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4-15

1996-04-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孔繁森之歌(节选)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孔繁森之歌(节选)<br/> 商泽军耿立<br/> 序歌<br/> 平原说她失去了儿子<br/> 高原说她失去了儿子<br/> 母亲说她失去了儿子<br/> 祖国说她失去了儿子<br/> 公元一九九四年<br/> 十一月二十九日<br/> 一个普通的日子<br/> 天上飘着雪花<br/> 在中国,克拉玛依山区<br/> 一块大卵石<br/> 使一个生命在森寒的雪中窒息<br/> 这个年仅五十岁<br/> 还有许多事要做的生命<br/> 这个上有九旬老母<br/> 下有病妻弱女<br/> 最需要服侍需要温暖的生命<br/> 这个身留钱款八元六角<br/> 却想着阿里高原的明天<br/> 为世界屋脊留下璀璨绝笔的生命<br/> 这个和雷锋一样穿过军装<br/> 这个和焦裕禄一样活在基层<br/> 生如春花灿烂<br/> 死如彗星壮美的生命<br/> 我不信——<br/> 这个生命<br/> 被一块卵石窒息了<br/> 如果有教堂,这块<br/> 卵石应该去忏悔<br/> 如果有法庭,在公正的天平下<br/> 这块卵石应该被量刑<br/> 然而,这是一块<br/> 没有生命没有温热的<br/> 丑恶的卵石<br/> 没有眼泪<br/> 没有哭声<br/> 风说,原谅它吧<br/> 雨说,原谅它吧<br/> 高原的雪莲与平原的<br/> 麦穗说,原谅它吧<br/> 就像原谅一条溪<br/> 一段水<br/> 就像原谅一个<br/> 懵懂的做错事的幼小生命<br/> 不!这块卵石<br/> 即使抽它百次,斫它千次<br/> 即使卵石碎了,成了灰粒<br/> 即使灰粒碎了,成了粉末<br/> 即使它变成分子<br/> 没有踪影<br/> 即使它死上百次千次,也难<br/> 将一个纯粹的生命救赎<br/> 石头躺下了,它有它的家族<br/> 它要让它的家族站起<br/> 站成喜马拉雅<br/> 站成冈底斯<br/> 站成昆仑<br/> 站成泰山<br/> 站成一座赤金的丰碑<br/> 从碑座到碑顶<br/> 从黄昏到黎明<br/> 让时光将一个金色的名字<br/> 一点一点<br/> 熔铸而成<br/> 孔繁森<br/> 别<br/> 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母亲已是88岁高龄,他对母亲说,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唤着他的奶名:小三,不去不行吗?<br/> 离家的那天,送行的人们赶到孔繁森住处,然而孔繁森却迟迟不提出发之事,一位细心的老领导说:咱们出去一会儿,让繁森再跟母亲说几句话。<br/> 就在人们走出并带上房门的一刹,孔繁森“扑通”一声双膝跪在母亲面前,他哽咽着说:<br/> “娘,我走了,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看你。”<br/> 娘,我走了<br/> 走得挺远挺远<br/> 隔着好多的河<br/> 没有桥,尽是路<br/> ——小三,不去不行吗?<br/> ——不行啊,娘<br/> 咱吃的是公家的饭<br/> 这衣裳是公家的<br/> 这人也是公家的<br/> ——那就去吧,<br/> 公家的事误了不行<br/> 多带些衣裳、干粮<br/> 这是素朴的母子的对话<br/> 诗人并未增删<br/> 最素朴的东西<br/> 往往是诗<br/> 就像一穗玉米<br/> 一棵高粱<br/> 它们是那么素朴地生长在土上<br/> 又是那么撩起人的遐想<br/> 娘,我走了<br/> 走得挺远挺远<br/> 隔着好多的河<br/> 没有桥<br/> 那边神秘的地方<br/> 离家很远<br/> 繁森要到西藏去了<br/> 他瞒着年迈的母亲<br/>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是<br/> 繁森的先人,孔子说<br/> 父母在,不远游<br/> 游必有方<br/> 是谁说——<br/> 儿行千里母担忧<br/> 是谁说——<br/> 恨忠孝自古不两全<br/> 母亲年老了<br/> 她不能再用针<br/> 为繁森的远行缝补<br/> 餐风饮露的衣衫<br/> 历史上,多少的母亲<br/> 在临行时,为儿子斟下<br/> 满满的壮行酒<br/> 然而,繁森的母亲老了<br/> 她不能为儿子斟酒<br/> 也不能像岳飞之母<br/> 刺下:精忠报国<br/> 这是一个年老的母亲<br/> 目不识丁<br/> 她常年活在<br/> 鲁西平原一个叫五里墩的村庄<br/> 挂满苞米的村庄<br/> 有着红辣椒的村庄<br/> 繁森要走了<br/> 他瞒着他的母亲<br/> 他“扑通”跪下了<br/> 他说什么<br/> 他怎么说<br/> 眼泪已汹涌而出<br/> 无情未必就是豪杰<br/> 弹泪的男子<br/> 未必就是懦夫<br/> 确实,真正的男子<br/> 流血也还流泪<br/> 是谁说——<br/> 从血管里淌出的都是水<br/> 血是热的<br/> 水是柔的<br/> 一个真正的男子<br/> 他有热的一面<br/> 也有柔的风骨<br/> 当他面对着丑恶、卑污<br/> 当他面对着不义、争斗<br/> 他是火、是血<br/> 是出手的利剑<br/> 把丑从对方的喉间取走<br/> 娘,我走了<br/> 走得很远很远<br/> 隔着好多的河<br/> 没有桥,尽是路<br/> 以后还乡,也许<br/> 常在梦中——<br/> 走过村头的杨树<br/> 走过一家一家的土墙<br/> 那时,月白风清<br/> 没有了狗叫<br/> 也没有了鸡鸣<br/> 一下一下的叩门<br/> 像小时放学归家<br/> 想娘、盼娘<br/> 然而,这常常是梦<br/> 等他辗转醒来,高原上<br/> 的月亮,定在空中<br/> 睁着眼睛<br/> 娘,我走了<br/> 走得很远很远<br/> 隔着好多的河<br/> 没有桥,尽是路……<br/> 哺养明天<br/> 1992年,孔繁森在地震灾区察看灾情,他看到一座倒塌的房屋前,三个脏兮兮的孩子相拥而哭,他们成了孤儿,孔繁森把孩子揽在怀里:<br/> “孩子,莫哭。党就是你们的亲人,一定会让你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还要送你们上学。”<br/> 孔繁森把三个孩子<br/> 接到拉萨<br/> 他用热水为他们洗澡<br/> 就是这样<br/> 一个市长三个孩子<br/> 组成一个家庭,开始运转在<br/> 世界最高的屋脊<br/> 早晨,市长爷爷<br/> 为孩子们做好饭菜<br/> 晚上,洗脸,洗脚,铺床<br/> 孩子是顽皮的<br/> 梦中寻到的厕所<br/> 天明厕所却建在了床上<br/> 孔繁森说<br/> ——明天是孩子们的<br/> 操心孩子就是操心明天<br/> 哺养孩子就是哺养明天<br/> 孔繁森说<br/> ——明天我们都会老去<br/> 培养孩子就像耘地<br/>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r/> 千万不要种下蒺藜<br/> 孔繁森离开拉萨了<br/>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br/> 他们常在门口<br/> 等着市长爷爷<br/> 直到暮色落下……<br/> 清贫赋<br/> 孔繁森殉职后,人们在整理遗物时,看到几件令人心碎的东西,一是他仅有的钱款:八元六角;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下的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br/>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br/> 清贫,意味着坚守<br/> 也意味着放弃<br/> 它坚守信仰、精神<br/> 它放弃奢华<br/> 灯红酒绿<br/> 清贫,在现世<br/> 正变得稀有<br/> 在信仰失重的时代<br/> 它像濒于灭绝的<br/> 天鹅一样高贵<br/> 高贵这个词多么好<br/> 它不是一些无知的人<br/> 泼在它上面的那些污水<br/> 人们不敢奢谈高贵<br/> 人们放弃追求高贵<br/> 谁最高贵?<br/> 肮脏的猪不高贵,为了<br/> 一抔酒糟<br/> 它们撕扑着抢,抢后就<br/> 昏昏欲睡<br/> 天鹅高贵,为着蓝天一声<br/> 长唳,面对现代污染<br/> 宁可玉碎,决不后退<br/> 位高不一定就高贵<br/> 富贵也不等同高贵<br/>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br/> 富不淫贫不移<br/> 威武不屈这就是高贵<br/> 文天祥高贵秋瑾高贵<br/> 方志敏高贵江竹筠高贵<br/> 许云峰高贵<br/> 歌乐山带着镣铐的烈士高贵<br/> 狱中的方志敏<br/> 他在纸上抒写着《清贫》<br/> 他用形象塑造着高贵<br/> ——不错,共产党员是<br/> 清贫的<br/> 我宁愿坚守着这清贫<br/> 孔繁森是清贫的<br/> 他的钱款只有八元六角<br/> 就像国民党兵<br/> 从方志敏身上仅仅搜出<br/> 两块大洋<br/> 这么大的官这么少的钱<br/> 他们又捏遍了方志敏的衣角<br/> 孔繁森是清贫的<br/> 清贫的是外表的服饰<br/> 清贫的是餐桌上的饭食<br/> 孔繁森最富有<br/> 他富有死后的哭声<br/> 从高原到平原<br/> 从拉萨到聊城<br/> 他富有死后的送葬<br/> 黄河为他送葬<br/> 长江为他送葬<br/> 五里墩的人步行几十里<br/> 年逾九旬的将军坐着轮椅<br/> 来为一个人送葬<br/> 人们从山地来<br/> 人们从河边来<br/> 人们采来绿叶<br/> 人们为生前最清贫的<br/> 一个共产党人送葬<br/> (这首长诗的《亲情》一章曾在本报1995年10月7日第六版《文学作品》上选载)

图片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这是骧跃装饰公司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精心设计制作的一幅壁画。它以西藏圣山圣湖为题材,手法细腻、绘制精良,生动地表现了雪域高原特有的圣洁风情。 朱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