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跨国兼并与文化背景
  江建国
  11月下旬以来,国际企业兼并又见高潮。11月29日,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以资产总额高达8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随后合并消息不断:德国的赫希斯特和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合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制造集团;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兼并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名列世界第九的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收购比利时的菲那石油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购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全球数据网络业务;瑞典阿斯特拉制药集团与英国捷利康医药公司合并……这一起起兼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兼并特别是跨国兼并方兴未艾。
  以往,这类消息一经公布,合并公司的股票就会上扬。人们认定,企业兼并意味着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份额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而这也正是企业兼并的初衷。然而现在却有了不同看法。对上述德法两个医药公司的合并,各方反应相当消极。分析家甚至建议股东们及早抛售其股票,舆论界则普遍用“冒险”、“赶风潮”等词语表示对其前景的怀疑。
  舆论界的疑虑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能否真正融为一体。例如,赫希斯特和罗纳—普朗克两家企业合并后成立的阿文提斯公司按法国的法律设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但实际由实力较强的德国赫希斯特公司在过渡时期从法兰克福确定经营方针,遥控指挥。仅仅是语言就成为问题,双方只能用英语交际,各自的母语都派不上用场。两方的各级领导乃至员工都必须重新学习,适应对方;工作组织混合编组。社会传统方面德法也有不少差异,例如,德国的工会战后基本上与雇主采取合作态度,而法国的工会却一向与雇主作对。此间舆论说,这可能使磨合过程延续很长时间,一番“大力神式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兼并消息不断的同时,也传出宝马公司兼并了5年之久的英国罗威汽车公司处于困境的消息。5年来,宝马对罗威投入了几十亿马克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还开发了新的车型,但罗威始终没有扭亏为盈,去年亏损达2.8亿马克,今年亏损达6亿至7亿马克,生产率比宝马低30%。原因是宝马始终没有真正把罗威掌握在手中,而原先认为英国生产成本低的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宝马被迫作出裁员数千人的决定,罗威的德籍经理也被迫交出乌纱帽。
  根据著名企业咨询公司凯尼公司的调查,在以往的合并中,约有70%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约有50%合并后利润甚至下降。这里问题的症结在于,兼并时往往注意降低费用、有利于集中使用研究开发经费等优点,而忽视了“软性的一面”,即合并的双方能否接受对方的文化,员工能否真正合作。此外,合并后决策者往往破坏了原先成功的基层结构,裁员又往往使优秀人才流失,其结果是造成数年内企业裹足不前。《法兰克福汇报》曾警告说,号称世界第一的阿文提斯医药公司搞不好可能成为“泥足巨人”。
  据报道,还有两起规模巨大的合并事件正在筹备之中。一是德国的航空航天公司和英国宇航公司,两家营业额合计400亿马克,员工8.7万人;二是德国的维亚格工业集团准备与瑞士的阿尔集团合并,合并后将在铝业生产方面执世界牛耳。兼并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德国舆论认为,跨国兼并应注重兼并企业双方的文化背景,合并双方应努力找到相互适应和兼容的措施,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第7版(国际)
专栏:外国人士谈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4)

  成就显著 前途辉煌
  ——访《巨龙》作者之一伯斯坦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符福渊
  丹尼尔·伯斯坦,现任美国著名投资公司黑石集团高级顾问,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特别是亚洲事务的研究,撰写过许多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著作,今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前不久与人合作出版的《巨龙——中国的未来》一书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变化,批驳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应记者的要求,伯斯坦先生畅谈了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
  记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20年,您认为它的主要意义和成果是什么?
  伯斯坦:中国属于20世纪世界上富有革命思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的福音,也是对世界的贡献。22年前我首次访问中国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改革开放前夕;以后我曾15次访华,又长期从事同中国的业务,因而比较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目睹了中国20年来的发展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20年前,中国人民生活在普遍的贫困之中,而今天的中国人已普遍过上了相当不错的生活。中国有12亿人口,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是非常巨大的成就;第二,2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有了更多参与和选择的机会,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和做法。
  20年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国际经济的密切联系,中国走向了世界,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在中国国内,到处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在世界各地,譬如美国,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外国银行在中国营业,波音、通用、摩托罗拉等跨国大公司把中国看做它们全球增长战略中的重要市场。经济联系的增加压倒了政治的分歧,中美关系有了重大发展,两国元首的互访,将中美关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也与日俱增,无论是国际政治领域还是国际经济领域,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若没有2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我不同意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但它的出现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
  记者:您认为改革开放在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而在其它一些国家却充满困难和挫折?
  伯斯坦: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邓小平。邓小平是20世纪世界舞台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和世界有深刻的了解,富有远见,坚忍不拔,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具体做法上,对于改革开放这样开创性的工作,中国采取了稳步前进的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一蹴而就,搞震荡式的“休克疗法”;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致力于经济的现代化,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让旧的经济体系继续运行的情况下企图建设新的政治体制;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政策是根据自己国家、社会、人民的特点制定的。中国人民非常勤劳,富于牺牲精神,有经济头脑,改革开放使他们有了充分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这些都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能顺利进行。
  记者: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恶化,国内的国企改革、贫富差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问题对中国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您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
  伯斯坦:无论经济水平还是生活水平,从低水平提高容易,要保持增长困难;撤消中央的计划控制容易,而要使经济按新的机制持续健康发展困难。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比较容易的阶段已经完成,前面的路程是更为困难的,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领导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但我了解中国,过去20年里中国遇到了多少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但她总能取得成功。虽然邓小平先生已经去世,但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等中国现在的领导人正在创造性地继续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一代领导人有现代化的思想和领导才能。他们充满信心,正在采取引进信息革命、发展基础设施、进行金融改革、解决国企问题、打击腐败现象、继续吸引外资等措施,在新的条件下领导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20年的成就和不足,应该继续发扬创造性,并且需要有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更快地解决目前阻碍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并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新的政策。譬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吸引外资将更加困难,必须有新的政策措施。中国领导人一定会有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在《巨龙》一书中说,到下个世纪上半叶的某个时候,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这将是改革开放带给世界的最大变化。我相信中国的明天将更加辉煌。(本报纽约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国会通过补充预算
  新华社东京12月12日电 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11日晚通过了1998财政年度第三次补充预算案。
  这次补充预算是为实施日本政府11月16日决定的紧急经济对策,促使经济复苏而编制的。补充预算的总额为5.67万亿日元,重点用于解决信贷紧缩,增加向企业的贷款;促进科研和技术开发,创立新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支持信息通信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11日的国会会议还通过了冻结限制发行国债的《财政结构改革法》的法案,决定通过增加国债发行数额,筹集实施经济对策所需的资金。


第7版(国际)
专栏:

  俄总理强调自力更生
  新华社莫斯科12月12日电 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12日强调,俄应当依靠发展本国生产来增强国力,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贷款之上。
  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在俄公共电视台晚间节目中还说,俄不能老是伸手借钱还债,借钱填补财政窟窿,而是应该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建立牢固的经济基础。他重申,俄将实行面向社会的经济政策,俄正在建立文明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只对个别人有好处的市场经济。
  俄总理在谈到明年的预算草案时说,俄政府将尽一切努力稳定卢布汇率,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预算草案中提出的措施体现了这一意图。他希望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年前能通过这一预算草案。


第7版(国际)
专栏:

  瑞士进一步靠拢欧盟
  双方达成一揽子协定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综合本社驻奥地利和瑞士记者报道:欧盟与瑞士11日就农业、交通等议题在维也纳正式达成一揽子双边协定,使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欧洲经济区得到进一步扩大。
  欧盟与瑞士双边协定是在维也纳欧盟首脑会议期间达成的,主要涉及农业市场准入、消除贸易壁垒、科研、交通等7个方面。这项一揽子双边协定将于明年初签署,经欧盟成员国和瑞士分别批准后才能生效。
  根据协议,瑞士居民从2003年起可以在欧盟地区自由流动,瑞士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在欧盟成员国的机场中转并运送乘客,欧盟国家的居民和航空公司在瑞士也将享有同等权利;瑞士允许欧盟国家的40吨载重卡车交付一定费用后过境;瑞士对欧盟国家向其出口的奶酪制品免收关税并取消进口限额。
  欧盟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范登布鲁克当天表示,这是瑞士向欧盟“靠拢”所迈出的重要步伐。瑞士联邦主席科蒂说,“这一协定的达成使瑞士向加入欧盟迈出了一步。”
  瑞士2/3的商品贸易都是与欧盟完成的。1992年瑞士曾举行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洲经济区的提议,但游离于欧盟之外给瑞士居民和企业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瑞士和欧盟开始了漫长的双边谈判。谈判长达4年,其间曾因载重卡车过境的通行税等问题几次中断。


第7版(国际)
专栏:

  比萨斜塔
安全带拦腰系上 配重物有待扎根
  据新华社罗马12月11日电(记者刘儒庭)意大利加固比萨斜塔的钢缆工程11日开始。
  当天技术人员冒雪在距地面20多米的斜塔半腰安装第一对钢缆,钢缆长130米,直径5厘米,越过斜塔北面的建筑物与高约14米的底座相连。据介绍,钢缆平时并不吃力,只起预防作用,目的是防止加固斜塔时出现意外。据报道,下一步工程是在斜塔北侧垂直下挖50米,置放约1000吨的配重物,然后用10根54米长的粗钢缆将配重物与斜塔相连,从而减少塔的倾斜程度,保证斜塔在几个世纪内安然矗立。下一阶段的施工十分危险,一旦出现问题,钢缆将把斜塔拉住,避免发生事故,待全部维修工程完工后,所有的钢缆将被拆除。


第7版(国际)
专栏:

  雪佛龙亚洲总部迁至北京
  美国雪佛龙海外石油公司总裁理查德·麦斯奇十一日在北京宣布,该公司亚洲总部即日起自美国迁至北京。雪佛龙是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一九七九年以来在中国投资累计约四亿美元。麦斯奇表示,在当今油价低迷、大石油公司兼并潮迭起之时,雪佛龙的决定不仅表明该公司关注其在中国陆上、海洋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业务,也意味着它将以北京为中心,更有效地推动其在整个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温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