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江西:不动声色发展“三高”农业
编者点评
感谢这位记者,用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了一幅江西农业新景象的图画。透过这个省发展“三高”农业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我们清楚地看到一点:在党中央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落实之后,中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就在于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在这个问题上,谁认识早谁就主动,谁认识晚谁就被动。江西省的条件并不算好,但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领导认识早、抓得早,当有些地方热衷于搞这个热、那个热的时候,他们外不慕纷华、内耐得寂寞,不声不响地咬住“基础”不放松,终于以十年之功见了大效。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抓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不是就科技抓科技,仅仅依靠有限的农科人员,而是把着力点放在普遍提高农民素质上,造就出了几十万之众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这就使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战略落实到了最广阔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学习借鉴江西发展农业的经验,就应把功夫下在这些根本点上。
本报南昌7月9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走进农业大省江西,人们都对展现在这块红土地上山清水秀、五谷丰登、农民富足的农业新景象赞叹不已。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发展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铸就了江西农业稳定发展、长盛不衰的瑰丽与辉煌。
作为农业大省,江西始终把农业作为顾全大局、多作贡献的大业来抓。江西是全国粮食调出省之一,80年代末,江西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农业进行了认真而有效的探索,提出了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速农村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实践表明,发展“三高”农业,回报丰厚。1996年,江西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仍达到1766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作物连年丰收,结束了江西食油调入省的历史。棉花生产排位不断前移,去年产量达到12.3万吨。水产品连续数年创高产。生猪生产突破2400万头,调出上千万头。稻谷、油茶、柑桔、茶叶等12种主要农产品均列全国前10名。大米出口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53%,跃居全国第二。省农业部门发出的信息是,今年江西农业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江西发展“三高”农业,始终把着力点和依托点定位在科技兴农和科技致富上。10多年农业的发展历史昭示,农民素质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为“三高”农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数十万农民在农科领域大显身手,获得了农业专业培训“绿色证书”,掌握了1项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进步在江西“三高”农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优良种苗、种畜的生产、繁殖、供种专业化上,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优质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鹅鸭工程”、“果业工程”、“蚕桑工程”等农业工程化生产更是规模宏大、效益显著。
江西通过发展“三高”农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普遍存在农民组织化生产程度不高、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等难题,全方位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成功有益的经验。江西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业作用,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赣南的水果,赣东南的鳗鱼,鹰潭、奉新的优质稻米,瑞昌的高山辣椒……一批批地里长、水中游、山上产的优质种养产品,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农户”、“专业户带农户”、“市场带农户”等形式推向广阔的市场,为各地县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经济增速提供了充分而可靠的保证。
江西发展“三高”农业带来的一个显著成效是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民的增收能力。江西领导层深切感到,农业“高产”如果不与“高质”紧密相关,农业高效和农民增收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些年来,他们针对低质早米、柑桔、水产和树木等卖难销难的品种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大力推广和普及高产高质高效产品,使江西农业商品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去年的64.2%,而江西农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70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颗星儿一支歌
——内蒙古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刘亮明
说起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事,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瓦北村70岁的老村委会主任雷作生话匣子大开:“这件事自治区可真是办到点子上了。几年工夫,村子里风气就大变样儿了。”
在内蒙古各地采访的日日夜夜,记者随时能听到一串串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
主题歌:摽着膀子奔富路
在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40多岁的敖特根终于富起来了。
他是锡林郭勒草原西乌珠穆沁旗都日布勒吉嘎查(村)牧民。5年前,他一家4口人,只养着百十只羊,生活一直很贫困。1992年,“十星”户乌尼嘎无偿给了他家70只母羊、20只羊羔,鼓励他“不要泄气,咱摽着膀子干,保你尽快脱贫”。此后一直帮他出主意想办法。3年后,敖家的羊就发展到500多只,人均收入达到3500多元,随之“十星”牌挂上门楣。
赤峰市前进村原是有名的“光棍儿村”。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在“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前进人喊出“把富星摘回家”的口号。几年来,村民们“你帮我一把,我扶你一程”,齐心协力开发荒山,引水上山,建日光温室大棚,发展旱地节水高效农业。村里有位63岁的老人,对致富信心不足。邻居们说:“咱有这么多双手,就是抬也要把您二老抬到富路上。”硬是帮老人开出2亩日光温室大棚来,如今年收入超过1.2万元。到去年,全村已建成千余亩日光温室大棚,每亩年收入万元以上,加上新建的7个乡镇企业的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已超过4000元。“光棍村”一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类似都日布勒吉嘎查、前进村这样携手“致富摘星”的事迹比比皆是。从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到阿拉善驼乡,从鄂尔多斯高原大漠到阴山南北,“摽着膀子奔富路”成了农牧区最红火的主题。据统计,几年来,在这一活动中,全区有200多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新风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说起乡亲们帮他一家从绝望中走出来的事,巴彦淖尔盟临河市新乐村年近半百的农民王金良就流眼泪。1994年,王金良20多岁的“独苗”儿子肾病综合症复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家里没几个现钱,一家人陷入绝望中。
就在这“当口儿”上,老党员邬振国忙和邻居商量:“娃娃是金良的,也是咱大家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咱就该全力救助。”随即拧开大喇叭把这事通告了全村。一时间,王金良的事成了全村、全乡的事,老老少少纷纷伸出友爱的手,3天就凑了近3000元,接着大家又担保为他贷款1万元。钱凑好,王金良夫妇带儿子去北京看病,乡亲们一直送到村外。这一去就是一年多。留下两个小孩全靠邻居们照料,19亩责任田也全由乡亲们耕作。1995年底,王金良夫妇带着痊愈的儿子回到家,含着热泪对乡亲们千恩万谢。乡亲们说:“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在“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内蒙古农牧区涌现出无数友爱互助的感人事迹。
伊克昭盟鄂旗鄂日和图嘎查牧民敖特根、朝鲁家贫劳力少,一直住在破土房里。嘎查党支部书记巴音敖其尔“招呼了一声”,牧民弟兄们一齐动手,很快就帮他们建起了砖房。1994年,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一些苏木(乡)遭受火灾,全旗从古稀老牧民到儿童,纷纷献爱心,共捐款30万元,确保了受灾牧民生活生产的正常进行。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长周德海欣喜地告诉记者:几年来,全区农村牧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高尚行为已蔚然成风。
正气歌:胡闹的事见不得人
至今忆起从前“胡闹”的事,30多岁的宋雨仍是一脸不堪回首的样子。
小宋是宁城县大城子镇农民。过去,他一直无心务农,整天东遛西转、游手好闲,还“好个赌博”,家人邻居劝说也听不进去。结果在“十星”评比中,他先落了个“白版”,不久又被“教养”。邻居们看他年轻,主动把他保出来:“你一个小伙子,人又聪明,可不能再去干非法的事了。学学好,争个‘星’,一家人光彩,多好。”小宋被乡亲们的一片苦心热肠感动了,含泪说:“这回我再犯赌,不干正事,连镇上的娃娃也见不了了。”从此后,他规规矩矩做事,踏踏实实劳动,成了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好青年。
赤峰市上瓦房乡有几个村民过去常酗酒滋事、打架斗殴,搅得四邻不安,谁见着都“头疼”。“十星”活动开展后,他们看着全乡人都一个心眼儿“摘星”,人人扬眉,户户荣光,越来越觉得“混得没意思”,于是“浪子回头”,痛改恶习。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园村有一对夫妇不孝敬公婆,邻居“不用正眼瞧”他们。他们发现邻居家老少处得“和和美美”,觉得心中“愧得慌”,赶紧从头做起。
农牧民欢喜地说:“十颗星像十盏明灯,照亮了乡亲们的心,使大伙分清了好赖,明白了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乡村里的风气正了,胡闹的事见不得人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羽田孜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杨国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会见日本前首相、太阳党党首羽田孜时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只有正确认识过去,才能正确把握未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江泽民对羽田孜率太阳党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日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个友好局面来之不易,双方都应倍加珍惜。江泽民强调,中日两国领导人和政治家应高瞻远瞩,从战略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使两国关系能在健康的轨道上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江泽民对羽田孜先生在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和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希望羽田孜和太阳党继续为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羽田孜对江泽民的会见表示感谢,对中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表示祝贺。他说,邓小平先生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永远载入史册并将在香港取得成功。
羽田孜说,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对日本来说,有必要进一步反省过去,正确认识历史,以保证日中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联部部长李淑铮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渡里杉一郎和前会长河合良一。
李鹏高度评价日本日中经济协会为发展中日经贸合作和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作的贡献。他强调,只要严格遵照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确定的原则办事,中日关系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这也是中日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保证。他希望,日中经济协会今后继续为加强中日两国在经贸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渡里和河合表示,日中经济协会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今后将继续这样做。
渡里说,他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接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感到高兴和责任重大。他表示,他将像三位前任会长一样,为进一步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发展日中两国的经贸合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河合说,香港回归中国意义深远。他表示相信香港将会更加繁荣,香港的顺利回归将给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有关方面负责人郭东坡、唐家璇、石广生、吕聪敏等参加了会见。
日本客人是应贸促会邀请于7月6日来北京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贾阿法
本报北京七月九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端古·贾阿法和夫人。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鹏欢迎贾阿法元首陛下来中国访问。他说:“陛下的来访必将对进一步增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李鹏说,中马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为两国关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双方有许多合作项目,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中马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识,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合作得很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马关系。马来西亚在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发展经验值得中方借鉴。中马睦邻友好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谈到中国与东盟关系时,李鹏说,今年是东盟成立三十周年,我们表示祝贺。中方对马来西亚多年来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所做出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
贾阿法表示很高兴有机会首次访问伟大的中国,感谢中方所给予的热情款待。他说他同江泽民主席的会见非常融洽,非常有益。贾阿法希望他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马中两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祝愿中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贾阿法说,中国顺利实现了香港回归,特别值得祝贺。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英明和远见。马来西亚同中国和香港地区的关系都很密切,香港的回归为双方的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贾阿法说,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期待着李鹏总理在不久的将来访问马来西亚,李鹏表示感谢。
参加会见的有中方陪同团团长、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钱锦昌,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济源加快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1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
本报讯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使河南省济源市13万亩中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平均每亩增产近200公斤,相当于在原有土地上新增3万亩耕地。去年,该市被评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今年,他们已投入800多万元,对3.5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济源市地处太行、王屋山区,山区面积大,平原土地少,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主要途径。济源市委、市政府在改造山区耕地的同时,把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1990年起加大投入,加速科技推广,使这项工作得到全面扎实的推进。仅1994年至1996年,市里就投入近两千万元。农民也纷纷解囊,自筹资金近400万元。
济源市在平原农业开发中,和大专院校攀亲联缘,借梯上楼。他们聘请北京农业大学8名专家教授作市里的农业顾问,这些专家率先在济源推广了种子包衣等20余项农业高科技;聘请和组织省内和当地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对开发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仅最近三年,该市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5.88万人次,示范、推广新技术6.54万亩。
济源市平原农业开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着眼长远效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他们对开发区的道路标准、渠道规格、树木种类等科学设计,并推行节水灌溉、园林化建设,已开发了万亩节水灌溉实验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粮菜兼作示范区等十余个开发样板小区,小区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并呈现出立体化种植的新格局。
实施平原农业综合开发使济源农业如虎添翼,开发改造后的13万亩耕地已累计增收粮棉油9000万公斤。 (姚志平阎雅琴李建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上半年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据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记者张锦胜)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工业生产形势报告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5.5%,集体工业增长12.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长15.1%。
据介绍,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轻重工业基本同步增长。今年以来,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总体上都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形成了轻重工业大体同步增长的格局。上半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119亿元,同比增长12.1%,重工业增加值5730亿元,增长11.2%,轻工业略快于重工业0.9个百分点。二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结构有所调整。轻工业产品中,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组合音响等市场旺销的耐用消费品增长依然较快,增幅在14.7%—27%之间,而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等生产下降。随着近两年纺织行业的调整,主要纺织产品生产有所加快,纱、布、丝织品和服装等增长在5.5%—16.9%。重工业产品中,主要原材料生产稳定增长。此外,部分信息、通讯产品生产快速增长。程控交换机、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增长均在12%以上。
据统计,上半年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提高。工业经济总体效益趋向回升。


第1版(要闻)
专栏: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
南八仙地区有望成为又一个可开采中型油田
新华社西宁7月9日电(记者吴宇)20年前,地质储量超亿吨的尕斯库勒油田的发现,使柴达木盆地一跃发展为我国西部百万吨级的大油田。最近,青海省石油管理局宣布,盆地北部南八仙地区有望成为尕斯库勒油田之后又一个可开采的中型油田。
去年以来,南八仙地区的“仙3”和“仙5”井先后获得日产天然气超过1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最近南八仙地区“仙6”井钻探成功,已发现包括浅层油气在内的油气层72个,今年可望在该构造上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000万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近10年来最重要的突破。
青海石油局原油日产量由1994年底的3000吨增长到现在的4300吨。根据青海石油局加入西部石油资源战略接替行列的新构想,到本世纪末,该局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将由目前的2亿多吨增加至6亿吨(1000立方米天然气折合1吨原油),油气年产量由150多万吨增加到300万吨。
目前,青海石油局在裂缝性油气藏开发上取得新进展,在盆地西北的南翼山地区发现了与尕斯库勒油田类似的沉积环境,意义重大。通过加大盆地中部涩北、台南地区第四系生物天然气藏勘探力度,今年可望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00亿立方米。


第1版(要闻)
专栏:

世界上最高的“信息高速公路”开工
  全长二千七百五十四公里的“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工程日前开工。这条世界最高的“信息高速公路”跨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参加施工的兰州军区近万名官兵克服严重缺氧、高原反应、寒冷等困难,正从格尔木向拉萨和西宁方向分段施工。图为施工部队正前往施工现场。
柳军徐仁华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安徽省蚌埠师范附小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近年来每周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学术研讨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深受广大青年教师的欢迎。这是该校青年教师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张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