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东局势
以总理称与美达成协议
俄将采取新步骤促和平
阿拉法特穆巴拉克会谈
叙不同以举行首脑会晤
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14日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晚说,他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很成功”,他在访问期间与美国领导人达成了多项协议。
内塔尼亚胡在返回以色列后在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这次为期五天的美国之行将有助于他与美国领导人达成“广泛的理解”。
他说,在他访美期间,以色列与美国在发展以色列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和反导弹激光系统、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设立寻找以色列失踪士兵的联合工作小组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协议。
内塔尼亚胡8日开始他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期间他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其他美国官员举行了会谈,并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演讲。
关于他即将对埃及的访问,内塔尼亚胡指出,埃及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说,他在埃及城市亚历山大会晤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时将邀请他访问以色列。
关于以色列犹太人呼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与美国在是否有必要扩建定居点问题上没有分歧。但他说,能作出决定的是以色列政府,而不是任何外部机构。
本报莫斯科7月15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副外长波苏瓦留克今天说,俄打算在促进中东和平进程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步骤和措施。
波苏瓦留克是在谈到将于明天开始的埃及外长穆萨对俄罗斯的访问时这样说的。他说,埃及在中东地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波苏瓦留克指出,随着普里马科夫被任命为俄罗斯外长,俄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积极性大大增强了。
这位副外长认为,重要的是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不能有停顿。万一出现停顿,就应该立即用接触和谈判来填满它,目的是不让双方的极端势力有可能利用这些停顿。
新华社开罗7月14日电(记者刘顺、孟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今天从加沙飞抵距开罗以东60公里的埃及贝勒比斯空军基地,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访美期间采取的强硬立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和内塔尼亚胡即将访埃事宜举行了会谈。
阿拉法特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他同穆巴拉克总统讨论了中东局势的最新发展及如何推动和平进程继续向前发展等问题。但他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
此间观察家注意到,阿拉法特在内塔尼亚胡本月18日首次访埃之前同穆巴拉克举行会晤,旨在协调双方对付以色列新政府对中东和平进程采取强硬政策的立场。因此,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发表的措辞强硬的讲话是这次埃巴领导人会谈的主要议题。
内塔尼亚胡本月10日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关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和拒绝以土地换和平原则的讲话招致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巴勒斯坦的严厉批评。巴解组织执委会和巴民族权力机构13日晚举行联席会议后发表联合声明警告说:中东和平进程由于内塔尼亚胡的强硬立场而面临崩溃的危险。为此,巴方呼吁举行由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参加的5方会议,制定以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为基础的谈判计划,以对付和平进程发生的新变化。声明重申耶路撒冷是独立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这是巴勒斯坦人理所当然的权利。
据新华社贝鲁特7月15日电(记者邵杰)叙利亚14日拒绝了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出的举行以叙首脑会晤的建议。
叙利亚新闻部长萨勒曼在接受黎巴嫩《生活报》记者的采访时说:“首脑会晤是为了对已达成的协议作最高级别的承诺,而不是为了无谓的争吵。”
据报道,内塔尼亚胡一再坚持把实现和平同保障以色列的安全联系在一起。萨勒曼就此评论说,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将给本地区带来安全与稳定,促进本地区各国人民间的信任。
在谈到内塔尼亚胡坚持举行“没有先决条件的”和谈时,他说,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马德里和会所确定的框架和有关的国际决议不是和谈的先决条件,而是谈判的依据,这一点“有关各方早在1991年就已经达成共识”。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军方研制新爆炸系统
称旨在摧毁中东海湾地下生化和核工厂
新华社华盛顿7月14日电(记者周锡生)据最新一期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援引五角大楼高级官员的话报道,美国国防部正在投资4500万美元,研制能够摧毁中东和海湾地区地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工厂的先进爆炸系统。
报道说,这项开发工程属于美国国防部“反扩散先进设想和技术展示计划”的一部分。工程始于今年初,预计在1997年底或1998年初开发完毕。整个工程由五角大楼下属的特种防务武器署和美军欧洲指挥部负责。为了试验正在开发的新爆炸系统的可靠性,美国国防部将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国空军导弹试验基地建造两个模拟生物、化学和核武器工厂。五角大楼准备在开发工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用新爆炸系统试炸这两个模拟设施。
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透露说,美国开发这种新的爆炸系统主要是为了对付利比亚、伊朗和伊拉克的生化和核发展计划。尽管这3个国家一再否认有这种计划,但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坚持认为它们在秘密发展地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工厂。


第6版(国际)
专栏:

  墨政府和游击队恢复和谈
就成立监督委员会等问题达成协议
新华社墨西哥城7月12日电(记者沈安)墨西哥政府和反政府武装组织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代表团12日凌晨达成协议,决定本月16日和17日恢复关于恰帕斯州和平的谈判。双方还就指导今后谈判进程的规则和成立和平监督委员会问题达成了重要协议。
墨西哥全国调解委员会和全国和平和解委员会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指出,双方同意取消原来规定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谈判,改为举行全体会议;还同意提高双方代表团权利和职权的规格,通过对话交流,防止不必要的冲突。
恰帕斯州和谈是5月上旬中断的。当时,因该州法院判决几名萨帕塔民族解放军成员,萨解决定退出和谈。后经过调解和谈判,墨政府和游击队代表于7月9日开始在圣安德烈斯拉腊因萨尔镇举行非正式谈判,就今后谈判的程序和规则等问题进行谈判,并在12日凌晨当地时间4点达成了上述协议。
会谈结束后,政府代表团团长古铁雷斯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他对这次谈判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上述协议的达成,是继续进行和谈的重要保证。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乌波加强睦邻合作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于宏建驻波兰记者朱富贤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6月25日至26日对波兰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与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等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地区合作、北约东扩等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一项联合声明,表示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战略伙伴关系高度。据认为,乌波高峰会晤将对推动两国睦邻关系,加深经贸合作,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起积极作用。
发展经贸关系是双方会谈的一项重要议题。近年来,乌波两国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交往日益增多,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乌克兰海关统计,两国去年的贸易总额增长2.8倍,达到7.15亿美元,彼此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如今双方又签署了建筑、航海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为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渠道。
乌波两国同处中欧地区,有着相似的战略地位和地缘政治条件。出于各自安全利益的考虑,波兰把加入北约作为既定目标,乌克兰也将参与欧洲一体化视为战略选择。当前,日益突出的北约东扩问题已现实地摆在两国面前。乌克兰对波兰积极要求加入北约组织表示理解,但也多次申明不愿成为“北约”和“非北约”之间的“缓冲带”,更不希望看到在它主动放弃世界第三核大国地位之后,邻国领土上重新部署核武器。为此,乌建议波罗的海至黑海之间的区域成为无核区,以避免欧洲大陆因核武器问题出现新的分裂。波兰总统则强调,波要求加入北约,既期待“安全保障”,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在谈判开始的时候,“不宜”提出先决条件。此次,双方基于利益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在强调欧洲安全的“俄罗斯因素”之后指出,任何国家都无权对他国加入北约行使“否决权”,但北约的扩展应是“渐进的”和“公开的”过程,应有助于加强欧洲地区的安全。
库奇马访问波兰也是乌克兰为实现参与欧洲一体化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积极步骤。继去年加入欧委会后,乌最近又成为“中欧倡议”组织正式成员,希望在中东欧地区建立一体化的政治经济空间。在这一进程中,波兰对乌克兰的努力给予了积极支持。不久前在波兰举行的中欧国家首脑第四次非正式会晤中,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特别邀请库奇马总统与会,这不仅表明乌克兰在欧洲安全格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中欧国家所认同,同时也反映出波兰对发展对乌关系的重视。
舆论指出,中东欧地区的稳定和一体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波兰与乌克兰关系发展的状况。乌波两国加强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中东欧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本报基辅、华沙电)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为“塔扎拉”奉献的人们
——坦赞铁路纪行(下)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无人不晓坦赞铁路的英文简称“塔扎拉”。提起“塔扎拉”,人们忘不了近30年来为这条铁路抛洒了无数汗水甚至生命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
自1968年5月第一支中国勘探队踏上千里莽原选路定线,到1976年7月坦赞铁路正式通车,共有5万多人次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苦战在近2000公里的建设工地上。铁路正式移交坦赞两国共管后,中国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对铁路运营提供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和咨询。20年来,已有2600多人次的中国专家参加了8期的坦赞铁路技术合作。
今天,在坦赞两国工作的中国铁路专家组成员中,有不少人曾长期为“塔扎拉”的建设和运营呕心沥血。中国铁路专家组现任组长杨德瑞1968年10月便来到坦桑尼亚,参加坦赞铁路的勘探设计。当年仅32岁的他至今仍记得“过去外国人给我们修铁路,现在我们帮朋友修铁路”的那份自豪,也记得在沼泽中跋涉时一双胶鞋一穿就是一个月的那份艰难。在赞比亚的中国铁路专家组组长刘锡臣1970年便参加了坦赞铁路的施工建设,他至今忘不了中国工程人员顶着酷热、冒着暴雨在荒野丛林中宿营,白色帐篷第二天清晨变成了一团漆黑——上面爬满了非洲大蚂蚁的情景。今年已60岁的韩存有自1968年5月参加坦赞铁路的勘探设计以来,迄今已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工作了16年。他说:“我当时是一步一步从达累斯萨拉姆走到通杜马(坦赞边境小城)的,那时生活非常艰苦,每人每月才40块人民币,但大家心情很愉快,真是一种奉献精神呀!”
这种奉献精神至今仍处处可见。帮助坦赞人民修建了1860公里铁路的中国专家,在其总部驻地门口至今还有一条500米长的坑洼泥水路。每日,他们在这条路上乘车颠簸着上下班。58岁的工务专家蒋全生等5人今年3月底沿坦赞铁路进行了全线线路检查。行至偏远小站鲁西瓦西时,宿营车因故没有跟上,他们只好在蚊虫不断叮咬下饿着肚子在轨道车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向当地人买了一些玉米充饥后又继续向前走。达累斯萨拉姆机车厂的天吊、淬火炉等设备坏了好几年,来自中国四方机车车辆厂的专家们上任不久便想方设法将其修复,使坦桑尼亚朋友由衷地跷起了大拇指。负责运输的专家罗维一告诉记者,他上任后在办公室内发现,历任中国专家为坦赞铁路留下了极为完整、详细的文字资料、各种外语学习书籍和草帽等日常用品。他说,“望着这些东西,我感动极了”,“这是中国专家为坦赞铁路呕心沥血的结晶啊!”
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中国专家们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乐观精神。在姆皮卡的中国铁路专家组驻地饭厅内,一个“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第八期技术合作任务!”的横幅赫然在目。驻地周围是一片荒野,平时无处可去。每日黄昏时节,七八名中国专家便围着院内一条被戏称为“二环路”的小道散步。院内蚊虫多,专家们用破旧的编织袋纤维条绑成一个个俗称“甩子”的白色拂尘,一路散步,一路甩来甩去驱赶蚊虫,专家们彼此笑谈为“八仙游走二环路”。
多年来,正是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以他们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与坦赞人民一起,成为支撑着这条钢铁大动脉的脊梁。坦赞铁路局赞比亚分局局长马坦蒂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专家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总局局长姆文巴更是赞不绝口。他说:“中国专家对‘塔扎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对我们的帮助任何人无法与之相比。如果没有中国专家,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困难会多得多。坦、赞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附图片)
题图:坦赞铁路上位于坦赞边境的通杜马车站。
温宪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韩继续审判全斗焕卢泰愚
汉城地方法院十五日继续开庭对全斗焕、卢泰愚发动“军事政变”和“内乱”进行第二十二次审判。在十五日审判会上,当年曾参与镇压“光州事件”的当事人出庭作证说,全斗焕当时曾“写条子指示戒严部队镇压”。自司法机关指控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犯有“军事政变”和“内乱”罪以来,由于当事人极力隐瞒全斗焕下令镇压的事实,致使审判进展缓慢。十五日证人将事实曝光,有助于审判顺利进行。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前首相希思八十寿诞
李鹏钱其琛致电祝贺
本报伦敦7月14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昨天,英国前首相希思先生的家乡索尔兹伯里城举行希思先生80寿诞音乐会。李鹏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分别致电祝贺,高度评价希思先生对发展中英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李鹏总理在贺电中称赞希思先生是“英国卓越的政治家,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为发展中英两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总理和钱副总理兼外长祝愿希思先生健康长寿,希望他为增进中英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继续做出不懈努力。
昨天,希思先生会见了中国驻英国大使姜恩柱和中国远洋公司英国分公司宦双富总经理,同他们进行了亲切谈话。希思先生担任中远公司的高级顾问一职已4年,他为中远公司的发展和促进中英贸易作了大量工作。
昨天的音乐会,由希思先生担任指挥。演出结束时,1500余名观众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气氛十分热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言论自由与撒谎自由
刘爱成
不久前,美国《纽约时报》专门就有些人撒谎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当年乔治·华盛顿因从不撒谎而深受美国民众尊敬,美国人称道华盛顿的诚实,并说“诚实是最好的政府”。而今,美国有些人变得越来越喜欢撒谎。该报引用一项调查说,91%的人承认经常不说实话,79%的人经常胡诌自己的身份或谎报电话号码,还有20%的人干脆说,他们一天不扯谎就过不下去。过去大部分人认为撒谎可耻,现在竟有45%的人认为撒谎没有什么不妥。
普通人如果出于某种考虑而对自己的姓名、地址、身份、年龄等不说实话,还情有可原。可是,若是官方和舆论工具蓄意撒谎,甚至出口伤人,可就得另当别论了。比如,最近解密的美国政府文件披露,美国在60年代初曾把数百名南越人训练成“突击队员”,派往北越执行渗透、破坏等任务,后来又宣布他们已经丧生。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人大多不但没有丧生,许多人还移居到了美国,他们公开要求美国政府补偿他们这些年的损失。这件事被揭露无异于狠狠打了撒谎者一记耳光。
《纽约时报》引用柏克莱大学人类学家邓迪斯的话总结说,撒谎是随着宣扬言论自由的潮流而发展起来的,有些人借此专门歪曲事实。在美国,有此癖的人还不少。比如对中国,近年来可以说是谣言不断,随便就能举出一大堆例子:1991年3月,美国众议员沃尔夫等访华回国后,通过传媒并且亲自在国会造谣说,中国有的监狱出口劳改产品到美国。两年后,美官方承认这是谎言。1994年5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一个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睁着眼睛说瞎话,污蔑进入美国的许多中国人有可能是间谍。这在美国华人华侨界激起公愤和强烈抗议,最后这家电视台和主持人不得不对此话作了纠正。1995年10月,吴宏达再次通过美国传媒造谣说,世界银行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农业贷款投资,被建设兵团或劳改农场所用,世行经过调查对这一谎言给予了坚决否定和抨击。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言论自由竟发展成撒谎自由,这就说明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出了毛病。正直的美国人将会同乔治·华盛顿一样耻笑这些撒谎者。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利过渡政府决心结束内战
利比里亚过渡政府十一日举行了自今年四月首都蒙罗维亚再次发生派别武装冲突以来的首次会议。会议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束利比里亚的内战。利比里亚过渡政府十二日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利比里亚国务委员会成员哈吉·克罗马主持了会议。克罗马说,解除武装是利比里亚实现和平的关键,这一工作将在今年十二月完成;同时,过渡政府将为举行自由和公正的民主选举做准备。(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会见洪森
本报汉城7月15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金泳三今天在总统府青瓦台会见了来韩访问的柬埔寨第二首相洪森,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和开发湄公河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金泳三总统对柬埔寨近几年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积极参与对柬投资与合作。
洪森是1975年两国断交后,第一位访问韩国的柬埔寨政府高级官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不同意美武装波黑穆克族
美特使将重返前南斡旋
本报巴黎7月15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美国打算重新武装波黑的计划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法国国防部长米永在波黑进行视察时作了上述表示。
米永在萨拉热窝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美国资助波黑穆克联邦的计划将会重新引发各方关系紧张。波黑已有足够的武器,不需要再提供武器。他认为,尽管有关穆克联邦军队的训练计划是无可非议的,但武器计划则有可能使波黑各派力量失去原有的平衡。米永还透露,在波黑举行大选之后,法国仍将保持在波黑的驻军。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4日电(记者周锡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恩斯14日宣布,美国总统前南问题特使霍尔布鲁克下周将重返前南地区,敦促塞尔维亚、波黑和克罗地亚3国领导人恪守他们在《波黑和平协议》中所作的承诺,尽力保证波黑和平进程顺利向前推进。
去年11月,霍尔布鲁克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主持了艰难的波黑和平谈判,并获得了成功。今年初,霍氏辞去美国助理国务卿职务,重返纽约华尔街经商。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莱克在韩国访问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安东尼·莱克十四日晚间在汉城表示,美国支持韩国关于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主导解决半岛和平体系问题的立场。莱克十四日下午飞抵韩国,与韩国总统府外交安保首席秘书柳宗夏举行了会谈。会谈中,双方讨论了朝鲜半岛的最新形势,再次确认了韩美两国在对朝鲜问题上进行紧密合作的立场。韩方要求美方对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的韩美协商作出富有诚意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以逮捕五十名巴活动分子
据以色列电台十四日广播,以色列安全部门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逮捕了五十名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成员。以色列安全部门怀疑该组织成员参与了在以色列中部针对以色列居民的一系列枪击事件。据报道,此前,以色列警方已经拘捕了该阵线的另外三十名成员以及约三百名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的成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美国防部长会谈
新华社莫斯科7月14日电俄罗斯代理国防部长科列斯尼科夫大将14日在莫斯科同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举行会谈,讨论了双方在军事政治领域里的合作、国际安全、不扩散核武器和一些地区问题。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双方都强调俄美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利益均等”的基础上,不仅应该考虑到相互利益一致的方面,还应该考虑到双方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的解决应该符合双方的利益。
美国国防部长是作为美国副总统戈尔率领的代表团成员抵达莫斯科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沙南部内察里姆犹太人定居地的一条主要大街在被封锁8个月后,于7月14日重新开放。这条大街是于去年11月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后,被以色列封锁的。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