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武器核查危机
  萨达姆称伊拉克已取得胜利
  叶利钦强调联合国主导作用
  布莱尔宣布全面遏伊新战略
  法主张重审伊与联合国关系
  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20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20日在巴格达电视台宣读的一份告人民书中说,美英两国发动的“新一轮侵略再次以可耻的失败告终”。
  萨达姆感谢和赞扬伊拉克人民和武装部队又一次英勇地抗击了“敌人的侵略”,并取得了光荣的胜利。他说,伊拉克武装部队同民族的敌人进行持续了数天的战斗,并顶住了敌人的轰炸,让敌人在世人面前丢了脸。
  这是自美、英19日晚宣布结束此次“沙漠之狐”军事行动后,萨达姆首次作出的反应。
  另据伊通社报道,伊拉克武装部队总司令部20日发表公报说,自巴格达时间19日上午10时至当晚24时,美、英向伊拉克发射了81枚巡航导弹,其中被伊防空部队在空中摧毁了21枚。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0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0日就美英停止袭击伊拉克发表声明指出,俄坚决主张建立以国际法至高无上为前提的多极世界,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叶利钦说,他坚决反对美英针对伊拉克的武力行动,“使用武力只能使解决伊拉克问题复杂化”。他指出,理智终于占了上风,现在国际社会应从这次悲剧中认真吸取教训。叶利钦重申,任何人无权破坏联合国宪章。他表示相信,俄罗斯的这种态度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0日电(记者张振安)英国首相布莱尔20日提出了全面压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新战略。
  布莱尔的这一计划分三个要点:第一是保持压力,即在宣布停止空袭伊拉克的同时,英美两国仍随时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再对伊发动进攻;第二是对伊执行“遏制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伊制裁的力度,同时派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继续限制伊拉克生产和贮存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三是加强英国在海湾驻军的力量,除原来驻扎在科威特的英国空军12架“旋风”式战斗机继续驻扎在该地区并保持高度戒备外,再派英国航空母舰“无敌”号于明年1月份进驻波斯湾,保持对伊拉克的军事压力。
  据新华社巴黎12月20日电法国总统希拉克20日发表声明,主张“深刻地重新审视”伊拉克与联合国之间的关系。
  希拉克是在美英停止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后作出这一表示的。他在声明中就此提出了三条并行的思路:改善伊拉克人的生存条件,以新的方式处理伊拉克的武器控制问题和考虑有条件地解除对伊拉克的石油禁运。
  希拉克对美英停止打击伊拉克表示高兴,但同时指出“问题仍然存在”。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希拉克认为不能放松警惕,“国际社会应能对伊拉克的武器及其可能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6版(国际)
专栏:

  临时和平协议执行受挫
  以内阁通过五项先决条件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20日电(记者戚德良、戴巍)以色列内阁20日讨论通过了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的以色列继续执行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5项先决条件。
  这5项条件是:巴勒斯坦停止暴力和反以煽动宣传;终止发布任何有关明年5月单方面宣布在自治区建国的意向声明;缩减警察人数;收缴非法武器和放弃要求释放以方关押的巴勒斯坦哈马斯成员和杀人嫌疑犯。
  此次以内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政府的“政治命运”问题。21日,以议会将就“提前举行大选议案”进行表决。一旦该议案获得通过,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本届政府执政日期行将结束。为了最后一搏,内塔尼亚胡决定将内阁通过的继续执行临时协议的先决条件于21日提交议会进行表决。如果这些条件不能获议会通过,他将宣布辞职并提议提前举行全国大选。
  连日来,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在为21日的议会表决展开幕后游说活动。最令内塔尼亚胡担心的是,联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党4名议员已公开宣布将对提前大选议案投赞成票。看来,以政府想在议会阻止该议案获得通过已相当困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正视挑战 重树信心
  宗芳
  第六届东盟首脑会议在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计划》和《大胆措施声明》等旨在应对金融危机、推进东盟合作的文件以后,东盟国家领导人又在与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就深化东亚合作、共同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东亚发展信心等交换了意见,并取得重要共识。这些活动表明,东盟正以积极姿态,正视挑战,重树信心。
  东盟成立31年来,在克服种种矛盾与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十分活跃的力量。去年,东盟正式接纳缅甸、老挝为成员,向建立东南亚十国联盟的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此次东盟首脑会议又在接纳柬埔寨为成员问题上达成共识。东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无疑会使其在多极化进程中的影响日益上升,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去年7月从泰国爆发并蔓延开来的金融危机,使东盟元气大伤。东盟主要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甚至出现社会和政治动荡。一些成员国之间的矛盾趋于公开化,在维系东盟团结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出现不同声音。面对严峻挑战,东盟国家积极应对,力争化挑战为机遇。经济上,东盟国家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国内市场,健全金融监管,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结构和体制等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政治上,东盟注意加强整体意识,维护组织团结。东盟将“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建一个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东盟”作为此次首脑会议的主题,反映了东盟以合作应对挑战、重树信心的决心,这对东盟克服当前危机,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东盟内部在确保政治团结方面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有所增强。有关国家为稳定形势和恢复经济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效果。从长远看,东盟国家经过多年奋斗和高速增长,已经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比较健全。相信经过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东盟必将重现活力,并以团结、自信、繁荣和发展的新姿态进入21世纪。
  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去年底,江泽民主席同东盟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双方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与东盟国家同舟共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向有关东盟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在此次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对加强双方的合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双方同意通过全面对话合作框架,开辟多种合作渠道,坚持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彼此间存在的一些分歧和争议,进一步增进睦邻互信与友谊。可以相信,遵循这些原则行事,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就会继续不断向前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服危机定措施
  本报记者 成元生 徐宝康
  东盟
  自去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各国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形势恶化:货币大幅贬值,股市持续低迷,工厂大批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金大量外流,元气大伤。据经济专家估计,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东盟国家财富损失达5000亿美元。今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经济将出现平均为8%的负增长。东盟面临成立31年来最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新的挑战。
  东盟国家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深深认识到,要摆脱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不断推进经济改革,重振经济。最近在河内举行的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就此通过了一系列文件。
  东盟为克服金融危机,对付新的挑战,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
  首先,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东盟在1993年宣布,15年内即在2008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1995年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将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由15年减为10年,即在2003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去年7月以来东盟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但东盟各国仍坚持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加快东盟自由贸易区步伐。到今年年底为止,东盟国家约有4.6万种类商品已纳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范畴之中,占全部商品数目的82.2%。
  这次东盟首脑会议决定提前一年即在2002年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6个经济较发达的成员将所有工业品关税降至5%以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越南实现自由贸易区的期限可推迟到2006年,缅甸、老挝推迟到2008年。
  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文莱等6个东盟国家今年10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还同意使用区内货币进行贸易,并计划在明年6月前制定出一套使用区内货币进行贸易的体制,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积累外汇,扩大各成员国的贸易,以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成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东盟各国财长今年10月举行会议,并签订了一项关于成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的协议,以防范东南亚地区再次出现金融动荡。根据协议,东盟在雅加达的秘书处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收集东盟各国贸易、国际收支、财政收支、利率、汇率、经济增长率、资金流向等重要财经数据和资料。东盟各国财长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与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一起共同分析研究这些资料,预测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就各成员国的重大经济发展政策提出建议。此后东盟各国经济部长举行会议,坚决支持成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并签订补充协议,规定东盟成员国在改变重大财政经济政策时必须提前向其他成员国通报,且新政策不能违背东盟已签署的各项协议。
  第三,建立东盟投资区。东盟经济部长今年10月在马尼拉签署了东盟投资区框架协议,按照协议东盟将在2010年建成东盟投资区,届时东盟各国投资者将在区内享受同等国民待遇,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外,各国所有行业都向投资者开放。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老挝、缅甸、越南三国将于202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
  东盟投资区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1995年在东盟首脑会议上提出的,旨在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划一的投资区,以保证在2000年后东盟继续加强经济合作。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盟今年吸收外资数额大为减少。今年1月—9月,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五国的外来投资额为2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6.5%。舆论认为,吸引外资是促进东盟经济复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次首脑会议上决定将东盟投资区计划提前到2003年落实。首脑会议还决定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一项吸引外资的“大胆措施”一揽子计划,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特别优惠待遇,其中包括扩大外商投资范围;豁免外国公司所得税3年;外商可享有工业用地30年租用权;豁免机器设备进口关税等。东盟新的大胆措施,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有助于促进东盟各国的经济复苏。
  东盟国家认为政治上的团结是经济合作的重要保证。为此东盟国家将加强政治和外交上的协调合作,增强东盟的凝聚力,以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近来东盟国家在两大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一是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态度问题,泰国、菲律宾提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东盟应以“灵活外交”政策代替“不干涉内政”原则,但大多数国家不同意,经过讨论协商后,各国外长一致同意维持不干涉内政原则。二是对经济全球化问题,在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上,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强调不能轻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害,而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国认为经济全球化乃大势所趋,应该支持。经过讨论,双方求同存异,在大部分问题上取得共识。
  东盟国家以平等协商原则共同探讨重大政治问题,体现了团结合作应付挑战的精神,有助于加强各国团结,促进地区经济复苏。
  今年以来,东盟采取的振兴经济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观察家认为,东盟国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明年东盟经济将会出现积极转变,有些国家在明年年初或年中,经济将走向复苏。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外交面向新世纪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日本
  1998年,日本外交的重点仍置于大国及周边国家。从日本外交的走向可看出其目的是在多极化的世界新格局中,逐步完善面向新世纪的日本外交战略。
  韩国是日本重要的周边国家。10月中旬,日韩首脑会谈使几十年来磨擦不断的日韩关系出现转机。会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历史认识问题。对这个问题,不仅写入了联合声明,而且在加害与被害主体及日方表态等内容上也更加明确。联合声明指出,“小渊首相回顾了本世纪的日韩关系,对于日本在过去一段时期进行殖民统治给韩国国民造成极大损害和痛苦的历史表示谦虚地接受,并对此进行痛切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日韩双方还一致同意,以首脑会谈为标志,两国在历史问题上的争议告一段落。这表明日韩双方“本世纪发生的问题在本世纪内解决”,“了结过去开辟未来”的外交意向。在此基础上,双方提出“构筑面向21世纪的新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
  一年来,日本和俄罗斯两国高层往来频繁,气氛不断改善。俄总统和总理相继访日。小渊首相11月访俄是日本首相时隔25年首次访问俄罗斯。可见,日俄关系在日本外交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在两国关系的症结,即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叶利钦总统4月访日时,桥本首相提出了“划定国界方案”的新建议,意在绕开禁止向别国割让领土的俄国内法,便于俄官方说服国内舆论,叶利钦表示认真研究后作答。小渊首相11月访俄时又带去了“俄可继续控制但须交还主权”的建议。叶利钦提出的反建议是:“2000年缔结和平友好条约,领土问题在其后以其他条约或协定解决。”经磋商,双方同意明年1月下旬在莫斯科举行由两国事务当局参加的“划定国界委员会”和“共同经济活动委员会”的首次会晤。“划定国界委员会”的设立似给日本解决领土问题留下了一线希望,也是日本今年对俄外交的一项成果。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日本,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江主席同小渊首相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宣言》。这是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文件。《联合宣言》指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在宣言和会谈中,首次承认过去对中国的侵略,并再次就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灾难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关于台湾问题,日方强调只有一个中国,日本决不支持“台独”,只同台湾维持民间和地区性往来。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重要定位指明了中日关系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日美同盟关系中没有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相比之下,今年的日美外交主要围绕现实问题。磋商经济问题和调整经济关系,在今年历次日美首脑会谈中都是首要题目。对于日本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美国强调“日本的繁荣与稳定对亚洲乃至世界极为重要”,建议日本投入公共资金以缓和金融危机,督促日本尽快实施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景气的对策。日美军事关系是日美外交的另一个热点。在冲绳美军基地和修改后的《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有关法案问题上,美国要求日本尽早完成国内协调。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问题上,日本除积极表示参与多边协商,寻求在地区安全对话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对朝鲜的导弹发射计划表示担心,并加紧与美国磋商共同研制导弹防御技术的问题。
  1998年日本外交的压轴戏,是小渊首相12月16日在河内发表的题为《创造亚洲光明的未来》的演说。演说中,小渊许诺为恢复亚洲经济将迅速具体实施300亿美元的“新宫泽构想”,建立3年提供6000亿日元低息特别日元贷款项目,认真推进日元国际化。关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小渊提议加强日中韩三国对话,建议增添日本、俄罗斯参加朝鲜半岛问题会谈。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半之后,小渊内阁开出的一副以克服危机后遗症为主调的日本特色药方。这篇被称为“小渊主义”的演说,也可看作是明年以至世纪之交日本对亚洲外交的开场白。(本报东京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核竞赛激化矛盾
  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南亚
  今年5月,印巴两国先后进行了系列核试验,南亚次大陆核军备竞赛风云骤起,举世关注。
  印度是此次南亚核军备竞赛的始作俑者。新上台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在国内党派矛盾激化的巨大压力下,逆历史潮流而动,于48小时之内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试爆了一个裂变装置、一个热核装置和3个低能量装置,取得了印度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核能力。
  印度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想当核大国,进而称霸南亚。它造成了严重后果。作为对抗措施,巴基斯坦于5月28日、30日先后进行了6次核试验。世界舆论认为,印巴核军备竞赛导致南亚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使印巴“这对多年的宿敌面临核对抗的危险。”
  印巴两国长期不睦的根源、南亚紧张局势的症结,在于克什米尔争端。印度进行核试验之后,印度政要宣称南亚的地理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应放弃其反对印度的政策”,导致印巴间的敌对情绪进一步升温;另外,印巴的核试爆还使国际社会全面禁止核试验和不扩散核武器机制面临严峻挑战。一些“核门槛”国家可能仿效它们加速研制核武器,有的国家会坚持核选择,推迟或者拒签《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第三,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行国际制裁,对印度、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使两国生产下滑、通货膨胀率上升、出口减少。
  印度进行核试验后,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为核大国,并要求国际社会予以承认,但遭到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否认。5个常任理事国于6月4日在日内瓦发表了联合公报;随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172号决议,两个文件谴责印巴进行核试验,要求两国立即停止核试验,放弃核武器化及核部署,立即无条件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所有这些,体现了国际社会通过共同努力缓和南亚紧张局势,维护防止核扩散机制的决心。
  南亚核军备竞赛的出现,印巴矛盾的激化,使美国调整南亚政策、缓和该地区紧张局势的努力受挫,也对美国政府寻求的核不扩散政策目标形成威胁。
  5月以来,印美间已进行了7轮双边对话,美巴进行了5轮会谈,实际成果不多。尽管美国在11月6日宣布部分解除对印巴经济制裁,但印度并不满意,在11月20日结束的印美罗马会谈中,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问题上没有任何让步。
  印美相持是由于双方在会谈中都步步为营:美国作为冷战后的唯一超级大国,要维持国际裁军与核不扩散机制及大国间就此达成的共识的现状;印度人民党政府为完成其核武器化计划,拒绝无条件签署两个条约,以期维持自封的核国家地位。而巴基斯坦则把签约与克什米尔问题挂了钩。美国务院发言人鲁宾曾明确表示,美国的长远目标是帮助解决造成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克什米尔问题。美国下一步如何从美印相持中突破,如何说服印巴两国尽早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以维护核不扩散体制,国际社会将走着瞧。(本报新德里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20日,在巴格达市区的一座清真寺附近,人们依然逛街购物,生活恢复了平静。当天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宣布伊拉克人民取得了胜利。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环球时报发行非洲十八国
  当地华人华侨争相阅读
  本报约翰内斯堡12月20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在中国和南非两国建交一周年之际,《环球时报》已与南非的华人华侨见面,并同时开始在南部和中部非洲的18个国家发行,受到当地华人华侨的欢迎和好评。
  《环球时报》从今年12月起在南非发行,南非华人华侨争相阅读,爱不释手,首次印刷的1500份报纸供不应求。他们说,《环球时报》在国内享有盛誉,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可读性强,能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南端看到《环球时报》真是太亲切了。他们由衷感谢南非金巢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为大家做了一件好事。
  不少华侨表示,在国内时就是《环球时报》的忠实读者,现在在这里也能看到它,一种“他乡遇故知”之感油然而生。一些《环球时报》的新读者则感叹道,《环球时报》确实名不虚传,可谓一报在手,五洲风云尽收眼底。
  南非唯一的中文电脑网络公司——赛络公司得知《环球时报》在这里发行的消息后,立即在网上将这一喜讯告诉其用户。
  为了让南部和中部非洲其他国家的华人也能阅读到《环球时报》,该报通过邮寄方式同时向一些非洲国家发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小渊请自由党党首入阁
  本报东京12月21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今天表示,请求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参加明年初改组的新内阁。小渊首相是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做出这一表示的。
  自民党和自由党就联合执政达成协议后,内阁改组的人选、时机和规模等成为政局焦点。小渊首相今天就此发表谈话希望两党党首共同分担责任,请求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务必入阁。


第6版(国际)
专栏:

  刚果(布)政府军控制首都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2月21日电(记者张克千)刚果(布)新闻部长兼政府发言人依博维20日在此间宣布,政府军已控制住了首都布拉柴维尔的局势,警方正在该城南部地区搜捕残余的反政府武装分子。
  依博维在20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警方正在首都南部的巴刚果和马格莱格莱两个区搜捕残余的武装分子。他说,为了保证当地居民的安全,政府军已开辟了从那里前往首都北部地区的安全通道。但据目击者说,通往上述两个区的道路目前仍处于封锁状态。
  依博维还说,被科莱拉派民兵破坏的变电站将很快修复。但直到21日中午为止,布拉柴维尔中断了4天的水电供应依然没有恢复,公共交通也处于瘫痪状态,只有少数商店开门营业,木薯、大米、面包等食品的价格已上涨了两到三倍。此外,抢劫现象仍时有发生。
  自从萨苏总统1997年10月再次执政以来,前总理科莱拉控制的私人民兵一直在首都所在的普尔省开展反政府活动,并于本月18日攻入首都。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举行年会
  本报讯 记者张德真、史宗星报道:中国国际战略学会12月21日在京举行1998年年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在会上作了发言。
  与会者认为,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两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一些负面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世界多极化远未形成稳定的架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今年东亚金融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动荡和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社会动荡,国际关系出现一些新的调整。在国际安全领域,今年是多事之年,危机频发,虽然惊多险少,但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影响重大。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国际安全危机起伏不停;二是外国军事干预的倾向有所加强;三是国际上各种安全机制之间的较量更加激烈。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仍将面临挑战,但也充满希望。面向新世纪,世界需要积极推动建立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安全新机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