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体验三百六十行

  马班日记
——徒步采访四川大凉山马班邮路纪实(上)
本报记者冉永平
7月6日到8日,作为一位报社记者,我徒步全程采访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一条马班邮路。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体验远离现代文明的滋味。那几天,在彝家的火塘边,在旅途中歇脚的岩石上,我记下了普通邮递员默默无闻的奉献。
7月6日:万事起头难,到桃子乡就是胜利
在凉山,邮路分为车班、马班、步班。通公路的地区自然由汽车送邮件,不通公路的地方,邮件多的走马班,邮件少的则走步班。
我此次走的马班邮路是从盐源县博大区到左所区(现更名为泸沽湖区),共90公里,一个来回是6天。这是一条季节性马班邮路,去年由于修通了简易公路,因此只有在雨季路断不能通车的几个月才恢复马班。这也是盐源县马班邮路中距离较短、路最好走的一条,但一路既没有电更没有电话。
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我,90公里不过是一两个小时的车路。因此,昨天听说只走90公里,我甚至提议,为了抓紧时间,把3天缩为2天。盐源邮电局的同志头摇得像拨浪鼓:“3天能走下来就不错。”
早上7时30分,凉山州邮电局邮政运营部副主任冷建华、盐源县邮电局副局长谢祖荣、乡邮管理员杨平陪同我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马班的出发点博大支局。由于一路塌方和垮山(山体滑坡),40公里走了两个半小时。
在博大支局简陋的营业室,我见到此行采访的主人公——马班邮递员曾启富,一位个子不高、面膛黑红的年轻人。我热情地与他握手,但他有点冷淡。老谢问他今天能否赶到桃子乡,小曾看看表看看我,说了两个字“恼火”。我在四川呆过,知道是“够呛”的意思。
老冷和小杨告诉我,由于沿途人烟稀少,乡邮员每天的投宿点是固定的,赶不到就要在山里露宿。这条路有两个投宿点,第一个就是桃子,距离博大42公里。
为了晚上能赶到桃子,老谢决定让车再送我们一段,能送到哪儿算哪儿。我们把几大包邮件先放在车上,让小曾空手骑马赶路,然后在路上会合。
没走多一会儿,遇到垮山,我们只好等修路人清理。远远地看到小曾牵马走来,我不解地问他为何不骑马,小曾没答复。老谢说:“他心疼马。”老谢让小曾继续赶路,然后我们去追他。
大约等了1小时,终于可以通车了。在车上,老谢和老冷、小杨小声商量:“要是运气好,干脆直接开到桃子,让冉记者少吃点苦。”可是没等我反对,司机就表示,不存在这样的好运,万一堵在半道,进不去出不来就惨了,明天的邮件都没车拉了。
果然,没多久,前面又发生垮山。这时已近12时,天开始下雨,看这情况,老谢只有让车返回。头疼的是小曾已牵马头里走了,我们只有背上百斤的邮件和行李,冒着山雨去赶小曾。老谢和老冷抢先每人背上两个邮袋,小杨背了最重的一个。而给我留下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个行李包。
我本想表示一下也背一个邮袋,但在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没几步,就没了勇气。于是我出了个自以为聪明的主意,花钱请人背邮件。小杨说附近很难找到人。
我们运气不错,没走多久,前面看到两个彝族老乡,谈判结果老谢嫌要价高,还是决定自己背。老乡只要30元,为了区区30元,他们甘愿自己吃苦受累,我颇不理解。老冷解释说:“我们州的县邮电局大多数都亏损,经费很紧张,花钱不能不仔细。”
下午2时,我们终于在卡巴与小曾会合。卡巴是只有10来户人家的彝寨。因为还有近20公里路,我们不敢耽搁,在小曾常歇脚的彝族老乡阿狄家要了点水,吃了点小杨从县城带的饼干,就上路了。
晚上9时,到达桃子。走最后2公里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坚持住,并有点后悔为自己安排这次采访。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隐约看见前面一点亮光的时候,我有恍若梦中的感觉。
温暖的火塘、噼噼啪啪燃烧的松明子(彝族用做照明的松枝),在一生中最累的时刻,我走进了夜晚的彝家。有凳子坐的感觉真好,虽然那凳子只有10厘米高。
房东有3张床,我和老冷是客人,各睡一张。老谢小杨挤一张,小曾和房东夫妇及两个孩子睡在潮湿得已长了草的地上。
虽然很累,但难以入睡。被褥潮湿得似乎能拧出水,山下是洪水发出的巨大声响,旁边是此起彼伏的鼾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在这样的交响乐中我强迫自己睡去,因为明天还有远路要走。
这一天我们一行只吃了一顿饭。(附图片)
图为小曾与老谢、小杨在捆绑邮件。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旱之年无大灾打窖节灌稳民心
宁夏闯出旱区脱贫新路
本报银川电记者胡继鸿报道:有着15万户共76万回汉贫困人口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今夏出现数十年来少有的旱情,然而,记者近日赴西海固地区的同心县采访,意外地感受到这里焕发出的盎然生机,一片片葱绿的庄稼、瓜菜,像绿地毯般镶嵌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从前正常年景习惯了“等、靠、要”的农民,如今却热情高涨地打水窖,给庄稼补灌,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农民们喜气洋洋地说:“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的日子有奔头了!”
这种喜人的景象,得益于宁夏1995年起在西海固地区广泛推广实施的打窖工程以及与之配套的窖水节灌和覆膜种植技术。
足迹遍及宁夏山山水水的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曾对西海固干旱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他从当地群众打土窖解决人畜饮水的传统中受到启发:如果把土水窖变成水泥窖,增加蓄水量,每个农户打上几眼用来种地,发展起节水灌溉农业,将会根本改变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作方式,从而使每个农户都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将是一个“短、平、快”的脱贫措施,投资小,见效快。根据黄璜的提议,199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西海固8县实施打窖工程,对每眼窖补助400元,用三四年时间,完成30万眼生产用水窖。
这是一场被经济专家誉为改善干旱带(片)生产和生活条件革命性创举的工程,千万贫困农民对此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他们省吃俭用,从自家微薄的积蓄中拿出几百上千元,许多农民甚至不惜借债,凑足了打窖所需的资金。没有机动运输工具拉沙子,农民们就赶着骡子毛驴,往返几十上百公里;和水泥缺水,农民们就动用自家的饮用水。到去年底,8县共打成生产用水窖6.4万多眼。
由于有了窖水,西海固干旱带(片)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植业开始从传统的粗放耕作向精细耕作转变,节水灌溉和覆膜种植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许多贫困农民头年打了水窖后,第二年就纷纷种植地膜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今年8县利用窖水灌溉农作物10万多亩,取得了好收成,主要作物地膜玉米的平均亩产为400公斤,最高达750公斤;穴播小麦单产也达到250公斤左右。


第2版(经济)
专栏:

  重组存量资产加快扭亏步伐
武汉纺织业组建优势企业集团
本报讯记者彭嘉陵报道:武汉纺织行业100多家企业,通过存量资产全市范围内的重组,正在组成三大优势集团。目前,这一整体调整初见成效。
武汉是我国最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由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包袱重,资产负债率高,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已连续7年全行业亏损,累计亏损7.4亿元。这些年来,各企业也没停止过调整、改造,寻求扭亏的生路,但一厂一厂搞调整、抓扭亏、上技改,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收效甚微。
客观现实迫使他们改变思路。去年初,武汉市提出国有资本结构的调整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搞活单个国有企业向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转变,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由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由此纺织行业开始了重新组合: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将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设备集中起来,结合20余户企业组建江南、一棉、冰川三大企业集团,三大集团集中了全市纺织80%的生产能力,实行深加工和跨行业发展;压缩淘汰20万落后棉纺锭;对濒临破产、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销号,或退二进三,或移地搬迁,或向集团靠拢。
以资产重组,使三大集团在艰难的环境下迅速扩张。江南集团淘汰掉落后设备,利用先进设备重新配置。现在,其紧密层企业已由5个增至10个,资产增加近一倍;一棉集团建成高档衬衣及面料基地和牛仔服装及面料基地,今年已扭亏为盈;冰川集团今年1月—5月盈利300多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消协号召
商业企业争创“诚信店”
本报北京8月6日讯记者潘岗报道: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倡导的“讲诚信、反欺诈”1997年主题活动,8月份又推出一台重头戏——号召全国经营生活消费品的商场、商店、集贸市场“讲文明、树新风”,争创“诚信店(市场)”。
据悉,争创“诚信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依法维护消费者的9项权利,落实经营者10项义务,建章立制,积极化解矛盾,鼓励员工按照法律的要求,向消费者的利益倾斜,减少消费纠纷的发生,变被动解决争议为主动消除隐患。二是严把进货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店,不搞虚假的宣传演示,不搞减免法律责任的店堂告示、通知等。三是对确因商品与服务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纠纷,消费者与之协商的能够依法积极和解,做到投诉不出柜组、不出商店。四是主动配合新闻媒介,并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宣传设施,向社会广泛宣传,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带动当地的文明消费。五是广泛收集和听取消费者意见,定期召开消费者座谈会,改进工作。


第2版(经济)
专栏:

  实施二次创业质量立市战略
温州经济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本报北京8月6日讯记者潘岗报道:曾被消费者贬为“晨昏鞋”、“星期鞋”的温州皮鞋,如今以其可靠的质量和新颖的款式,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不仅堂而皇之登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大型商场的货架,还飘洋过海出口世界各地——仅今年上半年,通过温州口岸出口的鞋类就达15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9.1%。
温州鞋的变迁,是温州市实施“二次创业”、“质量立市”战略以来,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缩影。记者从今天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的温州产品展销会获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温州市全社会多渠道投入资金80多亿元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初步形成了一批上档次的行业和产品。目前,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已达38家,取得质量或安全认证的产品累计212个。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3%,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当年全市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出口商检合格率、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4%,全市已组建起141家企业集团,经济效益考核指标跃居全省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三位。


第2版(经济)
专栏:

  兼并联合盘活存量
车桥公司调整结构上水平
本报讯湖北车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走兼并联合之路,实行资产重组优化,企业扩大名优新产品生产的瓶颈制约得以迅速突破,实现了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高。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17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0%。
湖北车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CQ1090后桥总成、HCQ1090主、从动螺旋锥齿轮和华通牌农用运输车是湖北省优质产品,在用户中信誉极好,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受厂房、设备、人力等因素不足的困扰,难以扩大再生产。经过详细市场考察,该公司决定对亏损多年难以度日的湖北大江机床厂、武汉市汽车车桥厂实施兼并,对主动上门要求被兼并的荆州轻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兼并,接着他们又以出资和以品牌技术出资的方式与武汉柴林集团合资组建武汉华林公司,让其生产极具市场潜力的各类轿车齿轮。他们还以合资控股方式与香港耀国企业集团合资组建了湖北耀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新建了荆州农用运输车厂,扩建了车桥专业厂。此外,他们还以就近选择配套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方式与当地17家企业建立了生产协作关系。(胡文军)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西桂黄一级公路建成
本报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兴安、全州三县投资四点二三亿元,经过八年多艰苦奋斗,于七月份将国道三二二线桂林市至全州县黄沙河镇一百二十公里长的路段建成水泥混凝土一级路面。这是壮乡的第二条高等级路段。(叶卓山)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聚氨酯工业展举办
本报讯化工部和中国科协等联合举办的九七北京国际聚氨酯工业展览会,八月五日至八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聚氨酯界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八家大企业均参展。 (袁奋勇)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民成为全国最大菜种基地
本报讯据首届中国北方蔬菜种子交易会上传出的信息,菜子种植面积达十八万亩的辽宁省新民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在这届交易会上,新民市的蔬菜种子销售量达一千多万公斤,成交额近亿元。(陈凤来马百良)


第2版(经济)
专栏:

  滦平企业进京寻找合作伙伴
本报讯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滦平近两年投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一亿多元,投资的软、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近日他们组织两百家企业进京,广泛进行招商洽谈寻找合作伙伴。一个月来这个县签约项目二十九个,引进资金一点一亿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二十五人。
(齐宗弟)


第2版(经济)
专栏:

  川岛旅游试验区项目启动
本报讯由广东台山金海国际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的广东川岛旅游试验区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些项目是:陆岛大桥、王府港、川海公路和填海造地七十平方公里,总投资近二十亿元。(英才)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北省石家庄市地税一分局注重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金融、电力、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推行“双向申报”制度,实行源泉管控。
图为税务人员对代扣代缴义务人进行集中培训辅导。
章超英 刘志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