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华夏人语

  两岸应携手控烟
臧英年(美籍华人)
两岸通力合作,共同推展全民控烟活动,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四年以来,我一直在祖国大陆义务推动控烟活动,还出任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里唯一的美籍名誉理事。两年前,我也受聘为台湾拒烟民间机构《董氏基金会》的顾问。这样,我就有了现成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两岸控烟工作牵线搭桥,一尽绵力了。
对中国推展控烟活动我主张:一、中国似应把控烟、拒烟的知识、方法列入中、小学教材,认真讲授,让学生们从小就培养与烟划界的正确观念。二、中国似应采取若干先进国家课香烟以重税,并以部分税收专款用于控烟工作的办法。三、应组织以控烟为主题的电视晚会。四、盼望明年第七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前,中国邮电部发行两张提倡控烟的纪念邮票。
海峡两岸若协手推行全民控烟运动,便也是展示了一个可行、有效的爱国、爱家、爱民的三爱运动,其意义和作用是重大的。
1994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香烟广告作出了有关规定。今年5月15日起,北京市也将加入20多个其他已宣布在指定公共场所禁烟的都市。更令人欣喜的是,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刚刚宣布,大会堂于4月1日起率先实行全面禁烟的规定,这一连串的发展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佳音。
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控烟、拒烟,前途是光明的。因为在这个活动里,人人可以参与,处处可以贡献。烟民与非烟民、城市客与乡下人、干部与群众,不分男女老幼及职业背景,都有参加控烟活动的理由、机会和能力。
但是,目前海峡两岸控烟活动的交流还只限于会议接触、资料交换的初级阶段。今后双方应通力合作,开展项目的范围及可能性是宏大宽广的。例如,中国主办明年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在资金筹措和节目安排上,还需要不少投入,台湾便可发挥所长,力加支持。这样,不但两岸可在控制烟害的目标上志同道合,也可增加双方交流和了解。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去年服务业收益增长
运输业及仓储业增幅18%
新华社香港电港府统计处日前发表的资料显示,香港去年大部分服务业的收益均有增长,其中以运输业及仓储业增幅最大,升幅都为18%。
去年香港运输业收益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货运服务公司的业绩上升,而仓储业的增长则与进口及转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关。酒店业和银行业的收益增长都达到了17%,银行业收益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贷款总额增加引致净利息收入上升。
统计还显示,香港进出口贸易业、保险业、通讯业及商用服务业,去年业务收益都持续增长,升幅分别达到15%、14%、13%和8%。
但金融业(银行除外)的业务收益以价值计算却下降了17%,主要是由于去年的证券交易成交额及投资基金销售额,较上年比较都显著减少。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英国强租新界居民奋起斗争
刘存宽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英国利用这一时机,强行租借了今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及其附近岛屿,即后来所谓的“新界”,从而完成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侵占。
展拓界址的舆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节节败退。港英当局认为有机可趁,正式提出了展拓界址的主张,1894年11月9日,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以香港“防务安全”为由,向殖民部建议将香港界址展拓到大鹏湾、深湾一线。他说:“应当在中国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之前,向它强行提出这些要求。”1895年5月,英国海陆军联合委员会发表《关于香港殖民地边界的报告》,再次提出扩界要求,并立即得到陆海军大臣赞同。1898年3月,英国政府决定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展拓香港界址的要求。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订立
1898年4月2日,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在谈判过程中,不断对中方谈判代表李鸿章等施加压力,强迫中方接受他提出的扩界范围和条约方案。李鸿章等被迫接受英方主张,仅仅要求保留对九龙城的管辖权。
1898年6月9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在北京签字。该条约于7月1日“开办施行”。通过《专条》的签订,英国强租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此次“租借”,陆地面积达975.1平方公里,较原香港行政区扩大约11倍,水域较前扩大四五十倍。这些被强租的中国领土和领水后被称为香港新界,约占广东省新安县面积的2/3。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不平等性质昭然若揭。外国学者史维理在《不平等条约(1898-1997):中国、英国与香港新界》一书中认为:“1898年的北京条约(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只有一方从中得到好处。中国暂时丧失了土地,但没有得到补偿。再者,在起草条约时,缔约双方并非处于平等谈判地位。”
1899年3月11日,新界北部陆界定界谈判在香港举行。3月19日,英方定界委员、香港政府辅政司骆克和中方定界委员、广东省补用道王存善签订了《香港英新租界合同》。该合同违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粘附地图有关新界北部陆界的规定,是英方扩大侵越的产物。骆克本人也承认,通过这一合同,英国“完全控制了那条在《专条》粘附地图上没有包括在英国租借地内的河流(即深圳河)”。
新界居民的抗英斗争
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新界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居民“一旦闻租与英国管辖,咸怀义愤,不愿归英管”。他们在爱国乡绅的带领下组织起来,反抗英国武力接管新界。
1899年4月3日,香港警察司梅轩利一行前往大埔检查搭设警棚情况。中国居民闻讯赶来,向他们投掷石块,要求拆除警棚。当晚,邻近各村群众赶来,将警棚烧毁。
4月15日,英军香港团队一连士兵在大埔墟强行登陆。新界居民和前来支援的深圳居民共数千人聚集山坡,“开挖坑堑,拒阻英兵”。他们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使用步枪和轻炮从各个山头猛烈开火,使英军陷入重围。次日,英军援军在“荣誉”号军舰的火力支持下,突破包围圈,与被困英军会合。接着,“乘民不备,升竖英旗”。香港团队400名士兵列队参加升旗仪式。骆克当众宣读1898年10月20日英国《枢密院令》和港督命令,声称从1899年4月16日下午2时50分起,新界的中国居民已归英国管辖。
新界居民坚持武装斗争,抗议英军的武力接管。4月17日下午,抗英志士用重炮猛烈轰击大埔英军兵营。接着,在林村山谷伏击英军。4月18日下午,抗英志士又向上村附近石头围的英军发起攻击。
抗英队伍武器装备较差,又缺乏作战经验,未能取得最后胜利。英军击散抗英队伍后,前往锦田炸开吉庆、泰康两围的围墙,并将吉庆围的连环铁门缴去,运回英国炫耀他们的“战绩”。
新界中国居民反抗英国武力接管的斗争是香港史上光辉的一页。他们表现出的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骆克不得不承认:抵抗者“要是有近代化武器,我们的军队恐怕就更为难了。即使如此,他们用原始武器开火的那股劲头,也显出他们浑身是胆”。(附图片)
1898年6月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以租借为名强占新界。
图为第二年英国与清朝官员在边界上树立标志。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海峡情

  大伯回来了
金鑫[土家族]
第一次收到大伯的来信,是1990年春节前,其时,大伯已70岁高龄,从祖国大陆去台湾也已整整42年。
大伯是在1948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的。小时候,我就常常听我家的大人们讲,大伯长的高大英武,身体健壮,他读书用功、刻苦。日本侵略中国时,大伯毅然投笔从戎、以身报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黄浦军校。毕业后,他也曾在抗日前线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后杳无音信,直到解放时,我家一直未得到大伯的确切消息。
随着岁月的流逝,大伯,在我家小字辈的一代人心目中,几乎没有印象,只有我家的长辈们时常念及。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两岸关系的缓和,我曾受家人的嘱托,通过多种途径打听大伯的消息,但一直未得到任何确实的回音。1990年春节前,我们终于见到了大伯的第一封来信。大伯的信并不长,他在信中说,自考取黄浦军校后,一别家乡半个多世纪,现在,不知父母大人是否还健在?家人的情况如何?为儿未能向二老尽到孝心,每每想起,心里就十分内疚,等等。并告知,他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人老了,又有许多不方便。这种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愈老愈烈,云云。
我及时给大伯回了信。告诉他,我的祖父、祖母早已去世,尤其是祖母在咽气前,口里一直念诵的是大伯的乳名。作为侄儿,我代表全家人欢迎大伯回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家家户户建了小楼房,有的农家还购买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村里办了几个工厂,十分红火;就是老家门前的那座小石桥,如今也建成了水泥大桥,村里通了柏油公路、电灯、电话。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安宁。
大伯在回信中说,知道家乡的巨变,他感到十分高兴,真希望有朝一日能亲自回来看看家乡的巨变。他说,即便自己生前不能回来,他已给儿女们立下遗嘱,百年之后,也要把自己的骨灰送回家乡,埋在父母的身旁,故乡的热土之上。
大伯因年纪大了,生前一直没能回来。去年8月,大伯在台湾不幸病逝。他的大儿子和小女儿,于今年春节前,将大伯的骨灰送回家乡。而我想,大伯的心早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就够了。
大伯,今天家乡的青山绿水日夜陪伴着你,你就睡在父母的身旁、故乡的热土之上,你好好地睡吧。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机电类公司投资祖国大陆
新华社香港电台北消息:台湾机电类上市公司看好祖国大陆市场长久的发展潜力,积极向祖国大陆市场扩展。
据报道,在生产电线电缆的机电类上市公司中,已有多家公司到祖国大陆投资。台湾华新丽华电线电缆公司在各地独资或合资、合作兴建的工厂已达八九家之多,经营范围除本行业外,还包括钢铁业、食品业。这家公司今年将进一步增加投资额。
一向主要在岛内经营的宏泰电工公司,因看好祖国大陆的电信市场,今年经董事会决议将到祖国大陆做额度在1000万美元以内的投资,预定经营内容以生产通信电缆为主。
在生产工具机械的上市公司中,近几年经营状况颇佳的台中精机公司,因派往祖国大陆考察的大股东深感有长期耕耘祖国大陆市场的必要,公司今年授权董事会可在3000万美元的额度内自行决定对祖国大陆投资。另一家生产工具机的川飞公司今年也通过合并大股东投资金额,打算前来设厂生产。
生产电梯的永大机电公司,以往股票获利高居岛内机电类股票之冠。但近年来台湾景气下滑,竞争激烈,这家在岛内同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和排名第二的崇友实业公司都已前往大陆设厂,今年并计划再度增加投资额。
家电业中的声宝公司,已先后在北京、天津、广东投资兴办了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生产厂,去年增加投资850万美元,今年还计划进一步增加投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十载春秋看澳门
戴亚平
记者上次来到澳门是一九八六年,再次来到澳门恰恰是在十年之后。
十年前的澳门印象还记忆犹新。若不是大三巴牌坊作证,若不是再亲手抚摸大炮台上的铜炮,还能找到多少过去的澳门?澳门长高了,高楼大厦同绿树交相辉映;澳门更充满现代化气息,人们生活节奏也在加快。
十年前,澳门最高的大厦为三十三层,鹤立于南湾海滨;十年后,南湾及新口岸一带现代化建筑已连片成群,其中中国银行大厦高达四十一层。
十年前,澳门拥有各类机动车三万四千二百五十辆;到一九九四年已达到七万一千三百九十一辆,增加一倍。据说,澳门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汽车最多的地区之一。
放在手边的是由澳门基金会最新出版的《澳门总览》和澳门日报社出版的《澳门手册》,书中数字的比较也能看出澳门的变化。
一九九一年,澳门的常住人口是三十五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人,一九九五年达到四十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人。人口在增加,构成比例却没有变,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是华人,百分之三是葡人。
一九八二年,澳门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八十四点二亿澳门元,一九九四年达到五百一十八点四亿澳门元;一九八○年澳门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五十九亿澳门元,一九九四年达到三百一十七点八亿澳门元;一九八七年,来澳门游客人数为五百一十万人次,去年达到八百万人次。相比之下,澳门的菜地减少了,饲养业萎缩了,澳门在走向城市化的进程中告别田园式农业。
有趣的是,澳门在发展,澳门的面积也在增大。十年前,澳门的面积为十六点九二平方公里,而最新统计,澳门的面积达到二十二点五平方公里,澳门半岛和氹仔岛增加了将近一倍,仅国际机场一项填海工程,就增加了一点一五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
澳门的变化还有很多,十年前仅一座澳大桥连接离岛,现在又有一座四车道“友谊大桥”长虹卧波。十年前,澳门只有水路、陆路连接外界,现在有了直升机往返港澳,去年新建成的国际机场架起了澳门通往外界的空中桥梁。
十五年前,澳门每千人拥有六十部电话,现在已达到四百五十六部,澳门的移动电话人均拥有率也已居于世界前列。十年前的东亚大学变成了澳门大学,十年前的南通银行变成了中国银行澳门分行,规模都有了拓展。
这十年中,澳门经历着的最大变化就是一九八七年中葡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和一九九三年颁布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刻正日益临近。十年中澳门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政治环境,也得益于内地的良好经济环境,当然,最根本的是澳门居民的聪明才智与勤奋。
十载春秋,再看澳门。澳门的变与不变共存。还是过去的习俗,还是以往的风情,还是葡国土风舞和戏龙舞狮共存的欢乐场面,还是独具特色的跑狗和博彩业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澳门没有改变的是当地人的好客与真诚。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六社团开展“希望书库”计划
新华社香港电为了让内地贫困地区学童获得更多的图书,香港青年联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香港工会联合会等六个团体于日前宣布,将联合开展一项“希望书库”计划,目标是筹集600万港元资金,用来购买2000套内地学童所需要的图书。
据“希望书库”计划筹委会发言人说,“希望书库”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精心编印了500册一套的大型丛书,用来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校。任何人士或机构只要捐款3000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就会代他将一套书库捐赠给一所农村学校,并将捐赠者的名字印在全套书库的封面上。筹委会将举办一系列展览、推广活动,并通过电视节目向社会广泛宣传,呼吁各界支持“希望书库”筹款活动。目前筹委会已收到100万港元的捐款。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十台胞捐建“青松院”
老人儿童乐陶陶
本报讯最近,在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一块“青松院”的牌子挂在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沙梁南村的一座二层小楼上,孩子们蜂拥着踏上二楼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人们则在一楼悠闲地打牌、下棋。这座“青松院”是10名并不富裕的沙梁籍台胞合力捐建的。
今年73岁的台胞綦官球先生说:“建青松院的目的,是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使家乡的人少有所学,老有所乐。”綦先生今年是第三次回来探亲,他是1949年去的台湾。前两次回来,他发现家乡的儿童生活条件比较好,但精神食粮比较匮乏,主要是看看电视,图书读物几乎没有;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很单调。为此,他产生了捐建一座“青松院”的念头。他在台湾是位退休军人,仅凭自己的条件是根本办不到的,于是他给各地的沙梁籍台胞每人写了一封信,倡导大家共同捐建一座“青松院”,为家乡的繁荣与发展尽一份力。他当即卖掉几年前购得的一块准备在上面建祠堂的土地,带头捐出4万多元,其他9位沙梁籍台胞也纷纷慷慨捐款,共捐款20多万元,建起了这座占地130多平方米的“青松院”。二楼有5000余册图书,可供孩子们阅读,在一楼老人们可以开展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王苏珂)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半个世纪后的重逢
周溢潢
1996年新年前夕,我与阔别50年的同窗好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曾任政大教授协会会长的张澐亚学长在北京重逢,真是欣喜若狂!
1945年秋,抗战胜利后,位于湖南汨罗江不远的湘阴青江中学复课,张亚、周匡民与我都是同班同学。他那时就很有才华,十五六岁就会做旧体诗。他做的一首描述同窗友情的诗的最后两句:“日暮相思何处去,夕阳西下总关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几十年来我一直都还记得。1946年冬我们初中毕业,依依惜别,就再没有见面了。后来亚到台湾,投奔当时在台湾的叔叔,陆续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他一直坚持祖国统一立场,坚决反对“台独”。1991年10月,民进党将“台独”纳入党纲,他发起连署大学教授2500余人,成立反“台独”大同盟,予“台独”逆流以当头棒喝。他还致力于两岸学术交流。
从1989年2月起,亚先后访问祖国大陆达13次之多。只可惜几十年关山阻隔,我们青江同学天各一方,未通音讯,一直到1994年12月他找到湖南省台办的周匡民,我们才开始互通信息,重叙同学情谊。他给我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他热爱祖国。他的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当物理学教授的堂兄张仲曾要他到美国去定居,他婉言谢绝,他说他的根在中国。他游览了祖国各地后,更为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所倾倒。他曾将登长白山时作的一首《沁园春》写成一幅条幅送给我:
“卓立巍峨,拏云碍日,立地擎天。看鸭绿南流,图们北去,松花江上,山海关前,渤海雄澜,黑河玉带,万里长城总蜿蜒,尘烟锁,叹苍茫寥廓,气象万千。
我亦屐齿争先,不怯风凄凄,雨绵绵。只立定脚跟,站稳马步,凝神屏气,合十参禅,任我顾盼,任我流连,谁耽前面即深渊。惟勇者,乃当仁不让,敢立层巅。”
这首词把他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和不畏艰险、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当仁不让的雄心,表达得一览无遗。
我接到他的条幅后,更加盼望着和他重逢。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95年12月23日蔡大使打电话告诉我,亚将于25日来北京,接待单位约他和我一起参加为亚接风的晚宴。我得信后真是心花怒放,激动得当夜很晚未能入睡。24日上午亚从台北给我打长途电话,我即欣喜地告诉他我已知道他将来北京,约好25日晚上在他下榻的燕山大饭店见面。次日晚当我们到达时,他已在前厅迎接我们。我们俩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见他脸色红润,神采飞扬,第一句话便是:“想不到你还是这么年轻!”他回答我的是:“想不到你还是这么漂亮!”说罢大家哈哈大笑。他为人热情豪爽,席间滔滔不绝,回忆起我们在青江时的许多轶事。其中讲到为了撕掉国民党贴在女生宿舍里的一条污蔑苏联的标语,他在当时已是地下党员的周匡民的鼓动下一起去闯女生宿舍,结果一些人被训育主任抓住挨了记过处分,他则溜得快,成了漏网之鱼,引得大家又是一阵大笑。29日晚他回台湾的前夜,我请他到家里吃了一顿便饭,并一起去蔡大使家看望,又畅谈了几个小时。我送他到汽车旁时对他说,希望两岸早日实现三通,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到那时,我就可以乘飞机从北京直飞台北,去看望他的夫人和他三个学有所成的公子。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长期债券获国际AA评级
新华社香港电世界主要信贷评级公司日本格付研究所,最近给予在香港发行的长期债券AA评级。
这家公司董事总经理堤雄史日前在香港表示,给予在港发行的长期债券AA评级,反映公司十分看好香港前景,特别是香港的基建及优质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和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均认为良好。
据了解,这家公司明年将为香港地铁公司及新鸿基地产进行评级,这两家公司均计划将在日本发行债券集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