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年关与“廉关”
  陆彩鸣
  年关将至,过了新年,就是春节。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把好廉洁的关口,过好年关这道坎。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对年关就情有独钟。为了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诚挚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人们便借助年关岁底互送年礼,这是中国人注重人伦之情的一种文化情结。平时有些纠葛,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也借年关送礼化解开来。因此,对于亲朋好友来说,互送年礼不在价值高低,数量多寡,而在于彼此间的那份情意。“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此之谓也。
  问题在于,一些人为了沟通与领导的关系,或求助于领导办事,或希冀得到领导的关照、提携,便趁年关之机,给领导送年礼,且价码日益看涨,“含金量”不断升高。早些年,大多送些土特产;后来送名烟名酒;再后来,直截了当地送现金、送存折,落得个送礼者方便,受礼者省心,致使一些干部“下水”。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否过好年关,是一个严峻考验,成为能否廉洁自律的一块“试金石”。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把年关变成“廉关”的。即使在平时,我们有很多干部严以律己,奉公守法,不为私情所动,不为金钱所诱,千方百计将“年关”躲过,将形形色色的别有用心的“送礼者”拒之门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把逢年过节视为聚敛财物的良机,大肆收礼受贿,悉数“笑纳”上门的“年礼”。更有甚者,竟向下属或有求于他的人或明或暗地索要钱财。
  “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受人钱财,便要替人办事,这是权钱交易的“游戏规则”。于是,送礼之人提出的种种要求,便会在受礼者那里一一得到满足,违反党纪国法在所不惜,以致坠入犯罪的深渊。这样的教训时有所闻,不时见诸报端,实在太多太深刻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正是各级领导大有作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年关“收礼”,欠下一年的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过年过节,正是苍蝇“叮缝”的时刻,有鉴于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刻刻警钟长鸣,此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


第4版(要闻)
专栏:

  四百年的等待 炎黄子孙的期盼
  澳门同胞欢庆回归倒计时一周年
  本报澳门12月20日电本报记者王荣久、陈少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归祖勤报道:1998年12月20日,人们掰着手指,数着天数,盼来了这个日子——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周年。
  今天虽然是星期天,澳门人民欢庆回归倒计时一周年却掀起新的热潮。一大早,几千工友有序地经关闸到珠海去联欢;整个东望洋山成了彩旗和各色气球的世界,在满山绿树的衬映下,显得格外美丽、壮观———澳门中华教育会和澳门妇女联合会分别举办了“迎回归澳门教师环山赛”和“迎回归倒计时一周年万人大步行”活动。
  今天,澳门摄影学会等6个社团联合举办了“庆祝澳门九九回归摄影作品展”。下午,在澳门最高的建筑物——中国银行大厦举行了第二组澳门回归纪念币发行仪式……澳门街坊总会是澳门社会最大的群众组织之一。总会秘书长何海威说,现在广大市民盼回归的迫切心情,爱祖国爱澳门的热情,都是空前高涨。街坊总会和一些分会共举办了50多项活动,庆祝回归倒计时一周年。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包括游园会、舞会、文艺演出、迎回归跑步、旅游、体育比赛等,前后有2万多人参加。为了做好准备,许多老人、学生放弃休息时间,义务参加各项工作。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有45个基层行业工会,5万多会员。为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该会组织了座谈会、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工友积极参与、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责任感。20日上午10时,该会在澳门的邻居珠海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在园明新园举办了大型“澳门与内地职工共迎澳门回归联欢大会”,使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的活动达到了新的高潮。
  19日下午,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澳门归侨总会、澳门中国企业协会和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九大社团联合举行迎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大型座谈会。马万祺先生表示,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一定可以顺利回归祖国,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昂首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他希望大家在这最后365天内,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贯彻实施,为澳门长期稳定和发展而贡献力量。
  92岁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梁披云老先生激动得把手中的拐杖在地上敲得嗒嗒响:“我在澳门生活了30多年,能够亲眼看到澳门这颗明珠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兴奋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我们澳门同胞不只是求得自身的繁荣,我们还要做更多的事,让台湾同胞看到‘一国两制’的光辉灿烂的地方。千载一时,我们澳门同胞责任重大,我们应当看得更远。”


第4版(要闻)
专栏:

  12月19日,“迈向新世纪——澳门学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周年文艺节目汇演”在澳门永乐戏院举行。这是澳门圣保禄中学学生表演的舞蹈《希望》。
  新华社记者张燕辉摄


第4版(要闻)
专栏:万众翘首 期盼回归

万众翘首 期盼回归
  澳门青年与内地青年举行联欢
  本报珠海12月20日电 记者吴亚明报道: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喜迎澳门回归,共创世纪辉煌”活动今天在珠海举行,来自澳门和内地的千余名青年举行了座谈会、联欢会等活动,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年。该活动拉开青少年喜迎澳门回归祖国系列活动的序幕。
  本报网络版推出《1999:澳门回归》站点
  本报北京12月20日讯 记者王淑军报道:值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为迎接明年的回归盛典,本报网络版(http://peopledaily.com.cn)今日在因特网上正式推出《1999:澳门回归》专题站点。《澳门回归》专题设有“回归报道”、“回归大事记”、“自然环境”、“澳门历史”、“澳门现状”、“法律文件”、“区徽区旗”、“读者论坛”等8个栏目。
  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在澳门首映
  据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王志根、张永青)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首映式今天在这里举行。该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为迎接澳门回归而摄制的。全片共6篇12集。


第4版(要闻)
专栏:

  澳门新闻媒体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发表评论
  同心协力创造灿烂明天
  本报澳门12月20日电 记者王荣久、陈少波报道:在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澳门各大中文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表达澳门同胞殷切期待着澳门回归的喜悦心情,高度评价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澳门舆论呼吁全澳居民团结一致,为争取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而献计献策,共同努力,创造灿烂美好的明天。
  《澳门日报》以《自求多福,团结起来迎回归》为题发表社论指出,未来一年,是澳门回归关键的一年。完成“三化”,选出未来特首,筹组特区政府,都必须在这365天里完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已于今年5月成立,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地进行。“直上青云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我们相信,只要全澳居民共同努力,澳门特区政府必将有灿烂美好的明天。
  澳门《大众报》今天发表评论,呼吁澳门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支持和参与特区筹备的各项工作,包括推委会的产生、首任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和特区政府的筹组等等。
  澳门《华侨报》今天也发表署名评论指出,“人心齐,泰山移”,既有信心,又能团结奋进,就能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第4版(要闻)
专栏:宝岛行(1)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与台湾同行话交流
  人民日报赴台访问团
  人民日报访问团访台期间,正值汪辜达成四点共识,海峡两岸关系春意初见。我们在台湾拜访了几家有影响的媒体,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接待。总的感觉,台湾媒体对辜振甫先生参访大陆后两岸关系的改善反应积极,发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用。
  作为这次邀请我们的东道主,台湾“中央通讯社”是我们参访的首家媒体。我们一大早从北京出发,经过香港转机,当天踏上祖国宝岛台湾。
  一下飞机,我们就受到了台湾同仁的热烈欢迎。在机场办手续很顺利。到“中央通讯社”后,我们首先参观了他们的新闻眼电子版。这个电子版上的各类消息以“快”著称。特别是网上的今日即时新闻和简明即时新闻,都非常讲究时效性,随采随发,每5分钟屏幕上就自动更换一次。
  “中央社”每天都要播发大量的消息和图片,以自采为主,新闻从业人员工作很辛苦。他们说,现在新闻竞争很厉害,通讯社要保证重要消息不漏,非得卖劲不可。我们访问团到达台北不到1小时,消息和图片就已经发出,第二天香港和东南亚国家一些中文媒介就刊登了我们访问台湾的消息和图片。
  “中央社”举行晚宴为我们接风,通讯社主要负责人和大陆采访部成员全部参加。大家团团围坐一张大桌共叙同胞之情,同诉同业甘苦,其情融融,其境难忘。“中央通讯社”社长汪万里先生是在重庆出生的,他科班出身,从事新闻20多年,业务精通,豪爽健谈,喝酒更是海量。在台北时无论到哪家媒体访问,他都陪同参加,并频频为我们敬酒,一片真情令我们感动。
  到机场迎接我们的台湾“中央社”副总编辑黄济民先生,河南舞阳人,他离开大陆半个世纪,在台湾做过大学教师,还曾在美国、德国当过记者,是喝过“洋墨水”的,但言谈话语,仍是乡音未改。在10天的访问里,他全程陪同,从台北到高雄,一路对我们照顾周到,还不时同我们交流一些乡间的幽默。临别,他还同我们约定,下次在大陆见面。
  张珑小姐是“中央社”大陆采访部的组长,人活泼,也很敬业。她除了跑前跑后为我们安排活动,还不忘记发稿。她原籍北京,曾多次到大陆采访,她的最大希望就是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大陆的准确资讯,让台湾民众更多地了解大陆。
  “中央日报”作为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台湾开放报禁以后,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我们访问该报时,总编辑和写社论的主笔都参加了。社长黄辉珍很年轻,他称我们访问团的团长周瑞金为“老师”,说是在80年代初就曾在大陆拜读过周先生关于提高评论员素养的文章。大家在一起探讨社论的写作,探讨党报的经营。尽管两报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不同,但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却有很多共同的语言。
  我们访问联合报时,报社大楼正在装修。副董事长刘昌平先生为不能在会客室接待我们,一个劲儿地表示歉意,他不顾年事已高,同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从联合报“正派办报”的办报方针,到与大陆媒体的合作和交流,不乏精辟之见。社长张作锦先生当天因事未能见面,第二天单独约见我们团长,交谈客观正派看待两岸问题,推进新闻交流与合作。
  中国时报曾在5年前接待过人民日报访问团,老朋友见面格外热情。我们造访的那天,中时报系负责人几乎是全部出动与我们座谈,交流办报、办地方新闻版、开拓广告、服务读者等方面的经验。我们还参观了联合报和中国时报的夜班编辑工作情况,特别是他们的资料库,那一排排书柜中剪贴的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物剪报,令我们赞叹称绝。
  媒体在两岸交流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一篇报道可以影响一片人。对汪辜在大陆见面,台湾联合和中时两大报系连续10天,每天两三个版面大幅报道。中国时报由余纪忠董事长亲自主持主笔会议,讨论重点稿件和言论。年近九十的余老先生,依然思维敏捷,关注编务,每天晚上9时到编辑部修改审定社论,其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我们欣喜地看到,台湾一些有责任心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在思考,媒体怎样才能为改善而不是恶化两岸关系发挥作用。中国时报社长黄肇松说,总的感觉是台湾对大陆的报道太偏政治性,经常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过于偏激和政治化,误导台湾舆论。他建议双方应该注意跳脱传统的报道框架,寻找新产生的新闻报道领域。比如两岸经济合作,媒体交流等。两岸媒体应该多反映一些对方主流的东西。
  联合报副董事长刘昌平也谈到,派驻大陆记者的素质也很重要,要多开一些沟通渠道,两岸的媒体在这方面要走在前面。媒体能够顺利交流,对其它各方面交流可以产生正面效应。我们深深感到,在和平统一的路上,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肩上的担子都很重,都应该做一只让江水常暖、春色常绿的“春江鸭”。


第4版(要闻)
专栏:

  就美英宣布停止对伊军事打击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评论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就美英今天上午宣布停止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发表评论时说,中国一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我们注意到,在各方的呼吁下,美国和英国已停止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我们希望尽快恢复外交努力,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中方愿与有关各方一道为此做出努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新闻司新年招待会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李诗佳)外交部新闻司今天在这里设宴招待外国驻华使馆新闻官员、驻京外国记者和中国记者,以感谢他们一年来在报道中国的工作中所作的努力。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在祝酒时说,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50周年,澳门也将回归中国,希望中外新闻界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为增进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参加招待会的有中外记者、外交部有关人员及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共300余人。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飞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丰收之后卖粮忙
  本报记者 冯奎
  12月9日,雪后初晴。记者驱车前往辽宁海城市最大的粮库——耿庄粮库采访。沿线公路上,不时可以见到一辆辆满载着秋粮的马车、四轮车结伴而行。这是丰收后的农民乘着晴好的天气赶着去粮库卖粮。
  粮库办公大楼的一层,专门为卖粮农民辟出了休息室,这里同时还是农民等着取款的结账处。工作人员提着水壶,为等候取款的农民倒上热呼呼的茶水。一名叫路美华的农家大嫂嗓门挺亮:“晌午前卖了一车粮,钱已到手了。现在等着取第二车粮的粮款。你看,单据上写得清清楚楚的,1115公斤玉米,三等粮,得款1036.67元。马上就能取到现钱啦!”
  粮库的同志说,半个多月前,粮库开始收粮。这几天,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200多户农民前来卖粮,粮库每天都能收到六七十万公斤的玉米和水稻。而在往年,开仓收粮的前一二十天,每天只能收到20多万公斤。“你们今年卖粮为啥这么积极?”在休息室里,记者问起这个问题,等着取粮款的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从今年开始,国家不让私商粮贩走村串户收粮了,不如趁早把粮食送到国有粮库这儿来”;“今年,粮库不打白条子,态度也明显比往年好,俺们乐意上这儿来卖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结集出版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近日由新华出版社结集出版。《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7年·第八届)》汇集了特别奖作品4件,一等奖作品24件,二等奖作品55件和三等奖篇目。同时收入评委对特别奖、一等奖作品的点评。二等奖作品都附有简短评介、新闻背景或采写经过。(黄春峰)


第4版(要闻)
专栏:

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结束访华
据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 (记者周解蓉)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比尔·斯卡特今天下午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离沪飞赴新加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