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剧谭

  笑着走向文明
——现代豫剧《丑嫂》观后随笔
李庆成
早就听说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继《风流女人》之后,又创作演出了一出优秀的大型现代豫剧《丑嫂》,在去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梆子戏剧和新剧目交流演出中,荣获优秀演出及编剧、导演、音乐设计等多项奖。最近《丑嫂》进京演出,果然名不虚传,剧场中的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就是对它最好的评价。
我认为,《丑嫂》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出了丑嫂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人物以及大赖、大凤、枣花等几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丑嫂生活的环境枣林沟,和全国广大农村一样在改革开放十几年里经济上逐步地富裕起来,但也的确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少数农民仍处在十分贫困之中和一些人道德观念的退化等等,正如剧中所说“枣林沟成了一只瘸腿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党上下更加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丑嫂正是这样一位植根于乡土之中而又是伴随时代发展出现的社会主义新人。
丑嫂生得并不丑,只因她从小生就个爱管“闲事”、见“怪”就说的“丑嘴”,父母就给她起了个“大丑”的名字。嫁给村主任张玉田之后,本性未改,村里人都称她为“丑嫂”。枣林沟根据大山乡政府的指示要成立精神文明小组,常乡长独具慧眼看中了这位“嘴丑心灵美”的丑嫂,请她当了文明小组长。丑嫂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后走马上任,风风火火地抓了在她看来是非抓不可的三件大事:一是制服了大赖兄弟的打架行为,并好心地答应要为大赖做媒给二赖三赖找个好嫂子;二是抓文明建设敢于从干部家属开刀,整治了虐待婆婆的陈大凤——这位自称是大山乡“第一夫人”的常乡长的老婆;三是为自己娘家村的姑娘枣花打抱不平,她断言枣花在枣林边受“惊吓”是坏人“强奸未遂”,替枣花向派出所报了案;后来她又热心地为枣花与大赖做媒,这位心地善良的丑嫂哪里知道,使枣花受“惊吓”之人正是暗恋枣花三年之久的大赖。
丑嫂身为文明小组长,在积极抓文明建设的同时自身又经常暴露出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如开口骂娘、简单武断等等。我觉得,编剧的高明也就在于没有把她一来就说得“十全十美”,而是让她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抓全村文明建设中,使自己和乡亲们一起逐步地走向文明;她在自己逐步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在乡长、村主任、派出所长的协助下,努力工作,最后使大凤向婆母认了错,让大赖与枣花由误会到理解而最终成了恋人,全村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丑嫂》不但思想内涵深刻,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好看好听,耐人寻味,能使观众在艺术享受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丑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喜剧风格,而它的喜剧风格又是紧紧地和人物的性格及相互矛盾摩擦联系在一起的。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曾总结出“真真假假,虽假犹真”;“吵吵闹闹,不落俗套”;“巧合误会,不忘哲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等喜剧艺术的规律。我认为,《丑嫂》之所以引人发笑而又让人笑后深思的奥秘就正在这里。比如,丑嫂与大凤二人的“吵吵闹闹”,就的确是别具一格,可以说是“吵”出了性格、“闹”清了美丑,而且“吵闹”得有“戏”好看,有“唱”好听。
总之,这的确是一出很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好戏。在刚刚看完戏走出剧场时,我脑子里曾“蹦”出几句话,写在下面,用以结束此文:“丑嫂不丑,大赖不赖,大凤认错后仍是一只凤,枣花的确是一朵十分鲜美的花;全剧中充满着巧合误会、真真假假、吵吵闹闹、阴错阳差——闹出了许多笑话。台上人笑着走向文明,台下人在笑声中性情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述真情盼回归
电视剧《千年等一回》拍成
深圳河北岸的区木根与南岸香港下红泥村的黄阿英,是一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恋人,但一条界河、一道铁丝网却将他们的爱情阻隔。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他们深藏心中的情愫,终于在回归的历史大潮中有了令人欣慰的结局。
由深圳电视台和深圳新海外影视文化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20集电视连续剧《千年等一回》,透过这凄婉曲折的爱情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国大地几十年的历史变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和香港人民盼回归的真挚情感。该剧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电视周上,受到诸多发行者的青睐。该剧由王大鹏执导,鲍海鸣、蒋雯丽、刘冠雄等主演。(巴人)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展示成果继往开来
北方昆曲剧院举办建院40周年展演周活动
6月14日至22日北方昆曲剧院在长安大戏院和中国儿童剧场举办纪念建院40周年展演周活动。
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于1957年6月22日。北昆艺术家们循着古今相因、革故鼎新的创作思路,取法南昆之优长,发扬北昆之特色,不断地探索、拓展着新时代的艺术风格。200多出传统折子戏中的鲜活人物,十几出古典名著的艺术风貌,几十出新编历史剧中历史人物的现代神韵与现代戏中的革命英雄形象共同组成北昆40年艺术的长廊。
展演周期间,共上演4台大戏和3台折子戏,4台大戏分别是杨凤一、马玉森、王振义主演的《长生殿》,魏春荣、温宇航主演的《牡丹亭》,蔡瑶铣、王振义主演的《西厢记》和由杨凤一、杨平友主演,根据日本同名话剧改编的神话剧《夕鹤》。3台折子戏共14出,有《单刀会》、《四平山》、《佳期》、《痴梦》等。(胡明明)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影视窗

  浩气长歌航天史剧
——评电视连续剧《问鼎长天》
房俐
《问鼎长天》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我国航天事业的电视连续剧。
它描写了我国火箭从研制到制造再到发射的技术过程;描写了发射火箭从试验成功到发射失败再到发射成功的曲折过程;描写了我国航天事业从计划经济到走向世界市场的转轨过程;描写了从航天部部长到航天研究院院长及普通职工的林林总总的航天人物。这里面包孕了诸多的航天故事。
透过这些故事,这部电视连续剧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色彩浓郁的“航天”氛围。这种航天氛围笼罩全剧,这便有了艺术的整体性。尽管剧中的背景被各种各样的航天火箭所充满,人物语言也尽是一些有关航天的行业词语,但大多情况下,我们却并不感到枯燥,特别是当镜头中出现宏大规模的航天场景时,整部剧作便仿佛充满了激情和生机,它挖掘出的诗意蕴含成为一种戏剧力量。尤其那贯穿全剧的螺旋般上升的音乐旋律,将这个令人骄傲的“航天事业”化作一首问天的长歌,涌出一股向上的浩气。
这股统摄和充满全剧的浩气就是一种敢于问天、敢于克服无数艰难和风险向天空挑战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流贯在丁一夫、罗天睿、罗天虹等航天人身上的问天精神,那种我们民族和时代最可宝贵的探索世界、挑战困境的不屈精神。丁一夫、罗天睿们不是没有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剧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涉及了航天人的种种日常生活真实,但所有个人的情节和命运似乎都被那贯穿全剧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统摄,乃至这种精神成为驱动人物和情节的真正动力。
这部作品在宽阔的视野下处理了航天这个重大题材,可以说是一部展现中国航天事业40年历程的具有史诗性的作品。那些恢宏的航天场景,那些有险有惊的智力较量和发射操作,那些剧中人物的精神重担和高远志向,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航天世界。它截取了我国航天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向世界市场求得民族事业生存发展的这一段历程加以表现,具有重大的时代象征意义。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是凝聚着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探索精神传统的当代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走向世界谋求生存发展、面向人类共同命运勇于探索、承担责任、有所作为的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缩影,《问》剧在这方面的成功表现让我们感到欣慰。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企业惠助中国京剧院百万资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向发展中处于困境的中国京剧院惠助100万元人民币,用于京剧院的艺术生产和艺术表演,其捐赠仪式日前在京举行。
据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从今年起,将连续3年分别向中国京剧院捐赠人民币100万元。中国京剧院艺术家们在完成精品生产的同时,也将定期、轮流地为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业余京剧团、京剧爱好者进行艺术辅导,努力满足基层职工对高雅艺术生活的需求,共同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文一)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兵味浓厚特点鲜明
解放军体育学院举办迎回归系列文艺活动
解放军体育学院以迎接香港回归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一批紧扣回归主题,展示军校特色的文艺节目,深受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日前,该院军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和表演队编排的四套节目均被指定参加广州市和广州军区组织的“万人迎回归欢乐夜”和“迎回归歌咏大会”的演出。
围绕“迎香港回归,树良好形象”这一主题,该院自5月份以来,开展了音乐舞蹈、合唱演讲、美术摄影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全院近3000名师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了喜迎历史盛事的豪情。在这次系列活动中,该院还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举办了学习香港基本法知识竞赛,参加了香港举办的“国际嘉士伯杯橄榄球赛”,并邀请香港拳击队来院进行友谊比赛,尤其是该院在毕业生中开展的“’97回归之年迈向人生辉煌教育”等,更为迎回归活动增添了一个又一个亮丽的音符。
(王孟陵)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热点采访》
讲述记者的故事
朝气蓬勃的宁雪儿告别大学校园,带着新奇和热情走进了报社,16集电视连续剧《热点采访》的故事也就由此展开。其间有讲述艺术家生活的“寂寞铸造辉煌”,有表现下乡扶贫的“下乡手记”,有打击经济犯罪的“针锋相对”,以及描写下岗工人再择业的“下岗女工”。该剧镜头紧贴时代,故事取材于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它在反映百姓关心的现实的同时,也塑造着新闻战线正直的记者形象。
该剧由邵华泽等一批新闻界资深人士担任顾问,刘新执导,刘威、吕晓禾、石兰、潘长江等主演。南京军区艺术中心、北京睿雅文化艺术公司联合摄制。
(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