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
专栏:热点寻踪

  科学家预测:11月18日凌晨3时左右,一小时内最多会有数千流星划过夜空——
  何其壮观流星暴
  王直华
  打电话寻朱进,为的是狮子座流星暴。这学术名词难懂,姑且俗称:流星暴雨。
  他研究小行星。这位年轻人主持的北京天文台小行星研究计划,迄今已发现2300多颗小行星。就凭这个数字,他们进入了世界前10名。论小行星观测量,1995年他们排行世界第五,1996年排第四,1997年排第三。这串跃升的数字,颇让人兴奋。朱进又对流星发生了兴趣,因为它与小行星研究有关系。
  朱进:以前,在我国专业天文学家中,热心于流星研究与科普者只有一人:紫金山天文台的徐品新先生。全世界研究流星的专业天文学家,恐怕也不会超过10个人。
  记者:那么,您是否观测过流星?
  朱进:刚刚开始。10月8日在兴隆站,我目视观测了天龙座流星雨,它是由彗星12P(编号为12的周期性彗星)带来的流星雨的小“暴发”。我立即向国际流星组织作了报告。新疆的天文爱好者周兴明那天晚上寻找彗星,也观测到这场“雨”。徐品新先生在苏州专门对天龙座流星雨的暴发进行了观测。另外,向国际流星组织发出报告的还有日本人。
  记者:小行星、彗星,以及与彗星有关的流星雨,过去曾是业余天文爱好者钟情观测的天体。如今,人类十分关切自己的太空安全,为避免“天地大冲撞”的悲剧,天文学家也应对它们予以更多的研究与关注。
  朱进:一般说来,流星雨的形成同彗星有关。流星雨实际上是彗星飞过时一路抛撒的东西坠入大气层时发出的光迹。狮子座流星暴每隔约33年发生一次。今年11月18日地球穿过55P彗星(第55号周期性彗星)轨道附近时,据预测将发生狮子座流星暴。在这之前最近的一次狮子座流星暴发生在1966年。
  记者:我看到过一幅1933年10月9日天龙座流星雨的图画,流星雨看上去是从天空中一个点向四周辐射出去的。
  朱进:是这样。这个点叫做辐射点。实际上所有的流星都是平行地飞向地球的。你看上去它们呈辐射状,是一种透视现象。当你穿过一条隧道时,你会看到隧道里水泥砌块形成的一条条直线像是由隧道那一端向四外辐射,也是这个道理。
  记者:最近议论最多的是狮子座流星暴雨,您方才谈到天龙座流星雨,看来流星雨是以星座命名的?
  朱进: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为了便于天文学研究,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于是便有了88个星座,如狮子座、天龙座、猎户座等等。
  记者:狮子座流星暴雨近来名满全球。一下子出现那么多流星,大家感到很新奇。这是因为流星的知识还不普及。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每年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和微小陨石总共多达20万吨!
  朱进:行星际空间有许许多多的流星体。我们看到的流星,它们对应的流星体多数只有豌豆或砂粒那么大。这些流星体本来围绕太阳运动,碰巧经过地球附近,受到吸引落入大气层。高速流星体与空气原子、分子相撞,产生大量热能,一方面使流星体气化,另一方面使气体电离、发光,这光迹就称流星。流星体相对地球而言的速度,最高是72公里/秒,最低是11公里/秒。速度的上限发生在流星体迎面撞上地球的时候,下限则是流星体从后面赶上地球时的速度。据研究,每天有几十亿颗流星体坠入大气层。这个巨大的数目,我也是最近才从资料中看到的。不过这些流星体,许多都很小,不能产生肉眼可见的流星。1833年发生狮子座流星暴时,每小时出现了315万个流星;1966年那一次更多,每小时达14万个。相比之下,小的流星雨就逊色多了:每小时仅出现一至两个。
  记者:今年的狮子座流星暴,在何地、何时观测最好?
  朱进:应该强调一点,到目前,对流星暴还是很难作出准确预报的,不像其他一些天象(比如日食)能报得那么准。据国外专家预测,今年狮子座流星暴最佳观测地是中国,高峰约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凌晨3时左右,每小时流星数最多可达数千个。
  观测流星暴是件很吸引人的事,天文爱好者尤感兴趣,其原因之一,也在于它难以准确预报。他们会在凌晨的冷风中,痴情地等待“暴雨”的出现,体验着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带来的兴奋、激动和愉悦。
  记者:我想起一句话:“创造着是幸福的。”
  朱进:研究流星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天文学本身。研究流星雨,有助于深刻认识彗星的性质,这对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有很大价值。
  二是对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影响。在流星暴期间,各类航天器(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天文卫星、哈勃空间望远镜等)怎样防止流星体撞击造成损害,怎样防止流星产生的自由电子、离子对航天器电子设备的干扰,都值得研究。流星带来的,不止是害处。流星在大气层中形成的电离余迹,可以用来作为电波散射体,实现两地间瞬间快速通信,以及水文、气象遥测数据的传输。
  记者:前面谈到的几个数据还请您查一下。我晚上再打电话到您家里核实数字,如何?
  朱进:前半夜可以;后半夜我去观察猎户座流星雨,这两天每小时可看到10到20个流星!
  记者:……(这年轻人什么时候睡觉?)
  几百年前,欧洲人曾把流星暴视为“世界末日”的凶兆。几百年过去,不知今天是否还有这样的迷信。人类需要科学。靠它来避免“天地大冲撞”,靠它来防止“末日”降临。
  (作者为科技日报副总编辑)


第11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时间漫话
  斯壮
  “画鬼易,画犬难”。要回答什么是人人熟知的时间,自然更会让自知者却步。
  “能无限延续下去的同一运动称为均匀运动。取这种运动中的一个来与其他运动作比较,它就称作时间。”洛巴切夫斯基的定义最符合人们的直观感觉。季节的变化,星斗的起落,昼夜的交替,正是这些近似均匀运动的空间变化,构造出我们关于时间的概念。
  在牛顿的逻辑中,宇宙是一台精确校准好的机器,“绝对的、真正的或数学的时间本身,以及由于其内在的本性,总是不变地流逝着,与任何外界无关地流逝着,按另一种说法可称之为持续性”。时间无始无终,如阿波罗的车轮一般平稳。
  300年后,绝对时间的平稳被爱因斯坦超凡的思辨所打破。走进相对论的世界,光速成了永恒不变的常数。在它的丈量下,时间可以像橡皮筋一样任意伸缩。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天文学上把天体间的距离用“光年”来表述,并非完全是为了少写若干个零(一光年约等于9460800000000公里)。
  随着相对论的建立,“古老的关于基本上不变的、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的宇宙观念,开始为运动的、膨胀的并且看来是从一个有限的过去开始并将在有限的将来终结的宇宙观念所取代”。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因此可以考虑宇宙的归宿和时间的本质。
  就这样,人们对古老时间的认识与科学的发展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而前者对后者的推动,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对时间和世界的认识。
  对于科举时代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来说,金榜题名前的磨难除了穷经皓首的苦读,还有长达数月的鞍马劳顿。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改变了这一切。而有了因特网,医生到地球的另一端出诊,几乎是乘着近乎光速的马车前行。
  有人总是弄不明白,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财富会越聚越多。马克思是伟大的,他用社会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在一个效率越来越高的世界里,财富的加速增长是必然的结果。
  高效的紧张工作之后,技术发展同样为休闲预备了条件。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人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即使没有延年益寿的灵丹,生命也被尽可能地延伸了。这印证了相对论的观点。在人类历史的坐标上,刻度并不是均匀的。远古时一段长长的进化史,在《春秋》上也许只是短短的一句话。而走进现代,一天之内发生的事件可以存满整整一个光盘库。
  “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中国古人的宇宙观是健全的。早在数千年前,他们就搭建起了一个四维的世界。在这四个维度中,只有时间是不可逆的,它永远向前。如果非要回头,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历史:科学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整个世界前进的历史。


第11版(科技)
专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立40年来,在高科技研究和高科技民品开发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在国家“863”高科技技术研究项目中,中物院共承担了上百个课题。15年来,中物院发展民品200多项。图为高功率微波暗室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第11版(科技)
专栏:

  为了古都明净的天空
  ——西安汽车燃气化形成产业
  张丽辉
  同为数朝古都,西安和北京有着太多的近似。甚至在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方面,西安也像北京一样,重点放在汽车尾气排放控制上。不过,在汽车燃气化改造的问题上,西安搞出了自己的特色。
  9月15日,随着20多辆新改装的压缩天然气动力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披红挂彩驶上街头,西安的汽车燃气化改造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燃气化的优势是共同的。航天工业总公司民品司胡顺楠司长给我们举了一大堆数字:
  环保方面,天然气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使一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7%,碳氢化合物减少72%,二氧化碳减少24%,二氧化硫减少90%,氮氧化物减少39%,噪音降低40%;
  成本方面,天然气比汽油等当量升至少节约0.93元,花1万元左右改装一辆公交车,200天即可收回成本,还可节约50%的维修费用,一座日加气能力150辆次的天然气加气站,4年左右也可收回投资;
  安全方面,天然气燃点高、密度低、爆炸极限窄,抗爆性优于96号汽油。
  而在崔林涛眼里,发展天然气汽车给西安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一般人都觉得,经济发展难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位西安市委书记和他的同事们采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把洁净能源作为大的高科技产业来开发,下决心使汽车燃气化成为西安新的支柱产业。
  背靠陕北这一世界级的大气田,西安的确有天然资源的优势。驻西安的航天研究院所和高校、军工企业,则是西安发展汽车燃气化的技术、产业优势。由航天总公司四院西安向阳气瓶公司开发的天然气复合材料气瓶,利用了航天发动机的缠绕技术,安全性能国际领先,今明两年的产量可达3.5万只;航天11所研制的汽车改装零部件,在不改变原车发动机的前提下,利用发动机舱现有空间,可方便地进行安装,实现油气两用;加气站的压缩机和售气机也已完成样机试制。
  西安市计划明年改装汽车550辆,建成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加气站8座,年产气瓶2万只,汽车改装零部件3万套,新增产值2.12亿元。同时,作为全国地理中心,西安北接榆林、宁夏、内蒙古、北京,东邻中原、胜利油田,西经宝鸡通甘肃、新疆,南与成渝公路相连。在四川北部、陕京输气管道沿线、东南部油田的中间地带,天然气汽车有着极为开阔的发展空间。到时候,也许北京人不得不承认,西安在汽车燃气化方面确实棋高一招。


第11版(科技)
专栏:

  农村电管有新招
  IC卡上知“多少”
  本报记者 崔芳
  在乡间通往集镇的小路上相遇,问匆匆赶路的老农“干嘛去”。对方回答:“去买电”。在山东烟台牟平区,历来是提篮挎篓赶集的农民,竟然会举着一张小卡去买东西,而且是买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此情此景,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变得真快。
  这是牟平电力系统引入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和IC卡电能表,给农村电管带来的新变化。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只要在普通家用电表上安装一种可以克服电流波动的RTU计电装置,通过电话线,电力局就可以自动读取电表上的数据,大大提高了抄表和电费结算的效率。对于农村用户来讲,这种电脑抄表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避免了抄表环节中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现象,消除了估抄,根治了错抄,避免了漏抄,并能及时发现异常用电情况,最大限度地保护用电农户和电力部门双方的权益。
  在自动抄表系统的基础上,牟平又推出IC卡电能表计费系统。在该县养马岛电力分局,记者碰见一位持IC卡前来购电的农户。一次刷卡、加电,交上几十元,他就买下了可用3个月的电。他告诉记者,“这种IC卡很适用,买电方便、省事,用多少、剩多少每天都可以在自家电表上看到,连烧一壶水用了多少电都一清二楚”。在今天的牟平,使用了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和IC卡电能表的10多个村镇,再也听不到人们对“电老虎”乱收费的抱怨了。


第11版(科技)
专栏:

  集各家之长
  谈知识经济
  肖佳
  知识经济作为叩响世纪之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改变着现有社会的一切。它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是当前各界人士热切关注的话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传统经济中,我国的工业经济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数年,乃至数十年。要缩小这样的差距仍需极大的努力。然而,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因此,我国在迎接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双重挑战的同时,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跨越发展的契机。
  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如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战略,全社会都面临着这个严峻的课题。目前市场上介绍知识经济的著作很多,但由于知识经济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个人的著述,也只能作为一家之言。科学出版社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博采众长,荟萃精华,编撰成《知识经济纵横谈》一书,可以说是奉献给读者的一份精美礼物。
  该书汇集了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颇有见地的论述、报告和论文40余篇,就知识经济的由来、兴起和现状,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地域和部门的专家为顺应知识经济潮流而提出的战略决策和举措等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的看法及实例。


第11版(科技)
专栏:

  会议电视系统紧跟网络潮流
  张璋
  原邮电部会议电视系统骨干网的近200个站点,一直以其在电视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方面的独到优势而自豪。
  然而随着个人电脑、各种桌面系统的普及和因特网、企业内部网的迅速发展,运用特有设备在专线上进行视频传输的会议电视概念,显得与风起云涌的网络化潮流格格不入,甚至有被取代的危险。
  在中国市场上占有70%份额的美国视讯公司感觉到了危机的存在,迅速调整战略,于10月中旬率先推出支持在因特网协议、电话或其他混合网络上进行视讯传输的软件,使用户能够在现有硬件设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各种网络上安装从桌面到大型会议室的所有视讯产品。
  国内通信业界的一些人士闻听此讯,一方面为会议电视系统的网络化发展深感高兴,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电脑、电视、电话“三网合一”作了有益的探索。另一方面,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会议电视系统市场几乎全部为国外厂商所垄断,如果不能抓住“三网合一”的契机,这一块失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恐怕还难以收复。


第11版(科技)
专栏:

  “东方魔仪”的“绿色神功”
  鲁青 玉成 权山
  测血压的仪器有。降血压的仪器有没有?有,而且效果不错。吉林省通化市佳俊生物电子研究所这样响亮地回答。
  5年前的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高级工程师高佳俊发明的“佳俊降压仪”被法国传媒誉为“东方魔仪”,荣获金奖。此后的几年中,佳俊降压仪不断改进,又连连从国际博览会上捧回金奖。
  终生服药不仅给高血压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应加大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比重。
  做过一家医疗器械厂的总工程师,又拿下了中医学院本科文凭的高佳俊,决心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经过反复研究,他提出,人体电位异常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使心脏排血量增多,全身小血管痉挛,从而形成高血压。通过平衡人体自身电位,就能有效降低血压。在众多医学专家的帮助下,经过数百次的设计改进和1700多人次的临床观察试验,高佳俊研制出不用磁、不用药的高血压治疗仪,效果明显。这种新的降压方式引发了国内高血压治疗领域的“绿色疗法”革命。目前,各种形式的降压仪不断涌现,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第11版(科技)
专栏:

  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牌
  ——记我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奚启新 田兆运
  如果说,丝绸和陶瓷张扬的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那么,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则在国际上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新风采。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雄姿勃发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着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昂然升空。火箭腾空而起的壮观场面向全世界作了现场直播。这是长征火箭第一次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起步于50年代末的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并连续7次发射返回式卫星,用事实证明了长征火箭卓越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完全有能力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85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内外用户的商业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事实,照亮了中国走向国际卫星商业发射市场的道路。随着一颗颗外星成功进入轨道,长征火箭在国际市场渐渐打开了局面,逐步站稳了脚跟。
  然而,在长征火箭进军国际市场的征途中,一波三折,磨难重重: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升空后不久发生爆炸,星箭俱毁;1996年8月18日,长征三号火箭的三级发动机提前关机,未能将“中星七号”送入预定轨道。
  刚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长征火箭,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但中国航天人并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吓倒。经过全行业的技术整顿和严格管理,重新向国际市场发起了新的冲锋。
  1997年5月12日,经历了数次失利的长征火箭再次亮相,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随后15个月的短短时间里,长征火箭连续11次发射成功。
  连战连捷的长征火箭再次引起了国际卫星用户的注意。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将采用长征火箭发射10颗休斯公司制造的卫星;在2002年前,美国劳拉公司也将采购长征三号乙火箭实施五次发射。
  今年10月26日,离中国政府宣布承担国际商用卫星发射任务正好13年。至此,长征火箭已成功发射了23颗国外商业卫星,以其优良的发射能力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建立起了较高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走向国际市场后,长征火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诸多新型号的出现使长征火箭发展成为系列化产品,具备了发射各种不同用途、不同质量、不同轨道卫星的能力。截止到目前,长征火箭共进行了54次发射,成功率在88%以上。中国航天以自己雄厚的实力,创造了与欧空局的阿丽亚娜火箭、美国的德尔塔火箭、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难分伯仲的世界名牌。


第11版(科技)
专栏:

  敢在地铁头上动土
  李新新
  不久前,由北京市地铁总公司开发、城乡集团三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创的地铁平台式住宅工程通过验收。这为我国城市建设综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北京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7亩,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的焦点。北京地铁总公司和城建设计院经多年研究,于1996年下半年破天荒地设计出在地铁运营线上建住宅楼的科学方案。
  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维系在跨越6条地铁线路、托起高楼的平台。平台位于北京地铁太平湖出口处这一咽喉地段。在地铁列车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建造平台,几乎每项施工在国内建筑业都无先例可循。为此,北京市城乡集团三公司采用了跨线桥施工新技术。为确保路基稳定,他们研制打桩机,采用了短桩护基分段开挖新工艺,在距轨枕仅半米处,垂直下挖5米,顺利地完成了长约300米的地下桩基础施工任务。最为惊险的是吊装平台大梁。169根长12米、重10吨的平台大梁跨越两条地铁运营主干线,如果一根大梁吊装失败,都将造成日载70万乘客的地铁停运。为此,他们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制定了多套吊装方案,保障了全部平台大梁一次吊装到位。
  经建设者600多天的奋力拼搏,工程在没有影响地铁一分钟安全营运的前提下,于今年6月30日胜利竣工,工期提前一个月,节约建设费用6000万元。不久,210户地铁职工将喜迁新居。
(附图片)


第11版(科技)
专栏:新闻频道

  新闻频道
  中科院商讨科技兴农大计
  日前,中科院向在京局以上干部传达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路甬祥院长提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必须将科技兴农放在重要地位,组织重大科技创新行动,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期要抓好的几项工作包括: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改造,适合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科学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农业信息系统的完善,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咨询研究,种质资源、基因育种、作物生态以及农产品的转化技术研究等。(孙殿义)
  基因工程孕育出抗冻植物
  据十月二日出版的《科学》周刊报道,英国科学家从胡萝卜中分离出一种抗冻蛋白,通过基因技术移植到在温室里生长的烟草中,转基因烟草获得了胡萝卜抵御寒冷的特性,烟叶生长不再受结冰的破坏。(庆华)
  廿年内人类可望登上火星
  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火星探测国际工作小组会议上,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他们提出的登陆方案实施顺利,人类可望在二○一五年登上火星。(汤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