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节马,敬你一束紫荆花
武天敏
鸦片战争中,守将陈连升父子双双战死,其马被英军俘获,英人喂它草料,不食;骑它,狂踢不止;将它放逐山中,它终日向北悲鸣,直至饿死……
自古,中国有“不食周粟”的人
翻遍青史,难寻如此刚烈的马
你看见先民刀耕火种的土地
被粘满罂粟浆的铁蹄践踏
你鄙弃肥美的鲜草
如同鄙弃血腥的卑污
你一定不愿作那个年代的战马
宁愿作陶俑傲立骊山脚下
大颗的泪珠就是那泓蓝蓝的海水
冲刷着战火熏染的胸膛
如同血雨洗礼着南国的红壤
和那片紫荆盛开的山岗
长鬃在硝烟里牵着太阳
沉沦在流淌着铁水铜汁的香江
唐三彩锻铸的魂魄
在耻辱的漩涡中淬火
古长城垛口撕碎了康乾盛世的飞霞
给你披挂一身血红的铠甲
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读懂你的情怀
如同读懂沉淀了一个半世纪的期待
悲鸣声声撞碎了一个梦幻
像博物馆中残破的铜镜一样冰冷
唤来万马咆哮奔腾
在横亘世纪的东方原野卷起浩荡长风
今天,紫荆花覆盖了你的坟茔
你在五星簇拥的花蕾中复生
气节这个名字注册在一首史诗的扉页
在你面前有人放歌就一定有人羞惭
许多英魂与你一起浩叹
你与中国同时顶起庄严的花冠
(作者单位:海军政治部)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明天更美好
程树榛
从小学课本上便知道香港,知道是英国侵略者,硬是以鸦片和利剑挖走了它,使其脱离祖国。漫长的岁月,我香港同胞历尽了磨难,虽然也曾在磨难中进行抗争,不惜流血牺牲,但是,终因祖国的衰弱,无力为自己的儿女作强大后盾,种种牺牲只能变成历史的悲剧,留给后人的是一串无奈的哀叹。
历史的车轮驶进了八十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重振雄威,总设计师挥笔绘宏图,香港占居突出的位置,经过艰巨的努力和斗争,香港的回归终于提到了中华民族的议事日程,“1997·7·1”几个闪光的数字,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刻在十二亿人的心坎上,也刻在我火热的胸膛里。就在距九七还不到两年的时日,我应友人之约,走进香港,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星期。
在我从深圳的罗湖关进入香港之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度的繁华;不仅仅是它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仅仅是它溢光流彩的霓虹灯,而是那总体形象所构成的氛围和因此扑面而来的感觉,一下子令我眼花缭乱了,我很难适应这种过于热闹的环境,当汽车开进我朋友所居住的西贡别墅区之后,当友人征询我:这几天住在哪儿合适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就住在这儿吧!因为这儿远离市区,幽静而安谧。友人理解我的心意,慨然应允,因此,我于闹中取静,过得很好。
这里,我无意再来叙述已经被无数文人墨客淋漓尽致描绘过了的香江繁华而旖旎风光,我只想粗略地介绍一下我所接触的几个普通人的心态。
我友人的夫人李女士本在东北的辽宁出生,后来随着她的先生来香港落户。看上去她没有一般港人那种说不出来的气派,而是衣着朴素无华,语言还潜留家乡口音。她对香港回归有一种“水到渠成”的理解。她说:香港早就该回到祖国怀抱了!因为它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嘛!至于说回归后她的打算,她坦然地说:没有其他想法,继续留在香港,为先生管好“后勤”,让他全心全意在内地把工作做好。她的这番话是有充分根据的。她的先生——我的朋友极富爱国热忱,多年来,他以巨资在内地经营实业,发展基础工业。真是殚精竭虑,夙夜匪懈。因而成绩卓著,受到各方好评。而他所以能够全力以赴,无后顾之忧,就是多亏了他的这位贤内助。
为友人开车的司机小吴,则有另一种心态。小伙子才刚满二十岁,祖辈都是香港人,谈起香港回归,他总是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恨不得这一天马上就到来。他的逻辑是:我们香港人既是华夏儿女,那我们就不是六百万而是十二亿了。十二亿好气派、好威风啰,世界上谁也比不了啦!他历数内地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他搜集了好多这方面的图片和画册)后又说:这都是我们国家的,我将来可以一个一个地游览,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好开心啦!
在太平山山顶公园游览时,我遇见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不知为什么,他一眼便看出我是从内地来的,经过简单的攀谈,我们都各自敞开了心扉,几句话过后,话题便转到香港回归上来。他说,从理智上讲,洗雪百年国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世纪盛事,作为中华儿女理应颔首称庆,开怀大笑;但一想到今后的生活方式要大大地改变了,又怕难适应。我笑着说:你不用怕,邓小平不早就说过至少五十年不变吗!五十年后你多大了?他也笑着回答:九十九岁了。我说:九十九岁你还有什么可怕的?“一国两制”也不会变的,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变它干吗!面对山下繁华似锦的壮丽景象,我不禁又补充一句:要变只能变得更好,变得人民更加满意!听了我的话,他不禁频频点头,我觉得我们已沟通了。
晚上,回到住处我和友人谈及今天的故事,友人开始笑了笑。不过,立即又认真地说:这种想法在香港人中间很普遍、很有代表性哩!我笑着反问他:你是怎么想的?他说:我怎么想的你还不知道?这些年,我在内地的所作所为,是最好的回答。我是经过思考和生活实践来决定我的行动的。
是的,他是一个长于思索并勇于实践的人。
(作者单位:《人民文学》杂志社)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淡水情
梁上泉
香港的淡水呀,
血液般的珍贵,
幸有祖国母亲,
常可紧紧地依偎。
水管似条条血管,
通向干渴的体内,
纯净的流注赛醇酒,
不汲不饮也心醉。
感受着温馨,
品味着甘美,
觉得每一个细胞,
都能萌发出花蕾。
昔日饮水思源,
入肠化作相思泪;
今日饮水思亲,
为庆回归齐干杯。
杯中淡水水不淡,
浓情厚意久萦回,
更增生命的张力,
生活的情味……
(作者单位:四川作协)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香港回归之庆征文

  钟楼情思
汉闻
倘若有人问:生活在香港,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最能令你产生情思的景点在哪里?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钟楼,就是那尖沙咀钟楼!
在维多利亚海港两岸,或站在铜锣湾避风塘旁边;或站在会展中心门前临海的空地;或站在中环皇后码头附近;或站在文化中心海旁……总之,我们无论站在哪里,无论近看或者远眺,都能目睹尖沙咀钟楼巍峨的风采!要是我们在月色如银的夜晚登临高高的太平山巅,倚栏俯瞰海港两岸灯火点点,灿如繁星的夜景,看到影影绰绰的钟楼点缀其间,格外引人瞩目,那就会觉得香港之夜更加迷人,更加别具另一番诗情画意了。
如今,尽管钟楼的附近,一幢幢高楼耸入蓝天;尽管钟楼的对岸,一排排的华厦高可连云;尽管钟楼与这些高楼华厦相比,显然矮了大半截,但人们的视线,人们的注意力,总不会离开钟楼。钟楼总是赢得人们青睐、赞赏的目光。钟楼总有一种吸引力,叫人一看到钟楼,就想起了香港。
久居香港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钟楼,绝大多数人都观赏过钟楼。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外地人到香港旅游。他们一来到香港,总会到钟楼走一趟,徘徊流连,并在钟楼面前留影。有人说,到香港旅游而没到过钟楼,那就等于没有真正到过香港。
太平山与钟楼,一高一低,永远对峙着。它们宛如兄弟俩,又好像两名永不疲倦的士兵,日日夜夜守卫着我们这块美丽的土地。
是的,尖沙咀钟楼是海岛的眼睛,是香港的标志,是香港的象征!此外,钟楼又是香港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见证人!
钟楼屹立于尖沙咀海旁已有八十年历史。它于1913年开始由九广铁路公司负责兴建,1916年竣工。这座钟楼高达四十四米,用大理石和红砖建筑而成。从外形看,它的顶部呈圆拱状,四面都装置时钟。在1950年之前,钟楼内有一个铜钟,可作报时之用。后来由于四面的时钟表示的时间有差异,以致铜钟报时不准确,当局便于1950年停止使用铜钟。到了1975年九广铁路总站由尖沙咀迁往红磡,这座被弃置在钟楼内的铜钟也被送到沙田火车站售票大堂作装饰之用。当尖沙咀火车站要拆除时,曾经有人提出把这座钟楼也拆毁,但这个意见最后被否决。1990年,港府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把这座钟楼列为法定古迹。从此,钟楼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作为文物古迹而永远保存下来。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钟楼,经历了八十年的沧桑,沐浴着八十年的政治风雨,跟它对岸的太平山一道,从历史长河走过来了。正是这座钟楼,目睹海港两岸的风云变幻,聆听世界金融的急风暴雨,迎来了香港回归的日子……
如今,尖沙咀钟楼已纳入文化中心广场,成为文化中心景点的组成部分。人们置身于文化中心金碧辉煌的大堂,置身于文化中心周围的海滨公园,便不会忘却永远屹立于海旁的钟楼,也就不会忘却香港的历史,一种怀旧之情会油然而生。人们伫立于钟楼身旁默默地观赏,再转身回过头来眺望两岸连云的华厦以及眼前文化中心几幢宏伟的建筑物——那宛若巨型蒙古包的太空馆,那犹如大风帆的文化中心外墙,仿佛有一种从时光隧道走过来的感觉。我们正是这样跟随着钟楼的历史,跟随着香港前进的步伐,走入现代化的都会,踏上回归之路。
这些年来,凡有外地亲友到香港造访,我总爱陪同他们去参观尖沙咀钟楼。我会陪同他们在钟楼的周围流连徘徊一阵,然后朝文化中心广场走去,朝尖东的海滨大道走去。我会告诉他们有关钟楼以及我与钟楼曾经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
我于钟楼,情有独钟。那是四十年前,我与一群星马华侨青年,买棹北归。我们乘搭的芝万宜巨轮从新加坡启航,航行了四个昼夜,来到维多利亚海港中心抛锚。当时,由于我们是申请直接回祖国内地升学的华侨青年,被禁止上岸逗留。轮船抛锚处,前面仰望是太平山,后面远眺便是尖沙咀钟楼。那一回,便是我第一次瞥见钟楼。虽说是惊鸿一瞥,但钟楼的雄姿及巍巍的神采,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站在轮船的甲板上,不止一次地眺望钟楼,从而产生种种联想。那时候,海港两岸的高楼华厦并不多,钟楼便成了高大的建筑物,惹人注目。翌日,我们被安排乘搭小船到尖沙咀码头上岸,然后在码头附近的火车站乘火车北上。当我们路经钟楼的身旁时,好奇地驻足观察了钟楼几分钟。唯独这时,我才真正目睹了钟楼的风采。此后二十多个春秋岁月,尽管我浪迹大江南北,但从未忘记过钟楼。钟楼成了我记忆中的香港,当怀想香港时,我就会忆起钟楼。当回忆钟楼时,我就会怀想香港。钟楼在我的心坎深处,就是这样刻骨铭记的。后来,我逐渐发现,我对钟楼已产生一种深深的情思。
人们常说,生活似舞台,人生如戏。是的,连我自己也万万没有料想到,在离别这里二十一个春秋之后,我会重临当年曾经路过的香江海隅,我会重临钟楼的身旁,重新观赏钟楼的那犹存的风韵!
钟楼的风采依然,但它周围的景物全然发生变化了。这就是我二十年来日夜怀想的钟楼么?我差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梦如痴,似醉似醒。但当我蓦然回首,一座伟岸的钟楼,却威武地屹立在我的眼前。
是的,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钟楼。钟楼一点儿也没有变,但整个九龙半岛,整个香港岛完全变了,钟楼附近的火车站已经迁移到红,原来的地方成了文化中心及太空馆所在地。从钟楼往前走,人们可以看到,靠填海夺地筑成的一条雅静、宽敞、整洁的海滨大道一直往前伸展,直到隧道口;在大道旁边建成多间五星级酒店以及高级商场。至于钟楼的对岸,已成了一座美丽的石矢森林。
倘说钟楼是个已届八十岁的雍容华贵的老妇,那么香港便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倘说香港巨变是一个奇迹,那么钟楼便是当之无愧的历史证人!
尖沙咀钟楼,我曾在你的身旁留下生活的足迹,你也曾在我的心坎刻下绵绵的情思! (作者单位:香港《文汇报》社)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城市不衰
——给香港
蓉子
城市不衰
我看见她日夜不熄的灯火和霓虹
从早到晚熙来攘往的脚步
她永远她永远活力充沛
急管繁弦的交响人杂市旺的闹忙
——只因为海在城内
只因海在城内水流不歇
城市不衰
波涌浪卷地澎湃
因何我也喜欢那城市
——她和我是亲是故
还因她洋得地道又土得令我动心
而她流浪得已经够久了
即将回归
归去过她的后半生
是兴奋期盼抑或忧虑
那远远的童年足迹和原始的本真
是否迎接她以无隔阂的笑靥
(作者系台湾著名诗人)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香城不衰
——和蓉子的《给香港》
张诗剑
香港不衰
每年有灿烂的烟花和跨海的彩虹
及从晚到早颠倒的脚步
她充沛如江潮充沛
浪声与市声交响人在金鱼缸中忙
——胜有活水通缸内
因有活水输入缸内流转不歇
水晶城不衰
如小鲜大烹之澎湃
我从恨到爱这个城市
——因她玲珑且转机之故
她有五味调和的味道令人倾心
洋人将她把玩一个多世纪了
现要璧归
只要龙在明珠就会永生
既盼得紫荆花开何须过虑
九七将历史还原本真
女娲必将在珠上印下笑靥
(作者单位:香港文学促进协会)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香港人之歌
吴东南
曾经是默默无闻的港口
风风雨雨度过了几千年
曾经是地球上不出名的小岛
一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老人爱谈兰溪黄大仙落户的神话
年轻人聚精会神撬开科学大门
林则徐虎门销毁的鸦片
熏不醒大清皇帝道光的头脑
在南京签下了失败者的条文
美丽的小岛被大不列颠王国割占
香港人沦落在殖民统治下
一百多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里呻吟
香港人用智慧之手缔造闻名于世的小龙
让举世注目,同胞眷恋
原也是港九龙脉来自巍巍昆仑
神气的九龙戏水,才有今日的繁荣
这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有财富
全是几代香港人用生命和血汗铸成
香港人凝聚了龙的传人的全部美德
勤劳、聪明、勇敢、拼搏、向上……
香港人庆幸今日祖国的昌盛强大
欢欢喜喜回归伟大祖国的怀抱
香港人真正扬眉吐气了
在创造人类和平、文明幸福的征途中
将继续苦干、永远向前
(作者单位:金龙群英集团有限公司)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浅水湾
华而实
浅水湾畔听涛
弯弯海岸,砌出港岛清澈的明眸。
无边蓝天连着无垠碧海,心胸豁然开朗。
浩瀚和深邃的海呵,吞没了刀光剑影,收藏起江河悲怆,荡漾着遥远的思念,簇拥着圆梦遐想。月圆月缺,潮起潮落……
企盼了一百年呵!望眼欲穿地苦待;
还是多情的海,将亲情往五洲播传;天涯海角,都凝视着九七香江。
撕去屈辱,卸下愁忧。
歌声中我来到海边听涛。
飞翔的海鸥,正追逐着希望。弄潮的纤手,梳理着波光……我醉了呵,醉了。
脸红心跳。躲进沙滩的太阳伞下。牵来一缕轻风,揉作一夏清凉。
东江水
汇涓滴,水到渠成。
聚支流,水涨船高。
东江水呵,淌着大地的爱——
穿丛山,越原野,绕石岩,淙淙奔流……
为缺水缺氧的城市,送来了补给、乳汁。
还捎来溪的呢喃蝉的吟咏果的芳香……
渗入梦里,使人魂牵乡亲父老,瓦屋古墙。闪烁改革风采,展现炊烟朝阳……而水——
不回首来时路。浓郁的乡情润泽千家万户。而我的心田上,长出了相思树。
(作者单位:香港华通集团)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国旗颂
陈玄珠
七彩地球绘一幅美丽的版图
激动的十二亿颗心
是十二亿个天鼓擂响的欢呼
看威武三军排出的壮美方阵
齐写共和国辉煌的一部大书
举杯吧,朋友
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沃土
伸出历史长长的巨足
走过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呵
树起了华夏的自尊与脊骨
今天,昂起的十二亿颗头颅
揩干滴落的一百多年长泪
治愈游子血染的伤口
洗雪百年国耻
黄骠节马
不再忧愤
不再悲哭
啸嘶而腾空
吐一道百花齐放的长虹
今天,京九列车驶进九龙
紫荆花簇拥着五星红旗
让茅台与鸡尾酒
调制出独特的浓味
流溢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
震惊世界的两百个国都
举杯吧,朋友
不分肤色、无论语种
当回归倒计时
敲响“七一”的庄严隆重
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神州飞龙
百门礼炮轰响七大洲烟花
1997只和平鸽同飞碧空
泰山捧出九百六十万坛美酒
倾注世界的大地苍穹
我们在它芬芳的琼浆里清醒
却醉倒四大洋的排潮巨峰
举杯吧,朋友
历史雕塑这巍峨的纪念塔
献给中华民族古今的豪杰英雄
九霄高举他们林立的大旗
昆仑屹立齐天颂
(作者单位:农民日报社)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念奴娇
——香港回归感怀
胥光义
银河涌酒,华夏人、豪饮高歌狂舞。
紫荆红旗昭日月,港九回归故土!
黄土千抔,香醇万盏,祭洒虎门柱。
告慰先烈,已雪世纪耻辱。
看我九州大地,焕发异彩,着世人凝目。
金秋华堂迎旧客,谈吐不拘约束。
面蔼词刚:“还我宝岛”,笑泯前世仇。
历史断定,金瓯完璧如数!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后勤部)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望海潮
——庆香港回归
张文勋
香江如镜,碧山眉黛,年年皓月华风。酒绿灯红,高楼耸立,百年岁月匆匆。白骨隐蒿蓬。难忘家国恨,碧眼逞凶。虎门销烟,斑斑血泪梦魂中。
毋需祷告苍穹,有华夏儿女,东亚飞龙。天马行空,放眼世界,紫荆花映星红。江山郁葱葱。喜回归港九,旭日彤彤。万众归心,天涯共庆九州同。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我的香港
萍儿
总是迷惘于你的容颜,即使苏轼的“浓妆淡抹”之句也难以将你真实描绘,你是那样的烦嚣,又是那样的孤独。
总是震撼于你的坚毅,那段黑暗的历史并没有令你沉沦,在艰难的旅程中,你仍然直面人生,你似乎从不言累,也不说怨,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翔实地记载着龙的传人的智慧、勤劳与进取。你成就了中国人的梦想,也见证了他们的血汗和泪水,你是那么狭小,又是那么高大。
我爱你那令人炫目的美,也恨你那使人却步的冷漠;你怎么可以有如此的胸襟,容纳着一日千里的科技,应有尽有的物质,各种皮肤的人种……你又怎么可以如此冷酷地置人世的温情于不顾,容忍着许多丑陋灵魂的暴露、人心的不古,任由自己被浑浊的空气笼罩着,被外面的人们误解着,我气,气你一脸的不以为意,一副“让他们说去吧,走自己的路”的模样;我爱,爱你那沉着的步伐始终与时代并进着,而且还不乏几分潇洒与俏皮。
而今,经过百年的沧桑,你就要回到你朝思暮想的祖国的怀抱了,你是否乍惊乍喜,如刚坠入爱河的人寝食难安呢?而我们,也将陪着你走过这些欢乐和激动的日和夜,陪着你在祖国的怀抱中如婴孩般嘤嘤地歌哭……
与我们一样,你曾经迷路过、跋涉过、追寻过,多少年的等待,只为了这一天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他们说,你可能会变。但我坚信,承着全世界的热切目光和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你将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兴盛。
让我们举杯饮下这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苦酒和喜酒。
(作者单位:香港中国通讯社)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良夜欢聚
秀实
香港回归,是世纪盛事。当午夜烟花星光的背后,我们放下威治伍德瓷杯,欢聚在各个大小不同的场合,用景德镇茶具来细尝一口以洞庭水沏调的“龙井”。
楼头上,诗人们也聚在一起。拉上帘子,窗外蔚蓝的天空缀满闪辉的星子。好一个良夜,写实派的紫荆徽号,浪漫派的翠绿宝石和银尾巴彗星,现代派的红衣战士和青石小巷,魔幻派的五彩彤云和洞窟飞天,都汇集在这里,合奏出嘹亮的歌声。
此时,海港上空已升起无数的烟花火焰。在会展中心临海的栏杆旁,万头仰望着子夜的长空,雷动的掌声和欢呼声中,鱼跃鸢飞。当最后的一朵火焰落下,星子便同时升挂在两岸万户人家的楼头。
海在这里水回,地在这里陆尽。天明,便有无数的祝颂,朝着这个盼望角而来! (作者单位:香港青年作家协会)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青马大桥
喻大翔
一九九七年五月,
青马大桥通车,被港人自豪地称为“香港的新标志”。
五月
看相思树在想
听紫荆花在笑
金风玉露降青马
山山海海起大桥
银色长虹飞渡
天河不再迢迢
一百五十五年
河水流离了大陆
五万六千余天
海峡隔绝了海岛
船的梦想载浮载沉
台风之手亦摇亦飘
李商隐的别离唱了又唱
秦观的暗恨如水滔滔
过伶仃洋的诗人仍在
浩叹
水淼淼城遥遥
啊,龙鼓早擂动
平洲卷红潮(注)
高天的理想画在大屿山
回归的足音响遍赤?角
古今岁月读香江
青马诸岛架鹊桥
天天七月七
也无暮与朝
披两岸的绿
映一海的蓝
流泻的银辉更俊俏
阳光日夜奏琴弦
比乐圣的旋律更美妙
太平山下现代曲
青马乐团
让五洲四海起波涛
啊,欢庆的人群在涌流
世纪在奔跑
跑过香江桥
跑过罗湖桥
跑过赵州桥
千年万里连一线
都是祖国把手招
(注)龙鼓洲为香港最西部小岛;平洲为香港最东部小岛。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