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在《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华清
(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同志们:
刚才几位同志发言,追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军事生涯,学习他伟大的人格风范,缅怀他不朽的革命业绩,充分表达了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思念和敬仰之情。《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的一个重点课题,江主席非常关心,亲笔题写了书名,并作了序。几年来,承担此项研究任务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提供了新的教材,也是对周恩来同志的一个很好的纪念。在此,我代表中央军委向为这部著作付出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部著作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周恩来同志是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才兼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以丰富的治军思想、作战经验和军事斗争艺术,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建立的功勋永不磨灭,他的英名永垂青史!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军事生涯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是紧密相联的。他科学运用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建军思想,高度重视革命军队的创建与发展,始终把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看作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关键。早在旅欧时期,周恩来同志就深刻认识到“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大革命时期,他亲手组建了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后来发展成为叶挺独立团。大革命失败后,他与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同志领导的广州起义一起,开始了我党创建红军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在以后的各个革命阶段,他都始终致力于解决军队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担负着极其繁重的国务工作,但仍然时刻关心我军的建设和发展,组织领导了整编工作,组建新的军兵种,特别是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研,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几十年来,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浸透着周恩来同志的心血。
周恩来同志是久经战争考验的卓越军事战略家。他作为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助手,始终处在统揽战争全局的关键岗位,几乎参与组织了我军所有的重大军事活动。他以军事战略家的卓越才能,辅佐毛主席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和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一起,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及其指导规律。他非常重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他和朱德同志一起指挥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毛泽东同志赞扬这是一次空前光荣伟大的胜利。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周恩来同志继续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主席指挥红军冲破千难万险,跨越千山万水,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初期,他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意图,率领八路军出师华北,指导新四军深入敌后。在解放战争中,他和毛主席一起转战陕北,指挥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他参与决策和部署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实施外线作战,转入战略反攻。到西柏坡后,他作为代总参谋长,适时总结我军的作战经验,及时提出“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协助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建国后,他高度关注新中国的安危与主权完整,参与领导了边防、海防、空防斗争。他参与决策和组织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在取得五次战役胜利后,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建议,志愿军作战应采取“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方针,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用武力独霸朝鲜的企图,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创立者。早在1924年11月,他受党的委托,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他卓有成效地组织领导了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大量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为后来创立我党我军的政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领导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中政治命脉”的重要论断。他对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建军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明确指出,他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全国红军的方向。他将《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迅速转达各地,指导红军的建设。1934年2月,他在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并始终坚持和不断深化这一科学论断。周恩来同志创建和开拓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周恩来同志也是我军后勤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红军时期,周恩来同志就非常重视后勤保障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红军各级供给部门,初步形成了后勤保障体系。抗日战争期间,他亲自指导各地八路军办事处积极开展工作,并动员各界爱国力量,把大量作战、军需和医疗等物资送往敌后抗日前线。解放战争中,为了保障华东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他责成华东军区组织一个“坚强健全的后勤司令部,分遣其所属机构和兵站随军工作”。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健全完整的后勤司令部。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后勤工作,都是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关怀下进行的。他根据新的战争特点和战场环境变化,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有力地促进了后勤由单一兵种保障向诸兵种合成保障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提出了建立三军联勤的保障思想。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指导着我军的后勤建设与改革,充分显示了周恩来同志的远见卓识。
周恩来同志还是我党军事谈判的杰出代表。战争年代,他始终是我党军事谈判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首席代表。在谈判桌上,他不仅为我党赢得了一次次胜利,而且令对手不得不折服。他善于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在错综复杂的军事谈判斗争中,表现出顽强、果断、机智、灵活、严谨的优秀品质和伟大政治家的风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谈判艺术风格。在解决西安事变过程中,他灵活运用各种斗争手段,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力量,推动了谈判的顺利进行,既团结了友军,又震慑了蒋介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建议党中央从军事上、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自己坚持留在重庆进行谈判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抗战胜利后,他陪同毛主席飞赴重庆,在与国民党进行的艰苦谈判斗争中,针锋相对,机智灵活,使我党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非常善于运用军事斗争保证谈判胜利,以谈判斗争巩固和发展军事斗争成果,形成了一整套融军事斗争和谈判斗争为一体的高超策略。这是周恩来同志军事理论和军事斗争艺术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部分,也是他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的独特贡献。
在这里,我想特别指出,周恩来同志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上,堪称楷模。长征路上,他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前夕,围绕红军改编,他与国民党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独立领导权。建国以后,他多次重申“党一定要管军队”,指出:“我们军队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使它成为一支既有高度军事素养又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军队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中,他尽最大努力维护党和军队的统一,挫败林彪、“四人帮”的反党乱军阴谋,辅佐毛泽东同志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武装政变。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周恩来同志都始终如一地坚决维护毛泽东同志的核心领导地位,始终如一地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为全党全军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同志们,我们纪念周恩来同志,就要学习周恩来同志的伟大精神,更高地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周围,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把我军建设成为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在中宣部等五部门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说
要加大抓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新华社记者赵连庆、本报记者夏珺报道:今天,中共中央宣传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形势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就农业和农村形势作了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主持了今天的报告会。
姜春云在报告中首先提出,要正确分析估价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形势。他说,应当讲两句话,一句是,近几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形势总的说是好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再一句是,我国农业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不可盲目自满。决不能以农业丰收、形势好,掩盖弱点、困难和问题。否则,就可能头脑发热,导致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他说,农业和农村形势比较好的主要标志是,主要农产品总量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稳定。
姜春云指出,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既有天帮忙的因素,更有人努力的作用。
姜春云说,丰收了,有喜也有忧。对领导机关来说,更要看到忧的方面。突出问题是,有的地方出现了放松农业的苗头,准备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取消一些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缩减粮棉油的种植面积;某些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一些地方和部门向农民乱伸手,不合理负担出现反弹;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大,还有58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如果解决不好,农业发展的好势头难以保持。同时还要看到,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没有因为两年丰收而得到根本改变。基于对我国农业形势的正确分析,中央及时地提醒全党同志,丰收之后要继续重视加强农业,加大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力度,防止产生麻痹情绪,防止农业出现新的徘徊甚至滑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出现的几次大的波动,尽管有不同的历史原因,但都与丰收之后忽视和放松农业有关。大丰收之后出现大波动,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关键是对丰收怎么看,丰收之后怎么干。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政策正确,措施得力,扎实工作,农业就能够步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
姜春云指出,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首要的是争取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为此,需要着力搞好四项工作:一、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二、广开生产门路,调整优化结构,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三、强化抗灾减灾,确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四、搞好农村基层的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姜春云强调,实现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必须在统一好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加大抓农业的力度;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四是下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五是搞好农业的综合开发和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六是务必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七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获得双丰收。
姜春云说,回顾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展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我们更加深切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今天这样的好局面。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论述,继承他的遗志,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


第2版(要闻)
专栏:

  外经贸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指出
中美经贸往来增多和交流扩大是主流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新华社记者鹿永建、本报记者龚雯报道: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介绍了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情况,他认为两国经贸往来的增多和经贸交流的扩大始终是主流,两国政府有责任为两国贸易的不断发展创造条件。他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中国承认中美存在明显的贸易不平衡,且在逐步扩大,中国将怎样采取措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答: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五大贸易伙伴,随着双方贸易额的扩大,发生贸易的分歧与摩擦是难免的,出现贸易的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是常有的事。中美贸易不平衡有其多方面原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将要发表的《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一书,有助于大家了解这些原因。
中美贸易平衡问题,已成为美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为此,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为缩小中美贸易不平衡而努力。中国将继续开放市场。目前,中国关税的平均水平已由过去的35.9%降至23%,2000年将降到15%。非关税措施方面,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已由过去的1247项降至384项,今后还将进一步减少。中国鼓励企业扩大自美进口,鼓励他们组团赴美就设备、技术的进口进行洽谈,政府为此提供方便。中国将继续向美国大型企业提供中国大型项目建设的信息,欢迎他们投标。美国不久前来华访问的商务部副部长提出的20多个项目,中国有关公司正认真研究,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予以促成。
问: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对美国有什么期待。这一问题解决前景如何?
答: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美国也应该采取有力措施。
美国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时间、技术水平、改进服务等诸多方面,因为中国是面向全球搞开放,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有许多大中型建设项目,要进行国际招标,美国进出口银行应积极支持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主动提供优惠的贷款。中国目前有一批电站、机场、码头等大项目。但美国企业进入很少,与他们得不到贷款支持有关。美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技术出口是美国的强项,但由于限制措施,使美国企业失去了许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中来料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占很大比重,中国在加工贸易中只获得10%至15%的加工费。
经过双方统计专家的共同努力,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很多因素已达成共识,我们愿意就贸易平衡及其他贸易问题同美方进行平等的磋商。
问:美国副总统戈尔下周将访问中国,这对中美贸易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在此期间将签订一些向美国购买包括波音飞机在内的产品协议?
答:戈尔副总统下周访华,是中美关系中的大事,他是近几年来华访问的美国政府最高级的领导人。我们期待他的访问,相信他的访问将对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戈尔副总统访问期间,双方将就环保、能源及其他经贸领域的合作广泛交换意见,不排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签订一些同美国项目合作的协议。
问:香港回归后,将对中美贸易平衡状况产生什么影响?
答: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关系仍视同对外经贸关系处理,两地经贸往来仍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因此,我们认为,“九七”后,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贸易统计单位,两地应根据各自的统计制度和规定,分别进行各自的对外贸易统计和对外提供统计数据资料。所以,香港回归祖国不会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统计关系。香港回归后仍将在中美贸易关系中扮演目前的角色。
孙振宇还谈到,美国对华投资逐年增长,截至1996年底,在华投资项目达22240个,实际投入资金额达142亿美元,居各国对华投资的第二位。总的来说,美国在华投资项目,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重视管理,受到中方的欢迎。
孙振宇还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中美纺织品协议、今年1月份中美贸易状况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冰主持今天的招待会,近200名中外记者与会。


第2版(要闻)
专栏:

  部分在京藏学界人士举行座谈
谴责达赖喇嘛访台分裂祖国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王炽、周文林)在京的部分藏学界人士今天在这里就达赖喇嘛将要访台一事举行座谈。与会者一致认为,达赖喇嘛将访问台湾,不是一般的宗教活动,而是台湾岛内分裂势力和主张西藏独立的势力相互勾结、共同进行分裂祖国的政治举动,此举必将引起中国各族人民的严重关注和坚决反对。
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西藏》杂志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台湾当局公然邀请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达赖喇嘛访问台湾,为达赖喇嘛提供在中国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活动的机会,这表明台湾当局与达赖集团相互勾结利用、同流合污,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赖喇嘛访台不仅有损于中国的统一事业,对台湾岛内真正的佛教活动,也会带来严重危害。
学者们在座谈时指出,广大台湾人民,包括在台湾的藏族同胞和佛教信徒是衷心希望祖国统一的。达赖喇嘛与台独势力互相呼应,制造分裂,不得人心。鼓吹分裂中国、宣传“西藏独立”,只能以碰壁告终。


第2版(要闻)
专栏:

  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收到首笔国外赞助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记者冉永平报道: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中国组委会今天在北京接受了美国埃克森公司为此届大会提供的40万美元赞助。这是首家国外公司为大会提供的赞助。
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将于今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我国作为世界石油大会组织的成员国,1990年9月正式向世界石油大会组织申请举办十五届石油大会。1993年4月,我国以绝对多数票获得主办权。这是石油大会1975年在东京召开第九届大会以来第二次在亚洲召开。
世界石油大会是1933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石油组织,现有47个成员国,它们大都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和消费国。


第2版(要闻)
专栏:

  周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满怀信心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新华社香港3月21日电(记者吴明)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100天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接受本社记者和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不仅是香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也是朝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着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进入了新的阶段。他说,这将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的到来。
周南回顾了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来香港走过的回归历程,认为这13个年头经历了风风雨雨,但香港现在的形势比许多人预料的都要好。他说,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内地以及香港的形势,都越来越有利于香港的平稳过渡。国际社会和香港市民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日益增强,国际资本投入和移民回流不断增加,说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对“一国两制”方针投下了充满信心的一票。尽管还会有一些“噪音”和某些外来干扰,但都影响不了香港实现平稳过渡的大局。
周南说,香港今天大好局面的形成,首先应该归功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逐步贯彻。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考验;此外还要归功于广大港人的积极参与。经过13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港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筹组特区的各项工作中,并从中不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相信他们在香港回归后完全能够担负起治港的重任,而且会把香港比过去管理得更好。
周南说,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中国与西方列强打交道,每次都是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告终。现在,我们能兵不血刃地收回香港,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中国将以一个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经济上不断发展的东方大国姿态迈进21世纪。这也是我们能够实现香港平稳过渡、保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的一个根本条件。
周南说,在长达13年的香港过渡时期的全过程中,中央政府对香港问题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坚决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不断排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和阻力;同时坚持依靠广大港人的力量,支持广大香港同胞积极参与筹组香港特区的各项工作,使他们在参与中不断提高国家民族意识,锻炼政治才能。在预委会两年半工作的基础上,筹委会去年顺利完成了选举推选委员会、选举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和临时立法会等工作,基本上完成了特区行政架构的筹组工作,并且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符合香港实际、具有香港特点的选举文化,得到了广大港人的赞赏。
周南表示,现在国际社会和广大香港同胞都清楚地看到,中央政府对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是十分严肃认真的,相信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会在“九七”后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
周南最后表示,香港回归祖国,是我国今年要完成的两件大事的第一件。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用了一章论述香港问题。江泽民主席参加了全国政协港澳小组和全国人大广东团的讨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可以预料,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香港和全国各地都会有大型的庆祝活动,海外华人和台湾同胞也会自发地庆祝。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2版(要闻)
专栏:

  刘绍棠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一日电(记者张宝瑞、郝庆)著名作家刘绍棠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知名作家贺敬之、邓友梅、林斤澜、汪曾祺、浩然等与首都各界五百余人向这位大运河之子做最后的诀别。丁关根、尉健行、李锡铭、巴金、王蒙等送了花圈。安卧于鲜花翠柏中的刘绍棠,头枕着他的封笔之作《村妇》,遗容安详。
刘绍棠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生在北京通县大运河畔的儒林村,十三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四十八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以京东大运河畔独特的风情习俗为背景,创作了六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京门脸子》、《蒲柳人家》、《蛾眉》等多部小说获国家级和北京市文学奖项,一些作品还被译为英、法、俄、德等十几种文字。他是我国当代“乡土文学”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今年三月十二日,刘绍棠因病医治无效,长辞人世。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第五次磋商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部官员第五次磋商今天在北京举行。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同巴新代表团团长、外交贸易部副秘书长马克斯·雷就双边关系和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谈后,双方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互免签证协定》的签字仪式。
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今天会见了马克斯·雷一行,双方进行了友好交谈。


第2版(要闻)
专栏:

  第三届中法经济研讨会闭幕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张荣典)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中法经济研讨会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郭东坡在闭幕词中说,两天来,中法两国经济、工业技术和商业界的朋友们就空间技术、工业自动化、电讯业的经营管理、利用储蓄来为建设服务、公共设施的投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还就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他说:“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重点发展农业、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发展普通民用住宅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消费的发展。我们希望法国企业对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中法两国经济合作开拓更广阔的领域。”
率领法国大型经贸代表团与会的法国前总理雷蒙·巴尔和法国法中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德乔治作了总结发言。巴尔认为,法国企业在中国能够参与的合作领域是很多的,它们可以向中国提供技术含量高的、条件优惠的帮助。德乔治则强调了开展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建立两国长期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第2版(要闻)
专栏:

  王光英会见香港朋友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方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林孝信为团长的香港潮州商会青年委员会访京团一行。
王光英对香港潮州商会青委会访京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向来访的青年朋友介绍了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情况,以及内地近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王光英表示,他对“九七”后香港的繁荣稳定充满信心。他说,香港拥有各方面的人才,这是很大的财富,也是香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林孝信为团长的香港潮州商会青委会访京团一行20余人于19日抵达北京。在京期间,访京团拜会了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侨办、全国青联等有关部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