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十年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于宏建
今年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10周年。这场灾难造成的创伤至今仍难以弥合。在刚刚结束的莫斯科8国首脑会议上,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再度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帮助解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问题。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兴建于原苏联时期。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电站4号机组核反应堆管道发生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整个过程持续了10天。当年11月,当4号机组被钢筋混凝土完全封盖之后,放射性物质泄漏才得到控制。这一举世震惊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给周围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危害。据统计,10年来,乌克兰已有16.7万人被核辐射夺去生命,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其中有95万儿童。目前的主要威胁来自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下的近200吨核燃料,这一保护层的有效期限仅有20—30年,周围还有成千吨受到核污染的废墟,潜在的危险因素始终存在。从根本上解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问题已迫在眉睫。
为消除事故的后果,乌克兰承担了沉重的财政压力,每年此项费用支出占国家预算的12%,仅1992—1996年的财政支出就达30亿美元。在西方国家的一再敦促下,乌克兰去年4月作出承诺,将在2000年以前最终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去年12月,乌克兰与西方7国确定了欧盟和西方7国在关闭核电站问题上同乌进行政治、财政和技术合作的基本原则。
然而,西方国家许诺的援助迟迟不能到位。库奇马总统指出,解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样一个国际性问题,乌需要西方七国确定援助的条件、时间和期限,否则,乌克兰无力单独关闭电站。
据乌克兰专家估算,关闭核电站和解决其它相关的问题,大约需要40—60亿美元的投资,乌克兰无力承担。由于乌能源严重匮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目前仍有两个机组运转,为缓解乌克兰的能源危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舆论认为,在援助不到位的情况下关闭电站,对乌克兰经济无异于釜底抽薪。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有机燃料储量的消耗,核能将成为21世纪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然而,如何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则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不可稍有疏忽的紧要问题。
(本报基辅4月22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税收

  税收的调控作用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邹德浩
长期以来,加拿大经济处在自由竞争环境下,生产、分配和交易等问题均纳入市场机制消化解决。为了防止省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缩小个人收入的悬殊差距,联邦政府一直通过税收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使加拿大人在过去30年里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近50%。
加拿大的全国性税收政策是联邦和各省共同制定的,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等支出由联邦和省政府共同负担,但许多措施由省政府具体实施,联邦只是依法支付各省应得的补助金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全国10个省和两个地区中,只有安大略、艾伯塔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比较富裕。依照联邦和省政府资源分配法规定,联邦政府从总税收中依照各省的贫富程度,拨付法定的均衡发展资金,以促进各省、特别是落后省份的经济发展。
联邦通过税收对地方实行财政补助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均衡发展计划转移支付,如最贫穷的纽芬兰省1995年所能征收的个人平均所得税,比同年全国个人平均所得税少601加元,该省得到总补助金额为9.6亿加元。二是联邦政府按照各省人口补助医疗和教育经费,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医疗和教育。三是联邦政府用税收来补助各省办理社会救济,缩小各省之间的发展差距。
加联邦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宏观调控各省经济发展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果。加拿大统计局过去30年的资料表明,最富裕的安大略省和最贫穷的纽芬兰省个人收入的差距,已从1964年的59%下降到1994年的28%,也就是说,在过去30多年里,加拿大人的贫富差距,几乎已缩小了一半。
记者去过经济比较落后的大西洋各省,也到过比较富裕的艾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富人和穷人的最大差别是在住房和汽车方面,而在饮食和衣着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方面差距并不明显。有钱的企业家、医生、明星们常抱怨税负太重,但一般的老百姓却感受不深。
据去年的统计,全加2900万人口中有1983万纳税人。年收入多于81301加元的高收入者,最高税率为49%;年收入低于5600加元的,税率仅为1.2%。富人收入多,但比穷人要多缴15倍以上的税,纳税后富人和穷人收入比例差降到10∶1左右。最贫穷家庭的平均收入由1973年的7230加元,增加到1993年的10088加元,平均每年增加1.7%;而最富裕家庭的平均收入从8万加元增加到9.1万加元,每年仅增加0.8%。
加拿大生活水平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加拿大的贫富差距之所以不如美国悬殊,除了社会福利、失业保险、老年保障等社会服务系统比美国健全外,税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本报渥太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奔驰的窘困
刘华新
4月11日,欧洲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举行年度新闻发布会,来自世界各国的数百名记者听到的是两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一是集团去年亏损57.34亿马克,创历史纪录;二是斯图加特检察院决定对集团领导人向股东提供假情况立案调查。
去年5月,戴姆勒—奔驰集团前董事长伦特在宣布前年集团赢余8.95亿马克的同时,预言当年赢利可望超过10亿马克。但新上任的董事长施伦普却在几星期后预言,集团将亏损15亿马克。今年4月3日,该集团监事会鉴于大量亏损,宣布不发1995年股票红利,这自然引起股东的不满。
维尔茨堡大学的经济学助教克内泽尔只是奔驰公司的一个小股东,他大胆状告该集团前领导人伦特、现董事长施伦普和监事会主席、德意志银行行长科佩尔。
他认为,集团领导提供的情况误导了股东,按德国股票法第400条,可判3年徒刑或处以罚款。斯图加特检察院受理了克内泽尔的控告。
奔驰集团的巨额亏损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去年美元下跌,德国马克坚挺,该集团仅因此即损失24亿马克,这也是该公司领导人为自己辩护的主要理由。另一个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军用产品市场普遍萎缩,子公司之一的德国宇航公司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久前,它被迫宣布与经营不善的荷兰福克飞机制造公司脱钩。这次脱钩就使奔驰集团损失23亿马克。它的另一子公司——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原来是德国最老的电气企业之一,奔驰将其收购后曾进行大力整顿,可惜未能成功,也于今年初宣布解散。这两个公司就使集团亏损39亿马克。
看来,奔驰作为德国最大工业集团,它的领导人不大可能会因为不准确的预测而蹲班房,更何况他们无法左右美元对马克的比价。但是,它至少说明奔驰的全球化战略受阻。“大有大的难处”,公司并非越大越好,盲目扩大经营只能自食其果。这也给目前世界性的兼并风敲了一记警钟。


第7版(国际)
专栏:

  利雅得爆炸案大白于天下
沙特23日出版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去年11月曾造成60多人死伤的利雅得大爆炸破案的消息,沙特警方在无外国力量援助的情况下,成功地逮捕了4名主要罪犯,案犯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第7版(国际)
专栏:

  需求增长产量攀升
石油市场趋稳
本报阿布扎比4月23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国际能源组织在昨天发表的一份关于能源情况的报告中说,自1993年以来,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10年,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将增加34%—46%。
报告强调,对能源的需求主要是对地下能源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对石油的需求将由目前的每天7000万桶增加到9200—9700万桶。
报告说,尽管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加很大,但包括欧佩克组织在内的产油国在不断增加石油产量。资料显示,到本世纪末,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将由目前的4200万桶增加到4700万桶,到2010年将增加到4900万桶。另外欧佩克组织的石油产量也在增加,预计到2010年将由目前的2800万桶增加到5000万桶。因此,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不会出现大的失衡,预计到本世纪末石油价格不会有大幅度增加。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成功
阿根廷科学家最近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重量仅33公斤、高度45厘米的“微型卫星”,是由科尔多瓦省国立大学航空研究所的25名科学家经过3年努力研制成功的,准备在未来几月内交由俄罗斯的火箭发射。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洪水灾害使100多人丧生
据伊斯兰堡报纸23日报道,阿富汗最近发生洪灾,造成生命财产严重损失,目前已有100多人丧生。(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总统说美国的反毒报告不符合事实
阿根廷总统梅内姆22日说,阿根廷所进行的反毒斗争是积极而卓有成效的,美国国务院的反毒报告不符合事实。美国国务院日前发表一份有关拉美国家反毒方面的报告,其中指责阿根廷反毒不力,不愿意在这方面花钱。


第7版(国际)
专栏:

  贝尔大西洋公司与纽约电话公司合并
贝尔大西洋公司和纽约电话公司22日宣布,两家公司将以230亿美元的交易额实现美国通讯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合并,建立仅次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全美第二大通讯公司。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警官学校落成典礼在匈举行
设在布达佩斯的国际警官学校22日举行正式落成典礼。国际警官学校是在美国倡议下,由美国和匈牙利政府合作创办的。该校的教学大纲由16个国家的专家共同拟定。(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调低经济增长预测
德财长称经济弱势是“暂时现象”
新华社波恩4月22日电德国经济部长雷克斯罗特22日在波恩发表谈话时,调低了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认为德国经济今年的增长率将低于1%,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5%。
雷克斯罗特认为,德国经济今年下半年的形势将比上半年好。他预测,1997年德国经济增长将达2.5%。
财政部长魏格尔也认为德国目前的经济弱势只是暂时现象,而不是一种衰退。
但是工业界的估计比较悲观。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亨克尔近日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说,不能排除德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他指出,尽管联邦银行最近再次降息,但人们对今年经济能否有一定增长仍无把握。
德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最近对431个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德国经济情况今年比去年秋天更为不佳。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食品和药品严重缺乏
新华社巴格达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卫生部一位高级官员日前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制裁已使伊拉克食品形势十分严峻,储备的食品和药品几近告急。他呼吁国际组织向伊拉克提供紧急援助,让伊拉克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能体面地生活下去。
伊拉克卫生部卫生和环境保护司司长阿巴斯说,由于营养不良和肠胃及呼吸道疾病,伊拉克不满5岁的儿童每月死亡4500人。仅在今年3月,不满5岁的儿童因肠胃病死亡1165人,因呼吸道病死亡1464人,因营养不良死亡1736人。
联合国儿童组织驻巴格达代表菲利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为扭转制裁使伊拉克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的局面,该组织已提出一项向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的行动计划。这项计划将很快得到实施,有效期直至2000年。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2日电(记者毛雪良)据欧洲联盟的欧洲统计局22日公布的数字,欧盟国家1994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31.03亿吨,比1990年减少2.7%。这是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第三年下降。
欧盟1990年曾提出,为保护生态环境,到2000年,欧盟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要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
欧洲统计局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下降,这主要是一些“短期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如欧盟工业生产下降;德国能源消费尤其是褐煤消费减少;英国关闭了部分煤矿,并将一部分烧煤的发电厂改烧天然气等。
欧洲统计局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国家未来几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会增加”,2000年能否实现目标“仍是个未知数”。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八佰伴集团总部将迁上海
本报东京4月23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今天,日本八佰伴集团总裁和田一夫在此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该集团总部将于今年6月从香港迁至上海。
和田一夫在谈到迁移原因时说,该集团坚信中国经济将在下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集团总部迁往上海,将能更好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海地处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地。集团总部迁往上海,也有利于该集团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此外,该集团从1991年开始向中国投资,目前已在中国确立了生产、批发、零售“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为这次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佰伴集团创业于1930年,是一家跨国流通公司。该集团在日本和海外共有100家企业和389家店铺,从业人员达23000人。1990年,八佰伴将其总部从日本迁到香港。
八佰伴集团将总部迁到上海后,将成为设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国企业集团总部。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朗总统为我承建项目剪彩
新华社德黑兰4月22日电(记者陈铭)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今天为中国承建的一座发电容量为1万千瓦的水电站竣工剪彩,并感谢中国在水电建设方面对伊朗的大力帮助。
拉夫桑贾尼在中国驻伊朗大使王世杰和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驻伊朗首席代表谭国宝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水库大坝和发电站。
这座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西南128公里的水电站是由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承建的。中方负责水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及安装。
伊朗能源部长赞甘德对水电站建设工程表示满意。他说,这个水电站不仅可以发电,而且可以灌溉农田2.3万公顷,因此将大大促进伊朗工农业的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

4月22日,美国各地举行了多种活动纪念“世界地球日”。图为在华盛顿美国能源部利用大楼旁荒地建立的“地球日公园”里,孩子们在给花木浇水。该公园于“地球日”开放,为保护环境,园内设有两个太阳能聚光板,为公园提供电能;所有植物都不施用化肥和杀虫剂。
新华社记者 宋晓刚摄(传真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图为俄罗斯的冬宫,现名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 蔡志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