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一个中国原则不容动摇
——一九九六海峡两岸关系纵览
贺风云
辞旧迎新。当我们回首纵览九六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变化时,倍觉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自1995年6月台湾当局领导人访美造成的两岸关系紧张至1996年的3月达到了高潮。海内外一切渴望国家统一的中国人对台湾当局领导人挟洋自重,勾结外国反华势力,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展开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这场斗争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决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去年3月,台湾当局企图借其领导人产生方式变更之机,大肆进行制造分裂中国的活动。面对岛内分裂势力和“台独”势力的图谋和嚣张气焰,李鹏总理严正指出:“无论台湾领导人产生的方式如何改变,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改变不了台湾领导人只是中国一个地区领导人的事实……如果有人企图以台湾领导人产生方式的变更为由,为其分裂祖国的活动披上所谓合法的外衣,这完全是徒劳的。”中国政府的立场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和台湾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对台湾岛内猖獗一时的分裂和“台独”浊流予以痛斥。台港澳和海外的爱国同胞和华侨也以不同的方式响应这场规模空前的反“台独”、反分裂的斗争。与此同时,我人民解放军相继在台湾海峡、南海、东海等海域进行了导弹发射训练和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举世注目。这些演习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有能力、有办法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
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民进党为首的“台独”势力,深刻地揭露了台湾当局领导人制造分裂的图谋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实质。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搞分裂、搞“台独”,破坏一个中国的原则,必定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危及台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损害台湾民众的自身利益。因此,岛内各界和社会舆论大多呼吁台湾当局申明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降低对立气氛,缓和两岸关系。这场斗争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再次得到了确认。
      继续推动政治谈判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中就两岸政治谈判提出了一项重要倡议,即“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但是,台湾当局并没有对这项深得人心的主张给予积极、务实的回应,相反,却采取了破坏两岸关系的行动。对此,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在6月22日指出:“如果台湾当局确有诚意,就必须毫不拖延地采取行动,就作为第一步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或两岸共同关切的其他政治议题与我们进行商谈。我们听其言,观其行。”尽管台湾当局一些领导人曾多次口头表示要尽快恢复两会商谈,并提出可以对政治谈判做预备性磋商,但去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表明,台湾当局并未为缓和两岸关系创造适宜的气氛,仍然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推行“务实外交”,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事实证明,台湾当局对恢复两会商谈缺乏诚意。
需要指出的是,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在反复地表示要恢复“两会”商谈的同时,却有意曲解一个中国的内涵。他们利用所谓“各自表述”,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甚至把一个中国解释为现阶段的“两个中国”,并企图推卸其破坏两会商谈的责任。为此,海协负责人就恢复“两会”商谈问题表明了两点基本立场:第一,“两会”商谈是在台湾当局采取恶化两岸关系行动的情况下被迫中止的;要恢复商谈,台湾当局就应该停止在国际上制造分裂活动,真正回到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来。第二,要把两岸的政治谈判摆上议事日程,两岸间的根本分歧是政治分歧,要真正改善两岸关系,就必须进行政治谈判。
      遏制台湾当局“务实外交”
现阶段影响两岸关系的实质问题是,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大搞“务实外交”,在国际上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1996年底,台湾当局主导的所谓“国家发展会议”再次确定了“积极拓展对外关系,发展国际活动空间”等“共识”。“国发会”还提出“加入联合国为一长期奋斗目标”。因此,在国际舞台上遏制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坚决反对所谓“双重承认”,是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必须的外交斗争。
近些年来,台湾当局一直把非洲作为其“外交”的重点地区,发动“银弹攻势”。然而,继1996年8月19日尼日尔与台湾“断交”后,11月27日南非总统曼德拉也宣布将在1997年末与台湾“断交”。这是对台湾当局推行的“务实外交”政策的沉重打击。
1996年中,台湾当局的一些人仍然打着各种旗号在国际上搞“务实外交”活动,并不惜耗费大笔的美元邀请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政商要人到台湾免费“享受”,拉拢和收买少数国家在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抛出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提案。但是,台湾当局以金钱为手段而进行的各种“务实外交”活动都收效甚微,被世人耻笑。
      “戒急用忍”不得人心
两岸直接“三通”和各项交流往来一直被台湾当局当成政治筹码。这些年来,两岸民众强烈呼吁尽早实现直接“三通”,但台湾当局却采取各种手段阻挠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
1996年台湾岛内的经济受到两岸关系紧张的强烈冲击,股市下挫,资金外流,进出口贸易额大幅滑落,外汇存底也曾一路下跌。1996年的上半年,台湾七成以上的上市公司亏蚀。面对岛内经济的颓势,台湾工商界人士强烈呼吁台湾当局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尽快实现两岸“三通”。为推动两岸经贸来往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实现“三通”,我交通部和外经贸部于8月20日和21日先后颁布了《台湾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办法》和《关于台湾海峡两岸间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办法》,得到了台湾工商、航运界人士的热烈响应。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却对正在上升的两岸经贸活动猛踩“刹车”,提出“戒急用忍”政策,迫使一些台湾的大企业中止和暂时取消投资大陆的计划。这种企图用政治干预经济活动的粗暴做法,引起了广大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和质疑。
近两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要“以大陆为经济腹地”,但每当两岸经贸发展比较热络时,台湾当局都要“降温”、“预警”,不时地挥舞“转向”的指挥棒,要台商“南向”、“北进”、“东进”,目的都是为了迟缓两岸经贸合作的进度。然而,两岸的经贸往来和各项交流的大趋势并不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据统计,截至1996年10月,新批台商投资项目2400个,协议金额43.8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24.7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同期增长56.6%和10%。两岸间接贸易额1—10月为144.4亿美元,比1995年同期增长1%。去年,来祖国大陆台胞达144.9万多人次,我赴台人员达5645人次,分别增加了17.8%和16.7%。两岸经贸合作和交流交往的潮流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东西交汇
——访问澳门散记之二
本报记者严泉兴聂传清
澳门海边有一座高高耸立的融和门,这个融和门的寓意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在这里不是冲撞,而是融和。总督也自称自己爱喝咖啡,又喜欢吃面条。
进入位于氹仔岛的澳门大学,你会发现,光会一种语言在这里学习很困难。在这里,对葡萄牙人必须说葡语,对英语国家的人必须讲英语,对广东人必须讲广东话,对北京人必须讲普通话。澳门历来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里融会了不同的观念、文化、习俗和习惯,澳门大学作为培养澳门未来人才的基地,不但了解而且努力反映这些特点。
澳门大学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为澳门服务的本地人才。近年来,澳门大学按照平稳过渡时期的要求,积极为公共行政(包括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而培养人才,重新开设了工商管理学院、法律学院等。
澳门大学和欧共体的联系密切,澳门大学提出的许多计划都曾得到欧共体的热情资助。澳门的电费比香港贵50%,这一情况反映到欧共体,欧共体就把节能研讨会移到澳门来开,欧洲来了五六十人,内地的人也来了不少,大家相互启发和探讨,为澳门节约能源出了不少好计策。澳门大学曾建议成立一个欧洲研究中心,欧洲人可以来这里了解亚洲,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学校也就此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哪知澳门政府知道此事后,把这个欧洲研究中心直接划归麾下了。
在澳门民间90%的人使用的是中文,而官方使用的是葡文。法院打官司,审判人员和法官、律师都是讲葡文,受审者只听见说话声,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最后被定了罪,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所以去澳大学习法律的学生都要担负起将来为本地人打官司的责任,他们大多胸怀大志。虽然澳门在1992年以后已经承认中文是官方语言,但法官毕竟只有三个人是华人,看来澳大法律系的学生任重而道远。
我们参观了澳大的图书馆。这是个百分之百电脑化的图书馆,它采用美国图书馆分类法,储有不同语种的书籍,总数达12万册之多,并维持每年增藏9000册专著的做法。尤其是它的文献中心,是多个国际组织的文件汇集中心,欧盟、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世界粮食计划、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有关的文件均能在这里找到。
周礼杲副校长说:“澳大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中国内地、葡萄牙、美国、澳门、英国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澳门大学这个大家庭,反映了澳门独有的民族多元化的特点。”澳门总督在祝贺澳门大学成立五周年(1991—1996年)的致词中说:“澳门大学在本地区现时之政治行政过渡程序之前提下,是一所用以汲取知识以及发挥于澳门之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之各项才能之理想学府。”
站在一所别致的葡式民居前,我们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澳门的中葡文化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各自的主体仍然保持鲜明的个性呢?
从历史上来说,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远航东来澳门后,在方圆数里的弹丸之地内与华人共处分治,过了300年才开始实施殖民统治。但无论是华洋共处分治时期,还是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中葡两个民族在澳门都既有冲突,亦有沟通,其间的交流一直在相互忍让中进行,文化融合程度也很高。有人称之为“血肉交融”,这似乎也不算过分,因为澳门有数以万计的欧亚混血儿——留着葡式胡子,操一口流利的粤语和吃广东菜的嗜好。(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澳门最高建筑——中银大厦。本报记者 徐运平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人物长廊

  金融专家的奉献
——访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邵友保
本报记者连锦添
北京港澳中心酒店。
时近午夜,忙碌了一天的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邵友保接受记者简短访问后,又开始伏案研读资料。“抱歉!我还要做些夜课。”
“做夜课?”内地莘莘学子考前冲刺常说的一句话,想不到也出自年近古稀、事业有成的长者之口。见我诧异,邵老忙说:“明天开小组会,我得准备发言提纲。”
自从参与香港特区预委会、筹委会工作三年多来,邵先生不辞辛劳,往返京港之间不下50次,“做夜课”亦习以为常。他提出了一份又一份用心血凝成的课题报告,贡献着一位资深金融专家的经验和智慧。
邵友保对祖国保持着学子般纯真的信念,几十年来一直飘洒着绿叶对根的浓浓情意。
中学时代,他矢志报国,品学兼优。4000多名高中五年级考生竞争12个官费留日名额,三年级的邵友保榜上有名。1945年,邵先生获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回国就业于中国银行。1953年他受聘往香港创建东京银行香港总行。此后40余年,他长期主管向香港本地和内地工商业贷款业务,扶持了一大批香港华人工商业者。1992年美国俄亥俄大学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成为该校100多年来首位获得这个称号的中国人。不久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聘请他为顾问教授。
香港“九七”回归临近,光荣的历史使命感,激起这位“老香港”炽热的报国热情。
早在起草香港基本法时,他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金融货币制度组召集人,提出了许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良策,被吸纳到基本法的条文中。他又是最早提议香港应有第三家发钞银行的有识之士之一。基本法颁布后,他身体力行,做起了“义务宣传员”,收集整理大量资料,撰写推介文章,还先后10多次到日本、美国或在香港演讲基本法。
1993年7月,预委会应运而生。邵友保担任经济小组金融财政小组召集人,不辞辛劳,埋头苦干。随后,他又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专家组顾问,参与磋商制定香港政府跨越“九七”的财政预算案。
他不希望这些头衔只是挂名和荣誉,而投入全副身心。为了更专注于港事,他毅然决定:除了从事原有的银行业务外,把经营多年的家族事业交给儿子,把自己连同50年服务金融界的经验,统统交给国家!于是,香港中环一间原本是万友贸易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成了专为香港平稳过渡预筹善策的“小文库”。顶天立地的书架几乎把所有的空隙填满。四周堆放着一叠叠尺把高的资料、剪报。他刚攻克一个课题,又着手下一个,马不停蹄。
为了就土地基金移交和管理提出深具说服力的报告,他利用圣诞假期自费赴日本考察,又花几个月时间写成数百页的研究报告。
有人出重金请他写银行工作的自传,他婉谢了。为香港回归贡献心力的“作业”,有的并没有人布置,他却写了一本又一本。1995年5月,他发起筹组大型国际金融研讨会;他出钱出力组织座谈会征询意见,从记录、整理、外出找资料到翻译外文、制作图表、书本装订,都亲自动手。
两年多的预委会委员任内,他向国家交出了卓有成效的答卷。《香港财政分布管理及交接事项研究报告》等七本著作,他一笔一划写成。
为了无愧于神圣的职责,邵老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回早作夜思,枕畔推敲,灵感来了,半夜三更再次拨亮台灯。暑去寒来,他就像一只衔泥的燕子,不停奔波,构筑着“港人治港”的基业。去年11月初,他以金融界最高票当选为香港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邵老永远在奋斗。60多岁时从国外捧回一个博士学位。清晨,他抽一小时看书报;夜晚,时常像一个中学生做着白天留下的“功课”……
邵老特别喜欢自己收藏的一件竹编工艺品:一头老牛驮着满载箩筐的车,车身压弯了,“它”仍不以为意,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他把它摆放在办公室的显眼处,平日就以“老黄牛”自勉,默默奉献。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潮中,涌现了许多像邵友保这样的港人,心系国事港事,以主人翁责任感迈向“九七”。支撑他们忘我工作的是一股凛然的民族志气:在英国人撤走后,爱国爱港的人们一定要把香港管治得更好!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公园一览
徐德文
澳门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处处绿草茵茵,鲜花争妍。无论你走到哪里,总能找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公园,所以澳门人称公园为“市肺”。澳门著名的葡京酒店附近就有两个公园。一个是香山公园,面积不大,但设施齐全,有儿童游乐和青少年运动的场所、露天剧场、凉亭等,周围有80多张双人椅供行人歇息。另一个是南湾花园,里面有绿树花卉、红白相间的葡式建筑物、儿童玩乐设施。入夜,地灯和古欧式路灯照耀在花木掩映的葡式建筑物上,令人仿佛置身于南欧的夜花园中。
澳门有名的公园还有白鸽巢公园和得胜花园。白鸽巢公园占地广阔,是澳门较大的公园之一。园内古木参天,花草遍地,鸟鸣不绝于耳。在盛夏季节,这里的绿色清凉世界,是避暑的好去处。
卢廉若公园是澳门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港澳地区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韵的名园。园内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竹林池塘,曲径通幽,一派江南风光,令人叫绝。另外还有孙中山纪念公园,它占地7万平方米,是澳门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公园。
澳门是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个离岛组成,总面积才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其中96%的人居住在澳门半岛。所以该半岛可称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公园多,给我较深印象的公园就有12座。
氹仔、路环两个离岛人口虽少,但公园也很多。就氹仔来说,有两个公园值得特别一提,那就是氹仔花园和十字公园。前者位于氹仔市区,依山环海而筑,是正宗欧洲式设计;而十字公园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并面对昔日的嘉谟圣母湾。此外,氹仔岛上还有星星公园、码头公园、纪念花园和湖畔公园等。
路环岛虽开发较晚,但近年来新建的黑沙公园、竹湾公园和石排湾郊野公园已成为澳门著名的旅游点。其中又以黑沙公园最著名,它拥有世界少有的沙细、松软、黑黝黝的沙滩。澳门公园和景点绝大多数是随意进出,不收门票的;印刷很精美的中外文资料,也免费提供。只有极个别的公园,如卢廉若公园,象征性地收一元澳门币门票,但对60岁以上老人则一律免费。由此可见,澳门仍保持尊敬、方便老人的好传统。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要在香港驻军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后在香港驻军,这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卫国家领土的需要,这是宪法赋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邓小平同志说过:“除了在香港驻军外,中国还有什么能够体现对香港行使主权呢?”
根据香港基本法,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军队主要任务是: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基本法还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必要时可向中央人民政府请求驻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驻港部队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互不隶属,互不干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具体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任务。一九九七年后,驻军费用由中央人民政府负担,不用港人支付军费。当然,部队进驻香港执行防务任务,需要充分有效的保障,这些保障不仅需要中央政府和军队自身提供,也需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
驻港部队将严格依法治军,加强部队管理。驻军人员不仅要遵守全国性的法律,还须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驻港部队根据香港基本法和有关法律,结合香港实际情况和驻军特点,还将制定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驻军人员如出现违法违纪情况,将按照有关法律以及军队的有关条令、条例进行处理。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公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组建完成。驻港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这支部队将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正式进驻香港。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

  玩具出口连年递增
香港玩具业出口额连年递增,保持世界最大玩具出口地的地位。
香港玩具业协会有关人士说,香港玩具业去年头三季度出口金额达685亿港元,比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实现了连续五年递增。第四季度统计完成后,预计去年全年出口会有两位数字的升幅。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

  西区海底隧道将提前通车
耗资七十五亿港元的香港西区海底隧道将于今年四月正式通车,比预期提早四个月完成。该隧道的百分之九十五工程已于去年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通风、环境监测、缴费、交通监察等系统的装置工作。该隧道的启用可以使过海的汽车增加百分之七十五,缓解目前两条过海隧道的压力。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

  新机场下月试飞
港府民航处发言人日前表示,香港新机场航道将于2月中首次进行飞机试用,以测试新装置的雷达导航设备。试飞的是英制的小型喷气飞机。耗资200亿美元的香港新机场及其配套设施,将于1998年4月正式启用,以替代现在使用的香港启德机场。 (均据新华社电)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

  移动电话超过百万部
据统计,至去年10月底,香港移动电话客户总数为1219565户。以香港630万人计算,平均每5.6人就有一部移动电话。1986年香港成为世界首批拥有实用移动电话的城市,当年底的客户有1万户,1990年突破10万户。
目前,香港人打电话仍以有线电话为主,有线电话线路现有340万条,是同期移动电话用户的3倍。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第23届香港玩具展览会日前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960多家玩具商参展。香港的玩具出口额一直居世界首位。图为展览会展出的各式穿婚纱的布娃娃。
新华社记者 刘彦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