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举行全会
乔石出席会议听取有关法律草案修改意见的汇报并进行大会讨论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汪金福、刘思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有关法律草案修改意见的汇报,并进行大会讨论。
乔石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由费孝通副委员长主持。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薛驹在会上汇报了5个法律草案或草案修改稿的修改意见。这5个法律草案或草案修改稿是:关于修改统计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草案,律师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职业教育法草案修改稿。
薛驹说,委员们认为,这5个法律草案或草案修改稿吸收了常委会委员和地方、部门、专家的意见,比较成熟,建议本次会议通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法律委员会逐条研究委员们的意见,提出了修改意见。薛驹还报告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几个问题的解释草案的审议结果。他说,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委员的审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法律委员会同意草案的规定,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今天的会议还进行了大会讨论。曲格平委员和王先进在发言中强调,强农固本,重在耕地;黄玉章、聂力委员联合发言呼吁:加大洞庭湖治理力度刻不容缓;杨振怀委员建议:加强海洋立法,开发保护海洋;孙廷芳委员在发言中提出:继续加强抗癌工作,为人类健康作贡献;王佛松委员发言强调,要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
副委员长田纪云、王汉斌、倪志福、陈慕华、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秘书长曹志出席会议。
国务委员李铁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渔船首次到印度洋作业
由十四艘大型远洋渔船组成的广西船队五月十一日驶离北海港,远赴印度洋从事两年远洋作业。这是广西船队首次到印度洋开展捕捞作业。船队由北海远洋联营公司和钦州市水产局的船只组成,船队将以泰国的普吉港为基地,在印度洋公海捕钓金枪鱼。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阿盟秘书长马吉德
指出中国永远是阿拉伯国家的朋友
本报开罗5月14日电记者史宗星、刘水明报道: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前往阿盟总部会见了阿盟秘书长马吉德。
江主席说:“马吉德秘书长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资深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先后3次访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曾在北京举行过很好的会谈。今天再次相会感到十分高兴。”
江主席说,阿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长期以来,在维护阿拉伯各国人民利益和团结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他说,“我们相信,在全球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只要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阿盟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主席强调,中国愿同阿盟一起,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共同作出努力。中国永远是阿拉伯国家的朋友。
江主席说,中国同阿盟的所有成员国均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友好互利合作日益扩大,中国一贯重视阿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阿盟在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双方在国际领域内可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
马吉德欢迎江主席访问阿盟总部,他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马吉德说,阿盟高度赞赏并感谢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对阿拉伯事业的支持。阿盟同中国的关系是一贯的。自从阿盟1993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后,双方关系得到了加强,阿盟希望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继续得到进一步发展。
马吉德说,阿盟目前正致力于中东和平进程,阿盟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中国更多的支持。
(附图片)
5月14日,江泽民主席会见阿盟秘书长马吉德。这是江泽民主席在马吉德(右一)陪同下参观阿盟总部会议厅。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
新华社记者朱冬菊金风本报记者龚达发
吴天祥,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在信访工作的岗位上,他忠于职守,执著地为民排忧解难,用自己无私的奉献,为党旗增辉。
6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他说:“民之难即党
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1990年11月,46岁的吴天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公室副主任。
这是他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工作后的第七次调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升迁”几乎受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没“油水”不说,成天跟哭天抹泪、扯皮打架的事打交道,别说解决问题,就是听着看着,都会头皮发麻。
但吴天祥不这样想。在他看来,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决心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解决群众的疾苦,去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
上任不久,吴天祥便办了两件事:一是在信访办接待室装了部电话,群众来访,凡能马上办的,当场通过电话与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商讨解决办法。二是给自己规定:凡遇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尽全力把有关方面的人员请到现场去处理解决,即“一竿子插到底”,决不“公文来公文去”。他说,“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步履蹒跚地走进信访办。
老人叫刘春梅,祖传的房子解放前租给了一户姓杨的人家。如今,杨家的长辈已经去世,而刘春梅的女儿也成了家,并添了外孙女,一家三代挤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部队服役的女婿每次回家探亲,都只得在斗室中打地铺。刘春梅要求收回房屋,杨家却没处可搬。两家闹到法院,法院判决:杨家归还房子。但杨家一拖就是四年。
按说,这种事向有关部门反映,等有反馈消息再向来访人转达,算尽职了。但吴天祥不满足这样。他说,群众找我们,是信任我们。当党的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如果只是收收转转当“收发员”,就对不起群众。
一连好几个月,他顶风冒雨,不断“造访”民主路、粮道街等四个房管所,请求他们帮助解决一套住房,但房源实在太紧。吴天祥又找到区房地产管理局,申请一套“特困房”指标。局长面露难色:“老吴啊,特困房指标要事先登记排队,你这样突然要求解决,让我为难哪。”吴天祥体谅局长的难处。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从武昌跑到了汉口,找市房地产管理局领导。从武昌到汉口,得一两个小时,吴天祥一连跑了7趟。
“特困房”指标批下来了!当吴天祥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捎给刘、杨两家时,迎面浇来的却是盆凉水:刘春梅说,我只要我自己的房;杨家则表示,特困房要花2万元买,他家买不起。不管怎么做工作,两家态度都很坚决:不要新房。吴天祥真有些灰心了,可转念一想,不是难事,还用我们党员干部去办吗?
又是一个多月,吴天祥到居委会、房屋互换站,走巷串户,终于找到一户愿意用现房换特困房的人家。
搬家那天,吴天祥忙得不亦乐乎,他自己花了150元请来一辆大卡车。望着在雨中来回搬箱抬柜的吴天祥,刘春梅老人热泪纵横。
吴天祥常说,信访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办成一件实事,就会赢得一片民心;化解一个矛盾,就能为社会赢得一份安宁。他要求自己和信访办的同志,每办一件事,应当落地有声,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
1992年春,位于解放路252号的一家企业宿舍区的一居民院,通向公厕化粪池和下水道的管道堵塞了,厕所里的粪水溢满了院子。居民多次向企业反映,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有的居民试着找到区信访办。尽管企业自管房不属政府负责范围,但吴天祥还是一口应承下来。
吴天祥来到这家企业了解情况,得知企业实在拿不出钱来修厕所,他立即与武警消防队联系,请他们帮忙。“五一”节中午,吴天祥带着消防车来到居民院。他率先趟过粪水,掀开窨井盖一看,里面满是粪便。高压水枪够不到坑底,怎么办?只有人下去。
吴天祥挣脱人们的阻拦,抢先跳入粪坑。他先用脚捣,堵塞物紧紧地塞住管道口,怎么捣也捣不开。他接过高压水枪往里喷,却因为距离远,使不上劲。吴天祥屏住呼吸,猫下腰,摸索着将高压水枪往管道里捅,本已齐胸的粪水,这时没过他的脸……一次、二次、三次,管道终于打通了,可粪水早已呛入吴天祥的口中,他呕吐不止。
在场的居民们看呆了:这就是区里的信访办主任啊!
人们噙着泪一遍又一遍地为吴天祥冲洗。
信访办本来就是各种矛盾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信访办更成了社会热点、难点汇聚的一个部门。群众有情绪,信访办首当其冲。吴天祥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随着形势的发展,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有许多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他对同事们说,恰当处理这类信访问题,对保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十分重要。处理好这类信访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断研究客观实际,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之所在。
1993年,一家皮鞋厂被东湖工艺厂兼并,一场风波随之而来:皮鞋厂一些职工想不通,堵住区政府大门,要求回老厂。
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吴天祥与他们聊开了:“你们厂为什么被兼并?”
“效益差,发不出工资。”
“现在你们有事做、有钱挣,怎么倒动火了?”
有的说“被兼并成了人家的俘虏,说出去丢脸”;有的说“要不兼并,政府会贷款发给我们工资的”……
吴天祥听后,联系农村改革和企业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耐心地向工人们讲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的气顺多了。
对吴天祥的细致耐心,有人感叹“老吴真有修养”。每每这时,他总是诚恳地说:“不是我有修养,而是我们的工作代表党和政府,就应该这样。”
吴天祥常对信访办的同志说:“群众找我们反映问题,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要让党和政府为群众做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1993年5月,湖北省京山县鲍河村农民鲍圣光,带着自家种植的香菇到武汉推销。一家快餐厅买了700元的香菇,却不给钱。鲍圣光几次上门索要,快餐厅总以没有增值税发票为由,赖着不给。
听了鲍圣光的申诉,吴天祥纳闷:买农民土特产怎么要开增值税发票呢?他专程到税务部门咨询,专业人员告诉他:“那是一些不法商贩哄乡下人的。”
吴天祥带着鲍圣光到那家快餐厅去讨货款,也遭拒绝。于是,吴天祥领着鲍圣光到区法院。法院为这位农民的700元香菇钱开庭审理,鲍圣光胜诉。知情的人说,吴天祥帮助追回的不仅仅是700元香菇钱,而是公道,是法律的尊严,是一位普通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围绕社会热点和群众难点做调查研究,吴天祥先后写出了《整党不搞空对空,狠纠歪风为群众》等180多篇信访调研材料,向市、区领导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群众的事拚命去做,艰苦的事努力去做,细致的事过细去做,集体的事认真去做,个人的事找空去做。”吴天祥言必行,行则恒,数年如一日。他到信访办工作6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
九次义务献血,为数十户贫困户排忧解难。他向人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献出无私的爱。他说:“人生为人民,生命值千金。”
1995年元旦,武汉下起了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吹打着刘梦云老人的小屋,无儿无女的老人偎在床上发愁:煤快烧完了。
一阵敲门声,刘老太开门一看,满身是雪的吴天祥站在面前,亲切地说:“给您送蜂窝煤来了。”
“吴主任——”刘老太再也说不下去了。
吴天祥的同事介绍说,照顾孤寡老人和孤儿,帮助特困户和暂时遇到困难的人,是老吴重要的“业余活动”。
不久前去世的孤寡老人王老太,从1981年起就得到吴天祥的照料。15年间,吴天祥除每月给王老太一些零花钱外,三伏天送饮料,三九天送煤炭,逢年过节送鱼送肉。怕老人寂寞,他给老人买了一台收音机。老人病了,他守候床头,端水倒尿。临终,老人留下了唯一的一句话:“我是老来得子,有福气啊!”
吴天祥心里有一本“帐”——记载着辖区内特困群众的冷暖。
今年春节前夕,吴天祥特别惦记着曾桂老人一家,因为几天前听老人无意中说孩子还没有过年的衣服。这一天,吴天祥跑到商场,用准备给家里买年货的800多元钱,为老人的孙子孙女各买了一身新衣服。
吴天祥是1995年8月18日结识曾桂老人的。那天,年近八旬的老人带着未成年的孙子、孙女找到吴天祥,诉说了家里的遭遇。原来老人的儿子因触犯刑律坐了牢,体弱多病的儿媳病逝,祖孙三人只靠老人每月百余元的生活费度日。快开学了,小兄妹的借读费还没着落。
听着听着,吴天祥的心被触动了。第二天,他冒着酷暑给老人送去了100元,并留下话:“太婆,莫急,我们慢慢想办法。”
从此,吴天祥一有空就去看望他们祖孙三人,接济他们的生活,帮助孩子学习。他还和学校联系,减免了孩子的学杂费。
吴天祥的举动感动了老人正在服刑的儿子。春节前,他从狱中给吴天祥写信:“您与我非亲非故,却以党的干部的名分这样关心我的孩子,我千遍万遍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吴天祥说:“共产党的干部要乐于结‘穷亲戚’,因为他们最需要党和政府的温暖。”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吴天祥帮助过的人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1982年底,吴天祥从一份材料上得知关山鲁巷有四个孤儿,大的十多岁,小的刚十岁。大年初一,吴天祥顶着数九寒风,冒雨骑车赶了几十里路,花了近两个小时找到孤儿家。
兄妹四人望着这位陌生人连声问:“您是谁?是民政局的吗?我们怎么没见过您?”
吴天祥抚摸着孩子们的头:“我是你们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他一边把带来的枕巾、笔、本子等送给孩子们,一边勉励他们互相照顾、好好学习。临走,他还给孩子们留下几十元钱。
打这以后,他每年都要几次专程去看孩子们,给他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直到四兄妹长大成人。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吴天祥把这八个字写在了行动上。
1989年6月的一天,位于汉口的武汉市中心血库来了位年近半百的男子,要求无偿献血。望着这位气色不太好的自愿献血者,医生关切地劝他不要献了。献血者再三坚持,说自己是为解放军献的。医生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决定少抽一点,可他一定要求抽300毫升。献血后,他没有留姓名,也没要营养费。
这事不知怎么被吴天祥单位的同志知道了,他们“抱怨”吴天祥:怎么献血总不吭一声,还不休息,身体怎么受得了!领导带着营养品去看他,吴天祥的妻子卢朝京才恍然大悟:昨天洗衣服时,在老吴衣袋里掏出的那张有个符号的单子,原来是张献血单。望着脸色苍白的吴天祥,她哭了:“天祥啊,你献了9次血了,你不该连我也瞒着。”
吴天祥瞒着组织和家人9次义务献血共2100毫升,其中5次是步入40岁以后献的。
吴天祥乐于助人、甘愿奉献的高尚行为不是偶然的。他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四岁那年得了重病,是解放军救了他。对这,他铭刻在心。上中学时他就曾为救一名农民献血。1963年,吴天祥参军入伍,当时部队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在部队时,他先后给6位家庭特别困难的战友家寄过75元钱,还购买价值80元的文化用品送给驻地附近的学校和工厂,当时他每月的津贴费只有几元。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不久,洪湖地区发生水灾,他把积攒的准备结婚用的400元捐给了灾区,当时他的月薪35.5元。有心人替他算了算,近30年间,吴天祥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万余元资助他人。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他为相识和不相识的普通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倾注满腔热情。
不久前还在为生计发愁的来北斗,如今在武昌火车站摆起了冷饮摊,生意日渐红火。家里的生活有了着落,来北斗的心情也开朗了,他说:“今天的一切都是吴主任帮助的结果。”
来北斗是下放回城人员,因回城时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前两年夫妻俩做点小买卖,后来生意不景气就停了,家里生活出现了严重困难。
今年大年初一,来北斗一家刚起床,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武汉没有亲戚,谁会一大早来呢?来北斗迟疑地拉开门,是吴主任!
“给你拜年来了。”吴天祥笑着进了屋。他发现来北斗家里只有一块豆腐块大小的五花肉,拉开冰箱一看,里面装了几本教科书,原来是一台人家不要的坏冰箱,来北斗拿来给孩子当书柜。
“就这点年货?”吴天祥指着那块肉问,来北斗夫妇点点头。
“街道不是刚给你们100元补助金吗?”
“那钱可不敢花,得留着给孩子交学费。”
听了来北斗的话,吴天祥从口袋里掏出为小外孙准备的50元压岁钱,塞到来北斗的手中,自己又转回家拿了些年货给来北斗送去。第二天,他买了20公斤大米送到来家。
好几天,帮助来北斗找个出路的事一直在吴天祥的脑子里转。他想帮助来北斗在武昌火车站办个营业执照。可火车站广场是商家竞争的宝地,办个摊位不容易。吴天祥一趟又一趟地跑,找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协商。
执照领到了,但来北斗身无分文。吴天祥掏出了500元给来北斗作本钱,不够,他又凑来500元。来北斗的冷饮摊终于开张了。
“人生为人民,生命值千金”。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吴天祥以一个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谱写了一首首爱民曲。30多年来,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吴天祥做着一件件实实在在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成为60年代的“五好战士”、70年代的“公安标兵”、80年代的“劳模”、90年代的“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
拒绝一切请吃,拒收一切礼品。他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他说:“我要是拿了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分钱。”
许许多多得到过吴天祥帮助的人,总想给他回报,但吴天祥早给自己定了条“清规戒律”:拒绝一切请吃,拒收一切礼品。
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吴天祥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家。
“吴主任,请停一下。”一位中年妇女把他拦到路边。
“什么事?”吴天祥以为这位妇女又遇到什么难处。
这位妇女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硬往吴天祥手里塞。
“你怎么又来了呢!快把钱收起来,以后再别这样了。”吴天祥语气和蔼却十分坚定。
这是她第三次给吴天祥送“感恩钱”。第一次送到吴天祥的办公室里,第二次是在信访办门口,都被拒绝了。她开始以为吴天祥可能是在单位里不好意思收,就到路上来截,谁知还是不收。
尴尬中升起崇敬之情,她让人代写了一封感谢信,把吴天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这位妇女叫黄年妹,是湖南人,早年丧夫,后带着两个孩子改嫁武汉市民王洪强。开始靠王洪强做临时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计。不幸,1992年王洪强得了白血病。丈夫的病要治,一家人要吃饭,到哪儿去弄钱呢?愁坏了黄年妹。
听到消息后,吴天祥来到黄年妹家。他问王洪强的病情,问他们的生活,临走,给他们留下了一些钱。
以后,他隔三岔五就给他们送钱送物。为给王洪强治病,他还到王洪强工作过的单位募捐。但王洪强还是因病情恶化去世了。吴天祥跑街道、上民政部门筹集钱,帮助安葬了王洪强。
刚料理完王洪强的后事,吴天祥又接着跑工商部门为黄年妹办营业摊点执照;跑学校,帮黄年妹的儿子转学……
“吴主任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呐!可他连我们家的水都没喝一口……”
许多在困难时得到过他帮助的单位和个人,有的给他送来了礼物,有的要帮他装电话,有的要给他换新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我收您一分钱,我就不值一分钱”。前不久,吴天祥对一位三番五次要给他“感恩钱”的老大娘说的话,透出了他的价值观。
有人不理解:难道吃一顿饭就会腐败?收点礼品就是不正之风?
对此,吴天祥有自己的见解。他在1995年10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
有人说送上门的东西不要是“苕(傻)”,但我认为不能要。一个机关干部、一名共产党员,不仅在生死面前要经得起考验,在物质和金钱面前也要经得起考验,你若有一点不注意,就会逐步走进腐败的臭污泥中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吴天祥深明其中的利害。
有一年,吴天祥的父亲从钟祥老家来武昌与儿孙团聚。当时,吴天祥一家四口住在一间17平方米的房里,晚上老父亲只好在过厅里搭铺。
女儿不忍心,便对吴天祥说:“爸爸,能不能想办法把房子换大点,让爷爷有个地方睡?”
吴天祥当时没作声。晚上,他领着女儿走了三四家住房困难户。当女儿看到有的一家几代数口人挤住一间窄小的房子时,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工作这么多年,一直不开口向组织要房子。
让老父亲在过厅里搭铺,吴天祥心里也感不安。一天晚上,吴天祥边搭铺边问:“爸,住这儿习惯不?”
“习惯是习惯,只是……”老人迟疑地说。
吴天祥明白父亲的心思,对他说:“我也很想有套大点的房子,好让全家人都过得舒坦些,但现在有人比我们住得还差,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干部……”
“我懂,我们先这么过吧。”老人非常理解儿子的心。
“爸,委屈您了。”吴天祥哽咽了。
在两个女儿的记忆里,父亲曾帮过无数人解决了许多困难,却从来没有利用关系为自家人解决过问题。
1992年,小女儿新芳初中毕业,参加了升学考试,考分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新芳非常想上警校,就跟吴天祥说:“爸爸,您找熟人帮我说说。”妻子卢朝京也劝道:“老吴,就托托公安部门的老战友吧。”
“这样不太好啊。”吴天祥说。
“我分数够了,不会让人家为难的,爸,求您了,就这一次。”
看着女儿急切的眼神,吴天祥不忍心再拒绝了,只好答应试试看。
往后的10多天,吴天祥经常一大早出门,天黑才回家。然而,新芳最后还是没有上成警校,上了高中。
后来,新芳从一封感谢信中得知,那些天,父亲是在为一个烈士的孩子联系转学奔波,根本没顾上自己。有人对新芳说,你爸爸帮人不帮己,不近情理,新芳却说:“爸爸没用‘关系’为我‘谋福利’,我不会怪他。因为他帮了该帮的人。”
吴天祥家生活俭朴是出了名的。以前夫妻俩月收入七八十元,要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要抚养老人,吴天祥还要接济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节省开支,妻子白天上班,晚上纳鞋底、做鞋,缝缝补补,两个女儿上中学前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
有一年,大女儿新莉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白球鞋。吴天祥想,为开一次运动会买一双鞋不划算,就向熟人家借了一双。谁知借的鞋比新莉的脚大出好多,当新莉穿着不合脚的鞋一步一移地到操场时,一些同学指指点点笑话她。回到家,受了委屈的新莉在妈妈面前哭个不停。
看着女儿伤心的样子,吴天祥心酸了。他说,一定攒点钱为女儿买双鞋。然而,他为给女儿买鞋攒的钱,不是接济了孤老太,就是送给了特困户。
吴天祥说,环境变了,共产党的宗旨不能变;职务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条件好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能变;年龄大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
一些人不明白:“老吴,你不穿好,不吃好,还拚命地干,图个啥呀?”
“我啥也不图,只图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个能让人民满意的公仆。”
时代需要这样的党员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的公仆。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人生在世,奉献二字”
——向基层党员干部吴天祥同志学习
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无私的奉献,为人民造福,为政府争光,为党旗增辉,这是人们对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同志的高度评价。他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努力奋斗的时候,开展学习吴天祥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天祥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吴天祥的工作岗位是极具典型意义的。在这个岗位上,一方面,他要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表,倾听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困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他又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社会的热点和难点,各种矛盾和情绪都往他这里集中。信访部门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这个岗位,可以说平凡而又重要,艰苦而又光荣。难能可贵的是,吴天祥充分意识到了这个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创造出了第一流的工作。吴天祥是认真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
学习吴天祥,就要学习他高度清醒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角色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声有色地为人民服务。吴天祥清醒地意识到,信访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不能给党和政府抹黑;同时党的干部又“端着人民的碗”,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他始终坚持向人民负责与向党和政府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这种角色意识,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政权的性质和我们党的宗旨,使其更自觉更彻底,也更加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具体最生动的讲政治,最具体最生动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吴天祥,就是要学习他彻底地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实践。吴天祥的“彻底”和“卓有成效”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为群众办事不遗余力,分内的要办,分外的有条件的也要办,自己能办的立即办,自己办不了的,也要尽力协调办,“一竿子插到底”;二是每办一事,都落地有声,务求实效,使群众满意,让群众高兴;三是淡泊名利,一尘不染,所谓“我要你一分钱,我就不值一分钱”;四是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服务,叫作“人生在世,奉献二字”。他是60年代的“五好战士”,70年代的“公安标兵”,80年代的“劳模”,90年代的“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今天,他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好榜样。几十年如一日,按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人、做事,而且都创一流,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的时代是需要英雄人物也是产生英雄人物的时代。从60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到90年代的孔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徐虎,以及其他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无数先进模范人物,都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鼓舞激励着广大党员和干部。吴天祥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人民服务的质量,更加关乎党和政府的威望和生命。我们要以吴天祥为榜样,重视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同时也就是在维护党和政府的威望和声誉。
党的政治路线早已确定,实现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正在组织实施,需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励精图治,奋力进取,贯彻落实。在这个奋斗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成千上万的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具有特殊作用。宣传吴天祥,学习吴天祥,就是希望涌现更多的吴天祥式的基层党员干部,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像吴天祥那样,有坚定信念,做无私奉献,为人民造福,为政府增光,为党旗增辉。


第1版(要闻)
专栏:

  苏哈托总统会见朱镕基
希望两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新华社雅加达5月14日电(记者赵新考、赵金川)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今天上午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苏哈托对朱镕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阁下在印尼高级经济论坛会议上的演讲很好,对会议和印尼企业界都是一大贡献”。苏哈托说,印尼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友好邻国,两国在经济上各有所长,有互补性,双方开展经贸合作没有任何障碍。
苏哈托说,朱副总理的来访将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他希望两国有更多的各种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朱镕基说,他是首次访问印尼。希望通过访问能加深理解,增进友谊,进一步推动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他说,中国政府高度评价苏哈托总统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和政策。朱镕基还对印尼政府和人民在苏哈托总统领导下,在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
他说,中国和印尼是本地区两个发展中大国,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他表示相信,两国的经贸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会见中,朱镕基向苏哈托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和对苏哈托夫人不幸逝世的深切哀悼。苏哈托对此表示感谢,并请朱镕基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问候。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同穆巴拉克会谈
双方强调加强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穆巴拉克总统设宴欢迎江泽民主席
本报开罗5月14日电记者史宗星、刘水明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开罗总统府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中东和平进程及共同关心的其它问题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江主席说:“我十分高兴访问埃及并同总统阁下会晤。中埃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两国人民的心却是紧密相连的。总统阁下是我们的老朋友,曾六次访华,为推动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主席说,中埃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过几天就是两国建交40周年。“回顾40年两国关系发展的历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努力和关怀下,双边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在政治、经贸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都在顺利进行,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了很好的协调和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在经贸领域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互利合作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我们对双边关系的发展是满意的”。
江主席说:“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在这新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埃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埃及是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国把埃及视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发展同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非洲国家关系的重点。加强和发展同埃及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的既定方针。我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埃友好,不仅将进一步造福于两国人民,而且将推动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富有成效的平等合作关系起到典范作用,从而将有力地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两国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我要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埃及建立迈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关系。”
穆巴拉克总统赞同江主席对埃中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埃中两国都拥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我们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自从我1976年访问中国后,埃中两国关系日益发展,非常牢固。我们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完全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相信,江主席的这次访问必将使埃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得到发展。”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成功。我们埃及也在进行经济改革,埃中两国在这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希望我们两国加强交流,拓展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加强埃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符合阿拉伯国家和非洲的根本利益。”
江主席说:“中国重视发展同埃及的经贸关系。中埃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国情相似,当前都面临深化改革,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宏伟任务,在许多方面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
中埃经贸关系具有很大潜力,前景广阔。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国经贸关系正在不断发展。两国互利合作也已起步,我们愿与埃方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的经贸合作方式,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中国政府将鼓励中国的企业界人士到埃及来投资合作。”穆巴拉克向江主席介绍了中东形势及埃及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他说:“埃及长期以来致力于中东和平事业并为此作出了巨大努力。迄今,中东和平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问题和障碍,有关各方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埃及将会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江主席说,自马德里中东和会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已取得重大进展。中东形势正逐步走向缓和,实现和平已成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诚然,中东问题经久历远、错综复杂,阿以谈判要取得全面进展还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曲折,但只要有关各方以联合国有关决议为基础,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抓住历史机遇,共同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中东和谈就会不断取得进展。
江主席表示,埃及作为中东地区重要大国为推动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对中东和谈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同包括埃及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为在中东早日实现全面和公正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国际关系应该民主化。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和贫富,都应一律平等,都有权参与国际事务并作出自己的决策。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威胁和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国际上的任何问题都应通过平等的对话来解决。
江主席的主要陪同人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公安部长陶驷驹、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长吴仪等参加了会谈。
埃方参加会谈的有:政府总理詹祖里、新闻部长谢里夫、外交部长穆萨、经济、外贸和国际合作部长塔塔维等。
本报开罗5月13日电记者史宗星、刘水明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晚在这里的总统府举行宴会,盛情款待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宴会于晚上8时正式开始,乐队演奏中国国歌。席间,宾主频频举杯,共祝中埃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发展。
宴会开始前,江主席同穆巴拉克总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单独交谈。两位国家元首愉快地回忆了1992年和1994年在北京两次会面的情景。江主席说:“今天老朋友重逢,我感到格外高兴。”他说,埃及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埃两国地处亚非两大洲,相距遥远,但两国一直友好相处,坦诚相待。江主席赞扬穆巴拉克总统为推动中东和平所作的重大贡献。
穆巴拉克总统说,他已经6次访问中国,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对中国的立场也很了解和赞赏。
宴会自始至终充满热烈、友好、欢快的气氛,于晚间9时许在乐队演奏埃及国歌声中结束。
(附图片)
5月14日,江泽民主席与穆巴拉克总统在开罗总统府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石家庄市公用电话迅速增加
近几年石家庄市公用电话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公用电话总数已达五千二百二十五部,遍布全市大街小巷。仅去年一年,全市就新装了二千九百七十五部公用电话,比建国以来四十五年公用电话的总数还要多。在石家庄,校园、公园、单位中,人们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公用电话。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小康住宅科技工程进展顺利
列入我国“九五”期间科技发展重大项目的二○○○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进展顺利,示范项目遍及京、津、沪、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地,国内几十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这一工程的科技攻关队伍。目前,这一项目的开工面积已达到一百万平方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京山县一批农民靠林业致富
湖北京山县近年一批农民靠林业致富,全县林业大户已达五十六家。上山致富成为当地农民创业新热点。近年来,他们共开发建设了林果业基地一百万亩,是全县农田面积的一点二倍,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京山县。(均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