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

  开展“双学”活动推进党的建设
赵富林
开展“双学”活动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重要举措
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章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完成这一重要任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广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懈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指导工作,解决改革和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量事实表明,科学理论一旦被党员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基层的一些同志说得好:穷在观念,富在观念。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来自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而人们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依赖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目前,各级党组织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思考如何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问题。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和人民,用党章规范党员的行为,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一种误解,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不讲政治,不用学习政治理论。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也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还强调,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抓紧抓实。我们应当看到,过去搞“政治挂帅”、“空头政治”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只埋头经济工作,不讲政治,也是不对的。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警示我们:政治这根弦任何时候都松不得。我们强调讲政治,抓思想政治建设,决不是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恰恰相反,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的贯彻执行。世界上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经济要求,同时也是政治要求。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建设作保证,不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开展党员“双学”活动,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而且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由党的性质、理论、宗旨所决定的,是由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所决定的。共产党员要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必须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如果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不仅经济建设搞不上去,而且社会风气也会坏下去,即使经济搞上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抓党员“双学”活动,就是政治上的糊涂,或者是政治上不强。我们要从讲政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党员“双学”活动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双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有些地方党员“双学”活动,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宣讲上,对一些理论观点和党的基本知识,党员没有真正领会和掌握,用有的农民党员的话讲,听这种宣讲,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由于一些党员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章的基本内容,以致在行动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地方在开展“双学”活动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急于见成效,而忽视了理论入脑这个环节。开展党员“双学”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分类施教,由浅入深。农民党员文化程度比较低,对科学理论的掌握,不一定像领导干部那样系统和全面,但要结合本地本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基本观点。比如,要让党员懂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懂得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懂得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懂得发展才是硬道理;懂得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懂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还要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以及党章规定的党的纪律、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等基本知识。许多地方把这些基本观点归纳成几“知道”、几“记住”,这样便于广大党员掌握。对不同层次的党员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领导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要通过学习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工厂、农村等基层组织中有阅读能力的党员,要学好《邓小平文选》的重点篇目和党章,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知识;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党员,应深入浅出地进行宣讲辅导,使全体党员自觉地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章指导自己的行动。
要提高党员对学习科学理论必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理论学习兴趣浓厚,才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才能用心、投入。可以让那些尝到了学习甜头的党员现身说法,使广大党员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人们勤劳致富、共同致富的法宝,以启发他们学习科学理论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抓好理论辅导这个关键环节。一些地方党员“双学”活动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理论辅导不得其法。有的过于抽象,联系实际少,针对性不强;有的从概念到概念,农民党员听不懂;有的信口开河,随意发挥,曲解原意,等等。因此,要加强对理论辅导人员的培训,组织他们先学一步,弄懂弄通,辅导力求准确、生动、形象,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加强“双学”理论教员队伍建设,提高理论教员的素质。县、乡党委要加强对农民理论教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素养和授课能力。经过考核,对达到标准的,可发给资格证书;同时,要解决好科学理论辅导教材问题。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结合农村的实际,编出可供农村党员学习的通俗读本。
还要采取各种易于为党员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诸如举行体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知识测验、标语对联、文艺演出、对歌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党员和群众在娱乐文化活动之中,接受科学理论和党的知识。
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思想政治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开展党员“双学”活动,一个重要方面是切实解决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为标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对照检查和评议,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互相帮助,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纠正不良作风。广西田阳县普遍开展党员“照镜子”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双学”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个好形式。党员和干部都以科学理论和党章为镜子,认真对照检查和评议。一是照“脑子”,党员头脑里理想、信念、观念等深层次的问题怎么样?二是照“样子”,党员形象怎么样?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样?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得一些党员在思想上有很大振动,并痛下决心改正缺点。可见,这种通过对照检查和评议,解决突出问题的方法,正是我们党所倡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正是我们党的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的生动体现,正是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所具有的战斗力和活力的具体反映。对于那些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或者不起作用、不合格的党员,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要按党章规定进行组织处理。当然,在对照检查和评议中,要坚持正面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达到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联系实际,解决突出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奔小康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切实把“双学”活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衔接起来,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双学”活动,许多党员转变了观念,增强了他们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带头并带领群众上项目,搞开发,奔小康。各级党委要把党员在“双学”中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第9版(理论)
专栏:

  浅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支撑点
董凤基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实解决抓什么和怎样抓的问题,认真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支撑点。
支撑点之一:情理通达
这里所说的“理”泛指理想、信念、精神支柱等方面的内容,如道理、哲理、真理。“理”对于人们的精神境界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热血青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岳飞的《满江红》,谭嗣同就义前“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诗句,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在我党历史上,无数革命先烈坚信自己从事的是正义事业,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才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举,才能为了坚持真理死而无悔。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对信念和真理的追求。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又面临着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着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更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这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也必将有力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大郑重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就清楚地告诉全党,今天我们所选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当年我们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因而也是一定会成功的。这种信念的坚定性,既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也是规范人们言行举止,激励人们为四化大业而献身的持久动力。
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注意“理”与“情”的结合。情不通则理不达,通情才能达理。我们应该采取通俗易懂、有情有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同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群众思想上的一些“扣子”,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惑释疑。要摒弃过去那种站在群众之上或之外,板着冷冰冰的面孔,我讲你听,不通也得通的做法,而要采用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
支撑点之二:点滴做起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有长远建设目标,即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二是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实际步骤。多年来,一些地方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用的气力不算小,而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大、空、虚”。高,就是调门高,多数人难以做到;大,就是内容庞杂,造成人们精力分散,什么事都想抓,但很难抓好;空,就是与全党工作大局贴得不紧,同群众关注的问题离得较远,存在某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虚,就是上热下凉,工作不扎实,基层不落实。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收到较好效果。比如,江苏张家港市“一把手抓两手”的经验,中国工商银行山东济南市分行推行文明用语和服务禁语的经验,济南市交警支队内练硬功,外塑形象,文明执勤,规范指挥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选得好,切入点定得准。这些地方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都选择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和部门。由于这些行业和部门经常同群众打交道,所以群众往往从它们身上看共产党,看社会主义。我们要紧紧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些突破口,并逐步向其他行业和部门乃至整个社会推进。切入点要定在那些多数群众关注的、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比如,上公共汽车自觉排队,上车后给老人孕妇让座,公共场合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这些事情表面看来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容易被人们忽略。殊不知,这些小事并不小,小中见大,做到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要求的就是,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虐待俘虏,不调戏妇女,等等。解放军把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都做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形象就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正如古人教诲我们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机关、企事业、学校、街道、城乡各行各业都应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从道德建设入手,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伦理道德,按照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找准各自的位置,理出几条简明扼要、便于遵守的条款,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一定会见到成效。
支撑点之三:眼睛向内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议论别人的问题多,检讨自己的问题少;议论外地外单位的不足多,联系本地本单位的不足少。另一种是,认为外部大环境没有根本转变,我内部小环境难以改变。这种看人不看己,看外不看内的思维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社会是由一个个地方、一个个单位、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他们都不应作为旁观者置身于社会之外。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消除不良现象,必须眼睛向内,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管辖的地方和部门做起。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小环境,以诸多的良好小环境,构成良好的大环境。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已有不少。济南市工商分行和济南市交警支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这两个单位,也不局限于全市金融行业和交警系统,而是影响到了社会的许多层面,产生了良好的连锁反应。从这里我们悟出一个道理:外部大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内部小环境的变化;内部小环境的优化,又影响带动外部大环境的优化,最终将实现全社会风气的根本性转变。
支撑点之四:刚柔相济
精神文明建设应当着眼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提高首先依赖于教育。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各级党政部门帮助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消除理论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虑,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意识和新观念;帮助人们化解矛盾,理顺人际关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人们自觉抵御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实现。当然,我们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看成是万能的。目前,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开始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由于放松教育,更由于法纪不严,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蔓延成一种风气,再来解决就非常困难了。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身也有个两手抓的问题,即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纪,刚柔相济。否则,思想教育工作将是苍白无力的。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怎样更加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步伐,加大执法力度,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超越错误》简评
文援朝等同志撰著的《超越错误——医错哲学及其应用研究》一书,已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重研究了人类认识活动中可能产生“错误病”的主观、客观、工具、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为人们提供了辨错、治错、防错的具体办法,可以说,这是作者对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和新的探索。
该书不仅对医错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和建构医错哲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与论述,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联系实际,对社会转型时期已经和可能产生的种种“错误病”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道德错误和经济错误的防治问题作了探讨性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的防治对策。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无疑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该书还把错误分为“合理错误”和“非合理错误”,明确指出:一些人为寻求真理,开展科学发现和发明活动,将不可避免地犯一些尝试性的合理错误;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犯可避免的、非尝试性的、不可原谅的非合理错误。据此,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选拔干部的标准,即应选拔那些有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人,绝不能任用那种缺乏创新能力、“从不犯错误的平庸之辈”。 (张浩)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要“依托”不能“依赖”
——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郭继祥
加快开放开发已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的共识和首要任务,但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以为,在以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为主要内容的“依托经济”上做好文章,不失为一条发展的重要途径。
依托,是在找准自己立足点的基础上,以自己之利引别人之优的一种经济战略,它不是单纯依靠别人施舍的依赖行为,而是在分析双方比较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优势结合、优势互补的能动过程。就是说,要抓住牵动经济全局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合作改造、深层开发,实现以优引优,优势再造,从而发展壮大地方经济,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可以这样说,依托是主动的、积极的,又是双向的。依托的双向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依托对方有哪些可以依托的条件和优势,选择好依托的对象;另一方面,要分析自身有哪些可以发展和挖掘的有利条件,选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理清依托的立足点。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展“依托经济”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区域性经济的不断拓展和形成,随着国际国内资本由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多领域转移,各地生产要素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发展“依托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里的关键是,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敢于靠上去,主动寻求借助外力的着力点,而不是被动等待,这样才能促使合作双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好“切入点”,形成紧密合作、相互发展的共同利益关系,从而使生产要素得以快速而有效地合理流动。这方面,一些地区已取得显著成效。
依托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也是欠发达地区开放工作基本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依托经济”,必须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我们正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适应这种转变。比如,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外投资,都需要为之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其“投资回报率”。因此,要破除狭隘的利益观念,把眼光放远些,努力创造吸引资金进入的良好环境,包括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善交通通信设施等。总之,要夯实基础,以更高的站位审视自己的优劣条件,确实打好“优势”牌、“特色”牌,并且一环一环地抓落实,把发展“依托经济”与改革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