住问题。1976年,联合国132个成员国的代表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1978年,联合国在内罗毕成立了人类住区中心,负责协调、落实《宣言》提出的原则和目标。1982年,联合国正式确定1987年为“国际住房年”。1985年,联大又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住房日”,通过每年一度的纪念活动,提醒各国政府和人民尽快努力解决各自的住房问题。
  90年代以来,联合国有关环境、人口、社会发展和妇女问题的大型会议都把住房和人类住区问题列为一项议题。1996年6月,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和《人居议程》。《宣言》强调,人类住区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为解决世界住房问题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国际社会应加强国际间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移。《宣言》认为,城市与农村的人居应当平衡发展。若忽视农村的住房建设,会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致使城市住房问题更加严重。大会通过的《人居议程》是各国建设住区的指导性文件。它由目标和原则、承诺和全球行动计划三部分组成。人类住区大会要求各国政府承担起落实《人居议程》的主要责任。1997年,联合国人居委员会第十六届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各国政府迅速制定或执行各自的住房战略和政策,通过各方在提供住房过程中开展合作,进行最大限度的协调配合,从而促进、保障和合理地增加公共、私人和非政府行业对提供住房的贡献。
  多元化住房发展战略
  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探讨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途径、措施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研究课题。为解决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各国政府正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实行各具特色的多元化住房发展战略。但仔细研究各国做法,仍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经验值得借鉴。
  制定切实可行的住房发展战略。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宅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在1959年,新加坡100多万人口中,曾有84%居住困难,其中60多万人住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破旧住房和窝棚里。如今那里高楼林立,基本上做到了居者有其屋。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住宅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具体的实施计划。新加坡曾制定了三个住宅建设计划:第一个是大规模兴建低标准住房;第二个是提供设备齐全的居住环境,改善国民整体的居住条件;第三个是积极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低价向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出售住房,并鼓励私人建房。
  建立严密的房地产管理体系。日本政府重视房地产法规建设,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500多个与房地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土地基本法》、《国土综合开发法》、《国土利用计划法》等,从而为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作奠定了基础。
  建立住房合作社。住房合作组织目前已遍及5大洲40多个国家,达7万多个,拥有社员约2000万户,为各国的住宅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合作社是居民自愿建立的互助性质的组织。它按照统一的市政规划汇集居民的资金、寻找地皮、采购建筑材料、组织设计和施工。各国政府对合作社均在立法、税收、利率和建房用地、建筑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美国对合作社建房征税的税率仅相当于应纳税额的15%,南斯拉夫对合作社建房则免税,德国对合作社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建设经济实用住房。这种房子成本低、实用,居民买得起。我国一向重视经济实用住房的建设。据统计,我国城镇住宅年竣工量已由1978年的3752万平方米提高到近年3亿平方米左右;城镇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5平方米提高到1997年的8.8平方米。农村住宅每年的竣工面积基本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的水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12平方米提高到1997年的22.6平方米。中国多次荣获联合国“人居奖”。1992年,联合国与中国合作设立了联合国人居中心北京信息办公室。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同时给职工购房补贴。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一般是职工及职工所在单位共同出资。例如,新加坡的公积金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的。公积金的数额则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整。经济繁荣时期,每位雇员的公积金为薪金的50%,雇主与雇员各支付一半。对职工购房实行补贴的办法因国而异。在南斯拉夫职工购买旧房,据其建造的年限,平均每年减价1%,每有1年工龄也减价1%,残疾军人及其家属可享受半价优惠。
  抵押贷款建房或购房。澳大利亚的抵押贷款由受到政府补贴的私人公司发放。在德国,贷款者只有在其积累达到贷款的1/4时才有可能得到贷款。尼日利亚的办法是,凡收入不低于规定水平的公民必须把收入的2%作为住房基金上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贷款。
  设计和创建21世纪新型住宅。韩国和日本都投入巨资,研究试验21世纪的新型住宅。它们以住宅文化为主线,以人为核心,以环境为重点设计未来的住房。
  总而言之,住房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有能力逐步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人人有其居、天下寒士尽开颜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金融界人士认为
  欧元有利亚欧经济合作
  新华社布鲁塞尔12月21日电(记者王星桥)欧洲金融界人士最近表示,欧元的启动将给亚洲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带来机遇和挑战。从长期而言,随之形成的统一债券市场将有助于亚洲国家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
  据统计,随着1999年1月1日的到来,欧元区11国的债券市场将合并为一个总市值约7万亿美元的欧元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其规模仅次于价值约10万亿美元的美元债券市场。欧洲金融界普遍认为,由于亚洲地区的银行界为缓解经济危机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亚洲公司目前面临不利的融资条件,但欧元债券市场将为那些寻求融资的公司在海外筹措资金和分散金融风险提供机会。
  欧洲的银行家和政府官员也表示,坚挺的欧元将为亚洲产品向欧洲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也会促进欧洲企业在亚洲的投资。同时,坚挺的欧元将为外汇市场的稳定打下良好基础,使目前持有全球40%硬通货储备的亚洲国家央行有机会选择欧元作为储备货币,从而使本国货币的币值更多地与欧元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相联系,而不是仅仅依靠美元进行结算。
  此外,在欧盟一体化的市场上,单一货币欧元和单一的汇率将减少在欧洲的亚洲出口商和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因此研究欧盟经济的学者普遍认为,从长期而言,欧元将使欧、亚两洲的经济关系日趋稳定。
  但经济学家也同时指出,从短期而言,以欧元为计价单位的欧洲统一债券市场并不能快速缓解亚洲国家的融资压力,因为出于风险因素的考虑,其借贷成本会比较高。此外,欧元启动之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因此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表了告诫亚洲国家央行面对欧元启动要未雨绸缪的报告,认为亚洲国家在冷静观察的同时要全盘制定如何面对欧元的战略,包括规划新的外汇储备等等,以应对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政府预测
  明年日本经济将低增长
  新华社东京12月20日电 日本内阁在20日召开的临时会议上通过了政府1999年度经济展望报告,把下一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定为0.5%。
  根据日本政府的预测,1999年度日本国内经济主要构成部分的增长率将分别是:个人消费为0.4%,住宅投资为6.7%,企业设备投资为负5.2%,公共事业投资为8.2%,进出口将分别为3.4%和1.5%。
  报告还说,在1999年度,由于日元升值等因素,海外需求将影响经济出现0.2%的负增长,但不久前制定的紧急经济对策的实施将会刺激国内需求缓慢回升,从而使经济增长0.6%。与此同时,经常项目收支和贸易服务收支将分别出现17万亿日元和10万亿日元的盈余,物价上涨幅度将为0.1%,失业率将保持目前4.3%的高水平。
  但到目前为止,野村综合研究所等日本有权威的民间经济研究机构对1999年度的经济都表示不乐观,它们预测的增长率几乎都是负数。
  日本政府的这份经济展望报告还估计,1998年度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为负2.2%,大大低于当初估计的1.9%。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国
  各界重视高校科研
  牛津获得巨额经费
  新华社伦敦12月20日电(记者毛磊)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宣布,该校1998年由科研所获得的收入达到了1.14亿英镑(约1.92亿美元),这一数目不仅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6.5%,同时也创下了英国高校科研收入的最新纪录。
  牛津大学介绍说,所谓研究收入主要指在该校所辖范围内进行的各科研项目从政府、企业和其它渠道所获得的研究经费。牛津大学称,研究经费在大学整个年度预算中所占比例已超过50%,这充分反映了其基础研究的质量和广度。
  据介绍,英国政府各研究理事会在过去一年中共为牛津大学提供4300万英镑(约7224万美元)研究基金,另外英国工业界也注入800万英镑(约1344万美元)资金,用于委托或与牛津大学合作进行的研究。


第7版(国际)
专栏:

  住房储蓄制度在德国已深入人心。全国35家住房储蓄银行自1945年至今,共资助建设了1200万套住宅,约占全德3500万套住宅总数的1/3。目前,大约每4位德国居民中就有一位拥有住房储蓄合同。图为施威比霍尔住房储蓄银行总部,该行目前是全德最大的住房储蓄银行。新华社记者黄文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跨国公司看好在华投资前景
  本报讯 在光明日报社于日前在京举办的“1998年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回顾座谈会”上,外国知名跨国公司看好在华投资前景。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外国驻华使馆、美国和法国驻华商会及外国跨国公司代表50多人参加会议。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和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马秀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第7版(国际)
专栏:

  罗出版介绍中国书籍《巨龙之国》
  一本详细介绍中国地理、文化、历史和经济的罗语书籍《巨龙之国》的首发式12月15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该书由中罗两国学者合作完成,被认为是“一部介绍中国的百科全书”。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向华沙大学赠中文书籍
  中国教育部向波兰华沙大学赠书仪式15日在华沙大学举行。此次捐赠书目包括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文化史、文字学史、绘画史、文学获奖丛书和汉语教程及音像带。


第7版(国际)
专栏:

  意出版画册《中国星球》
  意大利伊利集团高速公路公司17日下午在罗马举行大型精装画册《中国星球》首发式。《中国星球》大型精装画册全书162页,介绍中国的古老历史文化,展示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报专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