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浅谈中国汉阙文化
陈国生
汉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筑设施,是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通常立于门前甬道的两旁。每阙由正阙和负阙组成,各阙一般有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汉阙文化是两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华夏文明的长河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阙,最初的名称叫“观”,是“于上观望”之意,又名“象魏”,系“其上具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的建筑,分宫阙、城阙、门阙和墓阙。是汉代的一种独特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树立在大门的两旁,中间门道可以通行。因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缺,与“阙”通。汉代的城门、宫室和显宦的宅第,往往都要立阙,以象征王权的尊严或门第的高贵。阙与长长的廊道互相呼应,使由此通过的人,肃穆之间油然而生。汉阙建筑虽然雄伟瑰丽,可惜的是当时的城阙与宫室系用木材建成,到今天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古文献中获得一鳞半爪,至为遗憾,然而不幸中之万幸,汉代除了城阙,宫室的木阙以外,还在宗庙祠堂、墓冢神道立有石阙,石阙不易毁坏,历数千年沧桑,部分得以留存,虽然十不存一,却使我们可以略窥当年的盛景。
据考古工作者统计,目前全国尚存汉代石阙29处,大多是东汉时所建,现存完整的墓前石阙以在今山东省平邑的皇圣卿阙最早(建于公元86年),在今四川省雅安的高颐阙最迟(209年)。这些阙均是当时祠墓或坟墓前的神道阙,主要分布在河南登封、山东平邑和四川绵阳、梓潼、德阳、雅安、芦山、西昌、重庆、渠县、忠县等地,其中以四川最为集中,达20余处,占目前留在我国地面上总石阙的90%以上。著名的四川雅安高颐阙,绵阳平、杨府君阙、渠县冯焕阙和沈府君阙以及河南中岳三阙、山东平邑皇圣卿阙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阙的外形就像一座古典式的楼房,从上到下可以分为顶部、楼部、阙身、台基四个部分。“顶部”即屋顶,用石材雕刻出仿木的脊饰、瓦当、枋子、檐屋等形状,就像木建筑的屋檐,既有遮雨的功能,又具装饰性。“楼部”象征着楼阁,在石材上雕刻出斗拱、栏杆及人物、图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阙身”相当于底层房屋,由多层石材堆砌,刻出模仿木结构的栏额、地栿、立柱,衬托着上面的楼阁显得高大、雄奇。台基代表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夯土台基。整阙的造型上大下小,虽然按一定比例比木阙有所缩小,却同样表现出雄奇威严的气象,可称为最早的缩微景观了。此外由于石阙立于神道两旁,故分为左、右阙。多数阙又有主、耳阙之分,耳阙紧靠主阙而稍矮,显得错落有致。左、右阙隔神道遥相对立,珠联璧合。
当然汉阙对于阐明汉代及汉代以前建筑的具体形象固然十分重要,但汉阙的意义远不止此一端,特别是这些石阙上还雕刻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奇禽异兽、人物故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既有反映古代人现实生活场面,也有表现宗教信仰和神话故事的。如中岳嵩山太室阙四面雕刻着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龙、虎、象、玄武、蟾蜍、斗鸡、犬逐兔等图像50多幅,形态生动,线条流畅,特别是车马出行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官僚的游乐情状和出门巡游时车马相随、前呼后拥的威严气势。这些富有动感的图像,显示出汉代人们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四川雅安的高颐阙,为我国现存汉阙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汉阙上的雕刻,采用了浮雕、线雕、透雕、减地平雕等多种手法,技术十分高超。绵阳的“杨氏阙”有一幅门侍画,画面有一侍女半开门户,露出半边身子倚门向外张望,若有所盼,欲言又止。手法古朴,线条流畅,表现了含蓄之美。同样中岳嵩山少室阙壁遍布雕刻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最令人注目的是马戏图,两匹骏马,四蹄腾空,势如飞驰。前一匹马上,少女穿紧身衣裤,作弓形倒立;后一匹马上,少女身体后倾,舒展长袖,随风飘舞。构思巧妙,技术精湛。这些都是汉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也使人们认识到当时文化体育活动的发展。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诗,在哪里疏离了读者
黄锦卿
在诗的行情走俏的时候,我所在的单位400人有10%的诗读者,现在仅剩我一个人了,相差近40倍。有人挖苦:只要随手扔一颗石子,就能碰着一个诗人的头;但要下一场雨,却不见得能淋着一个诗读者。当今中国,不是诗人的诗人是否太多了,而诗的读者又似乎太少了。这恐怕是当前诗刊难办,诗人难当的原因之一吧?
那么,除了读者方面次要因素之外,诗,在哪里疏离了上帝——诗的读者呢?我认为——有的诗人早已忘记或不愿记取人民是诗人的母亲,诗人为读者服务的宗旨,进而丢弃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时代呼唤什么,人民需求什么,读者关心什么、喜欢什么,他偏不写什么;在题材和内容上与时代和人民、与广大读者较着劲儿、扭着个儿,扬言唾弃“那些旧读者”。本来是平民,却奢望当贵族;本来是凡人,却幻想当神仙。背离时代,背离人民,在属于自己的宝塔尖里玩弄潜意识,在易经八卦里炮制谜语,在外国的垃圾箱里拣拾无味的包装纸……诗人首先在“写什么”方面疏离了读者;读者还不疏离进而抛弃你这个不想服务的“服务者”吗?此其一。
有的诗人偏爱用异化的语言和技巧编造无法解读的诗,“在怎样写”方面疏离了读者。读者第一次读他的诗,觉得很怪,很糊涂,看了一些导读的文章之后,更加糊涂了;再读,早已心有余悸,生怕陷入云里雾中。诗人还和读者赌气:你读不懂是你层次低,我的诗是写给你的下一代读的。读者也会回答:那就等我的下一代长大了你再来写诗吧。诗人抛给读者一层隔离物,读者甩给诗人一碗闭门羹。在那些诗中,常常塞进灰色的情感、阴暗的心理,塞进无病呻吟、无可奈何的伤叹、颓废消极情绪、玩世不恭的胡侃、没落的诱惑、不醒的恶梦、低俗的性暗示等等,精神鸦片似地令人提不起精神来鼓不起劲来,在不知不觉中麻醉了心灵。此其二。
有的人看到类似上述诗人的那些作品,误以为写诗是一种时髦的俏活儿,不必到现实生活中去艰苦地磨练,不必呕心沥血地构思谋篇,把一些流行词汇往天上一抛,按落下的顺序拾起来分行排列一下,就是一首绝妙的诗;这种玩诗的人就属于挨石子的那一群;这种玩出来的诗,败坏了读者的胃口。此其三。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请诗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主旋律中去,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心灵中去,到广大读者需要的多样化中去,用你真的汗水善的脑汁美的灵魂,采撷读者喜闻乐见适合口味的诗的花朵、诗的果实。


第12版(副刊)
专栏:

  “南阳妹”与“三味书屋”
陈振铎
这几年,大西北刮起了南下风,一批批打工仔、打工妹依依惜别黄土地,进行了壮怀激烈的“东征”,到沿海去闯世界。但也有独辟蹊径,目光瞅准偏僻地域,“走西口”的南方客、外来妹……
六盘山下的甘肃省庄浪县由于地处偏僻,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盛吹,原来县城冷落的东大街繁华了起来。一家来自中原大地的梁双慧女士的“三味书屋”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梁双慧是位河南南阳妹。去年阳春三月,她告别了故乡西峡县城苦心经营多年的文印门市部,一路风雨,来到了陇中。她瞅准了庄浪这一甘肃的治安模范县里民风淳、人厚道,社会治安好的先决条件,在县人武部的临街租了间门面,撑起了“三味书屋”的半边天。
“三味书屋”集打字、文印、书法为一身,其经营路数使这个全国“文化模范县”的人士赞叹。“三味书屋”开张那天,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家乡美酒,只有一串串炸响的鞭炮渲染了气氛,吸引了前来观看的人群,都为这个“南阳妹”的气魄和胆略而折服;梁双慧的丈夫李双林是一位乡土书法家,刚过而立之年,是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李双林认为,庄浪虽处偏僻之隅,经济尚不发达,但这里的人民特喜好书画,他与当地书法界进行了广泛接触,切磋书法技艺,已有五百多幅字画被当地工人、农民、干部、教师和学生收藏,为当地书画廊里吹来了一缕新风。
小城“三味书屋”是一方文化乐土。中小学学生常常光顾这里,复习题,优秀作文选打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第12版(副刊)
专栏:

  刘伟从北大荒到北大
余俊生
刘伟是北京大学年轻的教授、经济学家,对这位北大学人来说,北大荒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1975年,不满16岁的刘伟被安排在东北农场的一个连队,和青壮年干着一样重的体力活儿。杀猪、修锅炉、扛麻袋这类活儿他都干过。一次,自己患了扁桃体炎,疼痛不止,卫生员带的所有消炎药都吃完了,丝毫不见效,一点办法都没有,要么就这样忍着剧痛,要么就自己想办法走出这漫长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沼泽地,到公路上拦辆车到有药的连队去。走是肯定走不出去的,说不定连命都得搭进去。最后还是卫生员在他身上学着做针灸给治好了。就是在这“两头看不见,地里三顿饭”的北大荒,炼就了他现在不知何为“吃苦”的铁人个性。北大荒是中国的特定的历史的聚焦。在这里,刘伟与一批下放的老知识分子朝夕相处,受他们的耳濡目染,再加上他对未来的本能的憧憬,促使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对高等学府的向往。读书使他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舞文弄墨小有名气,多次参加赛诗会,多次获奖,成了一名营部的宣传干事。北大荒艰苦的环境炼就了刘伟不怕吃苦的品格,也为他日后在学业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刘伟和广大青年一样欢呼雀跃。在填报志愿时,一位老者跟他讲,不考北大将是人生一大遗憾。于是他把第一志愿改成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从北大荒到北大,刘伟实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
进入北大,刘伟如饥似渴地苦读。四年大学下来,他对所学到的知识仍不满足,于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放弃了去国家机关和一些研究机构工作的机会,留在了学校工作。刘伟说,每人有每人的活法儿,自己对经商和从政都没有把握,但在学校教书、读书、写书、做学问却感到很有点乐趣,尽管有些清苦,有些酸楚。至今,他已经在未名湖畔学习、工作了18个春秋。获得博士学位的刘伟,1989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而1994年便再次破格评定为博士生导师。现在他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科学》杂志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奖。
刘伟说他们这一代人内心深处大都充满矛盾,因为思维里没有习惯存量,许多东西还没有认真接受,新的东西又接踵而至,在互相批判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既有对过去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世的功利,还有对未来的文化企盼。政治性格有时执著,有时冲突。学术性格上,由于受北京大学的熏陶和洗礼,固执自信。他主张用足够的时间去深深地品味资料,站在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去凝练和把握学术问题,真正的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谈到北大荒和北大,刘伟认为这两个地方有一个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都不承认背景。在北大荒,人与自然的斗争十分残酷,无论是谁,只要你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赢得胜利,那你就一定能在北大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北京大学,藏龙卧虎,无论是谁,只要你勤奋努力就会有所成就。可以说,成功是北大给予刘伟的,也是北大荒给予刘伟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世界影视广告精品——中国首映将在京举行
5月10日、1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将举办两场别开生面的映出活动。每场9个小时的活动中,将集中映出法国布尔西科电影资料中心从全世界范围辑选的数百部影视广告。这种加强各国广告界、影视制作界、学术界交流的映出活动,已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这次“中国首映”活动由国际广告杂志社、北京联广国际广告传播公司和北京巨龙焱文艺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