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经济)
专栏:

  爱国就要爱土地
本报评论员
6月25日,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土地日。今天,在香港回归倒计时只有6天的欢庆气氛中,全国人民迎来了第七个一年一度的土地日。土地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也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大问题。假如说,平时你因土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忽视她的话,那么今天,作为祖国大地母亲的儿女,你一定要关心脚下的土地。
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这是一个含义深刻、丰富的主题。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是立国富民之本,土地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家园,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国就要爱土地。中国古代一直把社稷(原意为土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每一寸土地都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翻看中外历史,录满了争夺土地的事例。人们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当英国殖民者抢走香港时,就曾逼令清朝官吏为他们举行授土仪式;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从硝烟弥漫的虎门炮台到齐声呐喊的广州三元里,寸寸土地都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1949年,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大地一新,屈辱的历史从此改写。今天,离散百余年的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使中华民族对土地与国家这个主题更多了一层铭心刻骨的理解。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古往今来,祖国大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诗人墨客激情的土地颂歌,不知留下了多少农人披荆斩棘的垦拓和辛勤的耕耘,不知留下了多少爱国将士以死相许的身躯,这才造就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和今天十几亿人赖以生息繁衍的家园。
爱国就要爱土地,爱土地就要守国策。应该看到,一方面,我们靠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奇迹;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利用、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我国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耕地却要减少几百万亩,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土地流失危害,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360万亩的速度递增。问题还严重在,由于一些同志认识上的偏差和土地管理在机制、体制、法制上的某些缺陷,滥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人地关系失衡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扭转这种情况,不仅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们,都要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一切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决不能让几千年来注满先辈汗水与鲜血的土地和家园,因我们一些人不文明的用地行为而受到破坏。
国家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好了,才有家家好、人人好。国家强化土地管理,是我们建设共同的美丽家园和每一处家园的根本保证。今年春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在40多天里三次听取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的汇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治本之策,不久前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能浪费土地、滥占耕地,砸了子孙的饭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振聋发聩的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落实中央的治本之策,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使我国的跨世纪发展奠定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坚实基础上。大量实例告诉我们,从城市到乡村,土地利用的潜力处处都有,这种潜力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只要管理严格,措施得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刹住耕地锐减的势头,扭转粗放用地的状况,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即保证现有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战略目标,并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世界:靠中国的地不仅能养活中国人,而且能建设一个21世纪无愧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繁荣、富强的国家。
加强土地国情国策教育,增强耕地忧患意识,树立爱土惜地的观念,养成“人人守土有责,代代惜地光荣”的社会新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让我们发扬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风,向土地倾注我们满腔的赤子之爱,在祖国大地上建设起更加美丽的家园!


第3版(经济)
专栏:

  整理农地废地宅地窑地坟地
苏南土地整理增产又增地
新华社记者焦然本报记者夏珺
苏南水乡,寸土寸金。张家港市在人均耕地只有0.78亩的条件下,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土地整理,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耕地净增加1546亩,今年还可再增加915亩。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耕地稀缺的矛盾十分尖锐。90年代初,苏州市及时提出了“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相平衡、土地占用与复垦复耕总量相平衡”的目标,要求土地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拓展型向内涵挖潜型转变,实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取得最佳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标,苏州市对土地资源状况重新进行了分析,并编制使用规划。他们发现,全市连片农田中还有一些零星的宅基地、厂房占地及废弃地,另外全市还有200万亩中低产田,按照“三高一创”农业生产的要求,通过综合整治,不仅能提高10%至20%的产量,而且能增加7%至10%的耕地面积,而张家港市实行土地整理的成功经验,又为全市树立了榜样。
张家港的主要做法:一是整理农地。即通过对耕地的平整、连片和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改善排涝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整理废地。对废河坝、挖废地、低洼地、高岗地等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的农田。三是整理宅地。从1994年起实行农村建房的“两证一图”审批制度(农民建房用地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和统一的建筑设计图),并撤并三五成群的零星民宅,鼓励农民向农村城镇和中心村靠拢。此项新增耕地245亩。四是整理窑地。近两年全市就拆除160多座小土窑,复垦土地1200多亩。五是整理坟地。近几年他们对原有坟墓集中进行深埋,不留坟头,并由集体造林绿化。新骨灰一律安置在安息堂。通过整理坟地全市增加耕地2000多亩。
1992年,苏州市开始全面推广张家港整理土地的经验。为了调动各方面搞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苏州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政策:规定土地整理的资金来源为耕地占用税留成部分的50%、农业重点开发基金返回部分、土地出让金和其它有偿使用收入的20%、乡镇农业合作发展基金的一部分;资金使用的配套政策:规定对列入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行市、县(市)、乡镇按2∶4∶4的比例投入;鼓励扶持的政策:规定对整理后增加的土地不增加农业税、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和“两金一费”,同时对土地整理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国家土地管理局有关专家评价,土地整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促进了农村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增加了优质耕地面积,有利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国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潜力很大,各类零星闲散土地、废弃坑塘及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大。由于耕种条件限制,产出率不高的耕地和小块田埂占地、沟渠占地等占有较大比重。长期形成的自然村落零散,占地量大。在农村地区进行综合土地整理,可大量增加耕地面积,全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第二,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分区管制。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改变农村土地利用缺乏规划、农村村庄“天女散花”的状况。各地都把整理后的农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并通过农田保护制度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建设规模控制等,保护高标准农田。
第三,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江苏省通过对农地实行综合整理,在保证农田基本建设投入的前提下,农作物产量增加了20%左右,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20%。


第3版(经济)
专栏:

  李铁映在全国部分省市房改座谈会上提出
加快改革使民用住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钱咏虹、内蒙古日报记者李桂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房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抓住机遇,围绕加快城镇居民的住宅建设,进一步深化房改,促进民用住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
李铁映在听取有关省市房改情况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房改会议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房改所取得的新进展: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率普遍有了提高,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租金改革从各地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向前推进;在公有住房出售中,加快了标准价向成本价的过渡;国家安居工程进展顺利,今年规模计划下达早,资金到位、开工及销售情况都好于往年。
李铁映强调,房改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要坚持国务院已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按照中央的指示,把民用住宅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关键是继续推行各项房改政策,引导人民群众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全面加快住宅的建设。当前,要坚持全面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决心不变,认真执行“房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公积金在住房机制转换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公有住房租金改革的目标不变,坚持逐步取消标准价、实行成本价售房的作法不变,使购房者拥有全部产权。要坚持加快建立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的任务不变,在实践中总结安居工程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房改的示范工程、政府的德政工程、人民的满意工程。
李铁映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很好,是加快房改的大好时机,各地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住房商品化、建房社会化和住宅分配货币化。要扩大住房公积金的实施范围,强化管理,规范运作。要探索对少数特殊人群和困难人群进行减免补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租金改革步伐。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和城市要尽快取消福利分房,实施新房新制度。要迅速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物业管理制度,鼓励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全面实行以住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制度。要结合实施国家安居工程,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一批文明小区,使之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和示范。
李铁映在内蒙古期间,还在刘明祖、王占、乌云其木格等自治区领导同志分别陪同下,深入到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内蒙古歌舞团、伊利股份有限公司、仕奇股份集团公司等单位、企业,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改革发展情况,并看望了文艺工作者和牧民家庭。李铁映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已成立50周年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全区政治稳定,各族人民和睦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8年的成就来自于改革,今后的发展和各类问题的解决还要靠改革。希望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斗,以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迈向富裕与文明的21世纪。
陪同李铁映在内蒙古考察的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左已,以及乌杰、潘震宙、桂晓风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第3版(经济)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重申
严禁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担保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丁坚铭)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调查发现,近一时期,个别地方的国家机关或政府部门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非法对外出具担保,严重影响到我国国家财产安全和对外信誉,并有可能为不法分子用于从事金融诈骗活动。
为防止今后再次发生上述行为,避免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维护国家信誉,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今天在此间再次重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除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担保外,严禁国家机关、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担保。一切对外担保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否则,除对外出具的担保合同无效外,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将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