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星河灿烂耀童心
——读《中华古文明少年图典》
谷荐
一个深情的民族,从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去,潜意识里会时时涌动起追根寻祖的念头。这句话,在我翻开刚刚面世的《中华古文明少年图典》时,蓦然撞上心头。
由北京天华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文明少年图典》,以1100余幅精美的实物照片及文字解说翔实地介绍了中华古文明的演进过程。这些图文分为22个专题,从中国人的祖先、古代科技和发明、中国文字的起源以及文化艺术、政治、军事、建筑、交通、商业、医学等各个方面,生动和直观地介绍了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文明。
讲到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图典指点小读者一条走出迷津的捷径:先来了解孔子。在我们中国,有一位古人,没做过皇帝,却比皇帝更有权威;生前没有什么权力,死后却影响中国人的观念长达2000多年。这位古人,就是思想家孔丘。
谈起中国艺术,图典从西方绘画奇才毕加索与中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会见说起:毕加索请张大千作中国画,写中国字,还拿出自己仿齐白石画法的作品给中国画家看。他动情地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讲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有艺术……”
谈到中国历代诗人的天才吟唱,更是引人入胜: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山水诗,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边塞诗;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离情别绪,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真挚爱恋;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身世之感、家国之叹,到“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一类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
不懂得自己民族历史的人,就不可能更好地开拓未来,而未来正是掌握在青少年手中。出版这套图典,让稚嫩的童心沐浴一次5000年文明的洗礼,体会一番作为中国人的光荣,功莫大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颁奖
300名科研人员受表彰
本报北京6月1日讯新华社记者杨宁、本报记者何黄彪报道:三项有杰出贡献的科技扶贫项目和300名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今天在此间获得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的表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到会颁奖。
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是由国家科委、香港学者协会、王宽诚基金会、田氏基金会、EPSON基金会、亚洲农业基金会和王义锡科技扶贫奖励基金共同发起和筹集的。其宗旨是资助、鼓励和吸引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第一线,参加科技扶贫工作,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评选出科技扶贫服务奖获得者511名,9项科技扶贫杰出贡献奖。
科技扶贫是我国反贫困的重要措施,其宗旨是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应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大幅度提高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科技人员通过在贫困地区传播科技知识,加强对农村知识青年的专业技术培训,使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协“五大”全体代表发出倡议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团结奋斗
本报讯记者李新彦、贾西平报道:出席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000多名代表,5月31日联合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团结奋斗。
代表们在这份倡议书中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大发展时期的到来。我们科技工作者作为发展科技事业的主力军和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深知党、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加感到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光荣和重大的历史使命。
代表们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将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大业中
科学研究是一种奉献的事业,特别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和国际激烈竞争的压力下,我们更要继承优良传统,提倡艰苦奋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坚定不移地将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视为己任,将个人理想和事业融入完成跨世纪宏伟目标这一伟大事业中去。
积极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勇当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
我们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下大力气争取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我们要自觉参与科技体制改革这场解放科技生产力的革命,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努力开拓创新,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
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科技整体水平,要在汲取国际科技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胆探索,努力开拓。要坚持学术民主,加强学术交流,开展学术批评,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尤其要敢于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均不能满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做世界前沿课题,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力争用我们创新性的成果在人类科技发展史册上再次书写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是人类文明中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我们要将科学普及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公众理解科学,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扫除迷信、愚昧,反对伪科学,净化社会环境,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促使科学精神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表率。我们呼吁科技工作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要自觉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科学原则,维护科学尊严,遵守职业道德,严格行为规范,在本职工作中扎扎实实地付出艰苦劳动。
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整体效能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往往涉及多学科、多部门,需要综合集成地进行。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艰巨任务,更需要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全国科技力量形成团结、高效、有力的整体。我们要破除部门、行业、地区的局限,分工协作,共克难关;老中青科技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海内外科技工作者要加强交流,优势互补,为民族振兴共同努力。
倡议书最后说,科教兴国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迎接科技大发展时期的来临,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为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带入21世纪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没妈的孩子有人亲
沈阳特困儿童有了“代理妈妈”
据新华社沈阳5月31日电(记者张良)“六一”儿童节前夕,沈阳市又有121名特困儿童与他们新认的“妈妈”相见。母爱子娇,亲如一家的场面,令许多人流下了泪水。
据介绍,近两年来,通过沈阳市妇联的组织,已经有2000名特困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
今年5月初,为了进一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儿童改善处境,沈阳市妇联再一次发出了为百名特困儿童聘请“代理妈妈”的倡议。他们在全市甄选出121名特困儿童,这些孩子或双亲不全、或父母离异、或家境特别艰难,各自的辛酸经历都已超出了他们幼小生命的承受能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揭开大脑认知之谜有望
脑认知成像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6月2日讯记者杨健报道:凭以往的印象,如果给人类的大脑打开一扇窗口,我们只能看到凹凸不平的沟回,而不是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然而在今天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医院脑认知成像中心”,人们已经可以凭借磁共振和脑电成像技术直接“看到”大脑认知的过程。人类离彻底揭开大脑认知之谜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
人类用大脑认识世界,那么用什么来认识大脑本身呢?人们把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并称为当代六大前沿科学之一。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指出:“人的大脑是自然进化过程中最伟大的杰作,彻底揭开大脑的奥秘是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各种脑认知成像技术(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的脑电和脑磁成像等)的出现,为揭示大脑认知过程提供了极其有力的工具。
1993年7月,在波斯尼亚战争最惹人注目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都把其封面留给了脑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足见脑认知成像技术对于研究“大脑和智力的关系”乃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影响是何其深远。
这次成立的脑认知研究中心,主要由中科院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认知科学开放实验室和北京医院的核磁共振室组成,是中科院跟医疗卫生部门联合建立的第一个研究实体。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脑认知成像系统,其成立标志着我国在脑认知这一新兴科学前沿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小窗口看大世界互助中获助人乐“手拉手”活动报告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6月2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今天,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灯火辉煌,“全国少年儿童‘手拉手’互助活动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4名报告团成员是从2200余万名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中选出的杰出代表。他们中有少先队员、辅导员、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刚满10岁。会上,城乡“手拉手”小伙伴讲述了他们相识相知、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感人事例;在“手拉手”互助活动中起着纽带作用的辅导员代表讲述了他们通过和全国辅导员结成“手拉手”朋友后,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敬业精神的感受。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刘鹏说,“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少年儿童学习的大课堂,孩子们从小窗口看到了大世界,从对比中感到了自身的责任,从互助中得到了助人的快乐。今后“手拉手”互助活动要成为少先队教育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倡导社会新风的有效形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希望工程附捐电话磁卡发行
本报讯为支持希望工程,中国邮电电信总局6月1日发行全国通用的希望工程附捐电话磁卡。这是中国发行的首套附捐电话磁卡。磁卡编号为:CNT—15,一套两枚,一枚图案为《我要上学》,另一枚为《阳光下》,每枚磁卡面值均为30+2元,其中2元为附捐额。这套磁卡共发行200万枚,所得捐款400万元将全部捐给希望工程,用于建设15所希望小学和300个《希望书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上地协力国际文化艺术节举行
本报讯首届上地协力国际文化艺术节六月一日在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丹麦、肯尼亚等国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及上地基地的进驻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艺术节上,中外来宾展示了他们的绘画、书法、篆刻、雕塑及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中外少年儿童还共同绘制了以“和平、友谊”为主题的“百米长卷”。
此次活动是由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与上地协力国际学校共同举办的。(罗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成立
本报讯在国际通信信息的发展热潮中,北京从事通信信息业的一百多个单位日前联合成立北京通信信息协会。
该协会是北京地区从事通信、信息行业的企事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工作单位和个人自愿结合起来的地区性行业组织,其宗旨是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及所联系的社会力量的整体优势,推动首都通信、信息行业经济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北京成为全国的信息中心。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等出席了协会成立大会。(常青)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把镜头对准一线科学家”
——新任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亮相
本报记者李新彦贾西平
5月31日下午,在中国科协“五大”闭幕式主席台上,上一届科协主席朱光亚紧紧握住新任科协主席周光召的手,表示由衷祝贺。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摄影机、录像机、录音机频频揿动,录下了这历史的镜头。
面对记者闪光灯的追踪,周光召不安地说:“希望新闻界朋友,不要总把镜头对准我,要对准在一线奋斗的广大优秀科学家,为他们创造机会,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在科研和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大成绩。”
今年67岁的周光召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他是我国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1957年春,他被祖国派赴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1961年回国后,进行有关核应用的理论研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战略核武器的设计、定型,以及此后核武器的预研和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至1987年间,他在粒子物理、量子场站及凝聚态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他还兼任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院士,是目前我国担任外籍院士头衔最多者。
周光召会见记者时坦诚直言:“拥有这么多的头衔,并不说明自己学问的增长,这也是令人苦恼的事。因为时间是个守恒的常数,做了这个,就做不了那个。实际上,我现在已不可能在科学的前沿工作了。”虽然遗憾,但也光荣。他说:“中国科协主席是一个崇高的职务,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很高。”
加速跨世纪人才培养,让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这是周光召早在中科院就推行的方针。今天,在科协主席的新岗位上面对这个重大话题,他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人:“青年科技人员要真正能接班,必须超过老一代,包括科研业务、知识、品德、团结等方面都要有高标准。青年人光靠年龄优势是接不了班的,必须在工作中经过艰苦奋斗的锻炼,做出很好的成绩,得到科技界的公认。奋斗在科技前沿的年轻人,一定要创造国际先进水平。有了这样一支拚搏进取的科技队伍,中国的科技事业就大有希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六一前夕,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5837所小学告别危房,116万名小学生全部搬进宽敞明亮的教室。
新华社记者张鲁成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烟草专卖局捐建800个希望书库
本报讯5月2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240万元,用于在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建立800个希望书库,以表达50万职工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爱心。(季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