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特稿(6)

  划时代的体制创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报记者 朱剑红 皮树义
  20年风雨征程,20年沧桑巨变。
  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20年最根本的体制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展现在神州大地,正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面貌。
  历史性的突破
  我们从计划经济走来,我们奔向何方?
  从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的手印,到大包干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到国有企业改革星火燎原;从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到多数商品定价随市场潮涨潮落……改革沿着市场化的方向一步步前进,实践也在一次次加深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99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上庄严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字字千钧的历史回响,这是声声急切的现实呼唤。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中国需要市场经济。
  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本无姓“社”姓“资”之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把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专利拒之门外。结果,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多年的计划经济虽然打下了共和国工业化的基础,但仍然是短缺的经济、贫困的经济。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1979年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此后,他又多次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从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十三大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到十四大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入、日益成熟。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伟大创造,使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标志着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我们从计划经济走来,我们奔市场经济而去。
  富民强国之路
  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
  我们曾经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式的理想生活,却长期为缺东少西的现实而苦恼。短缺与计划经济如影随形,票证与人们生活朝夕相伴。
  如今,不要说电灯电话,多种现代化的电器早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以至于许多人家抱怨原来的电表容量太小。为满足居民扩大用电的需要,投资巨大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今年已经启动。
  支撑生活水平提高的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城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提高到2090.1元。
在这背后是综合国力的增强。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624亿元,1997年达74772亿元,不到20年增加了近20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
  市场经济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及时发出需求信号,并调动千千万万生产者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变动,一方面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告诉生产者社会最需要什么;一方面又影响生产者的利益,促使他们按照市场信号行动。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价格的不断变化,达到配置资源的目的。
  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市场主体;价格改革使绝大多数商品由市场定价。由于较好地解决了信号和动力问题,生产获得了空前发展,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
  市场经济也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推动着社会的现代化。
  等价交换,平等竞争,合法经营,自主择业,人才流动等市场机制的引入,必然会形成平等、竞争、自主、效率、契约、守法等市场经济观念。这些观念正是一个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市场经济不仅改变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也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无庸讳言,市场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甜美,也有苦涩。有个人择业的自由,就会有失业的风险;有企业竞争的机遇,就会有破产的压力;有价格的信号作用,就会有物价的波动。但是,我们只能勇敢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而不能退缩。因为市场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能找到的最有活力的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是富民强国之路,走向市场经济就是走向繁荣进步。
  改革任重道远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还有多远?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提出,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整体推进、全面创新。十五大又对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通过20年、特别是近年来的改革,可以说这些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子更加明确,国有企业开始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战略性改组全面展开。
  市场体系初步发育,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目前,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完全放开,由市场供求决定。商品市场不断壮大,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开始成长。
  财税、金融等项宏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今年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换。中央政府成功地驾驭经济全局,宏观调控艺术更加成熟,不仅积累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宝贵经验,也创造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科学办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初步确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探索。
  框架初步建立,但有了框架还不等于大厦完工;我们正在接近目标,但是改革攻坚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的体制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体系,转换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都需要有新的突破。
  我们仍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问题加大了改革的成本,也呼唤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轨进程,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既推进改革,又保持社会稳定?怎样既保证经济效率,又维护社会公正?需要审时度势,协调好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1世纪正在走来,2010年也不遥远。
  改革任重道远,形势喜人催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和日本的访问
  江泽民主席回到北京
  朱镕基胡锦涛等前往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于海生)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结束对俄罗斯联邦的访问和对日本国的国事访问后,今天下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前往人民大会堂迎接江泽民主席和夫人的有: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刘华秋、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胡光宝、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宫本雄二和夫人也前往迎接。
  随江主席和夫人同机抵达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外交部长唐家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和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
  新华社札幌(日本)11月3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圆满结束对日本的国事访问,今天上午11时30分从千岁机场乘专机回国。
  江泽民主席这次是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在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受到了日本天皇以及日本政府的隆重接待。江泽民主席同小渊惠三首相举行了会谈,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江泽民主席还同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
  江泽民结束在东京的访问日程后,还到宫城县和北海道进行了参观访问。
  江泽民在访问期间的讲话中指出,这次访问的最重要成果是,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认真总结两国关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日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表示相信,只要中日两国领导人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将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21世纪。
  江主席的夫人王冶坪,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外交部长唐家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也同机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日本北海道知事堀达也、札幌市市长桂信雄、日本外务省政务次官町村信孝和日本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
  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中国驻北海道总领事王泰平以及留学生代表也到机场送行。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高瞻远瞩 面向未来
  ——热烈祝贺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和日本圆满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11月22日至30日先后对俄罗斯和日本进行了访问。这是我国领导人在世纪之交进行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外交行动。
  江泽民主席在这次访问中,以长远的观点和战略的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先后同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江泽民主席高瞻远瞩、坚持原则、求同务实、博闻多识、广交朋友的外交风格,赢得国际舆论的赞誉。我们对江主席这次访问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
  1996年4月,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两年多来,中俄关系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江主席这次在同叶利钦总统进行的会晤中,就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阐明了立场,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战略前景达成了新的共识,丰富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两国元首在共同发表的世纪之交中俄关系《联合声明》中一致认为,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双方应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和进一步发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他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这个联合声明,不仅为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俄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将作为世纪之交国际关系的一件大事而载入史册。
  边界的安宁与和睦是中俄友好关系的重要标志。中俄有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继东段国界协定1992年生效后,根据1994年9月3日签署的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进行的中俄国界西段勘界工作的野外作业已告结束。至此,中俄国界东、西两段已勘定的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这是中俄两国在亚洲大陆创立的新型边境安全模式。
  中俄两国是近邻,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两国友好相处,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支持对方的稳定和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一定会促进两国的共同繁荣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江泽民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20年前,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这个条约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共同愿望。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同日本天皇举行了会见,同小渊首相进行了坦诚深入会谈,与日本朝野各界进行了谈话,并在早稻田大学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演讲。他在演讲和谈话中,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面向21世纪发展两国长远友好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正确地走向未来。中方愿意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向前看的态度,但前提必须是正视和承认历史。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是不容抹煞的。日本应当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重新抬头。中日两国人民只有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传统友好关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两国才能永远做好邻居,两国人民才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访日期间,江泽民主席同小渊首相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就两国关系发展的未来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发表了《联合宣言》。这是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文件。《联合宣言》指出,正视过去以及正确认识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础。日方在宣言和会谈中,首次承认过去对中国的侵略,并再次就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灾难,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日方重申恪守中日联合声明中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强调中国只有一个,日本决不支持台独,只同台湾维持民间和地区性往来。中方希望日方信守承诺,按照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各项原则,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的发展。
  双方一致认为,把一个健康、稳定、持久的中日关系带入新的世纪,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积极贡献。为此,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重要定位指明了中日关系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双方还就中日关系的今后发展作出了长远展望和全面规划,一致同意加强青少年等民间友好交流,在高新科技、环保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合作,并为克服东亚金融危机,促进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作出各自应有的努力。
  人类即将迎来21世纪。在新世纪里实现持久的和平和创造普遍的繁荣,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构筑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邻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互利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日本农业专家
  对他们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本报札幌(日本)11月30日电 记者徐宝康、于青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这里的花园饭店会见了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日本农业专家。
  上午9时,江泽民主席笑容满面地走进花园饭店高砂厅,首先用日语向大家问好,并和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治沙专家远山正瑛、育种专家森田欣一、地膜覆盖栽培专家石本正一、农业教育专家神内良一、农机专家新家宪和畜牧专家大久保正彦一一握手。
  江主席说:“我多次来过日本,但没有来过北海道,中国其他领导人也来得不多,这次我下决心要来北海道看看。昨天,我看了一个花卉种植农户,还看了一个牧场。总的感觉是,现代农业对人类数千年的农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
  江主席谦逊地说:“我对农业是外行。在座的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都在与中国方面进行合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原正市代表日本专家对江主席在繁忙的日程中拨冗会见表示非常感谢。他们介绍了各自与中国方面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最后,江泽民向各位专家赠送了纪念品,并合影留念,亲切话别。会见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详见第六版通讯)。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强调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亮、新华社记者陈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今天在中央党校第二十五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作为一件关键性的大事来抓,努力为推进中央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胡锦涛首先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回顾了改革开放20年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他指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取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我们面向未来推进伟大事业、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努力提高驾驭全局、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能力,要求各级党委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取得切实成效。只有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真正加强了,领导干部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正确把握前进方向,驾驭工作全局,凝聚党心民心,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着重讲了四个问题:
  第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着力搞好“三讲”教育。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学习和运用好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好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巩固和发展问题,解决好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问题,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包括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增强党性、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问题。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部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党委首先是主要领导同志要把自己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切实加强对“三讲”教育的领导,坚定地依靠群众,把工作做深做细,务求取得实效。努力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第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好地方同中央的关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全局观念,绝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绝不能采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的态度。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要体现在对中央精神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上,又要体现在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工作上,不能简单地照抄照转,同时也绝不能借口情况特殊,而或明或暗地拒绝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每个领导成员都要明确,凡属方针政策的大事和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一定要经过充分酝酿,民主讨论,最后由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绝不能把集体领导当陪衬,把集体讨论当形式,尤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独断专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等错误行为。地方党委要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正确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要增强领导班子团结。
  第三,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制度保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继续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上下功夫,积极建立健全正确识人、育人、选人、用人的有效制度和机制,努力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场革命。推进改革既要坚决又要稳妥。要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党委领导同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探索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经验,要大力推广。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经验。
  第四,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廉洁自律。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扎实提高理论素质,增强理论思维、理论概括、理论创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绝不能借口工作忙而放松学习。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的联系。要学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功,学会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本领,经常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模范地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只有自己一身正气,说话办事才有力量。领导干部除要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以外,在业余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也要注意形象,加强自我约束,在党内和社会上都切实起到表率作用。还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绝不能利用权力和自己的影响为亲属子女牟取不正当利益。
  据介绍,参加这期学习的学员共62人,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人,来自中央各部委的23人,来自部队的7人。学员支部书记杨崇汇和林兆枢先后汇报了本支部的学习情况,胡锦涛为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
  毕业典礼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主持。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张全景、刘云山、夏赞忠、陈福今、郑科扬以及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邢贲思、刘胜玉、刘海藩、杨春贵、张志新、王伟光参加了毕业典礼。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
  更好地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心任务服务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新华社记者秦杰、本报记者胡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出席中央国家机关第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在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后强调指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使各部门更好地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中心任务服务;要把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结合起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情况的要求。
  朱镕基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更加重视和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国务院各部门承担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许多方面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职能,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十五大作出的跨世纪战略部署中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对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更强的战斗力,去完成党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朱镕基强调,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必须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作为头等大事,要以更高的自觉性,兴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特别要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旗帜鲜明,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各自工作领域的实际,深入钻研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把学习理论同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在复杂形势下识别是非和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意识和能力。
  朱镕基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并与从严治政结合起来,树立中央国家机关高效、务实、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他强调,要坚决地和持之以恒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这方面中央国家机关要做表率。他说,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明年,各部门都要用很大的力气抓好“三个转变”,即转变机关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如果不真正抓好这“三个转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难以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各部门要切实按照新职能的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序,严格机关管理,尽快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朱镕基指出,按照中央的要求,明年要在国务院系统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讲政治,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决服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了的事情和作出的部署,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决不能打折扣。所有部门和单位都要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大力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要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的文明机关,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朱镕基要求,各部门党组要切实履行好指导机关党的工作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从多方面为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他希望,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再接再厉,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机关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王忠禹主持了今天的会议;国务院各部门党组和机关党委、纪委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右图:十一月三十日,江泽民主席在日本札幌会见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日本农业专家。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左上图: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等在人民大会堂迎接江主席。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孙英当选甘肃省委书记
  新华社兰州11月30日电(记者张锦、张泽远)中共甘肃省九届一次全会今天选举孙英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陆浩、仲兆隆同志任甘肃省委副书记;通过李虎林同志任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大会在纽约召开
  朱镕基总理致电热烈祝贺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二十九日致电将于十一月三十日在纽约召开的“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大会,向大会致以热烈祝贺。电文如下:
  值此“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自中东和平进程启动以来,在国际社会的有力推动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巴以和谈取得了重要进展,巴勒斯坦人民终于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了自治。最近经过有关各方的不懈努力,巴以就以色列第二阶段从约旦河西岸撤军等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是巴人民正义事业的阶段性胜利,也是朝着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崇高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高兴地看到,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恢复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国际上越来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作为巴勒斯坦人民可依赖的朋友,始终不渝地支持巴人民的正义事业,对巴勒斯坦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在此我愿重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与国际社会一道,支持中东和平进程,为中东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获得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