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陆人杰周德山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石油系统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胜利石油管理局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胜利石油管理局连续10年保持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关键,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武装党员、教育群众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职工,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大型企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职工群众头脑中也有许多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的改革就难以进展。靠什么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一条是,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释疑解惑,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几年来,我们始终抓住理论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放松。局处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常年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油田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学习和专题讨论;同时采取党校轮训、领导宣讲、集中辅导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思想进一步解放。一是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思想和依赖观念,形成了敢闯敢试、依托市场求发展的观念。近几年来,胜利油田积极推进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劳动、工资、人事三项制度改革,油田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轨道。二是破除了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效益的思想,树立了经济储量、经济产量、经济工作量的观念,保证了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破除了全局各行各业同吃原油“一锅饭”的思想,树立了以油气产业为主,多元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观念。“八五”期间,胜利油田多种经营产值就达11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四是破除了生产发展靠加大投入、靠拚工作量的思想,增强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油田发展的观念。“八五”以来,全局共取得科技成果578项,有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发明奖,15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大批高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坚持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同步运行。局处两级党委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起抓,一块下任务,一起签订承包合同,党委书记和厂长共同承担责任;油田每年的双文明总结评比,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一起考核;各级政工干部始终坚持主动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多渠道了解掌握生产经营管理动态,积极主动进行宣传教育;对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活动、重大举措,积极参与制定计划、宣传发动和经验总结推广,做到全过程参与、全过程服务。
坚持开展群众性活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多做贡献。局党委坚持以尊重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先后开展了“爱国家、爱油田、爱岗位、做主人、比贡献”活动,“做主人、促改革、挖潜力、增效益”和“爱岗、创优、挖潜、增效”活动,以及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劳动竞赛等活动。近年来,全局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0.36万项,实施6万多项,创直接经济效益10亿多元。
坚持把生产经营管理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针对油田原油稳产难度加大和资金紧张等困难,局党委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了“潜力在哪里,办法在哪里”的大讨论,全局职工齐心挖潜找办法,直接推动了油田的生产发展。
大力培育和弘扬高尚的企业精神,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江泽民同志也明确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近年来,局党委在继承发扬石油行业优良传统的同时,认真总结全局职工在生产建设中体现出来的爱国、创业、奉献等精神风貌,培育形成了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胜利精神”。局党委把弘扬“胜利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局坚持全方位多层次树立先进典型,年年组织开展“评先树优”活动,使全油田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这些先进典型有的是全国、全省和石油战线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代表,有的是职工身边的先进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可信可学,他们的先进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追求是“胜利精神”的具体体现,对广大职工具有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
局党委还利用多种媒体多渠道宣传弘扬“胜利精神”。《胜利报》和胜利电视台开辟专栏,常年坚持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管理局先后编辑印发了《胜利创业之路》、《英雄谱》等反映油田职工创业奉献的书籍;同时,通过报告会、故事会、文艺演唱会、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胜利精神”。油田先后创作了一批弘扬“胜利精神”的电视剧、广播剧,在油田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使“胜利精神”在职工群众中深深扎根。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政治核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保证。多年来,局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针对近年来全局基层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种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局党委制定了有关规定,坚持三个同步:新建单位与成立党支部同步,调整基层行政单位与调整党组织同步,配备行政干部与配备党务干部同步。对党员数量少,一时难以建立党支部的,采取单位之间调整,机关干部挂职等措施,使之尽快建立起党支部。目前,全局1283个生产一线基层队,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局里还按照“四化”方针,把一大批优秀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及时调整、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在领导干部中坚持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
以思想作风建设为先导,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局党校、基层党校、党员电教网络、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以及专题辅导、知识竞赛、举办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展播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的宗旨、党的纪律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全局各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形象大讨论,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建立并实行干部述职和定期考核制度。局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层层建立了党风廉政教育目标责任制,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对照中纪委有关规定,认真自查自纠。
强化先锋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局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油田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近几年局里相继开展了“学党章、正党风、守纪律、做表率”、“忆传统、讲宗旨、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奉献日”、“党建工作创新奖评比”,以及“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在油田生产建设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冲在前、打头阵,为广大职工做出了表率。在近几年全局表彰的各级双文明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中,共产党员分别占71.3%和88.8%。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简介
朱光华等同志撰著的《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产权变革与政府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经济职能、微观经济运行与政府经济职能、政治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等若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该书认为,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职能的作用,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是正确运用政府经济职能。两者只有协调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该书通过回顾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轨迹和对西方政府职能变迁理论的比较,提出了我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该书认为,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确定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由其内在的制度属性所决定,宏观调控可以更高程度的自觉性、协调性和联动性进行,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优势。该书对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企业行为与政府经济职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转变政府职能对搞活企业的重要意义。
该书还论述了政治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的关系,对比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政府经济职能,评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职能的调整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提出了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逄锦聚)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存量资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卢荣景
近年来,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安徽省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关于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存量资产调整为突破口,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扶优扶强”的改革思路,对全省63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2.1万多家国有小型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499家国有企业被兼并,19亿元国有资产被转移到效益较高的领域,8万多职工得以重新安置。通过联合和兼并,全省已形成220户企业集团,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骨干。一些国有小型企业通过联合,解决了规模经济问题,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活力大增。1995年,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6%,增幅居全国第3位。
必须加大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力度
加大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力度,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迫切需要。当前,国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资产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资金又高度紧张;一方面部分企业生产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企业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解决这一矛盾,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国有资产存量调整,推动国有资产从长线产业向短线产业转移,从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转移,提高现有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生产率,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压缩生产过剩,增加有效供给。实践证明,这不仅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提高整个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条好路子。安徽省现有350多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当部分处于低效运行或闲置状态,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潜力是巨大的。
加大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力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坚持扶优限劣的原则,通过关、停、并、转等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方式,压缩长线产品和产业,淘汰落后产品和企业,推动国有资产向效益较高的领域转移,使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集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年来,企业之间的效益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正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目前,我省国有企业亏损面在40%左右,其中部分企业多年亏损,资不低债,如果不加快资产存量调整,还是按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用行政手段来保护这些落后企业,其结果只能是越保越被动,甚至会陷入“年年扭亏年年亏”的困境。这样不仅救不了落后企业,而且会拖累优势企业,加重国家负担。安徽圣泉啤酒集团几年来通过兼并、联合、扩散技术和管理,不仅救活了一批困难企业,而且发展壮大了自身,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加大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力度,是塑造国有经济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要坚持这条原则,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然而,目前安徽省国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有资产过多分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数量很多,质量不高。特别是部分国有小型企业与乡镇企业以至私营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在规模、技术、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没有形成优势,难免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据统计,安徽省国有小型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只有3.18%,比全省小型工业企业低6.9个百分点。1994年,全省国有小型企业亏损额达13.8亿元,平均负债率达82%,年末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只有37.4亿元,职工人均只有8200元。因此,国有企业要增创新的优势,必须加快推动国有资产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集中,向大中型骨干企业集中,收拢五指,形成拳头,增强实力。
调整国有资产存量需要更新观念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中所形成的资产实物管理观念,至今仍束缚着部分同志的思想。这些同志把国有资产看作凝固不动的实物,在资产管理中满足于完好无损,甚至把国有资产视为地方和部门所有,搞条块分割,划地为牢,阻碍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因此,加快国有资产存量调整,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经营的新观念,学会从价值形态上管理和经营国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国有资产只有在不断流动和重组中才能实现保值、增值。如果国有资产长期闲置,不能流动,不仅不能保值、增值,有些则慢慢流失了。安徽省木材加工厂原先年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并入美菱集团后,经过重组和改造,在同样的土地上形成了十几亿元的产值。因此,要积极自觉地推动国有资产跨地区、跨行业合理流动和重组,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
要突出抓住“关键的少数”,真正带动面上的多数。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也是资产存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支点。1994年底,安徽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户数仅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数的2.6%,但固定资产净值占66.1%,工业总产值占42.8%,销售收入占50.9%,实现利税占65.6%,职工人数约占36%。这几年,马钢、安庆石化、美菱、扬子、荣事达、古井等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结构调整中滚动发展,在发展和壮大全省国有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这类国有大型企业在安徽省还太少。因此,要重点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加速国有资产存量调整。
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关键是两条: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各地的实际,集中力量扶持这些年在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充满活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数量不宜太多,数量多了力量就分散了。当前,主要扶持全国行业排头兵、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拳头产品生产企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对重点扶持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解决债务负担、优化资本结构方面要优先;在技改和基建投入方面要优先;在流动资金贷款上要优先。二是企业内部要加快改制步伐,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法人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并实现科学管理,增强内在活力。国有大型企业要注重培育积累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和扩张机制,使之率先提高折旧率、增加积累,率先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率先开展多种经营,率先走上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路子。
同样,放开放活国有小型企业,也担负着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重要任务。在安徽省国有工业中,国有小企业户数占85%,资产占20%,职工人数占31%,产值占24%。1994年以来,全省一些地区加大了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步伐,通过兼并联合等举措,将国有小型企业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成了为国有大企业配套服务、从事专业生产的企业群体。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增强了企业活力,而且减轻了国家负担,还能集中一部分资金支持结构调整,使国有企业改革这盘棋活起来。
调整国有资产存量,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机制
国有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讲,需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但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做到的。当前,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来组织和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引导,主动当好“红娘”,多牵线搭桥,但不要搞强迫命令,搞“拉郎配”。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政资分开,促进政企分开,打破条块分割;要培育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由这些主体承担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和经营,从事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的操作,使国有资产存量调整真正成为市场行为,达到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组建国有资产运营组织,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可以组建一批面对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资产经营公司;可以将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业服务职能转移出去,改造为资产营运组织;也可以将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一些有投资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改组为控股公司。
产权交易是资产存量调整的媒介。搞好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必须加快培育产权交易市场,拓宽产权交易的渠道。通过高效率的产权交易带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同时,资产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相辅相成的。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再就业工程,特别要集中一部分产权转让收入支持再就业,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机制,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促进职工的合理流动,保证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在社会稳定的范围内顺利进行。
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实施国有资产存量调整,不仅面临一般产业和企业组织调整的困难,而且面临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债务和人员负担沉重的特殊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启动大规模的资产存量调整,必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重组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中央已经出台并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联合、兼并和破产的政策。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切实用足用活这些政策。特别是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资产存量调整等方面享有一些特殊政策,应该切实抓住机遇,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增收增盈、技术改造等途径,加大企业增量资金的投入,加大企业兼并、联合、破产和财务重组工作的力度,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增资、改造、分流、破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为面上的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做法;其它非试点城市和企业,也要在吃透和用好国家有关政策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省和各地市还要积极分担改革成本,在各自的经济管理权限和财力许可范围内,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大胆探索,努力为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有力的物质支持。
搞好国有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国有资产存量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搞好国有企业,仅仅抓好国有资产存量调整工作是不够的,必须从搞好配套改革、加强内部管理、配好领导班子、建设好职工队伍等多方面进行努力,从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