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记者的路该怎么走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令我欣喜,同时也引来周围人的羡慕。他们有人祝我早日“成名”,有的劝我尽快“致富”,对此我并不赞同,却也颇感困惑。我为当今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而欢欣鼓舞,也渴望在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但我知道首要的问题是找准行业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在思索,记者之路该怎样开始,又该如何走下去?
  辽宁锦州市 吴晓铭晓铭同志:
  您好!“读者之友”的编辑同志把您的来信转给了我,希望我写一封回信。我把您的信仔细地读了几遍,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一个年轻记者,您刚踏上新闻工作岗位,就严肃地思考记者之路该怎么走的问题,这使我感动,也使我欣慰。
  我经常接触一些刚走上记者岗位的年轻人,他们和您一样,总是问我:记者应该怎样走好第一步?我是这样回答他们的:这个题目太大,回答起来恐怕要写成一部书,非我力所能及。我只能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新闻生涯,谈这样一点体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解决好为什么当记者的问题。
  这个简单而粗浅的回答可能使许多青年同志感到失望。但是我要告诉您,就是这点简单而粗浅的体会,是经过无数次的震荡和挫折才逐步形成和加深的。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我从十几岁就开始编织记者梦,幻想将来成为一个著名的记者。但是,究竟为什么要当记者,当记者为的是什么,却没有认真想过,只是觉得记者是受人尊敬、受人羡慕、受人崇拜的职业,写了一篇好报道可以名扬四海、名利双收;记者的生活面广,接触面广,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不像机关工作那么单调枯燥。1951年,我大学毕业的前夕,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震动了全国,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魏巍笔下的英雄人物和他优美的文笔,使我为之热血沸腾,从此下定决心要“做魏巍”。就这样,我放弃了优越的就业机会,告别了繁华的大上海,跑到了当时条件艰苦的东北,进了《东北日报》,圆了“做魏巍”的梦。然而,“做魏巍”究竟意味着什么?为的是什么?我思想上非常朦胧,只是憧憬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硝烟弥漫的传奇生活,憧憬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新闻作品,让亲人高兴,让同学吃惊,让读者羡慕。哪里想得到新闻工作者的道路竟会是那么艰苦,那么坎坷,那么困难重重?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曾为自己写不出什么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而苦恼困惑。有时候,写了一篇自鸣得意的作品,却被评为“思想深度不够”,“学生腔太重”,甚至是“搽粉太厚”。我曾经埋怨周围缺少知音,怀疑别人嫉妒自己的“才华”。后来,两场灭顶之灾,使我的记者梦几乎彻底遭到破灭,可是命运之神却戏剧性地把我从象牙塔里抛到了坚实的黄土地上。在将近二十年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有机会接触了中国社会的最底层,结识了许多纯朴善良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使我了解了国情民情,懂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盼望什么,担心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同时,我也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新闻工作怀着多么深沉的崇敬、信任和希望。这时,我回顾自己走过的新闻工作道路,开始感悟到:过去对记者的荣誉想得太多,对记者的责任想得太少。将来如果还有重返新闻工作岗位的一天,我一定要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当个名副其实的人民的好记者。1975年,我在一首题画诗中写下自己这种愿望:“二十六年走南北,胸中丘壑如罗织,安得吴绢三百丈,写此万里关山万里月。”
  当然,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奢望。直到“四凶”覆灭,云开日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的愿望才真正成为现实。这时的我,想的不再是“无冕之王”的桂冠,而是人民记者的责任。人民把笔还给了我,我一定要用这支重生的笔来讴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我不分昼夜地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问题,研究写作。“洗尽狂名消尽想”(龚自珍语)的结果是,虽然无心写什么惊世之作,却写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得到读者肯定的作品。实践使我进一步懂得:对记者素质的要求尽管可以列出许许多多,最重要的还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才能时刻不忘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自觉自愿地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精益求精地去提高业务水平。
  晓铭同志,我写了这么多,决无自我炫耀之意,只不过是想通过自己的曲折经历,说明当记者第一步就要把路走正,把不断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感作为终身努力的目标。比起我来,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要幸运得多,幸福得多。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你们开辟了可以纵横驰骋、大显身手的舞台,你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再走那么多崎岖坎坷的弯路。正因为如此,你们更应当珍惜现在,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时刻牢记作为一个新闻战士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到外不慕纷华,内耐得寂寞,把大好青春年华无保留地贡献给值得我们为之终身奋斗的党的新闻事业。
  两年多前,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向全国新闻工作者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说,党的新闻工作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又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番话的核心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充分意识自己的地位和责任。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年轻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时时掂量这番教诲的分量,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锻炼和修养。您问:记者之路,该怎样开始,又该怎样走下去?我想,就是该从这里开始,该这样走下去。不知您是否有此同感?
  祝您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范敬宜,江苏苏州人,1931年生。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和上海圣约翰大学。1951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东北日报、辽宁日报编辑,辽宁日报农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心怀“欠意”
  赵蓓蓓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我打“面的”回家。上车后,司机的一句“您好”为我带来一丝暖意。得知我回报社的家,司机跟我聊起一件事。前段时间,他曾拉过我们报社的一位记者去香格里拉饭店。当时的车费是27元,记者给了他57元,他却找了其20元。往回开车时,他才意识到少找了10块钱。他说:“这件事让我心里一直感到歉疚,总觉得对不住人家。我从没多收过乘客的钱。您能不能帮我找找这位记者。”下车后,他给了我一张服务监督卡,我让他留下他的名字。于是我得知,这位善良、和蔼的司机是好民出租汽车公司的赵学东。
  赵学东的良知令我感动。对自己的一个不经意的过失,区区10元钱的差错,他却始终心存愧疚。他在乎的不仅仅是不该得的10元钱,更是自己的声誉和他人的感受,让他赖以为生的乘客受损,他于心不安。这种尊严感———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这种负疚感———对自己过失的自责和不饶恕,这种蒙恩意识———不忘受人之惠,更不愿让人吃亏,恰恰是当今一些人所缺乏的。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人往往容易对自己太宽宥,对他人太苛求。现如今,有些人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只知索取,不思回报,于是冷漠面孔、铁石心肠之人和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之事便不少见。我敢说,假如人人都多一点儿自律、自省、自咎和自赎,我们身处的社会就会安宁得多,和谐得多,温馨得多。
  人无完人,事亦难全。歉疚感使我们不致丧失良知,处世苛刻。
  其实,人不仅应为自己的过失而心存歉意,还应为所受恩惠而心怀“欠意”。因为,人生在世,所获馈赠本已不少: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的手足之情,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我们从出生之日起便已蒙受恩惠。有所得便有所欠,有所欠便应有所报。对我们赖以为生的东西,对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尊严的人和物,我们都应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心怀“欠意”能促使我们做个有良知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正是这种良知和责任感,使人间变得温暖,世界变得美丽。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古城老“笔医”
  在古城荆州民主街80号的店门外,“钢笔医生”的大字招牌引人注目。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摆着样式各异的钢笔和品种繁多的零配件。被誉为“钢笔医生”的店主刘表禄,今年77岁,解放前就在荆州城内修理钢笔,1979年从荆州商场修理部退休后,就在这块钢笔的小天地里忙碌着。
  刘师傅说,每当看到垃圾筒里扔的一些残破的钢笔,心里就觉得可惜,有的笔稍修一下就可使用。笔尖划纸、不出水、漏水等毛病,刘师傅三下两下就能修好。
  1996年夏天,武汉一顾客从杂志上看到荆州城里有位“钢笔医生”,特让来荆州市走亲戚的儿子带来5支钢笔找刘师傅修。有一次,沙市一位同志带了18支钢笔找到刘师傅,笔修好了,只收了4元钱。去年春天,监利县有位叫张方虎的待业青年,专程到荆州城找刘师傅拜师学艺。
  这些年,刘师傅与上海永生金笔等厂建立了邮购钢笔及零配件的业务。在这里可修配各种高级金笔,包括40年代国产金笔“博士”、“关勒铭”、“华孚”等。一次,一位顾客拿来一支美国绿宝“派克”金笔来找刘师傅修理,只花了10元钱。他还回收顾客手中尚好的钢笔零件,顾客也可以用旧笔换新笔。
  刘师傅有两个女儿也来当学徒,其中一位还在古城东门又开设了一家“钢笔医生”店。
  湖北荆州市江陵区 李启勣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农民工因工伤残
  雇佣方有责抚恤
  马汝云
  农民张某被一家石油公司雇佣,负责驾驶油罐车。1995年12月,张某在维修油罐车时,不慎被车将双腿轧伤,造成双腿股骨骨折。治疗期间,这家石油公司为张某支付了医疗费。治疗终结,张某被评定为七级伤残,已确认不能再从事机动车驾驶职业。张某要求石油公司给付伤残抚恤金,石油公司不予认可。张某因此状告到法院。
  法院依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农民工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被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送回农村妥善安置,由企业按有关规定发给因工致残抚恤费的规定判决石油公司发给张某伤残抚恤费2万元。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编后余想
  修理钢笔是平凡的工作,往往被人看不上眼,但是刘师傅数十年潜心琢磨,练就了一手看家本领,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得到人们尊敬。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拥有一技之长,就会得到社会认同,就会拥有一席之地。如此看来,刘师傅的女儿及徒弟的选择着实可取。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能人”当家长
  选“能人”当代表全家人意愿和利益的一家之长,是今年在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出现的一件新鲜事。该镇西郭村29岁的黄伦霞几年来在家中带头办起了代售部、养殖和蔬菜种植等副业,年收入达3万多元。她被选上家长后十分兴奋,在村里组织的家长会上,手拿“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书,她表示:“我一定要让公公、婆婆、丈夫和孩子们放心!”
王雪峰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