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我国育出首例
无毒良种梨苗木
本报讯四川农业大学冷怀琼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无毒良种梨苗木,近日,通过鉴定试验,获得了早酥、金花和宝珠3个品种的脱毒苗。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自己无毒梨苗木历史。
几年来,冷教授选定四川省推广量较多的早酥、金花等4个品种进行脱毒处理,最后有3个品种21株梨苗经鉴定确定完全脱毒。(李欣红陈怀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一份特殊的年货
肖木森
春节过后,湖北省随州市何店镇天子堰村家家户户挥锹忙碌,将2800株银杏树苗栽上了山坡村头。这是该市副市长李冠泉自费为这个村购置的一份珍贵的年货。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是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在当地被称为“摇钱树”、“万元树”,1993年就给该市农民创收1400万元。1994年,李冠泉当选为随州市副市长,主管林业。他随即在全市推行“银杏致富”战略,计划全市在1998年达到全市人均种植银杏10株,实现“银杏亿元工程”目标。他从自己做起,率先示范,选定致富无门的天子堰村作为帮扶对象。当年春,他就用自己的600元积蓄购银杏树苗1300株送到村组,去年又购送1700株。
天子堰村共有970人,这里坡陡田瘠,致富门路不多,村民们对市长送来的礼物特别珍惜,前两年送来的3000棵树苗已全部成活。
三年来,李冠泉共花私人积蓄3000多元,给该村送苗达5800株,他决心在任期内送苗1万株,全村人均超过10株,让乡亲大发银杏财。在他的推动下,全市人均种植银杏已超过5株。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北京加快种子产业化
本报讯为了建设集科研、育种、繁殖、推广、加工、检验、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种子产业,北京市将成立新的北京市种子公司。新组建的种子公司,把原有的两家优势,即原市种子公司的科技、检测、信息等优势和原市良种场的土地、仓储、凉晒、运输等优势结合起来,公司从国内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直接在该公司的地内比较、试验、繁殖,避免了过去的委托式试验、繁殖而造成的人为混杂;也避免了原市良种场无目的的引进和繁殖。同时,农业部已确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北京大力支持,建立引种中心、原种繁殖中心、种子加工和烘干工程、大型种子包装材料厂。 (高启臣)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竹溪种子质量有保障
本报讯年初,湖北省竹溪县许多农户在购买稻种和玉米种子时,都得到一份《良种供应证》。这是竹溪县种子站防止劣种坑农、完善“两杂”种子质量保障体系的又一措施。
竹溪县种子站在坚持执行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种子经营许可证和植物检疫证、准运证的“两杂”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最近又推出《良种供应证》的新举措,使农户买种放心。《良种供应证》填写购种户主姓名、种子品种名称、数量、金额和经办人、购种时间等项目,由农户保管。持证到种子部门供应网点所购任何种子,均实行质量保证。若发生假劣种子坑农,农户可凭证找供种部门索赔损失,还可凭证查处乱涨价、多收种子款等违反物价政策行为。
(邹蔚烈段升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科技水利是财神
——河南省滑县发展农业纪略
本报记者董洪亮
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黄河故道的滑县,曾被称为“四堤九坡十八洼,九条河流纵横跨,七十二道风沙岗,四十万亩盐碱沙”。改革开放后,滑县大力发展农业,自1989年以来,粮食、棉花、油料产量连续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48.3元提高到1995年的1217元。
滑县1986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1991年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1989年名列全国12个大粮仓县的第6位。滑县农业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两点是依靠科技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科学技术是“财神”的观念已深入滑县干部群众的心中。1980年建立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是当时全国最早的10家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之一,现在已是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推广员。种子体系形成“公司——分公司——供种站——种子基地”网络,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7%,良种繁育基地有5万亩,被农业部批准为中国种子集团种子产业化试点县。滑县在植保工作中加强种子、农药、化肥质量监测。全县设立44个虫情测报点,24个“庄稼医院”,每500亩地固定一名查虫员,对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滑县还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以及人工增雨新技术。去年10月1日,全县首次人工增雨成功,保证了全县140万亩小麦足墒及时下种。
“水利是农业的命根子”,滑县人这样称呼水利设施。滑县农民注重打井配套,全县机井保有量31000眼,居全国县级机井保有量第一,占全国机井总量的1%,而且90%的井达到机电双配套,基本实现50亩地一眼井。滑县还投入资金1.6亿元引黄补源,开挖、整治干渠、支渠总长度1194公里。基本形成了以井为主,井渠结合,旱浇涝排,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县已建成旱涝保收田1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8万亩。去年,滑县粮食总产量77.2万吨,棉花总产量1.81万吨,油料总产量达8.3万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小康路上带头人
湖北省谷城县沈湾镇党委、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工作中,首先对村组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400多名村组干部在率先跨入小康行列的同时,带领农民致富。瞧,王?村一组组长王志成种的莲藕长得多好。马明刚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乐平市塔前乡新场村农民组成数支独轮车队,往返穿梭在该市及邻近的波阳、万年、德兴、婺源等地兜售自己烧制的缸、罐、钵等陶制日用品,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詹晓东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一定要保住“北大仓”
——来自黑龙江的报告
刘焱赵凤江
编者按:人口不断增长,耕地又在减少;12亿人要吃饭,经济又要加快发展。我们的土地负载已经越来越重……保护耕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从今天起,本版特开辟《耕地:我们的生命线》专栏,陆续介绍各地保护耕地的做法和经验。
千里平畴,万顷沃野,千万年奔流不息的松花江与嫩江,共同创造出一片神奇富饶的黑土地。
黑龙江有1.7亿亩耕地,人均耕地4.2亩,均居全国之冠。肥沃的黑土,大量运用机械化的耕作方式,给黑龙江人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
自家的米袋子是充足的,每年还向国家提供40至50亿公斤的商品粮。年年月月,那一列列火车,一艘艘轮船,运向关内的是晶莹的大米、饱满的大豆、澄黄的玉米、小麦……
神奇的黑土地,巨大的潜力。正是立足于这一点,省委书记岳岐峰满怀信心地说,未来15年,黑龙江要将粮食年总产量由现在的250亿公斤增加到500亿公斤,为国家再造一个“北大仓”。
丰饶的土地和粮仓,耕地还需要保护吗?
对此,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局长赵福臣的回答是肯定的:要!
他说,也许正是仗着这份殷实的家底,一度人们用地过分慷慨:一个村长竟能一次批准50亩地建砖窑;一个煤矿城市,市长一纸便函便占用1800亩耕地建工厂。某个口岸城市的土地管理局,曾经被撤销一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256宗用地有150多宗没办手续,用个别市领导的话说,可以“先干再办手续,先上车再补票”。一个村子的1200亩耕地被征用1100亩,以作开发区用地(其中大多数土地未办征用手续),全村1100口人只剩下100亩地,“感动”得征地者一个劲地说:“这里的农民真老实。”市土地局恢复后,清理出这个城市的9件违法占地大要案,占地面积达49万平方米!
算算帐,这样的用地速度,黑龙江人土肥地广的自豪感还能保持多久?
建国以来,黑龙江的人均耕地从8亩多减少到如今的4.2亩。决策者们已经感到了一种日甚一日的压力。
“一定要保住‘北大仓’,不仅为黑龙江,更为了全国人民!”省长田凤山说。黑龙江正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一步要把全省1.3亿亩耕地划进保护圈,保护率可达85%;更重要的是保证50年不变。未来50年,黑龙江如果保住了这1亿多亩耕地,将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松花江地区已经连续10年粮食不减产,即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1994年也未减。这个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均耕地3.3亩,尽管低于全省水平,但这个数字已经6年不减。他们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也领先一步,从1992年开始到1994年结束,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了92%,人均近3亩。
牡丹江是个多山的城市,人均耕地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用市委书记杨国俊的话说,每一分耕地,对于这个不断扩展的城市来说,都是宝贵的。城郊的菜地,曾一度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市土地局一成立,就担起了保护“米袋子”、“菜篮子”的责任。1986年,《牡丹江市老菜田保护区新菜田开发区规划》出台,将绝大多数菜地列入永久性保护区。从1991年开始,这个局又投入数百万元的“菜田开发基金”,扶植菜田开发。现在这个市不仅本市居民吃菜有保证,还有大量蔬菜供应外地。
在绥化地区的肇东市,原市委书记李振东(现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向我们展示了肇东全市人民共同营造的一个“金字塔”工程:即以60万农民在300万亩耕地上所从事的农业为塔基,塔身是以玉米为基础的精深加工业,塔尖则是深加工后的国内外销售。这是一个以耕地为本的富县强民工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肇东的经济。于是,这里做到了连续5年耕地不减一分。
新一代“北大荒”人开拓新的“北大仓”
耕地富裕的黑龙江,并没有躺在“北大仓”上睡觉。为了增产粮食,黑龙江人不仅力保现有耕地,而且发扬老“北大荒”人的精神,向荒山、荒滩要地,着力开拓新的“北大仓”。
松花江地区计划通过后备资源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从1994年到2000年新增耕地100万亩。地区土地管理局局长高凤林说,要通过开发复垦与改造中低产田,再造一个松花江!
牡丹江市土地管理局孙明远局长向我们展示了该市的宏伟计划:到本世纪末开荒百万亩。他们已经开荒58万亩,改造废弃地3.3万亩,合计60多万亩——差不多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县的耕地。
黑龙江共有荒地7365万亩,其中宜农荒地2211万亩。这些地大多平坦,成片,肥沃,交通便利。具有诱人的开发魅力。近几年,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瞄准这片黑土地,竞买,租赁,合作投资,形成一个“五荒”资源开发的热潮。5年来,黑龙江新开垦耕地312万亩,全省耕地净增78万亩。
耕地保护呼唤着法制的力量
从1987年开始,黑龙江省人大、省政府陆续颁布了一批严明的法律法规。1987年以来,全省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8117件,拆除违法建筑物34.8万平方米,收回土地9403亩。
巴彦县富江乡政府一些领导为了方便县乡某些干部和群众建住房,不顾民情,公然毁掉良田84亩给关系户建房,引起群众强烈反应,却没有得到当地领导应有的重视。省土地局请新闻记者赴现场采访,随后给以“曝光”。时隔不久,县领导赶来处理,主要责任人乡党委书记、乡长、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县土地局两名副局长,分别受到撤职、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前不久,省土地管理局根据群众反映,对哈尔滨市土地执法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检查,检查中涉及多头管地、批地、擅自下放土地审批权、擅自设立开发区、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哈尔滨市领导很重视这次检查,现正在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有土才有粮。1987年以来,黑龙江耕地稳中有增。199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登上了250亿公斤的新台阶。省长田凤山说,黑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农业富省。黑龙江的下一步,就是要立足于耕地之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农业富省的转变,进而将农业优势转变为工业优势、商贸优势。
“北大仓”的人民正在耕耘着美好的明天。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农药不仅能杀死害虫,而且同样也能杀死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科学、合理地使用和保管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
警惕农药“杀手”
尹诗雄

农药不仅能杀死害虫,而且同样也能杀死人!
据农业部、卫生部官员披露,近几年全国农药中毒的人数年均已超过10万人。各地卫生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1993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毒总人数为51283人,死亡6156人。
过去提到喷施农药,农民想到的只是棉花、水稻。如今,除棉花、稻苗之外,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绿豆、果树、蔬菜……没有哪一种农作物不喷施农药。由于农药的过度喷施,给人们的身体和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报界披露,1994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干旱,10月份以后又持续高温多雨,致使鲁南地区甘薯天蛾大泛滥,受灾面积1000多万亩,其中60多万亩农田绝产。心急如焚的农民为了尽快灭虫,严重违反喷施农药的操作规程,超浓度喷施了按规定绝不能用于喷施的“3911”等剧毒农药。许多农民在未带帽子、口罩、手套,未穿胶鞋的情况下在地头田间喷施操作,有的农民甚至光着膀子,用脸盆、水桶等器具喷药,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中毒事件发生。河南省唐河县桐河乡卫生院去年仅在10天之内,就抢救因喷施农药中毒的农民达20多人。地处江汉平原棉产区的一些县市,因喷施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事件也频频发生。

目前,农村农药知识与使用技术的传播,远不及农药的普及。不少农民由于不懂农药使用技术,对农药性能、使用方法等不甚了解,盲目喷施,以致庄稼遭殃、牲畜伤亡。
去年6月26日早晨,江苏省新曹农场匡东分场6区职工俞小清,望着自家责任田里12亩蔫萎的薄荷和1亩多畸形的大豆苗,顿足捶胸,痛哭失声。原来,前天下午,俞小清对薄荷进行化除,随手将家中去年剩下的农药瓶带到田头,瓶上无任何标志,实际上装的是二甲四氯。这种农药本应用于防治麦类宽叶杂草,俞小清却把它当成苯达松使用,使12亩薄荷和1亩多大豆全部枯死。
不久前,鄂西南边陲某乡潘庆村农民陈明山见蚊虫把牛咬得鲜血直流,就把农药往牛身上涂擦,牛中毒死亡。
农药中毒已不单单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近年来,一些蔬菜种植户为使蔬菜粗壮、快长,有病没病就喷施“3911”农药,给吃菜人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1994年盛夏,上海酷热难熬,蔬菜价格高且量少,少数农民在农药药性未退时就将蔬菜上市出售,结果发生数起居民吃菜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例。不少市民感叹地说:“再这样下去,可能没人敢吃蔬菜了。”而在一些大中城市“买菜最好买虫蛀的”,已经成了家庭主妇的信条。

农药毒害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少农民没有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或者不懂高毒性农药使用方法;使用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结合部经常出现滴漏,导致中毒;部分菜农见利忘义,为保障收入,不顾他人健康,过量使用农药,甚至使用违禁农药。
农药对人民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切不可等闲视之。首先,要加强传播农药的科学使用常识。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要组织乡村医生参加农药中毒防治培训班,对农药中毒的各种急救措施和农药中毒防治方法进行讲解,并对农民进行有关预防中毒知识的教育。其次,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国家颁发的《农药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监督贯彻落实,并尽快制定出有关惩治办法。第三,加强无害农药的研制和推广工作,提倡使用仿生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无公害农药,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干部如何下基层?
殷国安
现在,许多领导干部到基层去帮助群众研究治穷致富之计,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但也有少数干部下基层不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甚至使群众产生反感。这就有一个为什么下基层、怎样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的问题。我以为干部下基层应注意“六要六不要”。
一要轻装简从,不要前呼后拥。下基层主要是调查研究,不需要造声势、摆威风。现在有的领导来之前先打招呼,于是基层连夜突击,又是写汇报材料,又是布置现场,连所经过的公路也扫了又扫,路边草也锄了又锄。来时车队呼啸,警车开道。各级领导作陪,前呼后拥。对这种“下基层”,基层的干部和群众非常反感。
二要自主调研,不要被人摆弄。有的基层对领导何处下榻,何处吃饭,何处参观,走何路线,早已策划妥当。领导冲不出包围圈,只好任人摆弄,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干部下乡要增强自主性,想看什么、从哪里走、找谁了解情况都由自己决定。也可以搞一点随机性,随时停车走进农户家看个究竟,直接同农民交谈,才能摸到真情况。
三要心想多数,不要嫌贫爱富。干部下基层,不光要去富裕村、小康试点村,也要到贫困村;不光要去看亿元企业、利税千万元企业,也要去看看亏损、停产企业;不光去看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也要看贫困山区的住房、学校和医院;不光去富户,也要到温饱还有困难的农家摸一摸米缸、掀一掀被子。
四要进村入户,不要只听汇报。如果“下乡”只是听下面的汇报,这样的“下乡”与要下面报个材料来看看没有区别,反而增加了基层的麻烦。所以,“下乡”就是要用大部分时间走进田间,走进市场,走进农户家中,直接跟农民谈心,这样才能搜集到第一手资料。
五要多办实事,不要图虚名。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能当场解决的要立即拍板落实;一时有困难的要开好办公会,限期解决。如果只是热热闹闹下去,对先进单位鼓励鼓励,压压指标,对困难企业和群众只是说要有信心之类的话,然后在电视上频频亮相,这种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电视明星”,群众是不欢迎的。
六要廉洁自律,不要影响党风。干部下基层,要像孔繁森、李润五那样,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在勤政、廉政等方面为基层做好榜样,切不可干影响党的形象、败坏党风的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遏制渔事纠纷
去年冬汛以来,浙江省渔业生产形势喜人,渔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但是,由于海上捕捞船只增多,尤其是大马力渔船及渔轮大量投入生产,渔事纠纷不断发生,由纠纷引发的故意撞船、扣船、扣人、扣物以及伤人等现象十分突出。
渔事纠纷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如何遏制和减少恶性渔事纠纷的发生,建议尽快制订和完善国家有关渔事纠纷处置操作规程,作为各职能部门处理渔事纠纷案件的依据,保证案件得到正确公正的处理;此外,对严重危害海上治安、构成违法犯罪的人员,公安边防机关要坚决绳之以法。对一般违反海上治安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纠纷案件,渔政、渔监和边防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查处,保障渔业的正常生产。
浙江省临海市公安局余方通


返回顶部