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
专栏:

  父母离异,受伤害最深的是孩子。鞍山市立山区法院创办离异家长学校,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告诫欲分道扬镳的夫妻:
为了孩子,请慎重选择
陈光明郭志宏
“为了孩子,请慎重选择。”走进鞍山市立山区法院创办的离异家长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行鲜红的大字。一位家长说:一看见这行大字,仿佛感觉到孩子心灵在滴血,真不该因我们一时的草率,让孩子痛苦一生。
这是离异家长学校第四次开班。不仅教室里坐满了已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及他们的孩子,连走廊里也挤满了听课者。立山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卢长阁深沉地作开场白:“我们通过对本院民事案件的调查发现,离婚案件已占民事案件总数的93%,正常每年都要办理2300多件民事案件,那意味着将有2000多名孩子成为离异家庭的子女。我们少年法庭到中小学校进行普法教育时,学校领导和教师纷纷呼吁,应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离婚率的上升势头,使孩子免受父母离异之苦。鉴于这些原因,立山区法院克服困难,开办这所特殊的学校。”
课堂上鸦雀无声。首先登上讲台的是少年法庭审判员王丽华。她讲课的题目是《从青少年犯罪看夫妻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每当我审结一件刑事案件的时候,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少年犯在开庭前提审时恳求法律宽恕的目光,在开庭审理当天与家人见面时痛哭流涕的场面以及在庭审中对我说的悔恨的话都时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本来正处在花季的青少年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他们却犯罪了。导致他们犯罪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其中一点不应忽视的就是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少年犯罪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今天,到我们家长学校听课的家长都是到法院诉讼离婚的双方,我想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和原因,在你们选择离婚的同时,是否为你们的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做了周密的考虑。现在,在你们头脑还不十分冷静的情况下,你们应当先降温,冷静考虑一下你们的家庭是否到了非解体不可的程度。”接着,王丽华引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家庭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人从这里走向生活”,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述了因父母离异,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们最终滑进犯罪深渊的一件件揪心裂肝的事例。王丽华的话轻声细语,但却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在一对对家长心上,许多人情不自禁地哭了,抽泣声响成一片。最令家长们痛心不已的是聆听立山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秘书长吴庆云讲述的《离异家庭孩子的不幸遭遇和心灵的呼唤》:当小伙伴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一个跟着爸爸过的小男孩竟哭着去捂人家的嘴;一个念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在说他的梦境时哭道:“妈妈走了,我跟着爸爸过。每天晚上做梦都梦见妈妈给我洗脸、洗脚,领我逛公园……”;还有一个小女孩,眼看上初中,跟爸爸要学费,爸爸推给妈妈,妈妈又推给爸爸,小姑娘一气之下,竟吃安眠药自杀了;还有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后来被坏孩子勾引,走上了邪路……吴庆云老师痛心地诉说着,台下许多家长都垂下了头。一个小伙子鼻涕一把泪一把,实在受不了跑到走廊里。一对老夫妻带着孙子也在哭,一问原来是来看儿子和媳妇能不能不离。孙子哭喊着不肯上学偏要跟来,当问及小男孩愿不愿意让爸妈离婚时,小男孩呜咽道:“不愿意。”忍着泪水的妈妈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母子俩已泣不成声。
一名从沈阳来的少年犯结合自身经历说:“从3岁时起,我便没见到母亲,在一次监外演出时母子才相认重逢。10多年后我才见到妈妈,如果妈妈不离开我,我也不至于……”台下又是一片抽泣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离异学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一位因丈夫整日泡在电子游艺厅中用扑克机赌博,屡劝不止而提出离婚的女子终于在丈夫当众恳求下哭着撤回起诉,她趴在椅背上痛哭着,大声呼吁:“为了孩子,也为了家庭幸福,我劝男人们可别再耍钱了!”一位工人因工作不顺心借酒浇愁,酒后常打骂妻子,亲属数次调解也无济于事。妻子忍无可忍,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在课堂上,夫妻俩热泪双流,丈夫站起来向妻子失声说:“我希望我媳妇最后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我再也不喝酒了,为了咱们的孩子,咱俩回家吧!”妻子终于为之动容。结果这次课下来,30对欲离异夫妻中竟有7对毅然撤诉。
立山区法院副院长高栋告诉记者:早在50年前,鲁迅先生就曾向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一位西方学者曾断言“父母离婚对子女造成的伤害仅次于死亡”。面对少年刑事犯罪案件增多,而离异家庭子女犯罪比例增大的严酷现实,在立山区原教育局长、现任关工委秘书长吴庆云同志倡导下,于去年6月开办这所特殊学校。区委书记刘兆杰连声称好,说:“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你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把学校办下去。”每次开课,法院都设法请法官、老教育工作者、海城少管所、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的领导来讲课,还请服刑少年犯现身说法,谈父母离婚对他们的伤害。至今已举办5期离异家长学校,共有290人参加,已有50对夫妻主动撤回离婚的诉讼请求,占参加人数的1/3多。


第11版(教育)
专栏: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何东昌
我国的教育事业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若干重大的难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消极影响还广泛存在,使教育承担的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难以很好完成。这种消极影响不利于民族素质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忧虑,国家教委也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已有了一个大发展。今后各类教育当然还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继续有步骤地协调地予以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教育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这里最根本的,就是使基础教育真正从应试教育,即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那种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地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真正普遍地实现这个转变,可以肯定我国教育将会面目一新,那时德、智、体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又有各种专长的人才将会大量涌现,前景十分诱人。
汨罗等地改革带来的希望
实现这种转变的好处,在教育界的很多同志中是有共识的。但是不少同志又认为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实践上并不能真正下决心千方百计地去加以实现。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据笔者所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比较成功的事例是有的。如山东的招远县从1988年开始在全县进行了变升学竞争为办学竞争的改革实验。他们在高中招生中,用办学条件和水平与录取挂钩的办法代替过去简单的只以考分定录取的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一套对乡镇一级教育、学校教育、班级工作和学生个人的四级评估体系,初步使全县的基础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再如,浙江绍兴市柯桥教改实验区在70多所中小学的范围内积极探索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合理模式,这项实验至今已进行了8年,目前实验区素质教育也已基本形成。还有如汨罗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探索了12年之久。他们的经验受到省领导的重视,目前已开始向全省推广。《人民教育》1996年第2期刊登了湖南教育报刊社及《人民教育》编辑部的5位同志对其教育状况的长篇调查报告。从这份调查报告上看,“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已在汨罗全市439所中小学中全部得到基本落实。以上所举是几个大面积地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对汨罗等地的具体经验也许会有不同看法,但它们至少证明了:大面积地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虽有难度,但是可能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绝不是不治之症。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不少好的经验,可以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它们的推广遇到了应试教育这个拦路虎。所以只有实现这个转变,才能大面积提高基础教育。这是一切教育和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汨罗等地的成功经验意义十分重大,给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带来了希望,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应该进一步考察、总结这些典型,并大力加以推广。
笔者认为,要使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这个转变,可能还需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完善教育制度,努力使青年学生人人能成才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这是一些中学提出的正确口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社会,理应创造条件,使每个有志青年有可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做到了这一步,客观上学生就没有必要拚命去挤升大学这个独木桥了,剩下的就是人们在主观世界中转变观念的问题了,首先是人才观要切合实际,不能都去追求高学历。
我们现在设计的总体教育结构已接近前述的目标,青年学生可经过普通高中通向高等教育,经过初中通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的短期职业培训,等等。这为每个学生进入劳动或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总的讲,还要搞好城乡两个综合教育改革,把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
但是还应想得更远一些。在早期学校教育中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离校以后,能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自己。这样看来,九年义务教育采取“五、四”学制更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日后在劳动和工作岗位上自学的能力。当然还要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好。这样学生毕业了,即使不升学,只要有志向、有毅力,就能结合实际需要继续成长和提高。
现在我国教育上已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两个平行系列。有的同志提出这两个系列之间要有多一点沟通渠道。这是一个重要的见地。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多一点选择。我国已有成功实践的自学考试制度,又有双休日,空暇时间增加了,这些都可为青年成才提供更多的“有志者事竟成”的机遇。
如果我们经过论证,按照多样化成才道路和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将现有的教育制度加以完善,并向在校师生和社会做宣传,那么,社会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可望大为减轻,也有助于消除升学失败诱发的悲剧。
用舆论与政策导向改变过时的传统观念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了要改变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象。从此以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问题远未完全解决。如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技工教育招生却不那么乐观,办学规模的增长也进展较慢。从“产品质量反映了民族素质”的角度来看,这是我国经济竞争力中的一个隐忧。应该说这方面舆论宣传是不够充分的。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若干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现在我们至少需要成千上万各行各业的先进能手,他们应与当年王崇伦、倪志福一样知名,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但有些地方举行技术能手比赛时却出现了报名者寥寥无几的局面。这与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大量劳动者的要求是不相称的。有的学校里挂的名人像也清一色是各种家。我们当然要宣扬优秀的“家”(科学家、企业家等)与“长”(领导人才),特别是与群众结合得好的先进人物。同时也要宣传优秀的人(工人)与民(农民)。从转变传统观念的难度着想,后者是要花力气的。
与此相应也要有政策导向。要讲德才兼备,“才”要看学历,更要讲能力,当然这二者是有关联的,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现在有的地方存在机械地讲学历的现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政策,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出人才,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但知识与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掌握先进职业技能的工人或农民,他的作用也可以是十分出色的。按照讲学历,不唯学历,重在真才实学的原则,我国的人事、劳动、工资政策也可能要相应地做些修改或补充。职务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改变单纯讲学历的现象,应该加快建立。
加强评估督导,改革升学制度
汨罗等地的改革都是从抓转变教育思想入手的。汨罗还狠抓了目标管理,对各校的办学目标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办法。实际上是把办学指导思想用目标管理的办法端正过来。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小学升初中实行了免去统考,就近入学的办法,小学从升学压力下获得“解放”。有的地方的“中考”也有改革,办法是把一定比例的名额分给各个初中,不全按分数排队录取,从而缓解了家长送子弟集中挤向历史上重点初中的状况,也调动了所有初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这些都提醒我们要从加强对学校评估督导和升学制度改革上来思考如何促进向素质教育转变。
对省级来讲,不存在省际考试竞争会影响录取多少的问题,需要的是省级主管部门对县级单位办学进行评估督导,然后才是县一级如何对各校进行评估督导问题。要用全面科学评估来代替只看考试成绩来评价的片面做法。我国的督导制度广泛实行,时间还不长,很大精力用于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行为,即“督政”。这样就还要花力气“督学(校)”。既然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意义如此巨大,甚至要作为教育面向21世纪的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来看,多花些力气哪怕是增加一些督导人员也是值得的。
为了把学校引向正确方面,升学制度要改革。招生只以一次书面考试定高低的办法,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它有本身难以避免的片面性,不符合德、智、体择优的原则。现在小学直升初中有较多的成功经验,中考开始有了一点经验,除了加以总结推广以外,还要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办法。同样高考制度也要进一步改革。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即使是一个大省,县级单位最多也不过200多个,是有可能定期逐个加以评估督导的,并可以设想将评估结果与高考录取适当地挂钩,以正面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这方面也要鼓励各地大胆做些改革试验。
要有党政领导的充分重视
这些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涉及社会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它还涉及教育的全局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所以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首先要充分认识这场转变的重要性。这实际上是毛主席当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提出了要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都得到发展。实现这个理想境界,将把民族素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使我国社会出现了蓬勃生机。教育的这场转变将从人的素质方面促进各行各业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反过来又推动多样化的各种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项很大的社会工程。这又是一个需要物质投入最小,而效益最高的教育工程。实施这项工程关键在于转变教育界内外的办学思想,首先是各级干部的教育思想。
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科教兴国,关键在人的素质。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如不尽快消除,它会带来的种种危害不可低估。它冲击了德、体、美、劳各育。智育虽然好像受重视了,实际上也是被扭曲了的。它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健康成长。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以勤奋知名于世界许多高校。勤奋出智慧,成绩也就优异。我国以很低的教育经费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但在国际测评中我们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成绩还是先进的。这要归功于学生学得认真,教师教得认真。但如果应试教育导致长期忽视了劳动教育,加上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社会上追求奢靡之风的影响,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等优秀传统就会逐渐被削弱。教育可以百年树人,但指导思想如不对头,也可以造成大的失误。
党政领导重视教育还要能正确地指导教育,希望从关心民族未来的高度,把端正教育指导思想这件大事也抓起来。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史钩沉

  清朝的“普通话”推广学校
毕全忠
清朝雍正至嘉庆年间,福建、广东两省曾出现过一批“正音书院”。这是为推广“官话”——当时的“普通话”而设立的语言学校。
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雍正皇帝下了一道谕旨,说:“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他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说这些官员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晓乎?”而老百姓“亦不能明悉官长之言,是上下之情,捍格不通,其为不便实甚。”因此,他指示:“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有司教官,编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易通,不得仍前习为乡音……。”于是,闽、广两省建起了不少“正音书院”,教习官话。
这些“正音书院”对推广官话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已无史料可查,但对官话的传播,应该说是会有推动作用的。但这两省官员将推广官话看作“不急之务”,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到了道光年间,这些正音书院基本上都消失了。它们在我国教育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痕迹。然而,却是一个有意义的痕迹。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北京明光中学成为“无烟学校”
北京市明光中学从禁止吸烟入手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优化了育人环境,培养了文明校风,被评为北京市“无烟学校”和海淀区“质量优秀校”。这个学校有学生千余名。一九八五年校长杨永英到任时,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大声疾呼:“要从禁烟抓起,创文明校风”。从此,学校把禁烟作为抓好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禁烟领导小组,动员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各年级各班设监督员,开展无烟班评比竞赛活动。学校还多次请来首都医学专家给学生讲课,用青少年吸烟有害健康的实例教育学生。为了禁烟,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校规和管理措施,奖优罚劣,促使染上烟瘾的学生戒烟。(李洪启)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北大“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制度化
今年年初,北京大学20名中青年教师当选为第二批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这标志着该校“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走向制度化。为切实加强加快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北京大学于1994年底隆重推出“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并制订了一套较为规范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办法。第一批当选的87人和第二批入选的20人均是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崭露头角的佼佼者。
(魏国英)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合并
化工部近日决定:将北京化工大学与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合并后的校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是化工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建校38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化工高级人才,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80年代初期,是培养化工在职干部的重要基地。两校合并后,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专业设置趋于合理,师资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王瑞庭)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家丛书”出版
《小学教学》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名家丛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以主要篇幅辑录了5位小学特级教师备课的教案和观摩课课堂纪实,还有他们对自己教学方法和艺术的总结分析。(郭宝平)


第11版(教育)
专栏:学苑秀木

  为了“爱智慧”事业
——记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教授
李梦超
希腊古典哲学巨著《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本最后一卷于1995年10月底脱稿付梓时,这项规模浩大的“爱智慧”工程的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教授已届79岁高龄。为将这部经典名著由古希腊语翻译成现代汉语,苗力田奋力拚搏了整整10个春秋。
翻译出版《亚里士多德全集》,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一个国家文化建设水平的标志。《全集》英、法、德、日文本业已刊行多年。我国学者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早年已经开始,但直到80年代中期仍限于少数篇章和零散资料,尚无完整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本。
苗力田及同辈学者常常以此为憾:“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我们连《亚里士多德全集》都没有翻译过来,岂不愧对后人!”
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苗力田由北京大学调来执教。虽然没有机会做古希腊哲学专业研究,但他对古希腊语的复习却须臾不敢懈怠。即使在“文革”他被下放到江西余江劳动期间,无论是下田还是看菜,他总是把一部30年代出版的古希腊语词典时时带在身边。
苗力田于1983年开始招收古希腊哲学研究生。他请远在荷兰来顿大学的老同学寄来1979年新版古希腊语教科书,首先为研究生讲古希腊语课程。待学生的古希腊语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师生们便共同编译并出版了《古希腊哲学》,这部书多次被评为优秀高校文科教材。这次练兵使苗力田感到:翻译出版《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时机日渐成熟。作为一位老教师,苗力田另有一番良苦用心:“通过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推动我国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也为国家培养一批古希腊语高级人才。”1985年,《亚里士多德全集》翻译列为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国家重点课题。苗力田主持的编译组中,3名博士、4名硕士都是他的学生。
艰苦的工作开始了。苗力田说:“一种翻译就是一种解释。当时哲学还处于幼年时期,不仅要艰难地探索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同样要艰难地探索各种表述方式,把握原著最朴素的意义。”他将《亚里士多德全集》贝克尔标准本中的47种著作及后来发现的残篇分为10卷,根据著作本身的重要程度和出版界关于首先出版前三卷的规定,确定了各卷的编译出版顺序和编译人员的分工,自己亲手翻译《形而上学》、《尼各马科伦理学》等重要篇章,撰写序言和分卷后记。别人的译稿,全部经苗力田审校与核对。后来,大家翻译的熟练程度提高了,译文逐渐趋于统一,他仍然坚持认真审校。编译组的成员毕业后分散在不同省市,苗力田担负起协调和联络工作,使整个翻译工作井然有序。
《亚里士多德全集》标准本编定后发现的《雅典政治》、其它残篇及《全集》索引等被收入第10卷。这是全部翻译工作的最后工程。
苗力田教授的工作受到国内国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很快就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1989年苗力田教授出席在意大利佩鲁吉亚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柏拉图学术讨论会。听说他在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许多外国学者都表示了欣慰与敬佩之情。
编译完成《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本之后,苗力田教授依然心高志远。他说:“诗无达诂,文无通训。本书的完成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它不是《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汉语最终译作。也希望在中华民族开拓自己的文化前途中它能提供某种借鉴。”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动态

  双峰县教师苦练基本功
湖南省双峰县9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苦练基本功中。
该县教师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每学期优秀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新教师一节过关课,电化实验教师一节汇报课,每位教师一节最佳公开课;写一份好教案;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画一幅栩栩如生的简笔画;能单独表演一个精彩的文艺节目;能写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而又规范的板书;能写一份有分量的工作计划或总结;写一份所教学科的试卷质量分析;写一篇教学科研论文。该县全部中小学教师基本上做到了琴棋书画样样会,吹拉弹唱门门通。 (戴向阳)


第11版(教育)
专栏:

春日写生乐
近日,北京气温骤升,大街小巷春意盎然,小学生户外活动日多,已成京城一景。这是北京新文化街小学学生在街头写生。
张燕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