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维维杯耳闻目睹新闻图片比赛

  何时能有新校舍?
河北平山县孟家庄镇上文都村公办小学校舍,去年夏天被大水浸泡后倒塌,200多名小学生只好挤在一个百年老戏楼里上课。
上文都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华北联合大学1942年也曾驻在这里。这个村的群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很大贡献。建国40多年来,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个村经济发展缓慢,现在年人均收入还不足300元。
村委会主任封文海说,去年旧校舍倒塌后,大家都很着急。村里想方设法筹集了2万多元钱,于10月开始盖新校舍。到今年初,由于实在筹不到资金,盖了半层的校舍只好停工。
田清法校长说,老戏楼四壁通风,采光条件极差,一些学生只好在河边石头上上自习课。
上文都村的孩子们盼望有一所新校舍。
本报记者傅昌波王永明摄影报道 (附图片)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集纳

  农民渴望读报用报
河北行唐县纪委焦一平、常见水:报纸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各种信息的载体,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但在经济不发达的乡村,报纸还难以进入每家每户,有的村仅集体订一两份报纸,由村干部“保管”,常常被他们用作“包装纸”,广大农民没机会看。建议在每个村建一个读报栏,将村集体订的报纸展示在橱窗内,按时更换,使村民既能随时了解国家大事,又能较多地获得致富信息。
湖南道县县委宣传部何德功:报刊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传递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帮助群众更新观念、脱贫致富的得力助手。可是,长期以来,村集体统一订的报刊,长期锁在个别村干部家里,村民想看看不到。我想,应在村里设几个阅报栏,或在农户、村组干部家中设几个阅览室,让报刊从个别干部家中走出来,便于村民随时阅读。
河北沧州市委赖德超:据调查,多数村没有阅报栏,有的村即使设立了阅报栏,也无人管理。有的人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往上贴,有的人在阅报栏上乱涂乱画,使精神文明的“窗口”变成了精神“垃圾箱”。
建议有关部门把农村建阅报栏工作认真抓一下,未建阅报栏的村要想法尽快建起来。设立阅报栏后,还要加强管理,使其成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阵地。
今天刊登的这组读者来信,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在农村一些地方,集体订了报,农民却看不到。在那里,报纸被村干部“保管”起来,甚至变成了自家的“包装纸”。因此,农民要求村里设阅报栏,把报纸从村干部家中“请”出来,和农民见面;二是农民阅报、用报的热情不断高涨,报刊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老党员罗珠明十八年来坚持利用自费订阅的报纸杂志,为村民出黑板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介绍科技成果和致富信息,为村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奔小康先进村”。
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载体,只有和读者见面,才能发挥其功效。按照我国农村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农民要做到家家户户订报纸还不现实,但实际情况是,各村集体都订了报刊。如何发挥这些集体订的报纸,特别是党报的作用,是各级领导同志应该考虑的问题。现在,广大农民群众有读报的要求,基层又有读报用报的先进典型,因此,建立并管好本村的阅报栏或黑板报,应作为村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这项工作能够坚持下去,让农民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接受致富信息,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效。——编者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同心又闻广播声
你报3月20日读者来信版刊登我写的题为《宁夏同心农民四年听不到广播》的来信后,引起了宁夏广播电视厅和同心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广播电视厅厅长金晓昀多次来同心,与县领导协商如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门研究尽快开通本县调频广播事宜。由于县领导的重视和县财政的支持,所缺经费得到了解决,窑山调频发射台各种设施迅速到位。县广播电视局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调频广播现已正式开通。
哑了4年的宁夏同心县的农村广播又响了!
宁夏同心县广播电视局李德修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表扬

  罗珠明十八年如一日
义务办黑板报千余期
我区石山脚乡南山村62岁的农民党员罗珠明,18年如一日,义务办黑板报1000多期,为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全市“奔小康先进村”作出了特殊贡献。
过去,南山村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民文化水平低,不懂科学种田,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罗珠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从1978年开始,每周为村民办一期黑板报,从未间断过。为此,他自费订阅了近10种报纸杂志,还经常到区图书馆、区科委借资料,板报内容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宣传时事政策、法律法规,介绍农业科技、经济信息及本地的新人新事,受到了村民的喜爱。1993年,乡政府动员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生产,罗珠明出了20多期技术专刊,内容包括整地、育秧、采叶、烘烤等,村民们照着去做,有的还上门向他请教。当年南山村烟叶喜获丰收,平均亩产比其他村多20余公斤。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350元。据统计,全村304户村民中,有269户从罗珠明的黑板报上获取过致富技术和信息,其中43户成了种、养、加工专业大户,烤烟成了南山村的拳头产品。该村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850万元,村组集体收入2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
如今的南山村,修筑了5.4公里高标准村级公路,架通了8.5公里高低压输电线,开通了程控电话。谈起这些变化,村民总忘不了罗珠明办黑板报的功劳。
湖南永州市芝山区委组织部周文誉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基层见闻

  摊派过多压力太大
基层干部负担重
今年四五月间,我们到南宁、河池两地区的一些县、市调查,了解到各种名目的摊派任务都压到基层,使基层干部的负担越来越重。
赞助、捐款名目繁多。河池市纪委一位科级干部,年工资总额4224元,加上年终奖金,总收入为4824元。1995年交各种社会捐款19项共1500.60元,占总收入的31.09%。其中包括:教育附加(年工资的1.5%)、林业绿化基金(年工资的1%)、扶贫基金、公路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党校建校费、农村老党员基金、社会福利奖券、市清理垃圾费,等等。南丹县一位副乡长,家庭全年总收入8068元,1995年付各种社会捐款17项共2283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2.83%。在调查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他们全年要拿出3至4个月的工资作为捐款赞助,干部职工的生活往往入不敷出。
责任押在金钱上。据调查,1995年宜州市与各乡镇签订的责任状有:造林绿化达标、实现改燃节柴达标、五万亩“吨粮田”目标管理、民兵预备役五项工作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水利冬修任务、蔗糖生产达标、冬季农业开发目标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乡镇党政领导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如此多的责任状,几乎每一项都与风险抵押金挂钩,少则100元,多则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在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基层干部感到压力很大,其负效应大于积极作用:一是责任状太多太滥等于无责任可言;二是助长干部对群众强迫命令之风;三是迫使干部讲假话、虚报浮夸。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现在上面有些领导不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考虑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一味地瞎指挥,把各种任务压得很急很紧,我们又不是神仙,完不成任务,风险抵押金“泡汤”不算,甚至还要被挂“黄牌”和就地免职。我们被逼无奈,只好讲假话,上面喜欢听什么数字就报什么数字;四是导致一些基层干部不按客观实际办事。宜州市一乡镇粮食部门的负责人说,1995年夏收开始时,上级就要求我们在8月30日以前完成全年粮食征购入库任务。谁知那段时间天不作美,老是雨水不断,加上秋粮还没有收,要完成全年征购任务难度很大。可上面催得紧,下面被逼急了,没有晒干的谷物也收购,结果国家花了钱,而一些仓库里的谷物却发霉了。
自治区委办厅局报刊征订任务重。据调查,自治区各部、委、办、厅、局,凡办有报纸杂志的单位,均通过各自渠道下发文件或通知,向基层摊派发行任务。有些文件、通知还强调发行任务要与精神文明建设评奖挂钩,与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比挂钩,甚至还与工资、奖金发放挂钩。去年8月中旬,宜州市委发出通知,要求每个党政领导干部订7份报刊,党员干部订6份报刊,一般干部订4份报刊。该市洛西镇枫木村小学校长因不接受镇里分给的征订报刊任务而被撤职。
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全靠他们去宣传和贯彻执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若长期承受名目繁多的摊派,其思想、工作、经济上的压力太大,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此,笔者建议:
一、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分配任务时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使之切合实际。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不要面面俱到。基层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动力应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事事以责任状、风险抵押金形式来驱动。
二、发行党报党刊是教育提高干部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除中央和省级党报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和行政方式完成发行任务外,其他报纸、杂志应由干部自愿选订,而不应由上级层层往下压任务,更不应以此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内容。
三、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并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对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韦保建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花钱买“家”之风当刹
吉林敦化市阎铁夫
最近,我熟悉的几位小企业厂长、经理,请我为他们写自传材料,起因是某企业家协会发来通知,决定把他们列入即将出版的《××企业家名人大全》一书,同时还要求每位入选者寄去资料费300元。对此,这几位即将“成名成家”者感到意外,笔者亦为之愕然。
花300元买个“家”,岂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看看时下20元的“会员”、50元的“理事”、100元的“会长”比比皆是,就觉得这“家”太不值钱,不当也罢。
过去,每每听到“家”这个称谓,便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而如今,大概是因为身边的“家”多如牛毛之缘故,真就对“家”不当回事儿了。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之时,人才辈出,成名成家者众,是件大好事。然而,称家道师毕竟要名副其实,要具备相应的资格和素质,也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有深邃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有显著的成绩,等等,这些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勉强。否则,便是对“家”这个称谓的莫大玷污。
由此看来,花钱买“家”之风当休矣!应当鼓励勤钻研,多自勉,缓称“家”为好。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有问有答

  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1995年与所在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我对合同中规定的工资等项内容产生异议,虽与领导多次协商,但没有得到解决。请问我应当通过什么渠道解决我与企业间的纠纷?
山西长治市李林
李林同志:
您与企业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权利、义务之争。我国目前已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三种方式解决。
首先,如果企业内部设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双方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本企业劳动争议的组织,劳动争议的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其调解。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其次,如果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第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后,当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您和所在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
劳动部政策法规司王文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