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援助重债穷国发展经济
国际金融机构支持解决穷国债务框架计划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3日电(记者翟景升)中国代表、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委员会第52届会议上作书面发言,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帮助重债穷国发展经济。
刘积斌说,自从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开发协会第9次补充资金以来,官方捐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直线下降,引起了人们严重关注。他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能够看到国际开发协会在帮助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到发展援助的互利性,并为扭转多边优惠援助资金不断减少的不利局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他指出,199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金总量创下了新的纪录,但是,经合组织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3日电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部长级联合发展委员会今天在这里举行第52次会议之后发表一项公报,支持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共同提出的关于帮助重债穷国解决债务问题的行动框架计划。
部长们还赞同指导这一行动的6项原则:一、主要目标是解决穷国总体债务负担,对具体国家采取逐一解决的办法;二、债务国应提供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三、新的减免措施要尽量建立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四、新的措施将在所有债权国广泛和平等参与下协调进行;五、解决多边债务,债权方将保持其债权地位;六、向有关债务国提供新的外国援助应采取优惠条件。
关于国际开发协会第十一次补充资金问题,3月份已在东京达成一项协议,除了美国没有新的官方援助承诺以外,工业国家已允诺为新的3年计划提供110亿美元的资金,加上世行等机构筹集的资金共220亿美元,从今年7月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继续提供无息优惠贷款。


第7版(国际)
专栏:

  抵制日本右翼势力骚扰“南京1937画展”在神户开幕
据新华社神户4月24日电(记者冮冶)“南京1937绘画展”今天在日本神户市王子市民画廊拉开帷幕。该画展通过艺术手法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这次画展是由反对侵略战争、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士和旅居在神户的华侨共同举办的。参展的绘画作品约有30幅,其中大部分是由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人画家创作的。此外还有20余幅反映当年日军侵华暴行的图片。
画展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山口一郎在开幕式上致词说,当年日军打着“圣战”的旗号,以建立“东亚新秩序”、“大东亚共荣圈”为名,不仅在南京,而且在中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国家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是不容置否的历史事实。但是,至今仍有部分日本人不愿意承认这一历史事实。他说,只有正视历史,日中两国人民才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同亚洲国家才能增进相互了解,共同走向未来。他希望更多的日本人、特别是对战争知之甚少的年轻人都来观看画展。
参与举办这次画展的神户华侨林伯耀对记者说,在日本举办这样的画展是需要勇气的,他们曾多次接到要求中止画展的所谓“抗议”电话,而且从警方那里得知,日本一些右翼团体正策划前来骚扰。但他表示仍要坚持把画展办下去。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公共行政管理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许世铨何洪泽
联大从4月15日开始,用一周时间讨论了一个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公共行政管理,即政府在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是联合国第一次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90年代的全球变革已极大改变了政府工作方式。所有国家,无论处在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哪一水平,都必须重新思考政府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重新确定政府作用的复杂任务。即为了寻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如何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满足人民的需求。
会议讨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作用,包括它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即如何改进公务员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改进对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等。
各国代表都强调公共行政管理在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代表说:“在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过程中,如果缺乏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如果没有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的高效率工作,经济活动就很难有序进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就会遇到障碍。中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公共行政管理对发展的重要性问题上,各国代表取得了广泛共识。
但在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问题上,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分歧。西方国家认为,应当有共同的标准和模式。但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共同模式是不存在的。新加坡代表说:“在一个国家有效的并不一定在另一个国家有效。新加坡并不认为它的方式是他国应该效仿的模式。”马来西亚代表谈到,在50年代建国时,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又迫切需要建设发展的国家,因此,政府的政策首先是保持政治稳定和法制公正。到60年代,转为公共行政管理本身的机构建设,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的监督和协调。70年代,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公共行政管理重点又转为经济收入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步建立起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各国公共行政管理与各自传统、文化、政体等具体国情密切联系。只有按照各国的国情和不同时期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公共行政管理方式和政策,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行政管理本身也能得到完善。
代表们认为,联合国在推动建设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方面能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供论坛,帮助各国开展信息和经验交流;二是为加强公共行政管理建设提供技术援助,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有的代表也强调,加强联合国在这一领域的活动,不能以削弱其他领域的活动为代价,尤其不能使发展中国家特别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项目受到影响。 (本报纽约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和发展
述孔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词,是在80年代中期由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提出来的,并且给了它10个以上的不同“定义”,其中有的包含了一些旨在限制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定义”和“指标”等等。对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对话和辩论,终于在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期间达成共识,并且以《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形式,记载了这一共识。《声明》的全文如下:
“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涵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环境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及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的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管理也具有很大重要性。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某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这是一项比较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国际共识。它包含了子孙后代的需要、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抗压力、环保与发展结合等重要内容。
1989年联大期间,经过一系列南北谈判和磋商,通过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联大44/228号决议,重申了上述共识。决议明确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这种生产、消费方式”;指出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负主要责任;强调环境与发展不可分割;作出了授权于1992年召开最高级别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并规定了大会“实质性筹备委员会”的任务。
后经全体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努力,1992年的环发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最后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并且号召各成员国制定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并加强合作,以推动《21世纪行动议程》的落实。为此,联大于1992年底通过决议,建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评审环发大会的后续行动等。
我国十分重视联合国环发大会及其后续工作。李鹏总理亲自出席了大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承诺要认真履行大会所通过的重要文件。我国政府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等具体国情出发,早在70年代便制定了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成效。在环发大会后,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92年7月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按照环发大会的基本精神,由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牵头,组织国务院各部门、各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及专家们,经过将近两年的共同努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内容涵盖了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等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框架。1994年3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最后通过了体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中国21世纪议程》。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中央所要求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同时,这也将是对促进有关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克加强经济合作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4月23日电(记者黄泳)中国和克罗地亚在中克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一致,两国将在波黑及前南地区经济重建方面进行合作。
此次会议于22日至23日在萨格勒布举行。会议纪要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克双边贸易及转口贸易额均有增长,企业的互访交流日益增多,合作方式灵活多样,两国对此表示满意。双方一致同意,将继续采取相应措施,为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7版(国际)
专栏:

  人的智商比过去高
新华社伦敦4月23日电(记者姜岩)很多人会感到现在的孩子们比以前的孩子们聪明得多,最近一些国家的调查均证实了这一现象。目前科学家常用智商测试来衡量人们的聪明程度,人们的平均智商为100。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最近几十年来孩子们的智商提高很大,在瑞典、丹麦、比利时、以色列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调查表明,在过去30年中孩子们的平均智商提高了10至30。对不同时代智商的比较是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提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表明现在的孩子们比起他们父母和祖父母小时候来要聪明,不过科学家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莫衷一是。美国心理学会认为,营养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电视的普及是孩子们智商提高的重要原因。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由于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很多,阅读有关智商考试的书籍很多,因而很可能他们的实际智商没有那么高,只是比起他们父母小时候来更会考试而已。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化煤为油
——访南非萨索公司塞孔达合成燃料厂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南非萨索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大规模从煤炭中提取液体燃料并能商业化盈利的企业。这家公司最大的合成燃料厂坐落在距约翰内斯堡市东南150公里的塞孔达。不久前,记者在萨索公司公关部经理阿方索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这家化煤为油的大型企业。
南非是一个煤富油贫的国度。据官方出版的《1995年南非年鉴》介绍,南非煤炭储量约553亿吨,占世界煤炭储藏总量的11%,在世界上排名第5。早在本世纪20年代末,南非议会就在一份白皮书中提出了从煤中炼油的设想。1947年,南非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规,筹建一家从煤中提取油的公司,并于1950年建立了萨索公司。1955年,该公司建在奥兰治自由邦省北部萨索堡的第一个合成燃料厂从煤炭中提炼出了第一批燃油,1960年后公司开始赢利。阿方索先生介绍说,70年代发生的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迫使南非加快了化煤为油的建设步伐。萨索公司自1975年开始在塞孔达建造一座比第一个合成燃料厂规模大10倍的新厂;1982年又在紧靠新厂处建造了另一个同样规模的工厂。
萨索公司拥有7座煤矿,年采煤量为4100万吨。合成燃料厂之所以建在此地,是因为这里有一90公里长、30公里宽、平均厚度为3米的大煤层,其储量之丰至少可供萨索公司所属煤矿采至2060年。进入塞孔达合成燃料厂后,便见6座巨大的冷却塔悠悠地吐着白气,密如蛛网的罐、管、塔千丝万缕般织就了一幅现代化企业的立体彩画。
塞孔达合成燃料厂公关部主任豪斯先生带领记者参观。“从煤中炼油的技术来自德国,这一技术被称为费希尔—特罗希法。”豪斯介绍说:“它是以在本世纪20年代搞出此项发明的两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他说,煤中取油的整个化学生产过程分为由煤变汽和由汽变油两个步骤:煤炭经过筛选后与氧、蒸气一起送入炉中,在30个巴(压强单位)的压力下气化,再将经过纯化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和甲烷的气体被送入费希尔—特罗希反应器中进一步加工,其中工艺的关键在于两位科学家所发明的一种特殊的催化剂。经过催化的气体成为主要含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新气,最后经过冷却等工序,气体便液化成油。
在一座37.8米高、直径8米、1025吨重的高大罐状塔前,豪斯先生说,萨索公司的这家合成燃料厂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同类企业中独占鳌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是重要原因。眼前这座去年6月才投产的高塔就是萨索公司经过13年的研制后近来取得的最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一个将天然气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新型反应塔。与老的管式设备相比,这一新技术具有建造方便、成本低廉、传热和温度控制功能更优、生产能力增加30%、产品质量更高等优越性。反应塔内使用着萨索公司经过多年研制后被认为迄今为止最优化的分馏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现由萨索公司自产自用。
阿方索先生补充说,利用这种新技术生产出的液体燃料每桶成本约10美元,但因其产品质量高,如柴油中不含硫、煤油少烟等,所以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一般油价高出20%。现在,萨索公司每日生产的合成液体燃料达15万桶,已占南非消费总量的31%。除了继续从煤中提取液体燃料外,奉行多样化生产战略的萨索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于生产高纯度石炭酸液、各种特殊工业用蜡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目前,萨索公司生产的各类化工产品达130余种,其中一些产品已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首次埃博拉病毒国际会议日前在扎伊尔首都金沙萨举行。图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右二)、扎伊尔副总理卡曼达(右)、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局干事桑巴(左二)在主席台上。
新华社记者 刘绍平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尔法”国际轨道空间站的主要部件——多用途货舱将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发射升空。该货舱是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宇航中心研制的。图为多用途货舱的组装现场。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