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纪念勃拉姆斯逝世百年
德国音乐家来华演出
今年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百年祭。为纪念这位音乐伟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央电视台将于三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九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纪念勃拉姆斯逝世百年系列音乐会。在德国驻华使馆和德国音乐理事会以及戴姆勒—奔驰集团北京代表处的协助下,音乐会邀请了斯图加特阿尔卡塔室内乐团来华演出,三月二十六日晚将举行该团专场音乐会,曲目有勃拉姆斯的《第三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和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等,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德国著名小提琴家路德维奇。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将与阿尔卡塔室内乐团联袂演出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C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曲目。担任指挥的是德国指挥家帕特里克·施特鲁普。
本次活动由北京艺海文化发展公司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共同承办。
(邵大钊)


第4版(副刊)
专栏:

  香港回归主题集邮博览会
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广东省邮电管理局联合主办的“迎’97香港回归祖国集邮博览会”3月21日在广州开幕。数十家国内外相关部门和邮商参加展览。香港和澳门邮政部门也参加了展览。中国集邮总公司将展出国家领导人签名邮品及清代、民国、解放区、新中国邮票和迎香港回归系列邮品等。中国集邮总公司将为本次集邮博览会发行加字小型张一枚。集邮博览会为期四天,每天一个主题,分为“开幕日”、“青少年集邮日”、“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宣传日”。(邓庆龙)


第4版(副刊)
专栏:

  观众评选中央电视台相声小品
相声小品一直是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节目。为了鼓励观众的参与,中央电视台今年的元旦相声小品晚会从两方面着手:首先,他们采纳观众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征集节目脚本,各地观众投寄脚本达三千多个。今年的中央电视台元旦相声小品晚会节目便由其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构成;节目播出后,再由观众投票评选最喜爱的小品节目。日前,由江苏林海集团和中国公关协会共同主办的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在近八万张观众选票里,统计表明,由郭达、李文启、景风凌合演的小品《假款真情》最受欢迎。(苑)


第4版(副刊)
专栏:江山万里行

  古炮王
厦门历来是我国东南海防重镇,素有“八闽门户”之称。位于厦门岛东南海滨的胡里山炮台,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100多岁的世界古炮王就坐落在这里。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闽浙总督奏准在胡里山建造炮台。为此,特在厦门设立捐局,用募捐征集建台经费,共筹捐款10多万两白银。同年,清政府从德国购进口径280毫米克虏伯大炮(它是以德国著名钢铁企业家爱尔夫雷德·克虏伯的名字命名的)两门、150毫米副炮两门,分别设置于胡里山炮台东、西主炮台和两侧副炮座,当年共付购炮款1264641马克,折合白银294788两(含附件及弹药费)。炮台的台面和台基,采用乌樟树汁、糯米浆拌石灰、泥沙夯打而成,十分坚固。炮台历时5年竣工。
炮台建成后,按军事当局规定,大炮每年要进行两次实弹射击。
胡里山炮台历经沧桑。辛亥革命时,炮台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军队接管。1938年5月15日,厦门沦陷,日军占领了炮台。抗战胜利后,炮台为国民党海军接管。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炮台,并在台内加修了新的防御工事,成为常年驻守的海防前哨阵地。1984年5月,由厦门驻军移交地方辟为旅游点,对中外游客开放。目前,炮台仅存的一门280毫米口径的大炮,炮长13.96米、重59888公斤、膛线84条,最大射程10460米,有效射程6460米,价值6万两白银。据资料显示,该炮是世界同类火炮中仅存最大的一门,堪称“世界古炮王”。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炮台上,人们可观望彼岸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
(附图片)
胡里山炮台雄姿。


第4版(副刊)
专栏:建筑艺术大家谈

  城市设计:一个适时的话题
——访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
张大农
人们工作居住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面貌日新月异。我们每个生活其间的人,都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哪怕你一辈子也没走进某座大型建筑,但它构成了你的生存环境,因此,你必然会对城市的建设与变化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这判断的尺度可以是审美的,可以是实用的,可以是经济的,可以是文化的。将所有的人的所有这些个尺度综合起来,加以均衡考虑,提出一个尽可能完美,使人们的身心感到舒适、愉悦的空间构想——这就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责任。
今天,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发展变化愈益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将变成什么样?谁在决定着每座建筑的格局和风采?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
记者:陈总,近几年,许多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街区在短短几年间矗立起一座座高大的现代化建筑,但人们对它们构成的总体环境并不一定很满意。譬如北京的建国门内大街一带,不论是南侧的海关总署、中粮广场、恒基中心,还是北侧的光华长安大厦、国际饭店、交通部大厦、妇女活动中心,每座建筑都很有特点,但摆在一起,让人感到建筑语言很不协调,显得繁荣而无秩序,丰富却无主题,好像彼此谁也不理谁,谁也不服谁。
陈:你说得有理。一个城市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着装,一味地把各式名贵的服饰都穿戴在身上,未必就好看。北京站口一带的景观并不是个别现象。它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设计工作未能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什么叫“城市设计”。
陈:“城市设计”这个概念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我国的城市规划国家术语标准正在拟定。目前基本上倾向于这样的定义:“城市设计(Urbandesign):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综合规划设计。”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实例?
陈:城市设计在我国尚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目前缺少现成的学科范例,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城市设计这一环节的职责、性质、范围都还有待廓清。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亚运村或可视为城市设计的两个范例。以往我们通常比较注重城市规划,北京的城市规划从50年代初就着手进行,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如今的城市建设也基本上是按照统一的规划进行的。但近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而社会经济体制又处在转型期,很多变数因素都难以把握。譬如,在北京,很多建设单位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房地产开发商都希望自己的开发项目最大化地实现投资效益;建设师们又习惯于孤立地设计单栋建筑,城市规划的协调力度又不够,于是就很容易形成类似北京站口一带的景观:单栋建筑各显神通,各领风骚。从各个单体建筑的功能、性质等方面看,谁也没有违反规划,但若要从建筑语言上形成城市统一的美学风格和文化气氛,则难以实现,而且它们在空间环境的相互补充、衬托上往往也不理想。
记者:可否这样看:过去城市设计之所以不被重视,也是因为城市建设的规模、速度不足以使我们感到它的迫切?
陈:也可以这么说。过去的城市建设,通常都是搞单体建筑,建筑师只管将它设计好,同时与周围现有的环境协调,也符合这一地区的规划就行了,至于周围地区的建设改造也许是10年8年以后的事。如今不同了,一个街区两三年之内就彻底变样了,连大上海都是“一年小变,三年大变”,如果没有完整、周详的城市设计方案加以指导,很可能眨眼间就变成五花八门的建筑博览会。
记者:记得许多年以前,北欧某国首都将一块面积可观、位置优越的地皮批给了中国大使馆,原因是市政当局经过充分论证,认为在众多投标竞争的设计方案中,中国使馆的设计最符合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建筑风格所定的基调和审美要求。
陈:许多发达国家对城市的开发建设不仅基于完整的规划蓝图,而且有严格的法律保障。在德、美等国,建筑师不仅要懂城市规划,了解市政当局对建设地区的诸多要求和约束,而且必须懂法律。许多地方对城市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发展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我国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区的建设和改造也应以立法的手段加以保护和约束,防止“破坏性的建设”。
记者:怎样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陈: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部分,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要安排城市的总体形象,总轮廓;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要确立地段的形象;在细部,要安排好道路、广场、绿化、雕塑直至建筑小品。实现城市设计,要靠城市规划界、建筑界、园林界、美术界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在这项工作中,城市规划是“龙头”。
记者:城市设计是否要服从政府部门的意志?
陈:应该说,要服从于政府制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个前提下,城市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应由有关专家在详密的技术论证的基础上按科学和艺术规律办事。对建筑物形体的审美把握,应避免唯长官意志是从,不能谁权大,就按谁的喜好办。
城市设计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我们希望各个城市的领导都重视这项工作。在现阶段,有条件、发展快的城市可以稳步地开展,而一些地方首先要解决的,还是脏、乱、差的问题,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开张之后……
袁晞
单位门口一家餐厅开张时,张灯结彩,里外簇新,干净整洁,饭菜也可口,价格也还合理。时间长了,渐渐有了点儿名声,有了些顾客,便不是那回事了。不光是价格越来越贵,饭菜质量越来越差,椅子缺了腿也照用,桌布脏了也没人换,地上洒了菜汤也没人擦,甚至招牌上的灯坏了也不修……
城里新修了一座室内游泳馆,半年前开馆时,虽然门票价格不菲,但游泳设施很好,服务也不错,还有一些便民措施,吸引了不少游泳爱好者。也就是半年左右,先是吹头发的电吹风没有了,接着是称体重的磅秤坏了,洗澡水有时也忽冷忽热,服务员常说的“您好!”“再见!”也省略了,只是票价依然。
这种情况在文化事业上也屡见不鲜。杂志开办时,吹得天花乱坠,创刊号上也确实费大力气、花大价钱拉来了几篇像模像样的作品,因此招了一些订户和零买者。以后就等而下之,如果说创刊号是一流作者的一流作品,那么第二期则是一流作者的二流作品和二流作者的一流作品;第三期是二流作者的二流作品和三流作者的东西;再往后就不入流了。
眼见着一处处饭馆儿关了门儿,一个个商品倒了牌子,一家家报刊办不下去,不少是出于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殊不知现在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日益繁荣,“买方市场”已经和正在形成,人们知道了比较和选择,这家饭馆不好吃就吃另一家,东家的服务不好就买西家的商品,订阅报刊可破年破季、零购也很容易,少了张屠夫就得吃浑毛猪的年月早过去了。社会在一天天进步,办什么事业都要想到长远,短期行为危害社会,最终也损害从事这种行为的人自己。


第4版(副刊)
专栏:

  歌声寄情
筱君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王宪林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独唱音乐会,他那充满了温情的歌声,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场音乐会使我们领略到了王宪林在声音的运用、气息的控制上都是有相当功底的。他的演唱,使得音乐线条中的华彩部分以及大幅度的反复跳跃,既来得突然,又不做作。郭淑珍教授称:“王宪林的声音属于那种比较轻巧、抒情的男高音,他的声音的最大特点是自如、柔和、干净,柔中有刚,而且声音具有一种很大的伸缩性,加上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在我国的声乐舞台上是很有个性的。”
王宪林1967年起从事艺术工作,曾多次在青年演员比赛中获奖。1984年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师从王福增、王秉锐教授。1986年进修结业赴日本留学。1987年首次在日本举办独唱音乐会之后,就相继被邀请任“贝九”、《弥赛亚》领唱,受到好评,并被电视台、电台作了专题报道。1988年考入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艺术研究科,跟随日本的世界一流女高音歌唱家东敦子氏学习声乐,此后,一直在校攻读,并取得歌剧硕士研究生学位。1989年在日本第二次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之后多次被邀出任歌剧演出的主角,如《女人心》、《波西米亚》、《唐璜》、《魔笛》等,在1992年东京举行的独唱会上得到了日本声乐界的高度评价。他1993年应国家教委、人事部的招聘回国并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王宪林回国后踏踏实实工作着,在回国的近四年里,除了坚持每年举办音乐会外,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他严谨认真的教学精神,得到了老一辈专家的肯定。
“艺无止境”,当说起声乐演唱,说起教学,王宪林有着一股不可遏制的热情,他是那么喜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我们祝愿他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4版(副刊)
专栏:新书架

  真情写英魂
——《张浩传奇》简介
李一安
张浩(原名林毓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今年的2月25日,是他诞辰百周年纪念日。他出生在湖北农村一个手工织染家庭,1921年参加革命,1922年2月由林毓南、恽代英介绍入党,先后在武汉、长沙、黄石、安源、上海、广州、香港、哈尔滨、抚顺等地从事工人运动。1942年3月6日,因病在延安逝世,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其抬棺。
当年,张浩受共产国际派遣,只身一人从莫斯科出发,取道蒙古人民共和国,穿越茫茫荒原,不远万里抵达延安,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将共产国际的指示带到了中共中央;他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危急之时,受毛泽东的委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使张国焘的阴谋未能得逞,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又一次转危为安,从而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至为突出的一笔。岁月流逝,张浩默默地躺在延安的墓地里已经55个春秋了,一些人还记得他,但包括笔者在内的更多的人却还不“认识”他。值得欣慰的是,长篇传记作品《张浩传奇》(珠海出版社出版),通过严谨的考证,翔实的史料,精心的构思和朴实而不乏灵动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半个世纪前那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而再现了张浩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再现了张浩的性格魅力和人格光辉。
作者鲁之洛、梅门造在书中,以历史纪实为主,适当糅入文学创作的技法。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上,力求详略得当,精确生动。详处往往设置在张浩的人生转捩点上,或者是展现张浩智力、魄力的场景和表现他政治上成熟起来的时候,比如创办利群毛巾厂、领导汉阳钢铁厂的罢工斗争、血洒青云路、在沈阳监狱中的机智斗争等,勾勒出张浩的成长轨迹。而略处,虽一笔带过,所用素材少,却较为精当,具有说服力,如在表现父子亲情时,作者将张浩脱光儿子的衣服,同时自己也赤裸着上身紧紧搂着儿子睡觉的这一素材,反复用了两次,仅此一个举动,那种为革命抛家别子却又苦思苦念自己骨肉的亲子之情,顿时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不禁使人油然想起鲁迅先生“怜子如何不丈夫”的诗句来。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但愿读到《张浩传奇》的人们能心有所动,情有所扬,但愿张浩同志的精神力量能在今天新一代共产党人身上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果能如此,张浩同志若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


第4版(副刊)
专栏:

  中演公司与中芭团联姻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最近与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签约,成为芭蕾舞团1997年初至1998年初在北京的商业演出的独家代理公司。
中演公司是国内历史悠久、颇有实力的国家级演出公司,归属文化部,曾成功组织了1000多个世界著名艺术团体来华演出。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的前身是中央芭蕾舞团,拥有一批一流的演员和编导,创作演出过许多中外作品。演出代理制是国际市场通行的演出经营体制,可以使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力投入艺术本身。中演公司为芭蕾舞团代理商业演出的经营,有益于芭蕾艺术的发展。据有关专家估计,此举将是未来文化市场所仿效的一种形式。
芭蕾舞团在未来一年内的演出剧目已确定,有《天鹅湖》、《睡美人》、《红色娘子军》、《堂·吉诃德》、《吉赛尔》和精品晚会。据团长赵汝蘅介绍,他们还有意创作新的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排演现代芭蕾作品。(李平)


第4版(副刊)
专栏:雅趣

  中国火花收藏第一人
石永红
在江苏省徐州市,樊禹可能是市区近百万市民中收到信件、包裹最多的人。由于他跟邮局打交道太多,以至于只写“徐州市樊禹收”的信件也能送到他手里。
他收藏了15万种、500多万枚中外火花,即火柴盒商标贴画。每天都有国内外收藏界人士与他通信,交流收藏心得,或是要求交换藏品。樊禹从事火花收藏已有35年历史。他的收藏品超过了上海的收藏名家严汉祥和扬州的季之光(严收藏有火花130多万枚,季则有150万枚),成为“中国火花收藏第一人”。
在樊禹家里,有两个房间专供他放置藏品。为了让满满两房间的火花安放有序,夏天他不敢用电扇;冬天不敢用火炉取暖,怕失火。
他的收藏史开始于50年代末期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家境不富裕的他省下零用钱买邮票、信封,写信到全国的火柴生产厂家,索要火花。中学毕业时,他已收藏了3万枚。
樊禹的藏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有不少精品。如我国于1894年印制的第一枚《舞龙》商标,纪念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蟠桃祝寿》,表现中日甲午海战、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火花等。他拥有的一盒1904年生产的火柴实物,为中国仅存的3盒之一。1942年陕甘宁边区生产的火柴商标《丰足》是中国共产党自行印制的第一枚火花,他收藏有一整版。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凭自己的收藏成就,樊禹先后参加了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国际收藏协会,是美国、澳大利亚收藏协会中唯一的中国会员。1992年8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来到徐州,拍摄了纪录片《中国火花收藏第一家》,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节目。对樊禹来说,收藏火花并不仅是为了自娱,从70年代起,他先后在江苏、上海、广东、天津、辽宁、四川、河北、山西、贵州等地举办个人藏品展。1993年9月,他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国际火花烟标展览,展出自己精心收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火花,令观众大饱眼福。
他觉得,五彩缤纷的火花可以向人们展现出丰富的社会图景和灿烂的艺术世界。他希望能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建成一座“火花博物馆”,使自己的藏品能够供人参观。
现在,他同世界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收藏爱好者保持着书信联系。一位德国的火花爱好者利用和樊禹交换来的火花在当地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火花展”。樊禹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在收藏之余,樊禹还展开了对火花的理论研究。他撰写了30多万字的《火花收藏与鉴赏》,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火花的专著,目前已正式出版。由他的部分火花结集出版的《中外火柴盒贴画集锦》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多次再版。


第4版(副刊)
专栏:天地一瞬

柱础——传说沈继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