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纪念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四十周年
多吉才让
在1956年4月27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倡导社会习俗改革的签名活动,不仅体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彻底唯物主义精神和博大胸怀,而且指明了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殡葬改革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先后多次发文,指出殡葬改革的意义,把殡葬改革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实行殡葬改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领导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坚持“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方针,不断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走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习俗改革之路,并且逐步由党内发展到全社会,由城市发展到农村。据统计,199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262万多具,占全国死亡人口的34%。1978年到1995年的18年间,全国共火化遗体2996万多具,与传统丧葬方式相比,可节省土地数百万亩,节约木材上千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省数十亿的丧葬费用。同时,骨灰处理方式日益多样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开辟了骨灰撒海、骨灰植树等新的形式。周恩来总理曾指出,由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殡葬习俗的第一次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而且是更加彻底的革命。目前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的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转变,在我国殡葬改革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移风易俗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土葬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土葬改革区利用荒山荒地,建立公益性公墓,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推广公墓园林化,初步改变了占用耕地、乱埋乱葬的现象。40多年来,全国平坟还田累计达数千万亩。
丧俗改革正逐步深入人心。过去重殓厚葬和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正在为文明、俭朴办丧事的新风尚所代替。用开追悼会代替发丧送葬,用献花圈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以寄托哀思。特别是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拥护和参与丧葬习俗的改革,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实践证明,我国的殡葬改革不仅节约了耕地、木材等自然资源,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习俗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共同行为,尽管我国殡葬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旧的殡葬习俗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殡葬改革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火化率上升缓慢,一些地区土葬回潮,乱埋乱葬和乱建公墓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丧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有所滋长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对于移风易俗,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封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一种表现,它反映在殡葬习俗上,就形成了封建迷信色彩较浓重的丧葬陋俗。近年来,看风水、烧纸钱、扬幡招魂等丧葬中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不破除这些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科学求实的新思想、新观念就很难树立起来,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就很难形成。因此,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人民群众摆脱封建迷信的精神枷锁,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当前有些地方的封建宗法势力有所抬头,冒宗法之名份,建宗庙,修祖坟;个别干部借办丧事敛财,拉关系。这些丧葬中的封建宗法关系和金钱关系破坏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而且,一些地区丧葬消费的增长大大超过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长的速度,有的因办丧事而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
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是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我国有12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人口以每年1400至150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仅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以及人均占有木材的数量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目前一些地区土葬回潮,乱埋乱葬严重,浪费了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不仅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损害,也将贻祸子孙后代。因此,大力推进殡葬改革,解决目前突出存在的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都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我国新时期的殡葬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殡葬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进殡葬改革,关键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只要各地党政领导重视,纳入当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政府的目标管理之中,就会有力地克服殡葬改革中的阻力,解决殡葬改革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促进殡葬改革广泛深入开展。
要坚持葬法改革与习俗改革协同进行,提高殡葬改革的整体效益。殡葬改革包括葬法改革和习俗改革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因此,殡葬改革必须整体推进。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必须大力推广;要积极总结并推广新的骨灰处理方式,大力倡导骨灰处理多样化。要积极推进土葬改革,克服占用耕地及乱埋乱葬现象。当前尤其要增强对丧俗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丧俗改革的力度,坚决制止丧葬活动中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的现象。
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向人民群众宣传殡葬改革,帮助群众深刻认识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红白事理事会”这一群众组织在社会习俗改革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要依法加强殡葬管理,加强殡葬法制建设,健全殡葬法规体系,不断提高殡葬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殡葬管理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进行综合治理,促进殡葬管理的社会化。
要建立殡仪服务体系,以殡仪服务促进殡葬改革。殡葬事业单位是特殊的服务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要通过良好的殡仪服务,规范群众的丧葬行为,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逐步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同在高原——怀念孔繁森》出版座谈会举行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崔士鑫报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在高原——怀念孔繁森》出版座谈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同在高原——怀念孔繁森》一书,收入了与孔繁森同在高原工作过的同志撰写的近60篇怀念文章和一些珍贵的照片。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孔繁森的女儿孔静以及与孔繁森一起在西藏工作过的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公安部“严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任建新
(1996年4月12日)
为了研究贯彻最近中央关于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公安部专门召开这次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的斗争,会议开得很及时,很重要。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这次会议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努力把“严打”斗争组织好,务必取得预期的成效。
一、组织这场“严打”斗争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今年以来,部分地方治安状况不好,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猖獗,接连发生不少罕见的特大恶性案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为非作歹、横行不法,杀人、抢劫、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大量增加,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在不少地方继续蔓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妨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强烈要求大力整治社会治安。
党中央对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高度重视,决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迅速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严打”斗争,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这场斗争对于解决当前的突出治安问题,有力地打击嚣张一时的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有效地保障群众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好局、起好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开展这场“严打”斗争的特殊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集中力量,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好这场斗争。
二、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战
“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中央再一次明确重申,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二把手要认真负起责任,真正在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疏忽。这也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特别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守土安民为己任,组织领导好这次“严打”斗争。从研究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党政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及时发现和解决斗争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影响本地治安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迅速组织开展行动,一定要突出重点,打得狠,打得准,尽快见到实效。对那些治安长期不好、犯罪活动猖獗的地方,党委、政府要组织力量,集中整顿,限期改变面貌。哪个地方“严打”斗争开展得不好,社会治安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变,就要追究那个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这要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负其责,各尽其力,从各方面对“严打”斗争给予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充分发动群众、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这场斗争,是这次“严打”斗争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要在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上狠下功夫,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党和政府揭露、打击各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揭发检举犯罪分子。大力表彰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同犯罪活动作斗争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调动群众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
三、政法部门坚决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全力以赴投入“严打”斗争
政法部门在“严打”斗争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责。政法各部门都要以战斗姿态投入到“严打”斗争中去,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在办案的各个环节,都要严肃执法,切实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方针,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处在“严打”斗争的最前线,要大力加强侦查破案工作,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攻克特大恶性案件,限期破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缉拿在逃要犯,不使重大案犯漏网逃脱。各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要加快办案速度,该批捕起诉的依法抓紧批捕起诉,该重判的依法尽快重判,对罪大恶极的坚决依法判处极刑。要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或者主动投案自首、彻底坦白交代有立功表现的,可依法从宽处理。“严打”斗争要扎扎实实,务求实效,严格依法办事,文明执法。中央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严打”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证斗争深入、健康地发展。
四、在斗争中加强政法队伍和基层基础建设
建设一支坚强有力、执法如山的政法队伍,是搞好“严打”斗争和整个政法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进行战前动员,鼓舞斗志,明确职责,严明纪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政法干警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力表彰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另一方面要在斗争实践中考察和考验政法干警。通过这场“严打”斗争,把我们政法队伍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执法水平,把广大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大大地提高一步。要将打击与防范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特别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强化基层党政组织和基层政法组织,及时改变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状况,提高他们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巩固“严打”成果,为社会的长期稳定打下牢固基础。
这次部署的“严打”斗争,将对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政法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严打”决策,同仇敌忾,协同作战,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狠狠打击各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为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为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海协负责人就“汪辜会谈”三周年发表谈话
台湾当局必须以实际行动真正站到一个中国原则立场上来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负责人今天就“汪辜会谈”3周年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3年前,海协与台湾海基会举行了两会领导人的首次汪辜会谈。这次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40多年来受权民间团体的高层人士首次公开接触商谈,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对两岸关系的平稳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汪辜会谈”签署了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为会谈的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定了位,规划了两岸经济交流、能源资源开发与交流、文教科技交流等事项,建立了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指出的是,这次会谈前,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了口头共识,为“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汪辜会谈”后的3年里,海协与海基会的协商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出现了不少反复。特别是去年6月以来,由于台湾当局某些领导人利用外国势力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使两会商谈的基础和条件遭到了严重破坏。
3年来,海协始终积极推动全面落实“汪辜会谈”协议,巩固与发展会谈的成果,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体现了极大诚意。1993年8月,我会提出了落实“汪辜会谈”协议各项商谈的时间表,主张在进行事务性商谈的同时,要及早进行经济科技议题商谈,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但是,台湾方面却一直以各种借口阻挠协商经济科技议题;同时,在事务性商谈中极力谋求达到其体现“两岸分裂分治”、“两岸对等政治实体”的目的;并玩弄所谓“连环套”手法,拒绝签署已商定的事务性议题协议,致使两会协商一再出现波折。
3年来,海协一直重视推动两会高层人士会晤,以加强沟通与合作。继促成举行首次“汪辜会谈”后,海协自1994年2月起,又多次提出尽早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以借此增进了解,推动两岸经济等各项交流与合作,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然而,尽管我们一再就此呼吁,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方面却一直以“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为借口予以搪塞、推托。在两岸同胞的努力下,直到去年5月,台湾方面才不得不同意举行这项会谈。为准备第二次“汪辜会谈”,我会唐树备常务副会长专程赴台与海基会负责人进行第一次预备性磋商,两会就汪辜正式会谈的地点、日程和议题等达成了书面协议。但几天以后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跑到美国,公开发表政治演说,从事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寻求外国反华势力的支持。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行径,违背了台湾当局以往作出的关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承诺,极大地损害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严重毒化了两岸商谈的气氛,破坏了两会商谈的基础,迫使第二次“汪辜会谈”和两会各层级商谈不得不全面中止。造成这一局面,台湾当局负有全部责任。
我们已多次郑重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符合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是海协为之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如果台湾当局真的希望恢复第二次“汪辜会谈”,就必须在行动上停止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只有拿出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取信于人。目前的关键是,台湾当局必须以实际行动真正站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4月23日深夜,北京市东城公安分局干警在北新桥捣毁一个吸食贩卖毒品、窝藏枪支窝点。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