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重塑灵魂的好警官
——记全国优秀监狱长张善印
张延旭张常华
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东岸,有一处国徽高悬、狱墙高耸、电网密布的特殊世界,这是一个净化丑恶灵魂的地方——山东省济宁监狱。
它的带头人监狱长张善印在这块荒僻的土地上,一干就是22年,用全部心血和汗水重塑被扭曲的灵魂,谱写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1)1987年,一纸调令把张善印推到了监狱长的岗位上。当时监狱组建时间不长,狱内许多设施不配套,一些制度不够健全;监狱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干警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不方便,致使少数干警思想不稳定。怎样教育干警爱岗奉献呢?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身做出样子给大家看。张善印家中有80岁的老母亲,患慢性气管炎,常年抱着个药罐子。儿子未成年,妻子把全家重担一肩挑着,既要上班,还要照料一老一少。一个寒冷的冬日,妻子上班去了,张善印的母亲和儿子利用蜂窝煤炉子取暖时,因通风不好,不幸煤气中毒,一老一少躺在地板上昏迷了。下班回家的妻子见状吓呆了,赶忙喊来左邻右舍,将这一老一少送进医院。由于中毒严重,娘俩很长时间没有醒过来。当时张善印正在监狱下属的井下指挥一项技术工程施工,他听说后心如刀割。监狱距县城20多公里,按常理,他应该马上赶去医院。可张善印想得更多的是,如果工程技术不过关,发生矿井塌方,酿成大事故,会丧失多少条性命啊!电话中,这位平时一向心细如丝的中年汉子,声带沙哑地对妻子说:“我暂时离不开,请照顾好母亲和儿子。拜托了。”等他忙完赶到医院时,夜很深了,母亲、妻子、儿子见到他,哭成了一团……
身教重于言教。张善印的行动为基层干警职工作出了表率。监狱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2)张善印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事业,他把整个身心融进大墙内。他常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干警说,做监管工作很重要,我们关心爱护犯人,让他们沐浴着党的温暖,思想改造快,能早日成为社会上的新人。犯人李某因盗窃罪被判进监。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改造不积极。偶尔一件事,大大转变了他对改造的看法。1995年3月,李某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张善印知道后,主动发动监狱干警为其捐款1150元,派专人送到李某家中,使其两个孩子重返了学堂。尔后,又以监狱名义找到两个孩子学校校长,免除了学杂费。李某读着女儿写来的信,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党和政府不计前嫌,帮我这个犯人家里解除了困难,今后我要好好改造,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日后的两年里,李某从未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一位刑释后的葛某在一次写给张善印的信中附了一首小诗:曾入污泥不思净,一片真情动我心,如今走上光明路,终身不忘挽救情。像葛某这样经张善印改造好的还有很多。提起这些,监狱的干警们都能伸出指头,替他举上几个。
(3)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张善印深知这句话的内涵。他经常说,“监管是手段,改造和造就新人是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在犯人中树立起良好的干警形象。多年来,张善印从未利用职权办理过一件违反组织原则的事。前年夏季,一位外省籍的犯人亲属王某,信奉如今社会上时兴送“红包”,只要“礼”送到,没有办不成的事。晚上,王某揣着用信封装的一叠人民币敲开了张善印的家门,结果吃了闭门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像这样的事,张善印每年遇到上百件,每次他都能用坚强的党性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在权力、法律、人情、亲情面前,张善印也同样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维护了共和国法律的严肃性。一次,一位亲戚来托张善印为其孩子减刑。结果被拒绝了。这位亲戚是看着张善印长大的,当年对张善印家曾有过资助之恩,这位亲戚没料到张善印会这般“绝情”,一点情面也不讲。可张善印认为,法律大于亲情,党性重于一切。
10余年来,张善印在监狱长的岗位上,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年拒贿多少钱,拒吃请多少次,他无法统计,也从不统计,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名共产党员、警察官起码的道德准则。
坚实的足迹,踏出了一条闪光之路。济宁监狱被司法部记集体一等功,先后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现代化文明监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张善印本人4次荣立三等功,3次荣立二等功,1次荣立一等功,10余次被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数次被山东省、济宁市授予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干警称号。前不久,他又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优秀监狱长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两袖清风的“亿万富翁”
——记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蒋梦兰
本报记者赵相如袁亚平
从4个“泥腿子”、2万元起家的浙江联丰集团,如今冷暖空调、机电工程一体化,拥有22万平方米厂区、3亿元资产,成为国家大型企业。
联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蒋梦兰,始终保持农民的本色。他说:“企业富了,不忘艰苦创业;条件好了,不忘无私奉献;机会多了,不忘清正廉洁。”
这位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人。
企业富了,不忘艰苦创业
蒋梦兰拿着最新的统计报表告诉记者:1996年联丰集团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6600万元。
企业富了,开支多一些,不在话下。但,蒋梦兰对自己做到了“六不”:不配秘书,不捏“大哥大”,不挂BP机;不搓麻将,不打老K,不跳舞。
公司有个大餐厅,每天要招待许多来客。蒋梦兰极少在这里陪客。一次,有位台湾客商到联丰集团,就餐时不见蒋梦兰,特地赶到老蒋的家里去,看到那桌上只有一碗咸鲞、一碗豆腐和一盆冬瓜汤。
蒋梦兰经常出差。有一次,他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走出大门,他找到一家小餐馆,吃了一大碗阳春面当作了午餐。
为了开拓出口业务,蒋梦兰多次飘洋过海,考察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他每次都尽量为企业节省,抠着每一分钱。在德国,他自备面包、榨菜和酱瓜。到埃及,他带的是干菜、咸鸭蛋。去美国,他舍不得花3美元买杯饮料,拿了矿泉水的空瓶,到马路边的喷水管里接了自来水,带在路上解渴。还有一次到香港办事,规定8天时间,可他4天就办完了事,提前回来了。
条件好了,不忘无私奉献
联丰集团一色的现代化厂房,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有分厂、科室、车间一整套组织机构。蒋梦兰可以坐在转椅上遥控指挥。蒋梦兰却常常步行到工场、班组,同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商量,研究方案,解决问题。他的袖口和裤脚上,经常沾满了油污和铁锈。
蒋梦兰是联丰集团的创始人,论21年来所作的贡献,谁也比不上他。但他没有领取额外的分文报酬。
蒋梦兰的妻子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老党员,还是办厂初期的半个功臣。她曾三次要求进厂。但蒋梦兰说她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符合招工条件,三次都没有同意。
这些年来,联丰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建造职工宿舍,使每个单身职工有集体宿舍,每对新婚的双职工有一套单元住房,绝大多数技术骨干有一套两室一厅的煤卫齐备的住房。
而蒋梦兰住的还是70年代村里统一盖的两层楼旧房,水泥地面凹凸不平,四周墙面涂料剥落。还是“三世同堂”,住着蒋梦兰夫妻俩和大儿子、大儿媳妇及孙辈。
曾经有过3次分房机会,但蒋梦兰都让给了科技、供销人员。家里人埋怨他,这个厂长白当了。蒋梦兰毫不含糊:“儿女们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机会多了,不忘清正廉洁
在联丰集团,每天开门就要进出30多万元,每天要成交的业务不下几十项。每个大项目的成交,都要蒋梦兰签字。
公司有一个基建项目,造价几百万元。有一个包工头对蒋梦兰说:“如果这幢大楼让我来造,我就送你女儿新房一套。”
蒋梦兰说:“不要说一套,就是两套我也不要!我要的是公平竞争,谁的质量好,就叫谁来造。”
联丰集团远近闻名,是上虞市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社会上许多青年都想进这个大门。在招工时,蒋梦兰制定了“三不”原则:吃请不到,送礼不要,情面不讲。蒋梦兰说:“德才兼备的我去请,有德少才的我培养,有才缺德的我不要。谁要送礼,别想进来!”
蒋梦兰手中的一支笔,可以支配许多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扩大规模、投入科技的钱他舍得花。他还出资100万元,建立上虞市老党员基金会;出资100万元,参与建成浙江省最大的教育基金——350万元春晖教育基金。隆冬,听说贫困山区要建立希望小学,他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山路,把6万元现金送到山村。到今年1月,联丰集团已资助扶贫济困、教育文化经费1000万元。
联丰集团成为浙江省文明单位、绍兴市青少年德育基地。蒋梦兰的事迹,在当地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上,广为传扬。人们称他为:两袖清风的“亿万富翁”。
(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武汉凌云集团
抓党建促企业建设
本报讯作为全军现代企业制度二十二家试点企业之一的武汉凌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抓党建,带动了两个文明建设:企业经济效益十年来递增了近四十倍,由一家亏损负债的中型企业,壮大为年销售收入二点五亿元,利税二千多万元的大型企业,多次受到军委、总部领导的高度赞扬。赢得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被评为五十家“全国用户最满意企业”,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荣誉,总后勤部授予“八五”期间“全军先进企业”和“全军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宣部、中组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最近,凌云集团党委被评为“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先进党委”。
凌云集团的前身五七一四工厂创建于一九七四年的军用飞机修理厂。二十多年来,党委都自觉继承和发扬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抓好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始终将企业置于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并规定凡有两个一把手的单位,党委、支部书记均兼行政副职,行政一把手均兼党委、支部副书记。现在,集团有近五百名党员,所属四个大公司和几十个二级、三级企业全都建立了党委、支部,配齐配强党委、支部书记。同时,他们还对人员高度分散经常流动在全国五十多个城市的五百多个建筑工地上的单位,全都划片成立了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使党的组织不出现空当。
在凌云集团,党委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指挥生产的能手,行政领导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真正做到了分工不分家。一九八五年后,在断了“皇粮”、债台高筑的困难处境下,集团党委“一班人”,一边抓企业党的建设用来凝聚稳定人心,一边抓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依靠薄壁结构、钣金成型、气密铆接等航空领域的精密技术,开创了铝门窗和幕墙装修业务,并率先承包了武汉电视高塔的幕墙装修工程。他们坚持依法经营,文明经营,干净赚钱,清白做人的生产经营指导思想,赢得了信誉,树立起形象,一举走出困境。迄今为止,凌云集团已陆续承建了包括北京中央电视塔和亚洲第一高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内的十六座电视塔的幕墙装修工程,囊括了全国几乎所有重点高层建筑的幕墙装修工程,成为国内外同行业瞩目的明星企业。
集团党委认为,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为此,他们精心设计了教育内容。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坚持进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和现代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教育。创办至今,集团党委成员和地方专家、教授讲党课、作报告九十多场次,培训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凌云集团,无论评比双文明先进,还是评选“三爱三讲”(即爱党爱国爱企业,讲大局讲奉献讲纪律)标兵,或是评选公司劳动模范,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共产党员。党员队伍形象好,党的组织威信高。许多优秀青年纷纷要求入党,近三年来,集团党委新发展党员八十多名,党组织生机勃勃,不断发展壮大。
集团党委狠抓廉政建设,配了专职纪律书记和纪检干事,各级党委和党支部都设纪检委员,并制定工作制度和培训制度。十多年来,公司建筑工程遍布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领导干部常年在外独闯市场,无一例违纪事件发生,干部职工自觉缴礼金、回扣数百万元。 (王健李共辉)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警惕乡镇干部“走读化”
陈鹏
记者某日去某乡镇采访,发现乡镇机关院子空荡荡的,一问才知道,当天是周五,书记乡长们都已回几十公里外县城的家。当地的群众把这些干部称为“走读干部”,还为他们编了一段顺口溜:“周一周五心在家,周二周四打电话,开会办事也回家,哪有心思在乡下。”
据有关材料表明,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现象比较突出。广东省某市135个乡镇,有121位镇长、书记家居县城,占85%,副职家居县城的也占70%以上;河南省某县21个乡镇的25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有224名家居县城,占88%;山西省某地区乡镇党政一把手,有70%在县市建房、住家。全国其他地区也大致呈如此比例。
造成乡镇干部家居县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原在县城工作,本人调乡镇后,家属子女不随调;有的是当地领导考虑乡镇干部的困难,为解除乡镇干部后顾之忧,允许他们家居县城;有的是通过各种办法把家属子女调到县城上学、工作的。
领导让乡镇干部家居县城或允许他们在县城购房、居家,甚至用优惠政策安排他们的家属子女,如果是为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好事并没有完全办好,一些负面的效应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县城与乡镇的生活差别使一些乡镇干部与机关干部相互攀比,觉得自己失去得太多,想趁早离开山沟沟,“换一种活法”;有的干部或跑“关系”,或为家属所牵,或因为别的原因,三天两头跑县城,根本没有心思到乡村的基层抓工作,工作浮在表面,只搞些花花样子、做点表面文章;乡镇干部往返于县城和乡镇之间,或公车接送、或购置专用摩托车,既增加了乡镇的财政负担,又给老百姓一种特别差的感觉:汽车一冒烟,乡镇干部就没了影。农民心里会觉得乡镇干部心不在农村,彼此在心理上产生了隔膜,损害了乡镇干部的形象……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镇干部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干部“走读化”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即严格岗位责任制,严格考评、考勤和责任制。二是重视和加强对乡镇干部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明白责任、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三是领导机关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生活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安心工作。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彬县三位古稀老人光荣入党
本报讯6月27日,在陕西彬县县级机关工委举行的接收新党员大会上,有三位年届古稀的老人站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这三位老人分别叫杨文祥、杨招展、石成岩。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也已68岁,都是离休在家的老干部。
谈及入党的动机,70岁的石成岩老人说:“我是快入土的人了,申请入党不为求官,也不为图名,更不为发财,只求为党的事业更好地发挥余热,把自己的终生献给党!” (高怀军史耀武)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香河县委注重培养农民入党积极分子
本报讯河北省香河县委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加强对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优秀农民入党积极分子2450名,发展农村党员603名,占全县党员发展总数的54.7%,巩固壮大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1元,成为河北省首批小康县。
为解决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问题,他们制定了《香河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纲要》,在实践中他们采取“四结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孙振生石金钟)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武警江苏总队加强基层支部建设
本报讯武警江苏总队党委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中,注重抓关键,带全面,促整体,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有20余个基层支部分别被总部、总队党委评为先进,100多人被评为优秀党员。
总队党委根据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狠抓理论学习,提高支部一班人政治素质和领导部队建设能力的基础上,采取集中轮训和在岗培训的方式,重点帮助正、副书记明确职责,进入“角色”,对个别支部书记软、散、懒的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树立良好的领头雁形象。(宋结胜)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双山集团党委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本报讯江苏双山集团党委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健全机制、规范程序,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集团党委借助国家控股的优势,通过法定程序,推荐五名党委委员进入董事会,党委副书记出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行政副职并分管财务工作,纪委专职书记任监事会主席。在总体格局上,领导班子实行了3块牌子、一套班子,党政干部交叉兼职,为党委参与决策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刘义龙孙建国)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龙头”昂起来
——潍坊市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记事
纪时张陈李
人们常把农村党支部比作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山东省潍坊市各级党组织正是始终不渝地加强了农村党支部建设,使“龙头”昂起来,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选“带头人”打破常规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由分散经营走向大市场,迫切希望有好的带头人来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据此,潍坊市委把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党组织在选人标准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选人用人的旧框框;在选人范围上,打破了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在选人方式上,打破了单一模式,通过内选、回请、下派、外聘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挑选贤能,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据统计,近几年全市新选拔了5900多人进农村党支部班子,其中1560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
寿光市董一村是全镇出名的落后村,曾十年换了八任支部书记,都未改变面貌。1992年底镇党委将镇办鬃艺厂副厂长董宜田派回村,被选举担任支部书记。他上任后,大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施“三通”(通路、通电、通水),“两整”(调整土地、整顿财务),“一压”(压缩干部职数),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办养鸡场,还创建了年纯利40多万元的集体企业,集体经济迅速发展,班子的凝聚力大增,该村一跃跨入全镇先进行列。
潍坊市各级党组织还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建设“跨世纪工程”。目前,已建起1100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8900名进入村党支部或村委班子。
为“领头雁”强筋壮骨
用支书,更要培养教育支书。潍坊市各级党组织深知这个“领头雁”关系重大。近几年来,他们从实现农业产业化,振兴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有步骤、有重点地对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中专以上正规化学历培训。
培训采取脱产和不脱产两种形式,对多数现职支部班子成员主要采取不脱产方式,通过农业广播学校、函授大学、刊授大学等渠道培训。对部分支部书记和农村后备干部,实行脱产培训,依托县市区委党校、成人中专,或委托有关大、中专院校举办同等学历的培训班。第一批48名平均年龄35岁的优秀村支书和后备干部,经过选拔和入学考试,兴高采烈地走进了高等学府。1996年,又扩办了一个班,71名年轻有为的农村支部书记又堂堂正正地挂上了“潍坊高专”校徽。
目前,全市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农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已达3412人,占总数的35.8%,还有2850人正在接受大、中专教育。
对“软弱散”重点治理
潍坊市委始终把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来抓,他们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实行责任制。1995年全市共摆查出479个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市委提出了三年规划,力争1997年底全部整顿好,达到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要求。为此,市、县两级党委常委每人都建立了联系点,经常到所包村现场办公,具体指导;各级组织部门确定了帮扶重点;县市区直部门实行了挂钩包村;乡镇党委把整顿成果作为考核其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后进村班子的转化情况,组织部门每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实行“销号”制度。
第二招,派驻工作组。近几年,市委每年都从市、县两级机关抽调大批干部,在冬季集中一两个月的时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教育整顿,重点抓好后进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第三招,选派干部、职工到贫困后进村任实职。针对部分后进村党支部班子“倒了扶、扶了倒”,内举、外聘、回请均无合适人选的状况,各县市区先后从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594名干部、职工,到363个贫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并确定了任职时间和任期目标。目前,已整顿好340个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党支部,占71%。其余,力争年底前全部整顿好。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河南平顶山市卫东区区长吕清海(右四)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了解市场销售情况,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古国凡 高鸿勋 摄影报道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党支部近年来带领该校全体党员在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学生好学上进,人人遵纪守法,使该校成为全国教育战线上学习的榜样。学校自1991年开办业余党校以来,培养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15名高三学生光荣入党。图为学生新党员在党旗下宣誓。 新华社记者 蔡志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