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胡锦涛继续访问墨西哥
本报坎昆1月18日电记者张仓吉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今天晚上抵达这里,继续在墨西哥访问。
胡锦涛一行抵达坎昆机场时,受到坎昆市长拉斐尔.拉腊及该市所在的金塔纳罗奥州政府负责人的欢迎。
17日,胡锦涛在墨西哥城参观了莫德罗啤酒厂和21世纪医疗中心。今天,胡锦涛在参观了墨西哥全国人类学博物馆后到墨西哥州进行了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佛得角领导人会见钱其琛
钱其琛开始访问葡萄牙
据新华社普拉亚1月18日电(记者武海云)佛得角总统蒙泰罗和全国人民议会议长丰塞卡18日分别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
蒙泰罗在会见时说,佛得角十分重视同中国的传统友谊和长期的友好合作,并同中国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合作。他说,中国曾长期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佛得角也获益匪浅,他以佛得角人民的名义对中国长期的宝贵支持表示感谢。蒙泰罗说,佛得角坚定地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他对中国不久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表示祝贺。他认为,“台湾应尽早与大陆实现统一,因为这符合历史的潮流”。
钱其琛在会见时说,中佛建交21年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他说,两国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是真诚友好的关系,两国人民是可以相互信赖的朋友。
钱其琛说,中国历来主张国与国之间应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愿与佛得角共同努力,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并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他说,中国一贯支持包括佛得角在内的非洲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本国经济方面所作的努力,愿同这些国家一道发展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和全面合作的关系。
丰塞卡在会见钱其琛时说,佛得角人民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他表示,希望加强佛得角议会与中国全国人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
钱其琛说,自中佛建交以来,中国全国人大和佛得角议会就开始了交往。他对佛得角议会为推动两国议会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所作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
新华社普拉亚1月18日电(记者武海云)佛得角总理维加18日上午在这里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时说,佛得角政府希望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会见中,钱其琛转达了李鹏总理对维加总理的问候,维加对此表示感谢并请钱其琛转达他对李鹏总理的问候。
维加说,中国长期以来对佛得角的经济发展给予了帮助,佛政府和人民对此深表感谢。他说,佛得角十分重视同中国的传统友谊,并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不渝地支持中国。
钱其琛说,早在佛得角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佛两国人民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钱其琛对佛政府和总理本人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佛得角的经贸合作。
钱其琛是17日抵达普拉亚对佛得角进行访问的。
据新华社里斯本1月18日电(记者杨志刚、李晓斌)应葡萄牙外交部长雅伊梅.伽马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18日下午抵达里斯本,开始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钱其琛在里斯本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指出,中葡建交近18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和合作不断加强,在澳门问题上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钱其琛是在结束对佛得角的访问后来到葡萄牙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塞岛“导弹风波”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吴文斌
一周来,土耳其与塞浦路斯、希腊之间围绕塞浦路斯购买俄罗斯地对空导弹一事爆发了一场“导弹风波”。土耳其甚至扬言不惜对塞动武,以阻止塞部署防空导弹,塞、土、希紧张关系的严重升级,使本来就不太平的塞岛风波骤起,并威胁到东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和不安。
导致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本月4日塞浦路斯宣布与俄罗斯签订了一项购买90枚射程为150公里的S—300地对空导弹的合同,用于加强塞国西部的海、空军防御力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土、希围绕塞岛的争端由来已久。由于历史的原因,塞浦路斯岛上居民主要是由希腊和土耳其两大民族组成。1960年8月16日宣布独立后,希、土两族因制宪等问题的分歧,多次发生流血冲突。1974年7月,在当时希腊军政府的怂恿下,尼科西亚政府发动政变,试图与希腊合并,土耳其支持土族,出兵干涉,占领了塞岛北部1/3的领土,从此,塞岛被一道铁丝网无情地拦腰截断,形成两族南北分裂的局面。1983年11月,移居北部的土族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只有土耳其一国予以承认,并每年给其一半的财政支出援助,迄今仍有3万多土军驻守在塞北部。希腊和土耳其实际上分别成为塞浦路斯希、土两族的后台和“监护人”。
土对塞欲购俄防空导弹早有所闻。奇莱尔去年底访莫斯科时,曾向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专门谈及此事,促请俄取消对塞售导弹计划,但未奏效。因此,当4日塞浦路斯宣布与俄签订交易合同后,土耳其反应强烈。首先,土外交部6日发表声明,指责塞希族方面扩充军备对塞岛和平构成威胁,将对寻求政治解决分裂的塞岛问题产生消极影响,并表示土绝不允许任何对塞浦路斯土族社会安全造成威胁,也不允许打破土、希在东地中海的军事平衡,指出土将采取一切合适的措施。声明还指责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俄国有责任,土已向俄提出了抗议。8日土国防部长塔扬说,安卡拉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部署这批导弹,他还将这次“导弹风波”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相提并论。10日奇莱尔副总理兼外长更强硬地说,我们决不许在塞南部希族区部署俄S—300地对空导弹。如果必须的话,土将诉诸武力。土军总参谋长12日和13日还率高级将领到塞岛土族地区访问,视察土的驻军。14日,土总理埃尔巴坎威胁将在部署导弹的情况下给予打击。
对土耳其的战争威胁,塞浦路斯政府针锋相对,克莱里季斯总统宣布塞在购买俄防御性导弹系统的问题上决不退让。塞外长强调,这些武器纯系防御性的,不对北部构成威胁,且只用于自卫。
1993年与塞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希腊则拒绝土、美、英、法等国的抗议,重申完全支持尼科西亚政府,表示全面声援塞政府为保障自身的防御而作的努力。希国防部长还警告土可能发动进攻,说问题不仅关系希一国而且关系到不能接受土任何进攻的欧盟,他呼吁愿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所有盟国努力作土的工作。
俄国外交部官员强调,塞浦路斯是个独立国家,它有权采取一切必须的措施捍卫其防御力量,俄出售的导弹是防御性的,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绝不会打破地区的力量均衡。他批评奇莱尔关于在塞收到俄导弹情况下对塞发动军事打击的谈话是倒退到了冷战时代。俄国还指责美干涉其交易是企图将俄排除世界军火市场。
土、希是美在北约中的两个重要盟友,两国在塞浦路斯导弹问题上发生龃龉,甚至诉诸武力威胁,不仅威胁地区安全,而且将震撼北约的南翼,为此,美国在指责塞俄导弹交易不利塞岛和平的同时,批评土炫耀武力是不负责任的,敦促双方克制。同时,迅速派特使、美国务院南欧事务负责人卡瓦纳于12日飞抵塞岛,与塞总统克莱里季斯、土族领导人会晤。美国务院发言人说,塞两族领导人同意缓解紧张局势。卡瓦纳14日在希腊首都雅典说,因塞计划部署导弹而引发的危机已经结束。塞立即反驳说,美国的评论是一个误解。土耳其也说,危机还没有结束。
此间观察家认为,塞国“导弹风波”将如何发展,还需看有关国家对希土两个关键国家的调停工作进展如何。 (本报大马士革1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内塔尼亚胡务实的一步
本报驻埃及记者刘水明
在以色列议会通过希伯伦问题协议后仅数小时,未等举行正式签字仪式,以色列驻军就于17日凌晨撤出了希伯伦大部分城区。昔日令巴勒斯坦市民望而却步的以驻军指挥中心,如今成为他们欢庆解放的场所。
希伯伦问题协议是利库德集团与巴勒斯坦人签署的第一个和平协议;从希伯伦撤军也是利库德集团重掌权柄后主持的首次撤军行动。对于自尊心较强的以色列人来说,从通过武力占领的别人的土地上撤出,毕竟不是一件值得大肆渲染和炫耀的事情,特别是在内部极端反和势力还很猖獗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多做少说”或者“只做不说”,也许更有利于消除某些负面影响,使协议内容尽快落到实处。
希伯伦问题协议的签署和实施,消除了萦绕人们心头的疑惑:在利库德集团执政的4年内,中东和平进程能否继续得以推进,用巴自治政府高教部长阿什拉维的话说,“以军撤出希伯伦是个积极步骤,但更重要的是,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政府重新加入了和平行列”。
几个月前,内塔尼亚胡曾高举“安全”旗帜,强调以“和平换和平”,拒不承认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为基础的奥斯陆协议,甚至不愿会晤巴解主席阿拉法特。然而,在经过一系列挫折和磨难之后,内塔尼亚胡逐渐否定了他原来的“竞选宣言”。他不仅已多次同阿拉法特握手见面,而且终于在相当棘手的希伯伦问题上作出了果敢的政治决策。在以巴草签希伯伦问题协议后,有记者问内塔尼亚胡,利库德集团是否已放弃了“大以色列”观念,内塔尼亚胡虽坚持说利库德集团的观念没有更改,但他又说:“现实在变。”这个回答的潜台词是,“利库德集团的观念也不得不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实”促使内塔尼亚胡和利库德集团改变原来的强硬立场,采取相对灵活务实的态度与巴方签署希伯伦问题协议的呢?从政治上说,在去年以大选中,内塔尼亚胡只以微弱多数获胜上台,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以色列人是支持工党的和平政策的。就是赞成内塔尼亚胡当总理的选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愿意和平的。因此,即使利库德集团中有极少数人想停止和平进程抑或推倒重来,也绝对办不到。另外,几个月来的实践证明,利库德集团的“三不政策”并未给以色列带来真正的安全,相反,还发生了因重开阿克萨清真寺地下隧道导致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等事件,在所有定居点周围、以北部边境和戈兰高地,以面临的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国内民众对利库德集团的不满情绪在滋长。
从经济方面看,以色列本是和平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如1990年,以色列的外来投资为48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0亿美元,5年内增长2.5倍;外贸出口额1990年为155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280亿美元;用于安全方面的开支由199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95年减少到只占8%左右。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以色列的外来投资锐减,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出现滑坡,国内通货膨胀率又呈上升趋势。
在外交上,随着和平进程受挫,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违反和平宗旨的行动的批评和谴责越来越多,一些阿拉伯国家表示要重新考虑同以的关系,有的甚至主张恢复对以经济抵制。在去年11月的开罗中东北非经济会议上,以代表团成了无人搭理的“孤家寡人”。国际社会曾希望通过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力促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实现和平,不允许推翻或破坏过去签署的和平协议。最近一个时期,美国对以巴双方施加的压力增大,美中东事务协调员罗斯在以巴之间连续斡旋23天,大有不达成协议不罢休的势头。
希伯伦问题协议是以巴互作妥协和国际调停努力等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签署和实施也向世人表明,右翼利库德集团掌权,并不是和平进程的“终止”,因为和平符合以色列国家的最高利益,内塔尼亚胡会顺应潮流,战胜自我,排除干扰,与阿拉法特等阿拉伯伙伴携手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本报开罗1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强调联合国改革紧迫
表示夏季之前确定一揽子方案
新华社联合国1月18日电(记者周锡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8日表示,他将设法加快联合国的改革进程,力争在今年夏天之前确定有关联合国改革的一揽子方案。
据安南的代理发言人埃克哈德向记者透露,安南是当天上午在召集他新任命的一批高级顾问和助手举行特别会议时作上述表示的。会议主要讨论了联合国改革的时间限度和具体程序问题。
埃克哈德说,安南在会上着重强调了联合国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为现在改革面临良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而不能久议不决。他还说,安南打算先进行“紧密和广泛的磋商”,然后提出一个能被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接受的“综合性”改革方案。他呼吁会员国政府对联合国新的改革进程给予积极支持。
据埃克哈德介绍,作为改革的第一步,安南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两周来已经设立了一个“改革行动小组”、建立了一个内阁式的行政机构、任命了一位改革执行协调员,还给联合国各部门的负责人加重了责任,包括授权他们负责向安理会通报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威胁等重大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重返希伯伦
本报开罗1月19日电本报记者刘水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涂龙德报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今天抵达约旦河西岸最大的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对该市进行视察访问并参加解放庆典。他称“希伯伦的解放是巴人民意志的胜利”。
这是自1967年以来,阿拉法特首次重新踏上希伯伦这块巴勒斯坦土地。为参加今天的庆典,阿拉法特今天上午从拉马拉乘直升机飞抵希伯伦。他的到来,使已持续多日的希伯伦市民庆祝实现自治的活动达到高潮。今天,以军撤出的希伯伦城区大街小巷飘扬着巴勒斯坦旗帜,到处悬挂和张贴着阿拉法特的画像,数万群众自发涌上街头,热烈欢迎阿拉法特主席。
阿拉法特来到希伯伦巴勒斯坦警察总部大楼,在那里向希伯伦市民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阿拉法特强调,希伯伦的解放是巴人民意志的胜利,它的回归是巴建国道路上的又一步骤。他呼吁有关各方共同为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继续努力。阿拉法特重申,巴人民的斗争历程仍将继续下去,直到解放耶路撒冷,收复阿克萨清真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希伯伦的犹太移民表示不满,他们宣布今天为“哀悼日”。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南极海上大营救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学江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海上大营救行动。澳大利亚出动了数十架次的远程反潜飞机和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进行马拉松式的营救,以近千万澳元的代价,终于将被困四天四夜的法国帆船手杜波伊斯和英国帆船手布利摩尔救出了南极怒海。澳此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英国女王发来贺电、梅杰首相向澳武装力量表示致敬;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打电话给澳联邦总理霍华德表示其由衷的感谢和对澳的杰出营救行动的敬佩之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致霍华德总理的信中写道:“这次见义勇为的果敢营救行动再次体现贵国对体育安全和人类生命宝贵性的忠贞不渝精神。”
这两名帆船手是在参加法国组织的名为“VendeGlobe”的环球单人帆船赛途中遇险的。这次帆船赛由法国莱萨布勒多洛纳出发,顺大西洋南下,过好望角向东,绕南极一周后向北折返法国。这虽是一条最短的环球航线,但却是一条最为凶险的航线。
参加这次赛事的一共有15条赛艇,选手们都是久经风浪的海中蛟龙。比赛章程规定:选手们不能指望组织者从陆上组织营救行动。28岁的法国水手迪奈里被认为太嫩而不能正式参赛,只好以非正式选手的身份参加。
高斯的“圣诞礼物”
这次赛事始于去年11月3日,赛程颇多波折。12月6日,法国女水手奥蒂西尔驾驶的帆船在好望角附近受损,只好停靠南非的开普敦修船。同一天,另一名法国水手巴尔利埃的帆船在南印度洋与南极浮冰相碰,一只船舵被撞毁,三周后,设法驶入了西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修理。12月24日,另一名法国水手的帆船发电设备损坏。
两天之后,那位非正式选手迪奈里的船在距西澳首府2200公里之遥的地方被风浪打翻,通过卫星向巴黎发出求救信号。此时距他最近的帆船是英国水手高斯的“AquaQuorum”,但也有160海里之遥,且该船也四度几乎被掀翻,大三角帆被撕毁,发电机两次熄火,正冒着时速60海里的狂风、在气温零下2摄氏度的海中挣扎。但救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斯掉转船头,冒着生命危险,逆风往回驶去。此时澳大利亚派出的远程侦察机,于12月26日下午4时30分,发现迪奈里正站在时现时没的翻船的脊背上。经过两次空投,迪奈里才好不容易抓到了一个救生筏。约10分钟后,他的赛艇便完全被大海吞没。第二天,在侦察机的引导下,高斯终于将这位已经在一条几乎沉没的船上站立了24小时,后又在海上漂浮了36小时、处于冻僵状态的法国青年救上自己的船。高斯想,这就是圣诞老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了。迪奈里难以言表的感激化成一句话,说高斯是自己的再生母亲。(上)
(本报堪培拉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非将成立全国团结政府
据新华社雅温得1月19日电(记者王朝文)班吉消息:由中非政府、各政治党派和兵变士兵代表组成的中非磋商对话委员会18日晚达成协议,决定组成由各党派参加的全国团结政府。
中非磋商对话委员会还同意由加蓬、布基纳法索、乍得和马里组成的非洲“干预部队”进驻中非首都班吉,负责监督和维持中非的和平。
中非磋商对话委员会19日将就结束中非兵变继续谈判。该委员会是在中非停火协议国际监督小组主席、马里前总统杜尔的倡导下,于今年1月9日在班吉成立的。
去年12月8日,在非洲有关国家的调停下,中非政府和兵变士兵达成了临时停火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赤几总统赞扬与中国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马拉博1月18日电(记者王朝文)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近日高度评价中国与赤道几内亚的友好合作关系,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首次访问他的国家是把两国友好关系推向了新阶段。
奥比昂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赤道几内亚在1968年获得独立时,中国是最早宣布予以承认的国家之一;1970年10月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后,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他指出,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他说,赤道几内亚坚定地支持中国为恢复领土主权,实现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奥比昂赞扬并支持中国同赤道几内亚进行的无私合作。他强调,中国与赤道几内亚近年来开展的互利互惠的合作堪称典范。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哥斯达黎加总统菲格雷斯13日会见了出席南南贸易、投资和金融大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助理龙永图和代表团部分成员。
▲由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举办的“吉中合作现状与前景”圆桌会议14日在吉首都比什凯克举行,这次会议是为庆祝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五周年而举办的。
▲中国驻越南大使李家忠17日晚上在河内举行招待会,庆祝中越建交47周年和中越两国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丁丑年春节。越南副外长武宽、越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常务副部长范文章及越南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近百人出席了招待会。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8日在参观开罗国际图书展览会中国展厅时说,埃中两国人民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希两国协调立场
据新华社尼科西亚1月19日电刚刚结束了对希腊访问的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18日在此间发表讲话说,塞希两国政府将继续在塞浦路斯问题上采取一致立场。
据此间媒介19日报道,访问希腊期间,克莱里季斯和希腊总理西米蒂斯就如何协调两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立场和其他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
克莱里季斯在讲话中指出,目前塞浦路斯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塞政府决定向俄罗斯购买导弹引发的危机、由联合国倡导的旨在缓和塞岛紧张局势的军事对话以及美国提出的“禁飞”建议。
克莱里季斯否认塞浦路斯已和美国达成关于禁止希腊和土耳其军用飞机进入塞岛领空的协议。他表示,塞浦路斯今后也不会和美国达成这类协议。
1月4日,塞政府与俄罗斯签署了一项购买俄制地对空导弹的协议,此事立即引起了美国和土耳其的强烈反对。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拿马报纸呼吁政府同中国关系正常化
新华社巴拿马城1月18日电(记者程志平)巴拿马《世纪报》今天刊登署名文章,呼吁巴拿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这篇题为《巴拿马和北京关系》的文章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国家,巴拿马理应与之发展正常关系,并断绝和台湾的官方关系。文章说,巴不能无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中国的存在,为此建议政府改变目前同中国和台湾关系的现状。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地利总理辞职
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十八日晚宣布接受总理弗拉尼茨基的辞职请求。克莱斯蒂尔总统称赞了弗拉尼茨基及其政府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委托他在新政府组成之前继续领导政府工作。现年六十岁的弗拉尼茨基于一九八六年出任奥地利总理。他领导的政府最近因出售奥地利信贷银行国家股份而发生了危机。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组成新内阁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十八日宣布,新加坡新一届内阁已经组成。吴作栋是在大选结束两个星期后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的。新内阁与上届内阁相比变动不大。


第6版(国际)
专栏:

  保加利亚举行新总统宣誓仪式
保加利亚十九日在国民议会举行了新当选总统彼得.斯托扬诺夫和副总统托多尔.卡瓦尔吉耶夫宣誓仪式。由保加利亚联合民主力量推举的斯托扬诺夫和卡瓦尔吉耶夫是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日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当选保加利亚正副总统的。正式交接仪式将于二十二日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发现日军屠杀旅日朝侨新证据
日本有关专家最近在东京都档案馆发现的文件证实,日本军队参与了一九二三年关东大地震后屠杀六千多名旅日朝鲜人的事件。据报道,这些文件还详细记载了关东大地震后发生的数百名中国劳工被屠杀的“大岛町事件”也与日本军方有关。一直从事有关屠杀朝鲜人事件研究的滋贺县立大学教授姜德相说,虽然民间有许多资料表明日本军队参与了屠杀事件,但大量发现日本军方撰写的有关日军犯罪的文件还是首次。(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克兰不排除将来加入北约
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戈尔布林十五日表示,乌克兰目前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但不排除将来加入北约集团的可能。戈尔布林是结束对北约总部布鲁塞尔的访问后在记者招待会上做上述表示的。戈尔布林认为,乌克兰与北约关系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应当平行发展。(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月17日,巴以就希伯伦问题达成协议后不久,希伯伦市的以色列士兵又与一些刚刚参加完周五日礼拜的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
这是手持武器的以色列士兵追赶向他们投掷石块的巴勒斯坦人。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