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编者的话
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十分熟悉本国的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大银行,这些银行也为国际金融界所称道,并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
在我国,中国银行就是这样一家历史悠久、享誉全球的国际性大银行。截至1996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21070亿元,存款余额12581亿元,贷款余额10623亿元,均比1992年增长一倍左右,五年税前利润总和达541亿元。
连续三年来,世界著名的金融专业杂志《欧洲货币》一直评中国银行为中国最佳国内银行。
国际金融界权威杂志《银行家》每年都评出令国际金融界瞩目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近三年来中国银行的排名引人注目地不断上升,由1995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26位,到1997年的第15位。
其实,在这些辉煌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银行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艰苦努力,是中国银行在放眼全球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闪亮轨迹。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中国银行
国际市场上成熟的借款人
张振宇
今年6月,中国银行在新加坡发行了2亿美元亚洲浮息债券,投资者购买十分踊跃。这是中行于1987年、1992年之后再度赴新加坡发行亚洲美元债,也是该行第25次在国际市场发债筹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通过利用外国买方信贷、政府贷款、混合贷款(简称“三贷”)、商业贷款、日本能源贷款、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坚持“安全,灵活,有利”的原则,发挥窗口作用,共筹集几百亿美元外汇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
低成本筹措资金
1980年5月,中国银行与日本输出入银行签订了第一笔能源贷款,接着又与瑞典出口信贷公司签订了第一笔政府贷款协议。截至目前,中行与法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等国签订了政府贷款和混合贷款协议,实际使用贷款50多亿美元;与奥地利、德国、法国、芬兰等国的银行签订了买方信贷协议,实际使用贷款金额13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3亿美元日本“黑字还流”贷款,与日本输出入银行签订了多次日本能源贷款协议,实际使用贷款金额50多亿美元;与多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签订了商业贷款协议。上述各类贷款累计使用总金额为250多亿美元,共投放于近2000个国家重点项目上。
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国外买方信贷和政府贷款、政府混合贷款这种中长期、中低利息贷款或无息贷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支持了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基本建设,支持了能源、交通、通讯和基础原材料等工业的开发和建设,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增加财政税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积极寻找市场机会
中行发债始于1984年。当年11月,中国银行第一号日元武士债在东京发行,200亿债券立即被抢购一空,发行金额虽然不很大,但意义深远。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机构首次利用国际市场公募融资,开创了我国海外发债、上市等以证券方式开展筹资活动的先河。
作为国际大银行,中国银行还在筹资市场多样化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巩固东京市场的同时,中国银行先后开辟并多次重返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国际市场,获得了圆满成功。为了尽早使投资者熟悉中行的形象,中行伦敦分行首先于1985年试探性地发行了2亿美元5年期银行存单,市场反响十分热烈。1987年,一俟旧债问题宣告解决,中行率先于当年10月,以较低的成本在伦敦发行了欧洲美元债券。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全球发行战略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交易灵活,投资者广泛,但对外国发行人的要求也极其严格。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进一步为世人所瞩目,国内国际环境不断改善,中国银行此时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条件逐渐成熟。为了确保发行的圆满成功,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初,中国银行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就在中行首笔扬基债券发行在即之时,1994年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突然决定提高利率,加之“白水门”事件,债券市场紧张不安,投资者踟蹰不前,一些国际著名的发行者知难而退。此时,中行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思考,耐心等待,与承销商、投资者积极接触,征询建议,寻找发行的适当时机。3月10日前后,市场相对平稳,中行果断决定当即发行5亿美元扬基债券。由于准备充分,发行适时,定价得当,在美元利率继续上升之前,这笔中国金融机构规模最大的债券发行被美国投资者顺利接受,其中20年期债券也是当时中国机构发行的期限最长的外债,对逐步引导国际投资者充分认识中国的发展潜力,扩大对华长期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积极稳妥、确保成功的基础上,中国银行还勇于尝试新市场、新方式,不断扩充资金渠道,推陈出新,紧随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1985年10月,当东京离岸国际资本市场刚刚开放不久,为了充分利用日本投资者对中行的信任,同时避免因筹措日元而产生汇率风险,中行即在这一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将军债券(在日本发行的美元债券)。除此之外,在日本市场,中行还率先发行了日、美元双重货币债,在新加坡发行了亚洲美元债券。1997年4月,中国银行在香港、伦敦成功地发行了7年期3亿美元的亚欧美元债券,这是该行首次利用“亚欧债券”的方式赴海外筹资,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发行的金额最大的浮动利率债券和7年期债券。此次发债引起国际金融界强烈的反响,《国际融资研究》、《欧洲周刊》等国际权威金融刊物以“中国银行胜利凯旋”和“中国银行成功重返市场”等为题迅速报道了债券的发行情况和各方面的反应。
稳妥、有效管理外债
中国银行非常珍视在国际市场赢得的信誉,不但积极设法筹措低成本的资金,而且本着对投资者负责、对国家负责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对债务进行管理。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中国银行主动通过货币调期等金融工具,将发债借入的大部分日元、马克债务调换成为美元,有效地避免了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80年代,中行利用当时AAA最高信用评级的优势,在日元武士债发行谈判中争取主动,赢得了有权选择提前偿还债务的权力。时至90年代,日元再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中国银行当机立断,提前偿还了数笔高息债务,仅利息支出即减少数千万美元。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合资项目,利用外资数十亿美元。由于该项目还款期长,债务币种主要是法郎和英镑,而项目的主要收入是港元,在这几年美元汇率变动频繁的情况下,大亚湾核电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中国银行深入分析了国际市场的走势和大亚湾核电站的资金流动状况,为其近20亿美元的债务进行风险管理,帮助企业减少损失2.2亿美元左右。
中行发债10余年来,累计发债25次,筹集外汇资金近50亿美元,支援了国内的重点项目,提前偿还了国家部分利率较高的借款,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海外发债10余年,中国银行完成了从东京到欧洲,继而登陆大洋彼岸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在海外发债历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根据市场形势不断调整,以发债规模适度化、债券发行公募化、发行方式多样化为特点,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树立了成熟的发行人形象。(附图片)
中国银行总行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支持我国外贸发展最主要的金融力量——
促进建立开放型经济
柳爽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肩负着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职能,是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主要的金融力量。
1978年以来,中国银行向外贸进出口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达4万多亿元,支持外贸部门累计完成出口创汇7300多亿美元、进口7000多亿美元。为支持我国大型机电产品出口,中国银行累计批准出口卖方信贷200多亿元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协议金额5亿多美元。其中,投向卫星、船舶、飞机以及大型成套设备等重点项目资金占90%以上。除此之外,中国银行利用自己的国际信誉,在贸易结算过程中,通过实行授信额度内开具保函免交抵押金措施,减少企业资金占压,简化结算手续等,为出口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1988年以来,中国银行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近2000万笔,收付金额6000多亿美元,占全国结算业务总量的50%左右。
熟悉国际市场的中国银行深知,开放型的市场经济需要外贸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整体提高。因此,中国银行适时调整贷款投向和贷款结构,由最初的仅仅支持专业外贸企业到一并支持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的发展。
为积极配合国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中国银行采取了各种灵活的融资方式,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积极扶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截至1996年末,向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发放各类外汇贷款332亿美元,人民币3546亿元。分别占我国金融机构对外商投资企业贷款余额的81%和51%。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长城卡,中国第一卡
宋晓寒
1986年6月1日,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了。她以我国古老长城命名,这就是中国银行的长城信用卡。
长城卡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在支付工具和结算工具的改革上迈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信用卡管理经验和网络技术,中行于1987年加入了维萨国际组织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该行还相继在国内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走出国门的外汇长城卡,首家推出了自动提款卡和智能卡;在海外发行了自己的信用卡——“龙”卡,实现了我国银行海外机构发行信用卡零的突破。同时,该行还为不同的行业发行了联名卡、专用卡、储值卡。经过多年努力,长城卡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名牌产品,其存款余额和交易额始终保持国内同业领先地位。到1996年底,人民币长城卡持卡人已超过470万,存款余额达190亿元,特约商户达5.3万多家,信用卡年交易额达2900亿元,代理外卡业务交易额折合人民币71亿元,约占全国外卡交易额的70%。根据国际信用卡研究刊物《信用卡信息》报道,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万事达卡的交易在亚太地区居第一位,全球居第三位。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他们走到世界上哪一个主要的金融中心,都可以找到中国人自己的银行,那就是中国银行——
放眼全球追求卓越
巴曙松
自1917年中国银行第一家海外机构香港分行开业至今,中国银行的海外事业已整整走过了80年。80年间,中国银行的海外事业与我们国家的命运息息相连,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和祖国一起成长
从建国到1978年,中行在港澳和伦敦、新加坡等地共有144家海外分支机构,海外资产总值达到了数十亿美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行积极开拓海外事业,以新的形象活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业绩。截至1996年末,中行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33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2万人。长期以来,中行各海外分支机构在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坚持“安全,效益,发展”的一贯方针,积极开拓进取,依法稳健经营,注重科学化管理、电子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了各项业务持续、稳步的增长。截至1996年底,海外资产总值超过1500多亿美元,存款余额和放款余额分别达904亿美元和493亿美元,税前利润也保持了逐年增长的势头,海外行资产和利润分别占全行资产和利润的21%和30%以上。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海外机构数翻了近两番,整体业务规模增长了几十倍,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海外事业的持续、稳健发展,也为中行向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目标迈进以及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方位发展海外业务
中行海外机构凭借自身处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利条件,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经营方式,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的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经营领域由单一的存、放、汇及贸易结算业务发展成传统业务与现代创新业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格局。海外机构相继推出了信用卡、电话银行、私人银行服务、按揭放款、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及代客外汇买卖等业务品种,积极开拓了项目投资、证券包销、企业财务顾问、金融期货、基金管理等商人银行业务。
1996年底,中行在伦敦建立了中国银行商人机构——中国银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是我国在经合组织国家建立的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商人银行机构。这一机构的建立和起步,将进一步提高中行在资本市场上的活动能力,为商业银行业务和商人银行业务相互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行向多功能、国际性大银行发展迈出的又一开拓性步伐。
在国际金融市场频繁波动和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中行海外机构以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增强防范各类风险的能力和不断提高经营效益作为海外机构管理内容的核心。在数十年间,中行海外机构始终坚持了在当地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接受当地的严格监管,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了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注重资产规模的合理增长和注重资产质量、经营成本的核算。这种稳健经营的作风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海外各项业务的健康顺畅发展及经营效益的稳步增长,也使中行海外机构成功地经受住了近十几年国际上重大金融风波的严峻考验。
服务祖国经济建设
多年来,中行海外机构以立足海外,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宗旨,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上百亿美元的外汇资金。同时,还积极配合和支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内在海外招商引资、介绍客户、信息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港澳中银集团作为香港的第二大银行集团,其贷款总额中,有九成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先后参与了香港新界三号干线、新机场、机场铁路大角咀站上盖物业、货柜码头及澳门国际机场等大型公共项目的融资与担保。1994年5月和1995年10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澳门分行分别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地发行钞票,得到了当地社会以及国际金融界的广泛认同。中行在港澳地区参与发钞,掀开了港澳货币发行史上新的一页。1996年,中行香港分行作为港币发钞行首次担任了香港银行公会轮任主席的工作,表明了香港银行业对中行的信任,中行愿为香港银行业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贡献更大力量。(附图片)
图为中行新加坡分行外汇交易室。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基础产业的超前发展,是经济起飞的前提——
外汇资金优先保证重点产业
赵仲鹏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煤炭、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据统计,中国银行贷款支持的国家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分别占我国石油产量、统配煤产量、发电量的1/10左右。
近几年人们明显地感觉到,坐飞机出门越来越方便了。殊不知,这正是中行人多年来默默努力、孜孜以求的。据统计,中国银行向民航系统提供外汇贷款和担保累计达150亿多美元。在中国银行的大力支持下,民航系统运输飞机从1979年的100多架增加到1995年的400多架,仅“八五”时期就增加了210架。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航运大国。在成功的背后,同样有着中国银行的辛勤耕耘。多年来,中国银行向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提供各类贷款共计约75亿美元,使中远从一个起初只有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小型航运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00余艘船舶、1700万载重吨、综合实力居世界第三、集装箱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的大型国际远洋运输企业。国内轿车产量的70%、全国程控交换电话的60%是由中国银行贷款支持的。
基础原材料方面,国内八大钢厂的技术改造、四大乙烯项目建设,以及大型化工、化肥、水泥项目等,都是由中国银行贷款支持的。
运用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一环,中行人将这一点明确地体现在其信贷战略中。截至1996年末,中国银行共发放人民币贷款2.6万多亿元和外汇贷款560亿美元,扶持了国内4万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出口商品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引进和改造。为扶持国家急需发展行业的技术改造,限制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从1992年起,中国银行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密切协作,相继开办了9亿美元专项和人民币“双加”技改专项贷款。截至1996年底,共批准项目44个,批贷金额7亿元人民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片)
中国银行支持的海上油田勘探开发项目。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定期一本通”
只要是同一个人名下的定期存款,无论是人民币还是外币,无论存期是否一致、到期日是否相同,都可以记录在一本存折上。储户无须操心每笔存款何时到期,也不必亲自到银行办理续存手续,银行会按储户原来约定的存期自动将本息转存。这就是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近日推出的本外币“定期一本通”业务。
本外币“定期一本通”是电脑储蓄业务的一种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式的做法,采取存折形式,把不同货币、不同存期的定期存款逐笔记录在一本存折上,各种存款项目一目了然,便于保管和查阅。“定期一本通”具有通存通兑的功能,储户可以在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任何一个联机网点开立“定期一本通”账户,也可以在所有联机网点存款和取款。开户时储户可以自行设定密码。“定期一本通”存折一旦遗失,储户可以先到就近的联机网点临时挂失,5天内到开户网点办理正式挂失即可,比普通存单挂失更能赢得时间,因而更具有安全性。 (晁妍娟)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快捷的全球资金高速通道
1996年4月中国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实时环球收付清算系统,筑起环球资金收付的“高速公路”,实现外汇收付清算“全球一日通”。1996年9月投产了实时电子联行系统,目前已在全国2000多个分支机构实现了人民币实时汇兑,形成了覆盖全国、快捷方便的资金高速通道。
萧山市进出口总公司是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客户,年进出口额达6000万美元。过去资金往来通过电汇要10天时间。如今,中国银行采用了新系统,国外货款当天就能进账,不仅加快了公司的资金周转,而且也使厂方可以早收款早发货。浙江省一位副省长说,去年浙江外贸能持续发展,不亏损,与中行收汇速度明显加快分不开。 (薛建英王志强)胁捎昧诵孪低常??鈲货款当天就能进账,不仅加快了公司的资金周转,而且也使厂方可以早收款早发货。浙江省一位副省长说,去年浙江外贸能持续发展,不亏损,与中行收汇速度明显加快分不开。
(薛建英王志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