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抓住机遇扬长避短
——内蒙古伊克昭盟盟委书记云公民一席谈
本报记者刘亮明
云公民,蒙古族,1950年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草原上。清华大学毕业,曾任呼和浩特市计划委员会主任、交通局长,伊盟行署副盟长、盟长,1995年出任伊盟盟委书记。
我们伊盟是个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从表面的自然情况看,不是沙漠,就是丘陵沟壑,条件固然不能说好。但同时它又是个地下资源富集的地区,只要开发好,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大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握机遇,能不能真正从改变这个地区的贫困面貌、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基点出发,潜下心来想办法,扑下身子干实事,真正把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来。
现在伊盟又赶上了一个好机遇,一方面是国家开发战略的西移,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大,盼富心情迫切。只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伊盟的经济就没有不发展的道理,就完全能够以文明富裕、令人刮目相看的新面貌走向21世纪。
盟委提出全盟工作要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有的同志说我们卡得太硬,给大家的压力太大。这说到底还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作祟。人家张家港各行各业都是自加压力,所以才有那么快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过得越来越红火。我们本来就落后,不拚命工作朝前赶,怎能尽快改变贫困面貌,怎能让群众放心满意呢?如果心里时时想着老百姓疾苦,记着人民的殷切期望,就不会感到压力大了。
近几年,我们盟委领导的思想都凝聚到了发展伊盟经济上,大家不争吵不喊叫,都在铆足劲扎扎实实为伊盟人民办实事。农业上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并在拉通一二三产业、联动种养加、贸工农、增收增效上狠下功夫;工业上组建集团,形成“龙头”,带动和推进资源转换战略的实现,尽快形成支柱产业,促进经济整体发展进程。3年来,我们的粮食每年以5000万公斤的速度增长,去年已达到6.83亿公斤;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标在自治区已稳获三连冠,实现了跨越性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逐年明显提高。
作为伊盟盟委的一把手,我曾明确说过,如果在3年内全盟的面貌没有明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较大的提高,不用任何人说,我就会自动引咎辞职。今天我还是这句话。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定要给党和伊盟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菜迷”冯兴才
赵鹏饶传贤
13本台历整整齐齐地码在桌角,由于年代已久,页片已经发皱。随意翻开,每页上记得密密麻麻:天气、品种、株数、时间、长势、施肥、喷药、下茬以及销售。
“这些都是打我搞蔬菜研究会之前就开始每天作的观察日记,我琢磨要是写本《蔬菜志》总得需要这些东西吧。”这位在闽北邵武市被远乡近村群众称为“种菜状元”的冯兴才,极认真地对记者说道。
1961年初中毕业回乡的冯兴才,原本是可以走另一条路的。他当过会计,作过保管,还曾担任过10年的村党支书。然而甭管做什么,三十几年来他始终割舍不下对种菜的迷恋。不管多累、多烦,他只要往菜地里一钻,便全忘了。有一年,老冯试种一种名叫“玻璃脆”的芹菜新品种,因为没经验,菜苗移栽时没能及时覆盖薄膜。结果,一晚上全都冻死了。他又急又气,竟蹲在田头抹起了眼泪。这以后,不管夜里有多冷,他总是披衣守在地里。
“种菜不难,种好可不容易,关键要靠科技。”时间久了,冯兴才种出了门道。老冯开始大量订阅各种蔬菜杂志,还报名参加了中国农函大蔬菜专业学习。同时他还组织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本地的蔬菜种植。
邵武土薄水冷,当地的蔬菜不仅品种单调,而且结果少而小,质量不佳。每到春、秋季,便常有“青菜贵过鱼肉”之说。冯兴才循难而进,硬是靠着书上学来的人工授粉、大棚栽培、杂交改良等新技术,前后十余年,成功地培育、引进并推广了青椒、大白菜、红菜苔、绿莴笋等50多个适宜本地生长、优质丰产的新品种。老冯还将自己总结出来的成果编成500多份技术指导,走乡串村无偿介绍给周围地区的群众。在他手把手的传授下,一大批蔬菜专业户率先脱贫走上了致富路。邵武市蔬菜供应市场也从此连续七年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的喜人景象。为此,老冯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专业户”的称号。
如今已谢职在家的老冯,依然闲不下来。“编本《蔬菜志》,算是我为家乡为后人留点资料,也让他们少走弯路吧。”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特写

  多为英雄献爱心
本报记者龚永泉
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两年来,共奖励和抚恤了146位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个人和他们的家属,共支付了71.96万元。基金会会长秦杰说:“对见义勇为个人进行嘉奖固然应该,对因见义勇为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壮士进行资助更为急需,决不能让英雄流血之后再流泪!”
基金会成立刚10天,秦杰就与有关部门的同志携带1万元现金前往镇江丹阳,探望与罪犯搏斗而高位截瘫的英雄高新大。
高新大露出了笑容
40岁的高新大是丹阳市皇塘镇的村民,1991年5月21日凌晨,该市蒋墅镇20岁的女村民陈某因与其男友分手,男友便携带凶器和汽油,纵火点燃陈某家二楼三楼住房,又爬上三楼阳台揭瓦猛砸赶来劝阻和救火的群众及消防队员,10多名群众被砸伤。紧要关头,在该镇探亲的高新大迅即冲上着火的三楼擒拿罪犯。搏斗中,他与罪犯一起从三楼摔到水泥地上,罪犯当场毙命,高新大昏迷不醒,后经及时抢救脱险,但却留下高位截瘫。
高新大住院5个多月,当地政府为他支付医疗费1万多元,并发生活费每月150元,另请一人专门照顾他。高新大的妻子因不堪生活重负,与他离了婚,留下两个女儿远走他乡。微薄的生活费,要维持一家3口的生活,窘境可想而知。
因此,基金会一成立,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新大。秦杰说:“我此行的目的并非仅为送钱而来,主要是与当地领导商量,比较实际而又长远地为高新大解决困难,否则,谁还愿见义勇为?”
后来,当地政府为高新大一家办理了农转非手续,民政部门批准高新大为一等残废,两个孩子的学费全免,高新大脸上露出了笑容。
最使高新大欣慰的是,女儿很懂事也很争气,15岁的大女儿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女儿的成绩在学校也名列前茅。
要吃徐庆云的喜糖
1992年6月10日上午,兴化市老圩乡麦场发生一起大火,火势蔓延到一家商店和几户村民住房,情况十分危急。正在火场对面农田干活的徐庆云见状后,立即泅水过河投入灭火。他几次冲进商店搬出煤油箱、鞭炮、电视机等易燃易爆和贵重物品,当最后一次冲进商店时,他被烧伤了,烧伤面积达80%。
当地政府授予徐庆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奖励2000元,并募集了1万余元为他进行治疗,但由于面容被毁,徐庆云连家门都不愿出,精神上痛苦异常。基金会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新闻界向社会呼吁:“为恢复救火英雄徐庆云的容貌,基金会出资两万元,并希望社会热心相助!”从中小学生到八旬老人,人们献出了一份又一份爱心,捐款近6万元。特别是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决定,用一流的技术力量和服务为英雄治伤整容,并免收手续费和住院费。手术分恢复手功能、消除颈部疤痕、改善面容和再造双耳4项,共10余次手术,每次间隔一个月左右,约需一年时间。目前,已完成3项手术。
记者到医院探访了徐庆云。他住在单人病房里,3项手术均很成功。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已为徐庆云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并安排到市属效益好的企业工作,结婚时将资助其1万元。市妇联主任冉玲秀对他说:“我们盼望你早日康复,愿作你的红娘,一定吃上你的喜糖!”记者看到,徐庆云有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前来探望他的人的姓名。他说:“社会给了我这么多的爱,这是我不幸之中的万幸,我以后一定要为社会多做工作,作为报答!”
为英雄姐妹撑腰
从王才珍和杨芝红的经历,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感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遗留问题,解决得越来越“仗义”了。
王才珍和杨芝红,这两位农村姑娘分别来自南京六合县和盐城阜宁县,在苏州合金材料总厂双桥分厂打工。去年3月5日晚,两人在内氧炉车间上夜班,该车间存放着合金触头焊接用的白银。大约11点钟,4个歹徒骗开车间大门,用凶器逼着两姑娘交出车间里存放的白银。两人不畏强暴,拚死相搏,4个歹徒终于一无所获,惊慌逃窜,两位姑娘却身负重伤。
王才珍脖子上被刺的一刀缝了8针,距主动脉仅差半厘米,十分危险。杨芝红受伤20多处,腹部一刀戳穿大小肠及膀胱,伤及子宫。由于流血过多,入院时血压已降到零,经全力抢救5个多小时,才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两位打工妹浴血勇斗4歹徒的事迹在苏州传开后,各界人士和群众纷纷前往医院慰问英雄。苏州市妇联为她俩办理了终身安全保险。厂长陆建林表示,工厂不仅负责王才珍、杨芝红的全部医疗费用,而且妥善安置今后的工作,决不让她俩因保护集体财产负伤而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苏州郊区政府决定,将她们两家人的户口特批迁入郊区,并安排了住房。
7月21日,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隆重召开大会,表彰奖励王才珍、杨芝红的见义勇为壮举。省、市基金会领导为她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3.2万元奖金。
去年11月,王才珍作为江苏的3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事迹表彰会,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到目前为止,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共募集资金723.7万元,基金增值133.68万元。应该说,解决见义勇为的遗留问题,仅靠基金会是远远不够的,根本的途径是通过立法,建立社会激励保障机制。去年6月16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这在全国是第一个。秦杰说:“英雄为社会作了贡献,社会不应忘记,决不能让他们英雄一时,困难一世,应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群众。宣传英雄是时代的需要,解决英雄的后顾之忧同样是时代的需要!”
(附图片)
下图:有关部门同志探望英雄高新大。祝桂成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走出燕翼围
本报记者丁伟
在赣南龙南县,有个客家人聚居的村落杨村镇,杨村镇有个客家围屋燕翼围。燕翼围建于宋代,虽历经千年但保存完好,几十户客家人至今还住在围屋内。整个围屋呈方形,四角耸立坚固的碉堡,墙体由青砖和花岗石砌成,分布着一排排“猫眼”似的错落有致的枪孔炮洞。方堡之内是围屋,分4层,呈悬挂外廊结构,有四字型走马楼相连,以祖厅为中心,按八卦分布,共有9栋18厅。围内有粮仓、水井、排污道、草坪、戏台等,生活功能齐全,防匪,防盗,防灾,体现了客家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据史书记载,由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和北宋末年的靖康南渡,中原人口大量南移。他们中的大部分越过南岭,相对集中聚居在福建、广东等地,小部分则阻于南岭或九连山以北。这些移民一般都是成族迁徙,走到一小块地多人少而又适于生存的地方便定居下来。一些人丁兴旺的家族用泥土或采来山中石头,筑起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客家围屋成族聚居。
杨村镇坐落在九连山北麓一小块山间盆地中,四面环山,只一条山间小路与外界相连。独特的家族史和闭塞的地理条件造成了杨村人封闭、排外的心理。据《龙南县志》记载,杨村人“力耕田而轻赈负”,和地方政府及外来人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和外界隔绝,杨村人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客家人的古朴民风,其语言、服饰别具特色。至今,杨村镇年长的妇女还戴着兜头帕。这种头帕用自己纺制的土布做成,色彩艳丽。
九连山中盛产香菇,味道鲜美。过去,除自家食用外,杨村人并不知道香菇还能派上别的用场。素有经商传统的广东人便把香菇低价买走,贩到香港、东南亚等地,使海外只知广东连平产菇,却不知产地实在杨村镇。
改革开放,风物渐开,105国道就在离杨村镇不远处穿过。有一天,一位杨村人到广东走亲,所带的几斤香菇被途中一饭店老板以300元的价钱买走。此事震动了杨村镇,村民知道了小小香菇其实是摇钱树。到广东贩卖香菇的人越来越多,远近客商纷至沓来。
1991年,顺应香菇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形势,龙南县及杨村镇多方集资,建起一个占地20多亩的香菇批发市场。几年来,市场成交额逐年大幅上升,1995年达1.5亿元。杨村香菇市场成了全国最大的椴木香菇市场。山间小路拓宽了,每逢3、6、9集日,成百上千辆卡车云集杨村,一箱箱的香菇运往广州、深圳,通过外贸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地。“菇不到杨村不香”,杨村镇声名远扬。
(附图片)
龙南燕翼围内景 周传荣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名气与风度
余北溟
几天前,记者到北京西城区官园小学采访,临别前校领导恳切希望能宣传一下北京朗诵艺术团。
艺术团与学校有甚瓜葛?原来北京朗诵艺术团刚在这里进行过义务演出。小学本不宽裕,听说有人要来义务演出,自然兴奋不已;然而兴奋之余又不免惶恐:学校没钱招待不说,就连最起码的接送都做不到。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演出当日由校领导恭候在学校门口的马路边,以示歉意。
那天下午,快到演出时分,仍不见艺术团的车到。心急之际,正好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位似曾相识的老者。校领导随意嘟囔了一句:“演出的也该到了。”擦肩而过的老者驻足道:“我就是来演出的呀!”校领导这才看出,这位老者就是电视剧《西游记》中沙和尚的扮演者阎怀礼。随后20多位艺术家陆续赶到。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很快过去,学校老师还没来得及道声谢谢,老艺术家们就跟来时一样,一个个登上公共汽车离去。老师们感慨万千。
如今,纯义务的演出,已不太多,而又不拘演出条件好坏、路程远近,则更难能可贵,何况这事发生在一些老艺术家身上!团长殷之光久负盛名,阎怀礼尽人皆知,著名男低音歌唱家马子跃也早已名声在外。另据了解,北京朗诵艺术团固定演员仅有六七人,每当演出时分,便有北京人艺或青艺的离退休老演员“加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艺术家们的树人之志,当在千里之外。
令人遗憾的是,有着“艺术家”头衔的人们并非都有如此风度。时下,一些自称或人称“青年艺术家”的这“星”那“星”,名声似乎并不太好。或是偷税漏税,或是罢唱罢演,或是索要高额出场费,或是公众场合粗言秽语不绝于口……搞艺术的而竟至于这般斯文扫地,岂不悲乎!
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但愿上述“青年艺术家”能以老者为榜样,先学做人,进而为树人做些努力。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雏鹰行动”在温州
本报记者武卫政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推出的以提高少年儿童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因其创意独特,操作性强,受到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们的重视。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二年级学生陈佳琪,爷爷爱,奶奶宠,曾经是家里的“小皇帝”,她的父母有过担忧:这样娇生惯养怎么行?
“雏鹰行动”旨在培养少年儿童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服务,学会创造。陈佳琪的母亲了解到这些,就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这一活动,鼓励女儿从穿衣吃饭、铺床叠被做起,并如实考评记录。“一段时间下来,女儿不仅不求别人帮助,而且想着帮助别人了。”这位母亲高兴地对老师说,“女儿长大了!”
可以说,爱子心切而不知如何施教,使很多家长陷于困惑。如今,在温州城乡,因为有了“雏鹰行动”,有了涉及家务、礼仪、孝敬等20多枚雏鹰奖章的争章指导手册,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探索,逐渐明白了从实际出发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并发挥其特长。
广场路小学二年级老师上语文课《树叶画》时,指导学生采集干净、完整的树叶,正确使用工具制作树叶画;学校在装修教学楼时,特意留出近20米的墙壁,让学生创作壁画装扮校园。温州市桥儿头小学在180平方米见方的楼顶,开辟“自由画天地”,孩子们每天可以在这里尽情涂写童年的情趣。争奖章争到了课堂、课间,老师们说,这一活动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是一个促进。比如,写一次争章日记,孩子们就能练一次笔。
今年正月初三,桥儿头小学三年级(3)班一个“假日小队”的几个同学,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来到民航路,清理绿化带上的垃圾。这活又脏又累,但孩子们干得挺来劲,爸爸妈妈们也没有大包大揽。事后,张晓同学在争章日记中写道:“我已干得腰酸背痛,但看到大家干得那么认真,那么起劲,也就忘记了疼痛。”
在鹿城区,李越、余谷、庄圆圆、郑拓、张亦良这5个小学生的妈妈则主动拉起手来,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快乐家园”。在这个民主、活泼的大家庭里,这些往常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的独生子女改掉了不少坏毛病,几位家长也与孩子们成了知心朋友。余谷小朋友的妈妈感慨地说:“过去老把儿子关在家里,什么都包办。在集体活动中一亮相,才知道他是多么任性、娇气。”好强的余谷听了这话很不服气,后来大伙儿去仙岩,他再不喊走不动,再不用人背,跑得最快,还拉着体力不支的妈妈一起走。
在鹿城区教委干部邹有林的“撮合”下,又有30多个“快乐家园”诞生了。区教委副主任蔡勤笑由此想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研究独生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新课题。
温州的很多孩子在长大。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市少工委副主任卞福豫却不断地提醒老师和家长:有的学生在家在校能主动打扫卫生,可在公共场所却乱扔东西;遇见老师很有礼貌,出了校门却又说脏话。所以,我们不但要注意孩子公共场所行为的训练,更要重视良好品质的养成。
“这就要强调让孩子们在‘雏鹰行动’中自我教育。”桥儿头小学中队辅导员任力青说,老师、家长必须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他们才能真正长大。
(附图片)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二(5)班的方园小朋友烧的菜得到妈妈的好评。
方建国摄
温州市桥儿头小学的“假日小队”在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