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初绽的非“新花”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联合记者组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是一座山城,像一个巨盆镶嵌在“非洲屋脊”之上。站在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放眼四望,周围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一派雄浑山国风光;漫步市区街头,犹如置身于春日的森林公园,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鲜花绽开,小鸟鸣啭,山泉流淌,行人神情安详,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登上丘吉尔大街东北面的安头山顶远眺西南,只见全城掩映在绿树和鲜花丛中。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战争痕迹已荡然无存。这个高原之邦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梅莱斯总理领导的埃塞俄比亚政府自1991年7月执政以来,调动全国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努力,成果斐然。正如当地一位报纸总编辑对我们所说的:“短短5年的调整与恢复,埃塞俄比亚已经并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稳定,各项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状况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
埃塞政府一直把保持国内稳定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据介绍,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在取得全国武装斗争胜利后不久就着手起草《过渡时期宪章》,并很快主持召开由20多个政治和民族组织参加的全国会议通过了该宪章,从而为建立新政权和维护国内局势稳定奠定了基础。随后,还于1993年3月起草新宪法草案,于翌年12月通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根据新宪法,埃塞实行联邦制和新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复杂的民族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从而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国内的和平与稳定。
在同埃塞新闻界同行及有关部门官员的交谈中,我们深感埃塞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埃塞朋友告诉我们,近年来埃塞经济恢复较快,扭转了1991年以前经济下滑的局面。1992—1993年度和1993—1994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6%和1.3%,1994—1995年度和1995—1996年度分别为5.6%和5%左右。同时,通货膨胀率下降,去年农业增产16%,今年农业也增产在望,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根据今年初开始的发展经济5年计划,今后5年内,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拟为6%。
据认为,埃塞经济恢复取得进展同政府采取一系列适合国情的政策措施是分不开的。梅莱斯政府根据本国国情在埃塞实行混合经济。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土地公有制和共同富裕原则;土地和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无偿分给农民使用,不再收回,私人投资者可有偿使用土地,政府有义务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有权征用私有财产而同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偿;实行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投资,鼓励本国经济自由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颁布《过渡时期经济政策》,改革指令性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还实施了总投资68亿美元的《紧急复兴与重建计划》和一系列的调改措施。在金融方面,不定期调整官方汇率和国内利率,扩大国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在价格方面,取消国家对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调控制;在税收领域,大幅度地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和销售税。与此同时,还着手改革国有企业,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亚的斯亚贝巴是非统组织总部的所在地,有“非洲政治首都”之称。埃塞很重视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它积极调解索马里冲突和布隆迪危机等,注重推动非洲之角的经济一体化;它呼吁国际社会重视非洲,不要让非洲成为“被冷淡的一角”。埃塞议长达威特·约翰内斯在接受记者组采访时就指出:“非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被国际社会‘边缘化’,这不仅表现在经济贸易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方面。”
在埃塞俄比亚的本地语里,亚的斯亚贝巴为“新鲜的花朵”之意。今天,埃塞经济的蓬勃复兴、民族的团结与昌盛,恰如初绽的“新花”,傲然怒放在非洲高原之上。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比副首相会见范敬宜总编辑
本报布鲁塞尔5月3日电记者魏崴、张宝祥报道:今天上午,比利时副首相菲利普·梅斯塔特在此间会见了范敬宜总编辑率领的人民日报新闻代表团。宾主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范敬宜在会见时,向对方介绍了人民日报的情况,并表示,人民日报将在推动中比双边关系方面多做努力。
梅斯塔特说,比中两国有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潜力很大。今年11月,菲利普王子将率代表团访问中国,届时他将一同前往。他认为这是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他强调,比中双方在许多领域有待加强合作,相互增加出口,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会见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维特在座。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总理首次访问瑞典
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二日抵达斯德哥尔摩,首次对瑞典进行正式访问。瑞典首相佩尔松与切尔诺梅尔金进行了两小时的会晤,双方讨论了波罗的海沿岸局势、波罗的海国家发展及北约东扩等问题。瑞俄两国二日还签订了有关防止犯罪和偷渡的双边合作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外长强调中美洲一体化
据新华社圣何塞5月3日电(记者孟军)哥斯达黎加外交部长费尔南多·纳兰霍3日在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学典礼上指出,中美洲国家在制定共同的国际对外政策上取得很大进展,因为该地区已经作为一个集团走向世界。
他说,中美洲一体化不但表现在政治上,而且体现在经济、金融和贸易方面。他说,中美洲7国首脑通过的“持续发展联盟”打开了中美洲一体化新的前景。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空军一架飞机在车臣被击落
俄国防部新闻局发言人说,俄空军的一架“苏—25”型强击机五日莫斯科时间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左右在车臣东部地区上空掩护在地面行进的俄军时被车臣非法武装的炮火击落。机上的两名飞行员死亡。据报道,这是自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开始以来被车臣非法武装击落的第五架俄空军飞机。


第6版(国际)
专栏:

  蒙罗维亚战事未息
新华社拉各斯5月4日电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就利比里亚交战各派实现停火一事举行首脑会议前夕,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武装冲突仍在继续。
据报道,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领导人泰勒的武装今天炮击了争取利比里亚民主联合解放运动克拉恩武装集团在蒙罗维亚的营地。
泰勒在接受美国有限新闻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他没有同意停火,对停火的建议也一无所知。而外交界人士说,泰勒此前曾表示希望实现停火,并表示愿意参加定于7日至8日在加纳举行的西非国家首脑会议。
据报道,在美国和加纳的调解下,克拉恩武装领导人约翰逊已前往加纳参加此次和谈。泰勒说,利比里亚国务委员会桑克沃洛将代表他和其他委员会成员前往加纳参加和谈。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英格兰地方议会选举中
英国保守党惨败
据新华社伦敦5月3日电(记者李文诰)据此间新闻媒介3日报道,2日在英国英格兰地区(除伦敦)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保守党遭到惨败,共丢掉了560个席位,而反对党工党和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则分别增加450个和145个议席。
按本次选举的得票比例估算,工党在全国的支持率为43%,保守党为27%,自由民主党为26%。
选举结果公布后,英国副首相赫塞尔廷发表谈话,断然否认本次选举结果反映了明年大选的趋向,认为梅杰首相作为保守党领袖的地位稳固。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副总理愿同马斯哈多夫谈判
俄车臣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布加耶夫四日在格罗兹尼对新闻界说,车臣非法武装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应代表战地指挥官参加和平解决车臣冲突的谈判。布加耶夫说,马斯哈多夫代表杜达耶夫的支持者中的温和派,同他可以谈。他说,杜达耶夫的继承人扬达尔比耶夫的声望不大,实际上无法对那些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的战地指挥官施加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斯纳尔出任西班牙新首相
据新华社马德里5月4日电(记者胡泰然)西班牙众议院今天以181票赞成、166票反对和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决议,任命人民党主席何塞·玛丽亚·阿斯纳尔为西班牙新首相,取代连续执政近13年半的工人社会党总书记费利佩·冈萨雷斯。
阿斯纳尔作为新首相首次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表示,他要依靠所有西班牙人的合作和努力来共同治理国家。他重申,新政府将信守西班牙维护和平、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等国际承诺,强调欧洲是其对外政策的重点。
人民党在今年3月3日的大选中获胜后,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谈判,取得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加那利三个地区的地方党的支持,终于在众议院获得绝对多数选票。
阿斯纳尔是佛朗哥逝世后西班牙实行新宪政以来的第4位首相,任期4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拉迪尔对法中关系充满信心
据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记者杨起)法国前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5日在巴黎强调说,他“对法中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巴拉迪尔在访华前夕,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他指出,法中是两个大国,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两国建立友好和稳定的关系符合它们自身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利益。两国的经济关系自1994年以来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而且可以预期将出现更为强劲的发展。李鹏总理最近访法时两国所签订的大批合同正表明了这种势头。
巴拉迪尔强调说,法中两国都有意愿建立一种真正的政治与经济伙伴关系。
在谈到香港现状与未来时,他指出,每逢重大的历史过渡时期,总会出现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有忧虑,有的人有信心,这都是自然的。他本人相信,中国一定会使香港顺利过渡,保持其稳定与繁荣。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反政府联盟决定与政府谈判
新华社白沙瓦(巴基斯坦)5月4日电(记者潘毅)阿富汗四党反政府联盟日前在此决定与拉巴尼领导的阿富汗现政权举行直接谈判,以解决旷日持久的阿富汗问题。
据该联盟人士今天透露,在四党联盟主席穆贾迪迪的主持下,四党驻白沙瓦的代表3日在此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四党之一的伊斯兰党(希克马蒂亚尔派)与拉巴尼政权正在举行的和谈及巴基斯坦著名宗教党派领袖卡齐·侯赛因近来在阿富汗的斡旋活动。
阿四党反政府联盟又称阿最高协调委员会。该联盟还包括杜斯塔姆领导的伊斯兰民族运动、穆贾迪迪领导的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和什叶派伊斯兰联盟党(哈利里派)。近来,希克马蒂亚尔方面频繁与拉巴尼的代表接触。拉巴尼的发言人也曾公开表示,希克马蒂亚尔将重新加入拉巴尼政权并担任要职。但四党联盟中的其他党派均认为,四党联盟应作为一个整体与拉巴尼方面和谈,阿富汗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所有派别的共同努力。
舆论认为,四党联盟此次白沙瓦会议作出的决定,是对希克马蒂亚尔方面与拉巴尼政权单独谈判并可能签约一事进行某种干预。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日期未定
以色列总理兼国防部长佩雷斯三日上午在特拉维夫国防部主持召开了军队高级负责人会议,研究驻希伯伦市以军重新部署问题。会议未就以军何时撤出作出决定。会议结束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一项声明强调,将来军队重新部署后,希伯伦市内犹太人居住区、易卜拉欣清真寺以及通往这两处的道路的安全仍由以方负责。按照巴以塔巴协议规定,以军应于三月底从约旦河西岸巴人聚居的希伯伦大部分城区撤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波罗的海国家加强合作
本的驻瑞典记者章念生丁刚
环波罗的海国家政府首脑会议5月3日至4日在瑞典东部哥得兰岛举行。北欧5国、波罗的海3国以及俄罗斯、德国和波兰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和欧盟轮值主席国意大利总理迪尼也应邀出席。这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举行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与会国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某些一致。舆论认为,这次会议对进一步深化该地区今后的合作具有一定意义,对欧盟的扩大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开展环波罗的海国家区域合作的建议是1991年10月德国外长根舍和丹麦外交大臣艾勒曼—彦森联合提出的。1992年3月,环波罗的海的10个国家(不包括冰岛)在丹麦哥本哈根宣布正式成立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其性质是“一个注视波罗的海国家间合作与协调的必要的跨地区论坛”,每年召开外长会议务虚。
冷战以后,加强区域合作成为波罗的海地区国家的迫切需要。理事会成立以来,波海3国、波兰和俄罗斯等东岸5国在经济转轨和发展方面遇到很大困难,希望两岸富国能予以大量的经济援助。反对北约东扩的俄罗斯和积极准备加入欧盟的波兰及波海3国也需要两岸欧盟成员国的理解和支持。两岸富国特别是临近俄罗斯的国家则出于对移民潮、集团犯罪、环境污染以及核安全问题的担忧,也愿意加强与东岸5国的合作和协调,以将这一地区的发展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之中。于是,由瑞典前首相卡尔松发出邀请,11国政府首脑得以相聚哥得兰岛,共商区域合作大事。
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增进合作,使波罗的海地区成为新欧洲一个充满活力的、稳定性的民主化区域”,“发展欧盟的波罗的海战略”,使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能从“论坛”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区域性组织。与会首脑经过讨论,就最后文件达成了一致。文件表示,同意支持波兰和波海三国加入欧盟;认可欧盟与俄罗斯的伙伴合作协定;加强在警察、海关和边境管理方面的合作,打击集团犯罪;推动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促进环境保护等。瑞典首相佩尔松在会议结束后说,“会议开得很成功”,气氛是“开放、平等、热烈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此间舆论对会议的反应却较为谨慎,认为会议在为波海东岸5国提供经援这一实质问题上没有取得太大进展。特别是与会的德国总理科尔对此事态度并不明朗。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只讲黑手党的集团犯罪如何猖獗,走私毒品数目如何巨大,而对提供经援等问题则闭口不谈。舆论认为,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自身经济状态不佳,不愿再背上另一个经济包袱。此外,在欧盟“东进”这一敏感问题上,德国也不愿表现过于积极。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虽然在会上发表了一份文件,表示欧盟将于1999年前提供46亿埃居的援助,以支持该区域的合作。但据估算,这一数目与该区域的实际需要还相差较远。在其他几个富国中,也只有东道主瑞典表示愿意提供为数不多的援助。
此间分析认为,波罗的海区域合作目前已到了一个转折点,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就要使理事会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组织而不是“论坛”,这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由于欧盟内部“东进”和“南下”两派之争从未缓和,求得平衡十分不易。波罗的海地区能否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加深合作,逐步求得欧盟和德国的积极支持,以把该地区的合作纳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这是值得关注的。
(本报斯德哥尔摩5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制宪谈判仍陷僵局
本报约翰内斯堡5月5日电记者温宪报道:在经过彻夜的艰苦谈判后,南非两大主要政党仍未能在教育等条款上取得一致意见,使得已进入最后关头的制宪谈判进程仍未走出僵局。
本月8日为完成制宪并正式通过新宪法的最后期限。然而,到4日深夜,非国大和国民党在教育、财产所有权等条款上仍存分歧。国民党主张由国家资助的单一语言教学应成为宪法权利;非国大则因担忧这样做会将黑人孩子排除在只使用阿非利加语教学的白人学校之外而予以反对。根据有关法规,如果新宪法未能如期在有490名成员的制宪议会上以2/3多数通过,南非将不得不为此举行全民公决。
本月4日,在前南非共产党全国主席斯洛沃墓碑揭幕仪式上,非国大主席、南非总统曼德拉表示,非国大将不允许来自国内外任何力量阻止南非如期通过新宪法。同一天,国民党主席、南非第二副总统德克勒克说,非国大表现得“立场僵硬”。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西北航空公司开通中美航班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三日上午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剪彩仪式,祝贺新开辟的北京—底特律直达航班投入运行。此次新开辟的航班每周有三个航次。该航班可将航程缩短七个小时。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贝·布托说巴中友谊久经考验
本报伊斯兰堡5月5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今年5月21日是巴中建交45周年,巴基斯坦总理贝·布托昨天下午在总理府会见包括中国记者在内的外国驻巴记者时,盛赞了巴中友谊。她说,45年来,两国的友好关系是“持久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紧张状态。“中国是巴基斯坦经过时间考验的朋友,同中国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
贝·布托说,巴中关系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法规上,即互不干涉内政,互相尊重对方的立场。她希望巴中友好关系今后能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她强调,“巴中友好关系不只是十年十年地往下传,而是要代代相传。”
她还说,巴中两国在所有重要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上观点一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它是与巴在重要的地区和世界问题上观点一致的唯一常任理事国。巴基斯坦从对华关系中获得信心和力量。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丹代总统赞扬苏中关系
据新华社喀土穆5月4日电(记者李厚志)苏丹代总统祖贝尔·穆罕默德·萨利赫今天赞扬苏丹和中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他说,两国关系历史悠久,共同利益把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祖贝尔是在这里接见新华社副社长张宝顺为首的新华社代表团时说这番话的。
他在谈话中还称赞了新华社的报道。他说:“新华社对苏丹事务的报道是客观的、真实的和公正的。”他表示,希望新华社与苏丹通讯社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内的关系向前发展。
张宝顺一行是应苏丹通讯社的邀请,于5月2日抵达这里对苏丹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的。访问期间,苏丹议会议长图拉比等还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秦华孙会见联大和地区组主席
新华社联合国5月3日电(记者高坚)联合国安理会本月主席秦华孙3日在安理会主席办公室会见了联合国大会主席多阿马拉尔和4个地区组的主席,向他们通报了本月安理会工作安排,并就安理会正在处理的各个议题与他们交换了意见。
秦华孙指出,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且代表全体联合国会员行使这种责任,因此安理会的决策应对会员国负责。
他认为,安理会主席与联大主席及各个地区组主席进行磋商,目的是为了增加安理会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安理会与大会及各个地区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开展安理会的工作。
联大主席及地区组主席对秦华孙为增加安理会透明度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周国际要闻回顾(4月29日至5月5日)
印度举行议会选举
印度第八届人民院(下院)选举2日举行第二阶段投票,选举产生204个议会议席和223个地方议席。此前,已于4月27日进行了第一阶段投票。图为排队等候投票的女选民。 (本报电视照片)
联合国贸发大会开幕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九届大会4月27日下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会议着重审议9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政策和战略、乌拉圭回合后的国际贸易、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发展以及贸发会议工作和体制等议题。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88个贸发会议组织成员的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以巴领导人访问美国
以总理佩雷斯4月28日至30日访美,美以双方签署了一项反恐怖主义联合宣言和有关美国帮助以色列提高防御弹道导弹和火箭袭击能力的《联合意向声明》。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4月30日抵达华盛顿后,即同佩雷斯举行了简短会晤。克林顿1日会见了阿拉法特(见左图 本报电视照片),双方讨论了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和即将举行的巴以下一阶段和谈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