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开始访问以巴
  强调双方应谈判解决分歧
  据新华社特拉维夫12月12日电(记者戚德良、戴巍)美国总统克林顿12日午夜乘专机“空军一号”抵达这里,开始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克林顿在本·古里安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全体内阁部长及三军领导人等到机场迎接,并为克林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结束后,魏茨曼、内塔尼亚胡和克林顿分别发表讲话。
  随后,克林顿及其夫人等乘坐美方专门从国内调来的直升机飞赴耶路撒冷。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13日电(记者戚德良、戴巍)正在此间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13日强调,和谈是解决目前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之间分歧的唯一途径。
  克林顿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晤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以巴双方应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以保证和谈继续进行。他指出,以巴今年10月签署临时和平协议以来,双方都作出努力,履行了部分协议内容。他还特别赞扬了巴方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收缴非法武器等方面采取的重要步骤。克林顿表示,目前以巴应继续采取措施,阻止双方间的暴力冲突,以打破僵局,将和平进程纳入正轨。
  克林顿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可动摇”。他宣布,他将于近期建议美国国会考虑向以色列提供12亿美元的援助,帮助以色列完成为实施和平协议而进行的安全安排。
  内塔尼亚胡在记者招待会上要求巴方恢复与以色列的全面安全合作,并重申了以色列继续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的条件。他指出,巴方应放弃于明年5月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计划、打击暴力活动和接受以方在释放巴勒斯坦犯人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内塔尼亚胡称,在巴方采取相关措施前,以不会放弃西岸的“一寸土地”。但他表示相信克林顿的访问将帮助巴以弥合分歧。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盟首脑会议闭幕
  通过《维也纳欧洲战略》
  本报维也纳12月12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为期两天的欧洲联盟首脑维也纳会议在通过题为《主席结论》的文件后,于今天下午结束。
  文件说,首脑们一致同意《维也纳欧洲战略》。这个战略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就业、经济增长和稳定;改善安全和生活质量;欧盟机构改革以及促进欧洲及世界的稳定和繁荣。根据这4个方面的内容,欧盟首脑将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发表一项“千年声明”,就未来的任务提出目标。
  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2000年议程》方面取得的成果是“微小”的,但不能说会议没有取得进展。策略性表态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存在着加快改革的时间压力。
  奥地利总理克利马说,欧盟的财政要像各国的财政预算一样厉行节约方针,尽管意见分歧很大,但各方的立场已经摆到桌面上来了。他说,就业是维也纳会议的“中心议题”,《维也纳欧洲战略》把就业政策置于“最高的优先地位”。他说,只有在完全批准阿姆斯特丹条约之后,欧盟才有可能任命一位外交和安全政策代表。


第6版(国际)
专栏:

  纪念中美建交二十周年
  尹初
  1999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交20周年纪念日。1978年12月16日,中国和美国共同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双方决定两国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继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与美国领导人共同努力,于1972年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从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出发,以战略家的眼光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中美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中美建交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0年来,中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环保、军事和法律等广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中美两国高层互访和磋商频繁。双方民间交流和往来与日俱增。两国经贸互利合作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20年间增长了20倍,美对华投资活跃。中美两国人民从中不仅得到了实际利益,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美建交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美在事关和平与稳定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对话与磋商。近一个时期以来,双方在制止南亚核军备竞赛和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等问题上进行了有效的合作。事实证明,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美之间保持并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去年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今年克林顿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回访。中美两国元首成功实现互访,推动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国领导人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决定双方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为面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确立了发展方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美由于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这是自然的。纵观中美关系2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和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中美《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所确立的各项原则,特别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平等互利等重要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搞好中美关系的关键所在。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认真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信守承诺,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分歧,特别是妥善处理好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避免出现大的波折和起伏。
  今天,我们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纪念中美建交20周年,意义尤其重大。展望未来,新的世纪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同处在发展前景广阔的亚太地区,双方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促进区域和全球的发展与繁荣负有重大的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广泛而重大的共同利益。搞好中美关系既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中美双方应抓住机遇,扩大共识,发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向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加速前进,并与世界各国一道,把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世界带入21世纪。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不请自去的访问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今天清晨6时半,克林顿总统在天色朦胧中登上飞机,开始他任内的第四次中东之行。克林顿往常出访常被认为是避开国内头痛问题,到国外去放松一下。但这一次,他将进行“艰难”、“脆弱”的外交斡旋,肯定也不会感到轻松。
  还没出国门,他就遇到了难题,不得不作出两点让步。
  让步之一是,把这次访问定为“克林顿自己要求的”,而不是受内塔尼亚胡的邀请。此举事出有因。克林顿访问中东的消息一传出,以色列一些头面人物就表示不欢迎。以色列农业部长公开说,“这是一次坏的访问,我呼吁克林顿不要来”。以色列议长则声言要“抵制”克林顿的访问。内塔尼亚胡随后也说,“我不能阻止他来”。出乎意料,又无可奈何,克林顿只好接受这种“不请自去”的名分。
  让步之二是,克林顿访问巴勒斯坦自治区首府加沙时,只能坐直升机,不能乘“空军一号”。他把换乘直升机解释为是“不支持巴勒斯坦单方面宣布建国”的一种表示,以堵住特拉维夫的嘴,因为以色列把他的加沙之行看做是“对巴勒斯坦建国要求的一种鼓励”。长期以来,美以关系非同一般,克林顿更被认为是亲以色列的美国总统之一。这次以色列这样做,主要是不满美国在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谈判和协议执行过程中对以施压;另外,这也是以色列的一种外交手腕:发泄不满,讨价还价,促使美国更多地向巴勒斯坦施加压力。此间舆论认为,这种不寻常的现象是克林顿此行的不祥之兆。
  克林顿说,他此行的目的是拯救风雨飘摇中的巴以临时和平协议。自巴以达成协议以来,中东和平进程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根据协议,以色列已于上月从约旦河西岸2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撤军,释放了250名在押巴勒斯坦人,开放了加沙机场;巴勒斯坦方面也加强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巴全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12月10日还批准删除巴宪章中关于消灭以色列的条款。但是,协议执行过程困难重重,双方相互指责对方不履行协议,矛盾日趋尖锐,流血冲突不断发生。内塔尼胡亚上周宣布暂停撤军计划,要求阿拉法特履行其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诺言。刚刚启动的和平进程又有夭折之虞。
  这种情况并不出人意料。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的基础本来就不牢固。由于巴以双方分歧较大,谈判进行了9天,虽然达成了协议,但是缺乏顺利执行的条件和保证。因此,当时就有人指出,这个协议是由美国撮合的,并非“水到渠成”。从巴方说,反对这一协议的大有人在。阿拉法特在谈判后没有径直返回加沙,而是先到埃及等国家访问,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从以方说,协议签署后,内塔尼亚胡联合政府出现分裂,面临信任危机。以色列议会本来要在上周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后经内塔尼亚胡要求推迟到两周后举行。命运难卜的内塔尼亚胡政府遂对巴态度趋硬,在执行协议问题上发生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拯救巴以临时和平协议,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克林顿总统当然了解巴以双方领导人的处境。他这次访问将着重向巴以解释临时和平协议对双方的好处,减少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执行协议所遇到的阻力。在以色列,克林顿将在耶路撒冷与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并在那里发表演说,强调美国与以色列的特殊关系以及对其安全问题的“持久承诺”。
  克林顿这次给以色列带去一份不小的礼物:除了每年30亿美元经济和军事援助,还答应提供12亿美元帮助以色列执行临时和平协议。在访问结束前,克林顿还将赴玛萨达要塞参观。那里曾是古代犹太人抗击古罗马军队的地方,人数不多的犹太人被1.5万古罗马军队包围,他们宁死不屈,集体自杀。这个要塞成为犹太精神的象征。克林顿访问这个地方,显然是意味深长的。
  克林顿访问加沙让巴勒斯坦感到高兴。一些巴勒斯坦人认为,以色列建国31年美国总统才去访问,而巴勒斯坦宣布自治才4年多,美国总统就来了。另外,11月30日,美国倡议召开了45个国家参加的支持中东和平与发展会议,共为巴募捐30多亿美元。这也被巴认为是美国态度变化的一个具体表示。
  克林顿在自己处境不利、困难很大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中东之行,显示出他推动中东和平的决心。中东形势与美国利益攸关,巴以临时和平协议是克林顿今年取得的一项重要外交成果。对他来说,这项协议只能推进,不能夭折。在受绯闻案困扰的严峻形势下,他更需要在外交上作出成绩,以在民众中树立不受干扰、埋头实干的形象。
  (本报华盛顿12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2日夜,美国总统克林顿乘专机抵达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开始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进行访问。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左二)和总理内塔尼亚胡(左五)前往机场迎接。图为克林顿在机场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洪森前往越南访问
  新华社金边12月13日电 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洪森13日上午乘专机离开金边前往越南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洪森自上月底出任柬新政府首相以来第一次出国访问。
  洪森表示,在访问中,他将与潘文凯总理等越南领导人就柬越两国边界、共同开发海上石油、发展旅游合作等问题举行会谈。据悉,如果东盟在洪森访越期间正式接纳柬埔寨为成员,他将出席定于15日至16日在河内举行的东盟第六次首脑会议;否则,洪森将在此期间会晤出席东盟首脑会议以及东盟与对话国会议的一些国家的领导人。
  洪森还宣布,他将于17日直接从河内乘专机前往北京,觐见正在那里进行身体检查和养病的西哈努克国王。
  洪森在此前谈到柬埔寨加入东盟的问题时表示,为了尽早加入东盟,柬埔寨已经作出了各种努力,新政府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联大已于本月7日恢复柬埔寨的席位。西哈努克国王日前还分别致函东盟9国领导人,要求本次东盟首脑会议接纳柬埔寨入盟。
  柬埔寨原计划于1997年9月和缅甸、老挝一道加入东盟,但因当年7月柬国内局势发生动荡而被推迟接纳入盟。到目前为止,东盟9国尚未就接纳柬埔寨入盟一事达成一致。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反对一切权力交议会
  新华社莫斯科12月12日电(记者韦政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日就俄宪法日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说,他坚决反对把一切权力转交给议会。
  他说,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必须有“强有力的最高政权”,目前有些人要修改宪法,要求他将一切权力转交给议会,实际上是要求恢复苏维埃政权,这是绝对不能同意的。
  叶利钦同时表示,为了解决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新任务,必须使宪法符合新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但修改宪法应当十分慎重。他反对破坏宪法的整个结构。
  俄现行宪法是1993年12月12日举行全民公决获得通过的。叶利钦1994年发布命令,把这一天定为国家节日——宪法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穆克联邦组成新政府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2月11日电(记者王森)波黑穆克联邦议会两院11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联席会议上,选举穆族领导人埃尤普·加尼奇和克族领导人伊沃·安德里奇—卢赞斯基分别为总统和副总统。
  波黑穆克联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是在美国总统巴尔干问题特使格尔巴德的一再坚持和要求下举行的。他要求波黑穆克联邦新的政权机构必须在将于本月中旬举行的实施代顿和平协议委员会会议之前建立起来。根据穆克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总统和副总统在任期一年后将实行相互轮换。
  新当选总统加尼奇在议会会议上提名原总理比查克契奇为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但由于穆斯林各主要执政党在政府人选和名额分配问题上存在分歧,致使议会会议11日未能就总理和政府人选作出最后决定。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2月12日电(记者王森)波黑穆克联邦议会12日举行会议,批准了加尼奇总统提出的以比查克契奇为首的新一届联邦政府成员名单。
  比查克契奇在议会发表讲话强调,在今后时期内,“我们需要的是在政治上保持一致”,以便“使我们的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他希望,他领导的新政府同议会能进行更好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东盟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结束
  据新华社河内12月13日电 为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作最后准备工作的东盟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13日在这里结束。
  越南外长阮孟琴在当天傍晚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为期两天的东盟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通过了总结自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以来,东盟国家在政治、安全、经济及对外关系方面合作情况的总结报告和即将递交首脑会议讨论并签署的《河内宣言》和《河内行动纲领》两个主要文件的草案。
  他说,这些文件将向国际社会表明,东盟决心大力加强团结与合作,以迅速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早日恢复经济,巩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巩固东盟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东盟将以“协商一致”的“东盟方式”来解决成员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将于15日上午在河内开幕,16日中午闭幕。16日下午,东盟9国首脑将与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分别举行“9+3”和“9+1”非正式会晤。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宣布再谈判洛克比危机
  据新华社突尼斯12月11日电(记者刘上阳、吴中敏)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司法和治安秘书祖维10日晚宣布,利比亚一个法律小组将与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库利勒就洛克比危机举行新一轮谈判,但他没有透露谈判的具体日期。
  祖维在利比亚总人民代表大会日前在苏尔特召开的会议上说,利比亚已收到美国、英国和荷兰方面就此事进行的说明,但有些问题仍需有关各方进一步蹉商。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于上周前往利比亚与利领导人卡扎菲举行会谈,但未能说服利比亚将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移交设在荷兰的法庭审判。
  今年8月,利比亚接受美英两国提出的建议,同意由苏格兰法官在第三国对这两名利比亚嫌疑人进行审判。但是,利比亚随后又表示,不能接受英美两国提出的有关这两名利比亚情报工作人员一旦被判有罪必须在苏格兰服刑的要求。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10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纽约举办题为“儿童的新纪元”的关于儿童权利的展览。 新华社记者 毛众役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向马其顿增派军队
  两支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部队将于圣诞节之前开赴马其顿共和国参加北约科索沃行动。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监察长海尔姆特·维尔曼中将十一日在波恩说,这一行动将使常驻巴尔干地区的德军人数增加到二千八百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西班牙参加北约预警系统计划
  西班牙内阁十一日在全体会议上批准了西班牙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预警和空运管制系统计划。西班牙政府已授权国防部签署有关西班牙参加上述计划的谅解备忘录附件。按照有关规定,西班牙在七年内需交纳六十五亿比塞塔(约合四千六百四十万美元)的费用,占该计划费用总额的百分之三点五。


第6版(国际)
专栏:

  洛伦索当选安人运总书记
  在十二日举行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上,前安人运书记处新闻秘书若奥·洛伦索当选为该党总书记,任期四年。本次安人运中央委员会会议还选举出了新的中央政治局。政治局由三十五名成员组成,与上届二十五名成员相比有了明显的扩大。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一外交官被俄特种部队解救
  被劫持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驻北高加索代办处负责人、法国外交官科斯特十二日凌晨在车臣和印古什边界被俄罗斯特种部队解救。据透露,整个营救行动只用了五分钟。科斯特被营救出来后,营救部队与匪徒发生了枪战,三名匪徒被打死,两名营救人员受伤。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查韦斯倡廉得民心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管彦忠
  12月6日,委内瑞拉举行了五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在迎接圣诞节的浓郁气氛中,全国选民踊跃投票,选出了委内瑞拉本世纪最后一位总统。
  以第五共和国运动为主的竞选联盟“爱国中心”的总统候选人乌戈·查韦斯·费里亚斯以超出对手近17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获胜。当选总统查韦斯将于明年2月2日宣誓就职,任期到2004年2月结束。
  这次选举是1958年委内瑞拉恢复民主制度以来最为复杂的一次,参与竞争的总统候选人多达11人,创下历史纪录。各种政治势力激烈较量的结果表明,以第五共和国运动为代表的新兴政治力量战胜了几十年来左右这个国家的传统政党,将率领委内瑞拉人民跨入新的世纪。
  40年来,观花宫(总统府)的总统坐椅轮流属于民主行动党和基督教社会党。现任总统卡尔德拉也曾是基社党元老。这两大传统政党长期执政,日益表现出它们管理国家的效能低下,治理和发展经济缺乏良策;国家公共管理和司法等机构的腐败情况严重。近20年来委内瑞拉中产阶级购买力下降了70%,如今全国有3/4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社会治安不断恶化。今年以来,由于石油价格暴跌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冲击,委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而人们从传统政党身上看不到走出危机的希望。人们对国家的现状不满,对两大传统政党失去了信任。
  在这次大选中,民主行动党和基督教社会党曾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由于民意测验表明,他们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于是在投票前一个星期,两党撤销了各自的候选人,转而支持在民意测验中处于第二位的“委内瑞拉计划”的总统候选人、卡拉沃沃州前州长萨拉斯·罗梅尔,试图组成“民主中心”,以击败在民意测验中一直领先的查韦斯。但事与愿违,这两个党基层的很多选民对领导层的做法不满,反将选票投给了查韦斯或者弃权。两个大党的支持也没能避免萨拉斯的失败。
  大多数选民强烈要求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进行深刻变革,惩治腐败,发展经济,提高劳动阶层的生活水平。他们把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新兴的政党和新型的领导人身上。这正是当今委内瑞拉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
  查韦斯是军人出身,曾因领导1992年的未遂军事政变而一举成为全国焦点人物。他在短短几年内跃升为一颗政治明星,主要原因就是他提出的政治廉明、严惩贪官的主张抓住了委内瑞拉经济社会危机的要害,深得人心。他在这次大选中,提出了改革现行政治经济体制和重建委内瑞拉共和国的纲领和措施,主张召开全国立宪大会,改革司法体制,清除腐败官员;精简国家机构,提高效能;吸收国内外私人投资,建立生产型经济和实现经济多样化,努力消除贫困状况,增加对教育和卫生部门的投资等。查韦斯提出的治国纲领得到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毋庸置疑,明年2月查韦斯就职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要推行激进的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为使其纲领具体化,许多议题需要在国会与其他政党进行磋商和谈判,达成一致后才能落实,这需要做很多工作。振兴经济和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非易事。明年减少巨额财政赤字难度很大,国际市场油价偏低直接影响到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收入和国家财政,解决150万人的就业和提高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需要大量资金,而投资者对新政府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定夺是否投资。
  委内瑞拉是一个资源丰富和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查韦斯在当选后,号召全国团结起来,为实现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重建新的委内瑞拉共和国而共同努力,以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此寄予厚望。
  (本报加拉加斯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