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美术)
专栏:

  追求崇高
  ——九七年主题性美术创作点评
  剑武 安远远
  如果说,多年来对于艺术形式的探索已经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性贫血与语言性虚脱”,特技与制作使之走向极端的话,到1997年,这种探索终于开始摆脱“钻牛角尖”的困窘。主题性创作的沉稳起步正是这个结论的基本依据。
  其实,在多数艺术家、批评家以形式美来强调、探索艺术形式的独立品性的同时,一些清醒的艺术家与批评家没有偏失艺术创作的正道,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执拗地表达了对于生活的依恋、对于自然的向往、对于历史沧桑的关注。正是他们的提醒,使一些艺术家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自我修正,因此而基本保持了美术创作的整体平衡。生活与历史已经在这两三年的美术创作中重新激起了艺术家的想象与才情,重新显露出他们的深沉与厚重。
  1997年使这种被称为“主流”的意识与创作真正成为了美术界的主体,它给主题性创作提供了大踏步前行的坚实基础:香港历经百年沧桑而回归祖国;三峡水利工程实现长江截流……正是这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巨型工程,正是这牵挂着炎黄子孙的历史巨变,引发并强化了许多艺术家的使命感,调动并激发了他们所有的创造力。
  这种使命感,没有停留在一种创作方向的取舍上,而更多地深化为对于沧桑巨变的历史审视。强烈的历史感,是1997年主题性创作的精神支柱,它所支撑的是艺术家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对历史真实的追寻。在庆祝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艺术大展·主题创作卷》中,有虎门销烟的熊熊怒火,有三元里抗英的滚滚硝烟,有港九抗日的阵阵枪声,甚至还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浩荡军队;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悲惨一页,有中英关于香港回归谈判的庄严时刻,还有香港回归之夜的“火树银花不夜天”;有文天祥的悲愤,有林则徐的沉思,有关天培的壮烈,有陈天华的激越,还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雄强,甚至还有希思与撒切尔夫人的明智;有风中起舞的红木棉,有奔腾的黄河,有四合的群山,还有盘旋的古树年轮,甚至还有紧扣不舍的木制榫卯结构。雪洗国耻、力护主权、强调统一,是贯穿于这些作品的准线,由此而展开的是历史事件的起因、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真实的脉络,在准确的文献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浓郁的沧桑感———思想的锋芒与情绪的感染聚焦于历史,又生发出勃勃生机。
  同样重要的是,对于历史事件的再现没有拘泥于场景的细节,对于历史人物的剖析没有着意于生平,对于历史真实的追寻没有依赖于情节性,而是代之以强烈的象征性与表现性,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1997年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成就之一。在其他主题性创作中,也不乏成功之例。这些作品对于创作的主题性既不是被动地服从,也不是简单地演绎,而是将之转化为对于史诗性、永恒性崇高美学品格的追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美术展览》中的许多作品既消除了以往军事题材作品的单一与死板的痕迹,也显示了主题性创作的旺盛生命力,英雄主义的情怀与生活的斑斓、自然的纯朴、历史的深刻进一步交融。这种交融则来自于深厚的生活积累与创作的千锤百炼。油画《检阅》创作历时仅九个月,改动则多达八十多次,是真正的呕心沥血之作,从而才会有恢宏的气势与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已经进入1998年,摆在中国美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把体现在1997年主题性创作中的这份坚韧与博大,推广到其他题材的创作中去。
  (本版标题书法 朱乃正)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国画) 苗再新 李翔   ↑金色路———京九世纪之梦(油画)贾励   ↑世纪之声(中国画)张彦
←归航(油画)张敏杰(附图片)


第4版(美术)
专栏:

  待到山花烂漫时
  ——记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
  毛同恺
  曾受业于徐悲鸿门下,又在砚田笔耕墨耘半个多世纪的孙其峰先生,以其书画和艺术理论的精深,享誉当代画坛。
  孙其峰先生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画论并重,尤以画名馨著。
  孙先生在艺术上十分重视“千锤百炼”。他早年在国立艺专学习时,除学习传统的中国画技法,还学过西方教育学、解剖学、透视学和素描。徐悲鸿先生教导他“中国画家应由专致精,复由精致专,故一定有几手本领看家。画的题材不必贪多,务必求精。运用技法不必贪全,务必求新。要写自己的情愫,奔自己的思路”。徐先生还具体帮助他确定了把画雄鹰、鳜鱼、斑鸠、松鼠、麻雀和竹、梅、松、柏作为主攻目标。
  他对研究西方绘画技法也切实下过苦功。在天津美院他讲授过《绘画透视学》,并发表了《中国画透视学》的专文。他经常奔赴各地写生。几十年来,他十下江南,七赴塞北,留下大量速写,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佳作。
  孙其峰先生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整的美术理论体系。他参与编写制定的教学大纲,有理论、有步骤、有方法,理论与技法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其特点:一是在教材选择上以少胜多。即从众多的题材中,选择少量有代表的对象,在一些共性问题上多下功夫。如画牡丹、芍药、芙蓉、扶桑时,只选有代表性的牡丹。只要先画好牡丹,其他的花卉则一点即通,迎刃而解。二是要“以多胜少”。如对画牡丹的时间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增加训练时间,务必学精学透。这样在画其他花卉时能用较少的时间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三是对某一题材选定后,要长期地坚持画下去,反复研究,下苦功夫,最后达到最佳境界。在他的悉心教育和引导下,许多学生已成为全国很有影响的画家、理论家。
  孙先生十分重视中国书画的笔墨神韵。他重视传统,更注意观察提炼生活。在传统中求变求新。他的用笔精炼老辣,一招一式,均具条理性和哲理性。在书法篆刻治印上他有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尤其把汉简引入隶书,独具风采,形成他书法所具有的结构严谨、用笔精致、圆润雄劲、秀丽洒脱的风格。他把书法的用笔用墨运用在绘画上,用笔讲究,技法多样,极富表现力。他画雄鹰、斑鸠、麻雀、松鼠和柏、松等,形神妙肖,用笔精微,生动传神。所画《红叶苍鹰》,其爪部力抓树干,侧目远眺,秋波千里,红叶飘动,奋翅展翼之势跃然而生。其生动传神之笔,盖得益于徐悲鸿先生遗风。所画禽鸟,或栖或飞,或语或鸣,皆灵动。所画松树,挺拔苍雄,枝杈密而不乱,针叶翠而不浑,鸣禽待而欲飞,尤见其用笔造型布局之功力。所画梅花,虬曲挺秀,交叉有致,密而得当,花蕾清香俏丽,雅韵盈怀,尤具鲜活滋润、生机蓬勃之情。他早期多画山水,后来更钟情花鸟画创作。他把扎实深厚的工笔功力与夸张挥洒的小写意本领,极其精巧地同熔一炉,使其作品内涵厚重,时代精神扑面,雅俗共赏,极受专家和人民群众喜爱。
  ↓山花烂漫(水墨画)孙其峰(附图片)


第4版(美术)
专栏:

  ↑一元复始
  (篆刻)
  韦耀中


第4版(美术)
专栏:

  ↑万象更新
  (篆刻)
  陈云龙


第4版(美术)
专栏:

  “中国青年油画展”
  初现新世纪油画走向
  首届全国性的“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日前已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于参展作者将是下个世纪中国油画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因而此展引起美术界众多人士的关注。中国油画及美术评论界著名人士詹建俊、闻立鹏、邵大箴等认为,此次展出的二百零三幅作品,基本反映了当前青年油画创作的总体水平,许多作者在追求现代艺术品格的同时,开始以健康的心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但也有部分作者过于注重个人的直观感觉和印象使其作品偏于所谓“原生态”。因此他们期望以后在更多的青年油画家的作品中,再多一些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时代的理想和精神性的力作。
  该展由中国油画学会等单位主办,现在深圳展出,并将在重庆续展。


第4版(美术)
专栏:

  特型演员出版书画集
  曾在《毛泽东在青岛》、《张学良将军》等影视片中成功扮演过毛泽东的特型演员杜天清,最近出版了他的个人书画集。该画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作者书画作品一百六十余件和影视剧照四十余帧。


第4版(美术)
专栏:

  黄河腹地的回声
  ——山西画院作品展在京举行
  山西画院作品展,1997年12月9日至1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参展的160多幅作品,出自17位画家之手,都是近年来的创作成果。这些年来山西画院的画家们坚守着自己的美学追求,依傍着三晋大地这方黄河腹地文化的丰赡,以沉稳的审视回应流行的风潮,小心把握着并保持着对真实生命感受的直觉的鲜活,在超越现实表象的同时,始终不曾进入有些失之空洞的纯形式或纯抽象的操作过程。立足现实,关注生活,感悟时代,淳厚质朴的艺术底色和务实求进的价值取向,是这次画展留给人们的最深刻的印象。
  (闻力)
  ←矿工(石膏)孙宝田
  ↓走出黄土地(套色木刻)曹美
  →太行石门岩(彩墨画)王朝瑞(附图片)


第4版(美术)
专栏: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中国画) 苗再新 李翔


第4版(美术)
专栏:

  ↑金色路———京九世纪之梦(油画)贾励


第4版(美术)
专栏:

  ↑世纪之声(中国画)张彦


第4版(美术)
专栏:

  ←归航(油画)张敏杰


第4版(美术)
专栏:

  ↓山花烂漫(水墨画)孙其峰


第4版(美术)
专栏:

  →太行石门岩(彩墨画)王朝瑞


第4版(美术)
专栏:

  ↓走出黄土地(套色木刻)曹美


第4版(美术)
专栏:

  ←矿工(石膏)孙宝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