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经济发展以后
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追求奢侈、挥霍浪费,污染了社会风气。一位读者投书《文汇报》,提出了众人关心的话题:当前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说到生活方式,受社会关注的主体无疑是青少年,人们关心他们的生活观念、消费表现。上海团市委副书记韦源认为,探讨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应着眼于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与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相一致。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以及90年代,社会发展形态不同,所表现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切忌用旧眼光去评判现代生活。他在调查后认为“量入为出、结构均衡、理性选择、追求多样、健康向上”是当前大多数青年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复旦发展研究院常委副院长俞吾金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持家。既要反对讲排场,掼派头、盲目地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也要避免一味追求财富或金钱的积累。第二,形成健康的家庭精神生活氛围。不能仅以消费性、娱乐性出发去理解精神生活,要多接触高雅的文化艺术作品,提高家庭综合文化素质。第三,文明与邻里相处。
有关负责人强调,不可忽视舆论宣传和榜样示范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各类广告媒体要加强管理,纠正部分广告宣传在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上的负面效应;党员、干部要为人表率、做社会崇尚的道德楷模。
《引导好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的评论员文章提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能动作用,增强人们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生活方式的信念,采取多种手段,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不能片面地将问题简单化。拿个人消费来说,我们既要反对奢侈浪费、纸醉金迷的消费方式,又要引导人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消费以促进生产发展;既要发扬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又要更新陈旧的消费观念,摒弃那种苦行僧做法。在坚持生活方式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要承认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个人生活情调情趣的多样性,只要不违背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应干预属于私人生活范围内的行为方式。总之,只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人们自会在实践中逐步分清是非,达成共识,成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者和实践者。(摘自《文汇报》)


第8版(文摘)
专栏: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七日,钱学森同志在家里会见一位从事科普创作的同志时,谈了他对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些看法。钱老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指出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着重说明,科普工作关键是让人喜欢看,听得懂。
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这么重要,但你怎么让人家了解你的工作,支持你的工作?这就需要科普,需要科技人员做科学普及工作。
做好科普工作并不那么简单,科技人员要把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向外行人讲清楚并不容易。我回到祖国接受搞导弹的任务后,在积水潭总政文工团的排演厅作报告,讲高速飞行问题,当时陈赓大将和许多军队高级将领都在座。讲完以后有一个人对我说,他这次算听懂一点了。要求科技工作者对不在行、不懂行的人介绍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是很需要的。但是许多很有学问的人为什么做不好呢?一般说是口才问题,实际上是不会用非本行人的思维逻辑和通俗易懂的比喻,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你要说的科技问题。前几年有这样一件事,豆科植物的根部有固氮的根瘤菌,有个人想把它移植到其它植物上,像麦子什么的,这对粮食增产有很大作用。他搞出了成果,写信告诉我某日某时电台要广播,我特意听了,结果是一点儿也没讲清是怎么回事,让人听了莫名其妙,这就是个问题。你至少要让人家听懂百分之七八十吧!我始终认为我们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缺少这方面的压力。我们国家重视出成果是对的,但还要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三言两语讲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样的人。我一直在宣传这个观点,还曾给西北工业大学提过一个具体建议:对学位论文,不管是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所有的论文都要加一个副篇,这个副篇就是要对一个不在行的人讲清楚你的题目,可惜我的建议没被采纳。今天情况不同了,现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还像计划经济时代那个老样子,坐等科研拨款。科学工作要争取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科技人员具备这方面的才干。
(六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元季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文化部有关人士指出
文化娱乐业要面向大众
近日,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孟晓驷指出,我们的文化娱乐业一定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政策和方向性的问题,也是经营观的问题,没有一项经营活动是可以不认真考虑服务对象而能够打开市场的。
对于目前文化娱乐业出现的“萧条”,孟晓驷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对一度比较严重的不健康经营活动的一种客观惩罚。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方式。一掷千金、纸醉金迷、寻求刺激,不仅是我们的政策所不允许的,而且也是与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相违背的,因此必然会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抵制和反对。二是文化娱乐业高中低档场所比例不合理。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的17万多家文化娱乐场所中高档化的占了多数。三是在经营活动中,许多娱乐场所对经营规律还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套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观来指导实践。一些经营者缺少长远的经营思想,而太看重眼前利益,不惜“玩火”。
针对这种情况,孟晓驷说,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在中央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和文化部党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的宏观调控,使文化娱乐业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式结构,鼓励发展面向大众的文化娱乐业;同时取缔和打击不正当不健康的经营活动。
(7月7日《中国文化报》王洪波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保健品市场将淘汰谁
据专家估计,到1997年3月31日,大约2000种保健食品将从国内市场上消失。
今年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开始实行,卫生部决定对保健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估计,目前国内的保健食品只有1/3能通过审查,继续在市场上销售,而其余2/3保健食品的生产厂家将被迫停产或转产一般食品。目前国内保健食品大多数都缺乏权威的、系统的功能评价和检测。根据卫生部的最新规定,只有国家级的权威检测机构(目前暂指定为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一家)才有权对保健食品作毒理安全性评价和功能评价。而目前一些保健食品的检测机构根本不具备权威性。更重要的是,反映这些保健食品特征的功能评价试验不全面,无法证明这些保健食品所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正常人服用普通食品,即可满足生长发育之营养需求,这类食品注重的是营养、感官的功能。而保健食品强调的是调节机体的功能。保健品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帮助处在“诱发病态”的人恢复至正常人状态。至于病人只有用药品才可治疗疾病。因此,一般保健品对正常人和病人效果并不明显。
迄今为止,保健食品已有三代产品。第一代保健品是不作任何实验即出厂,厂家根据保健品的食物组分和添加成分的功能来推断该保健品的功能。过去大多数保健品都属此类。第二代保健品则是通过系统的动物和人体试验来作功能评价和毒理安全性评价。目前,我国的保健品基本无第一代产品,正向第二代过渡,而欧美发达国家只承认第三代保健品,即要找出保健品的功能因子,找出保健品特有的功能与其某些组分的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与其某些组分含量大小的关系。
(7月18日《市场报》荣跃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商界亮出“劳模牌”
沈阳国有商业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亮出了王牌——“劳模牌”。
商界的人士认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劳模是诚实可靠的象征,人们信赖劳模,并把对劳模的信赖转化成为对他们出售的商品的信任,于是“劳模效应”应运而生。
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有一所马桂宁学校,马桂宁是“一百”的特等劳模,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服务技巧,被“学生”们称为语言艺术大师和顾客心理分析专家。马桂宁学校创办以来,已培养了130多批、数千名学员,学员中有本公司的职工、大学生和外资企业的推销员。马师傅直接带的徒弟就有200多个。
在创办劳模学校的同时,劳模带徒热也在不少企业重新兴起。有关人士认为,企业劳模热,不仅能体现劳模的自身价值,而且有利于激发职工学技术、岗位成材的热情,更能促进全社会尊重劳动者。
(6月27日《中国工商报》舜太运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衣食住行话公德
衣食住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尽管它们作为一种个人行为而存在,但行为过程无疑又能折射出社会文明的整体风貌。为此,《经济日报》以“衣食住行话公德”为题推出4篇评述性文章,从人们最常见的日常生活入手,倡导一种文明而健康的生活方式。
着装:文明的无声语言素质的有形标志
或许有人会说,穿衣纯属个人行为,没有必要受社会公德的限制。不可否认,本世纪以来,人们的服装行为和服装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服装文化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和更新,人们的着装已经打破了过去的种种陈规。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着装就可以无所顾忌,不受任何约束。相反现代人在五彩斑斓的服装和五光十色的交际场合面前,更需要文化和文明的支撑,才能穿出整体的和谐,穿出个人、群体、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那么将个人行为与社会公德这样的大命题联系起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努力: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分清场合,依照礼仪和惯例设计自己;不盲从流行;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饮食行为,也该摆上社会文明的天平
饮食,从小处说,是为了生存与营养;从大处说,也是民族素质与个人修养的反映。吃饭宴请,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和情感交流的常见方式似乎可以少加议论;然而,面对行为过程中反映出的种种有悖公德的畸态,必经加以改变和抑制。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的措施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山东公安机关实施禁酒令以促进廉政建设;
——广西钦州62个乡镇有46个恢复了单位食堂,以遏制公款吃喝风;
——分餐制、自助餐制等就餐形式已在一些会议上推广和实施。
居住文明:从身边点滴做起
文明居住,首先有赖于社会公德意识在居住空间的弘扬。天津市近些年在营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居住环境方面就卓有成效。邻里之间从代管一把钥匙、代看一炉火、代买一篮菜做起,普遍签订邻里互相关照协议。上海市拥有10万余名调解员,把大量潜在的邻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会“走路”:文明大道任君行
时下,按老百姓的话说,开汽车的怕骑自行车的,而骑自行车的又怕走路的。速度快的居然让速度慢的,这完全与交通法规的精神背道而驰。路也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一方社会舞台。所以,路上公德与各种意识,必须培育在上路之前,养成于各种场合;同时,还要有赖于社会舆论对各种不道德行为予以不间断、不留情的抨击。


第8版(文摘)
专栏:

收发公司(7月5日《南方日报》容广泉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